可控核聚變的成功,帶來的波瀾,快速影響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各大工廠的項目全面開張,人民群眾是看在眼里的,于是對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與日俱增。
當然了,人類的資源數量是有限的,如何調配資源,如何發展工業,促進民生,也是一個大問題。故而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召開了新一屆的發展會議。
這一次的發展會議,并不是在王室避難所召開的,而是在新的母艦召開。
大概一千多位各行各業的專家,來到了這艘新開發的母艦當中,他們好奇地打量著這里的方方面面。
沒錯,新的母艦,經過幾個月的建設,已經可以勉強住人了。
雖然樣子丑陋了點,就像是一塊大號的深藍色石頭,表面還有鞭毛一樣的東西。
但是又有什么問題呢,給它外表披一層金屬,然后搞個太空港口什么的,不就現代化起來了嗎?
經過詳細的論證,很多東方實驗室的專家都認為,第二個“核聚變示范堆”的制造成本,將只會是第一個的20左右。
畢竟在獲得成功的情況下,大量的探索過程可以直接省去,制造成本會大幅度降低。
并且,這個核聚變裝置,應該放在新母艦當中。
亞空間很安穩,如果張然關上亞空間的大門,外界的危機很難影響到里邊。甚至,依靠張然造物能力,人類在亞空間中的戰斗力很強大。張然一個人就比得上所有的軍隊。
但是,人類在現實宇宙的戰斗力是不高的,除了這艘新母艦外,曾經的母艦“方舟號”,還有什么海燕穿梭機,也就是三腳貓的水平。打仗倒能夠勉強湊活,用于收集物資,便遠遠不夠用了。
物質的匱乏,依舊是一個長期問題。
人類想要發展,卻離不開物質。
可控核聚變解決了能源問題,卻無法解決物質匱乏的問題。
甚至,可控核聚變本身,也是要消耗少量物質的。
不進行物質補充,人類依然會陷入資源短缺的困境。
所以了,現實宇宙當中,一艘有足夠戰爭能力、工業能力的母艦,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這就是我們的戰利品嗎?”
張然還是第一次進入這艘新母艦,東看看西瞧瞧,又摸了摸冰冰冷冷的墻壁,“外表看起來像石頭,其貌不揚,里邊卻別有洞天,真的有一種星際文明的感覺了。”
眼前展現的面貌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沒有什么鮮紅的內臟,也沒有各種裸露出來的血管,反倒呈現出一種藍色的科幻風格。
這些藍色的東西,算是“虛空變形蟲”的內部“血肉”。
并不是有機物,而是一種如同石頭一樣的材料,含有大量的硅元素與磷元素。
它硬邦邦的,比水泥地更加堅硬,其韌性比鋼鐵還要強勁。科學家們將這種新材料命名為“硅合金”。
“硅合金”大概占據了虛空變形蟲,80左右的質量,也即差不多1000億噸。
把人家的“尸體”拿來當飛船,張然總有一種異常夸張的感覺。
腳下的重力環境,大約是0.92倍的地球重力,稍微有一點輕飄飄的感覺。
沒有比這更好、更令人振奮的方案了!
一艘直徑12公里的大船啊!
前方的武器工作室,正在優先安裝一臺超大型電磁炮。
沒錯,大型電磁炮,算是人類迄今為止,研發出來的最強星際武器了。
它發射出的子彈,速度能達到每秒鐘6000公里,也即光速的百分之二!
威力相當不俗,光是強大的動能,就足以擊穿厚厚的裝甲。由放射性元素制造而成的子彈,擊中目標后更是會產生大爆炸。
唯一的缺陷是,超大型電磁炮需要很長的加速管道。
也就只有12公里直徑大飛船,才有足夠的空間來安裝這玩意。普通的小飛船,還真的不太行。
至于高當量的氫彈…差不多有五百枚,數量不算太多,反正慢慢造吧,不心急。
駕駛這一艘大飛船,在宇宙中航行,底氣一下子就足了。
張然身邊的專家組,也是紛紛討論。
“…哪里像曾經的宇燕號、方舟號,哪怕被一塊拇指大小的隕石撞擊一下,也相當于災難性的事故。這一艘大飛船的外殼,就有一公里厚,只要不是真的刻意去撞擊萬億噸的小行星,基本不會出事。”
參觀了大體的建設工程后,眾人來到會議室中,按照順序坐好。
張然坐在主席臺上,簡單說了幾句:“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我們新的母艦!”
“今年是大豐收的一年,我們取得了對外戰爭的偉大勝利,在內部也進行了自我革新。”
“無論是科技,還是社會方面,取得的成就都顯得不錯…”
“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
啪啪啪!
房間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今年的收獲,確實不能再滿意了。
“大家看到了,這一艘母艦還在建設當中。給我的感覺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從金礦中挖掘寶藏,挖出來的材料,還都是各大工廠迫切需要的新材料。雖然這些材料,大都得用于修復新的母艦了。”
參會的所有人,心情都很愉快。
是啊,還有什么比未來充滿期待,更加愉快的呢?
張然停頓了一會:“故而,這一次會議的主題便是:科技、發展以及軍事安全。”
“過去的發展計劃,已經不合時宜了。變化比想象中的更快一些,我們必須制定新的計劃。特別是軍事方面的問題,也得考慮起來。”
“我們人類內部的內亂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外星人什么的…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多一些。我們必須要擁有自保的能力!”
