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430章 朕是要保護信武侯~

  作品:作者::2134619

  最新網址:95dushu

  “嚯!”

  “上千人與宴?!”

  未央宮,溫室殿。

  聽聞內史張蒼的稟奏聲,劉盈直呼好家伙!

  上千人參加的群宴,什么概念?

  ——當年,太祖高皇帝劉邦鼎立漢祚,而后于豐沛大擺流水宴,也就是萬把人的規模!

  至于最近這些年,接近如此規模的大宴,也就是逢年過節,太后呂雉在長樂宮設宮宴,來宴請功侯元勛、朝臣百官。

  可即便是太后賜宴,也不過是幾百號人的規模而已······

  “嘿!”

  “果然不出項籍所言: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略帶唏噓的一問,卻惹得張蒼滿是憂慮的點點頭,試探著開口道:“陛下可要召見此人,稍行訓戒?”

  聞言,劉盈只稍一思慮,便滿是微笑的搖了搖頭。

  “不必。”

  “不過一場群宴而已;”

  “——馬邑大捷,虎賁甲刀何未央,累賊首十數級,更陣斬匈奴折蘭王!”

  “眼下,何未央封侯在即,喜極而有此舉,卻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輕笑著道出此語,劉盈也不忘看向一旁的丞相王陵,以及御史大夫陳平。

  “設宴款待鄉黨、同袍,總好過仗勢欺人,欺壓鄉黨,強兼其土?”

  聽聞劉盈此言,縱是對何未央‘大肆設宴’的舉動仍感到些許不滿,王陵、陳平二人,也不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這件事說到底,就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

  如果劉盈上綱上線,那給何未央按個‘逾矩’乃至‘逾制’‘僭越’的罪名,也沒人能挑的出什么毛病!

  但像劉盈現在這樣,一笑而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說到底,這件事,即沒有造成惡劣后果,也沒有造成不良影響,與民間的習俗、傳統也比較契合,符合當下的民風民俗。

  再加上這件事,還能側面成為‘漢家厚待有功之士’的真實寫照,劉盈自也就沒有必要,在這么一件事上挑刺了。

  ——打了勝仗,怎么高興怎么來!

  只要沒人鬧出什么策馬于市、‘酒后肇事’之類的事,又或是腦子抽抽,想給自己做一頂黃屋左纛,劉盈就樂得這一場馬邑大捷,可以讓全天下普天同慶。

  見劉盈如此大方,根本沒把何未央‘大肆設宴’當回事,反而還流露出一絲喜聞樂見的神容,相鄰而坐的三位老臣稍一對視,便也不由再次點下頭。

  對于劉盈如此胸襟,即便是這三位飽經滄桑的老臣,都很難不感到欽佩。

  連帶著,對劉盈先前那句‘此戰之后,罷信武侯太尉之職,許其榮歸故里’,也就不再讓三人感到心里別扭了。

——陛下,還是很大方的嘛  連何未央那樣的舉動,都能大度的容忍。

  至于靳歙?

  不能怪陛下不夠大度,實在是‘功高震主’的教訓,很少有人能免俗啊······

  再說了,榮歸故里,不也挺好的么?

  起碼不用在朝中,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說的,還整日里擔驚受怕。

  帶著這曠世之功,回到家鄉,享受享受兒孫繞膝的人倫之樂,過一過閑云野鶴的晚年生活,多好啊?

  多少人想過這樣的日子,都還沒得過呢!

  許是感受到了三人的神情變化,劉盈也不由笑著搖了搖頭,面容之上,卻盡是一片坦蕩。

  對于三人心中所想,劉盈即便不知,也能猜出個大概。

  但對于這一點,劉盈,沒有絲毫心虛。

  ——讓靳歙歸鄉榮養,并非是劉盈沒有容人之量,而是客觀事實如此。

  道理再簡單不過。

  這一場馬邑大捷,靳歙是以太尉的身份出征,勝利之后,食邑直接從三千多戶,溢封至萬戶!

  換而言之,就是這么一場馬邑大捷,讓過去在開國功勛中,頗有些‘排不上號’的信武侯靳歙,直接成為了有漢以來,第五位萬戶侯!

  至于前四位?

  ——酂文終侯蕭何!

  ——留文成侯張良!

  ——平陽懿侯曹參!

  ——宣平侯張敖!

  四人中的前三位,蕭何、張良,是‘漢初三杰’的其中二位;

  便是曹參,也是一身buff。

  論出身,曹參和蕭何、周勃、樊會等人一樣,屬于絕對意義上的‘豐沛元從’;

  論能力,曹參得封平陽侯國一萬零六百戶食邑,全憑軍功!

  在蕭何薨故之后,曹參還接過了蕭何留下的丞相大位,又表現了一手執政能力。

  從名氣上講,曹參或許不如蕭何、張良這樣的‘漢初三杰’。

  但真要論功勞、論能力,曹參,只怕并不比蕭何、張良差到哪里去。

  非要說這四人當中,有誰的‘萬戶侯’摻有水分,那也就是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女婿、當朝長公主:魯元公主劉樂的丈夫,宣平侯張敖。

  但真要論起來,人張敖也有話說的;

  ——我這萬戶侯,有水分?

