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一十章 耳熟

  “先關著吧。”

  朱翊鈞站起來,內心已經冷靜,羞怒已去,改變了主意。

  見狀,李現連忙搖搖手,太監們撤去屏風,讓開道路。

  “召內閣,石茂華,凌云翼于文昭閣。”

  坐上轎子,朱翊鈞交代。

  殺人容易,治人難。

  “母親這些日子可好。”

  朱翊鈞突然問起。

  “圣母在慈慶宮安好,每日不是看戲,游覽花園,就是和仁圣皇太后打牌。”

  李現小聲回到。

  “多派些人去服侍母親,勿要讓母親不滿,幼軍也去些人。

  再去告訴武清伯,多和母親通書信,書信你要看一看,讓武清伯多說些家鄉的事,緩解母親的思鄉之苦。

  召道德修士去慈慶宮,不能耽誤母親禮佛。”

  武清伯前番被被封賞后,被遣返老家,無令不能出門。

  思來想去,最近時日還是兩不相見吧。

  到了文昭閣。

  等眾人至。

  朱翊鈞問道。

  “今日早朝,如此發難于朕,是欺朕年輕,不敢殺人嗎?”

  眾人皆起身跪下,稱不敢。

  朱翊鈞讓眾人起來。

  張四維說道。

  “言官所奏之事,臣也有所耳聞,并不是虛言。”

  “那為何不能單獨奏報,卻非要選擇早朝?前番兵部推諉于事,改了工部,工部突然生出來此事,難道不是輕視朕?”

  石茂華解釋。

  “臣的建議不周,臣之罪也。”

  朱翊鈞搖了搖手。

  “如果要問罪,朕已殺人止怒,何必又招來諸位于此。”

  張居正說道。

  “兩年來,各地事多,這番擴軍急,軍備也急,工部匠役的確緊缺,充軍戶征用,不通匠藝,皆累,臣有一言。”

  “先生請講。”

  “請天下諸司所屬班者,有力者照例每人月征銀六錢,解送工部以備雇役之用。

  百姓徭役已足,不可輕征,撥用軍戶出,止出力役。”

  從地方調工匠來京不足之用,然后不需要技術,只需用力氣的活,就交給軍戶。

  這個辦法是個可行的。

  朱翊鈞點點頭。

  “工部尚書行事不力,革職,內閣重新選一個吧。”

  眾人松了口氣。

  命令下發,公文派出。

  沒多久,應天府上奏。

  “上元,江寧人匠逃故者二千一百八十余人,概因坊民賠納月錢日久,匠人不能承,皆逃往。

  本府令原籍補入,卻告知戶已絕,又令繼承原戶田產之家充補,則棄田而逃,實無力承擔工部之派,祈圣人明鑒。”

  其余地方的奏疏也至,大多都是如此。

  招來梁大忠。

  把這些奏疏給了他,朱翊鈞冷笑道。

  “去查。”

  梁大忠領命而去,錦衣衛出。

  回頭又對石茂華,凌云翼等人說道。

  “兩位如今可知,朕也難。”

  “陛下圣明。”

  朱翊鈞嘆了口氣,今日招來兩人,為了詢問八衛擴編事情。

  見凌云翼面漏難色。

  “卿如實講。”

  “無兵可征。”

  凌云翼無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也沒有想到京營原來是這么個情況。

  朱翊鈞懷疑自己聽錯了。

  京營五十萬戶軍戶,賬面上光戰兵就有十萬,怎么告訴他說沒可征?

  這個鍋,凌云翼也無法,看向身旁新上任的兵部尚書。

  石茂華上前。

  “臣清查京營,發現皆是京城小販游民之輩充數,徹查衛所名冊,發現軍戶十留其一也。”

  朱翊鈞愣住了。

  五十萬軍戶,十留其一?

  按這說法,如果不是他自己分皇店,得來的錢養了御馬監四衛軍,和御前衛兩萬人,京城原來真無兵可用。

  前番自己重用戚繼光,有言官上言告誡自己。

  “陛下需要防備陳橋之變矣,戚部如以紫荊關為守,據大同,京師唾手可得,天下兵馬不能進,救援不及也。”

  自己還處罰了那言官,今日想來,原來那言官并不是胡言,只不過不敢揭開京營這口鍋。

  如果不是自己今日擴編八衛,自己不知道還要被瞞多久。

  朱翊鈞久久無言。

  石茂華和凌云翼也無話可說。

  文華殿沉默。

  這種事都是舊事遺留下來,他連想要處罰的責任人都找不到,總不能去找前前朝的官來問罪吧。

  誰知道還有幾人在。

  “如何是好?”

  朱翊鈞問道。

  “只能從民間招募,又恐百姓不愿入軍戶。”凌云翼臉色一樣為難,新兵不經軍事,恐難有戰力。

  想到兩千關寧鐵騎,又提議。

  “可否從邊軍各部抽調入京營?”

  “斷然不可。”石茂華反對。

  “京營空虛,不可大量從邊軍招入士卒。”

  這是老成持重之言,朱翊鈞點點頭。

  京營才幾萬人,再從邊軍招幾萬人來,誰敢睡的安穩。

  京營爛,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是到底有多爛,爛到什么程度,就是未知數。

  這個未知數,還是不要變成已知的好。

  “先從民間招收良家子吧。”朱翊鈞也只能如此。

  “恐難齊。”凌云翼擔憂。

  “朕知道了。”

  兩人領命而去。

  八衛擴編遙遙無期,梁大忠又來回報。

  “奴婢已命錦衣衛到地方查探,各地匠戶逃往已多年矣,的確無人可用。”

  國家爛,事事爛,行事爛。

  聽到梁大忠的回報,朱翊鈞獨坐文華殿,感嘆一聲。

  連他這個皇帝做事都如此艱難,管中窺豹,可見天下事已頹廢至何處。

  內閣終于呈上了工部尚書的名單。

  排在第一位的是太仆卿李幼滋。

  朱翊鈞翻了此人的簡歷,發現此人是張居正的同鄉,也就是說是張居正的人。

  沒有絲毫猶豫,朱翊鈞勾了同意。

  難怪歷史上說張居正跟大明續了命,難怪歷史上有說法,說沒有張居正,大明會終結在萬歷朝。

  又難怪說張居正死的太早了,改革沒有完成,等他死前為大明積蓄的積累,在三大征用完后,二十幾年大明就亡國了。

  就像朱翊鈞,諸事爛,連個懲罰的人都找不到。

  內閣,以及眾臣至文華殿。

  “匠役的事情,今日諸卿在此商議一個對策出來吧,總不能放任不管。”

  朱翊鈞看向眾人。

  眾人交頭接耳一番,新任工部尚書李幼滋上前。

  “招百姓為班匠,以助大匠,且提高大匠的月錢,并每帶出一名匠人,獎一兩八錢,優者獎二兩四錢。”

  這話聽得耳熟,朱翊鈞點點頭,照準。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ddbiquge.cc

飛翔鳥中文    明國萬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