坐在左邊位置的周成峰,用一種平靜的語氣說道:“征兵我覺得沒有必要。現在我們20萬的士兵人數也足夠用了,星際時代,兵在jing而不在多,每一個士兵的訓練費用就不少。”
“不過軍事器械的數量一定要多,目前軍事發展占用的GDP,大約是整體的7.2左右,其實已經蠻多的了,但…還是慢了點。”
周成峰的意思很簡單…錢!
沒錢寸步難行!人類的生產力還是有限的。
殿下…要不…
財大氣粗的張然,他隱隱有些肝疼,咳嗽了一下:“各位,先決定這一艘新母艦的名字吧,它將會是我們未來橫長時間內,重要的生存保障。”
十分鐘后,經過眾人投票,一個名字脫穎而出。
“東方磐石號”!
如果沒有表面的那些鞭毛,它真的很像一塊巨大的隕石,又比磐石還要堅硬,給人以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
東方磐石號,簡稱,磐石號。
飛船體內有著大概0.11.2倍的地球重力,越接近底部,重力環境越小。反倒是頂部的重力較高,甚至能夠達到地球重力1.2倍。
這意味著,某一平面的重力,和地球環境幾乎相同。
人類可以在這里比較舒服的生存。
“大概有160平方公里的合適重力帶。這個數字其實不算小,居住個一百萬人沒有問題。它的表面積很大,散熱能力也不錯。”
方舟實驗室的范教授,也是東方磐石號工程的主要負責人,重點介紹了飛船的內部結構。
“當然了,普通的平民,不會居住在這艘母艦當中。”
“整體來說,還是昆侖山避難所更加舒適、更加安全。”
至于那塊立了“大功”的隕石,四分五裂地躺在低重力區域。
這些殘渣粗略估計大概5000億噸。
曾經的1.2萬噸,直接縮水了一大半,想想就是令人感到心疼。
很多物質都在先前的那一陣強光中,直接分解然后蒸發掉了。
經過討論后,很多工業相關的人士認為,根本沒有必要把這塊隕石挪移來挪移去,也沒有必要費工夫,將隕石運回亞空間。
只要將“東方磐石號”母艦開發完善,就地開采礦石,然后冶煉成金屬錠,就能將里邊的物質利用起來了。
而且制造這艘飛船,也需要海量的金屬材料,內部的裝修、太空港口的建設、交通設備,還有飛船本身的修補,都需要材料。
就這樣討論了大概半天的時間,關于工業轉移,人口搬遷,母艦修復等等,都得到了比較不錯的方案。
最后當然是正事兒,張然隱隱捂住自己的肝兒,問道:“各位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嗎?”
林秋月的夢想“我全都要”,自然是不可能的…
很快便有一位專家回答:“殿下,我們正在想辦法修補被隕石打出的巨大破洞。”
“目前的工人數量為3.4萬人。預計再過3個月,初步的修復便完成了,不過進一步的修復,需要更多的時間,以及非常多的資源。”
“光是破洞的面積就有36平方公里,如果鋪上20厘米厚的鈦合金進行修補,需要200億噸的金屬。”
“我們現在挖出硅合金,對空洞進行修補,但速度有點慢。”
200億噸!
張然實在被這個數字給驚到了,人類的生產力,一年一億噸就不錯了,他摸了摸口袋中的4200塊錢…幾百億幾百億地來,好像有點吃不消啊。
算了,那個破洞不修補也沒什么,就當做是一個大型倉庫。
緊接著另一位專家道:“東方磐石號的額定承載人口是150萬180萬,以及大部分是軍人以及工人,不涉及到農業、商業以及科研人口,只要建設好內部交通體系,與亞空間中的物質交換將會很方便。”
“這個交通體系,將會和環昆侖山體系相互連接。同時,亞空間的大門,將會長期放在那里”
“…花不了多少錢,一兩個億左右。也不需要造物能量。”
張然聽著這些專家的意見,微微點了點頭。
“這個可以搞。”
雖然他使用造物能量,短時間內就能創造大量的物質,但人類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沒必要自掏腰包。
再接下來,很多專家都講述了目前遇到的困難。
主要還是生產力不足、物質資源不太夠的問題。
這么大一艘飛船,大部分都是空殼,需要的資源是海量的,有些超出了人類目前的能力。核聚變雖好,短期內,人類的生產力依舊有限。
大概過了三個小時,關于東方磐石號的討論,暫時告一段落。
張然陷入到沉思當中…
要花掉多少錢呢?
會議的最后,一些專家發表了最近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與人類安全,以及東方磐石號有點關系。
高維實驗室的霍東教授,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這里,我們要公布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磐石號內部產生重力的原因已經查明了,是虛空變形蟲自帶的那些小宇宙。”
“這些小宇宙聯合產生了微量空間扭曲現象,進一步產生了重力。”
“形象一點類比,有點像磁鐵與磁鐵的反應。每一個小宇宙,都是折疊起來的空間,彼此之間,也會產生作用力。”
“當然了,我們現在還沒有搞清楚具體的原理。”
“這種空間相互作用,比電磁力更加復雜,可能涉及到了高維世界的某些物理定律,我們還沒有特別好的方式,來描繪這種理論。特別是數學層面,有點不夠用了。”
“總而言之,虛空變形蟲,很可能是通過小宇宙之間的拓撲聯動,來進行曲率運動的。這一千兩百多個小宇宙,我們都沒有取出,安裝在了原來的位置。”
“如果修好了這艘大船,我們或許…同樣可以曲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