  ——我(消音消音消音)拿趙王的王爵換的!

  ——你說有水分是吧?

  ——好!

  ——這萬戶侯我不要了,你把寡人的趙國還來!

  這樣說來,靳歙之前的四位萬戶侯,便是人均‘因功得侯’了。

  蕭何的功,是在開國前后,為太祖高皇帝劉邦,把后方治理的井井有條;

  張良的功,則是在秦末戰火、楚漢爭霸期間,張良多次獻出良策,為太祖高皇帝劉邦鼎立漢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便如封侯之時,太祖高皇帝劉邦親口所說的那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曹參的功勞,則更多集中在武勛方面,再加上政治成分、立場等因素,得封為萬戶,也沒什么毛病。

  便是最‘次’的張敖,也是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才得到了一個萬戶侯的安慰獎。

  ——比起張敖曾經擁有的‘趙王’王爵,如今這徹侯的爵位,顯然是母庸置疑的安慰獎。

  畢竟這宣平侯,是徹侯;

  哪怕是萬戶侯,他也是徹侯。

  就像再強壯的馬,也比不上駱駝高大一樣——食邑再多的徹侯,也比不上王爵來的香。

  而比起這四位‘各有神通’的萬戶侯,靳歙這個萬戶侯,卻有些特殊。

  因為靳歙這個萬戶侯,幾乎沒有任何出身、背景、立場,又或是張敖那樣‘付出代價’的因素在其中。

  說的再直白些,便是靳歙這個萬戶侯,是純度極高,直逼十成的純武功侯!

  便是蕭何那樣的‘文治侯’,太祖高皇帝也曾有過猜忌,逼得蕭何只能自污保全名聲,才得以善終;

  張良那樣的‘謀士侯’,更是從漢室鼎立之后,就再也沒有涉足于朝中事務,整日里閑云野鶴,修仙問道,才得以保全自身。

  至于曹參,在得封為平陽侯之后,也是第一時間被派去齊國,擔任齊王劉肥的諸侯王相;

  多年之后回到長安,接替蕭何留下的丞相之位,也是謹言慎行,從不插手自己不該插手的事。

  ——從某種角度來看,曹參那句‘垂拱而治圣天子’,也未必就沒有學蕭何自污的意味在其中。

  就連張敖,自從被太祖高皇帝貶為宣平侯,那也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

  說讓干什么,就干什么,說不能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平日里就老老實實待在家里,和魯元公主相敬如賓,舉桉齊眉,踏踏實實過日子,從來不插手朝中事宜。

  而靳歙這個近乎全純的‘武功侯’,得以躋身萬戶侯群體之后,顯然也要面臨君王的猜忌,以及朝野輿論的戒備。

  尤其相較于前四位,靳歙這個武功侯,是以武立身,完全是憑借自己的軍事才能,才得以成為劉漢社稷第五位萬戶侯。

  而類似靳歙這樣的人,十幾二十年前,也曾出現過一位。

  比起靳歙,那位更是憑借軍事才能,最終被封為王······

  所以說到底,讓靳歙榮歸故里,從此澹出朝堂,完全就是劉盈對靳歙的保護。

  ——因為一場馬邑大捷,已經讓靳歙成為萬戶侯了。

  如果不讓靳歙退休,那下一次再有戰事,率軍出征的,也還得是靳歙。

  到了那個時候,劉盈怎么辦?

  是盼著靳歙勝,還是盼著靳歙敗?

  盼著自己的將軍戰敗,這顯然不是劉盈的作風。

  但萬一靳歙勝了,劉盈,該怎么封賞這位食邑萬戶,又在軍中威望頗高的武功侯?

  只能封王。

  而且要封,就得先封齊王,再移封為楚王,然后尋個由頭,貶為信武侯······

  咳咳咳;

  好熟悉的畫風······

  “信武侯榮養,非朕無容人之量;”

  “實信武侯,于宗廟、社稷皆有大功。”

  “朕不忍信武侯,終亦得循往昔,絳侯周勃之故事······”

  想到這里,劉盈索性也不再忌諱,滿是坦蕩的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而對于劉盈的坦蕩,王陵、陳平、張蒼三人,也只感到由衷的欽佩······

  “臣等,知之矣······”

  見三人贊同了自己的做法,劉盈便也稍點點頭。

  暗下稍一思慮,便又莞爾一笑。

  “于信武侯,朕亦有籌謀。”

  “——待來日,太后立儲、社稷有后,信武侯便當再歸長安,以教太子兵陣之事;”

  “待信武侯百年,朕更當以家人禮,迎信武侯神主牌位于高廟,以為吾劉氏之家臣······”

  “蓋朕不愿有功之士,因君臣相猜,而致晚景凄涼。”

  “故日后之臣、后世之君,有此功勛蓋世之國士,便可循朕與賜信武侯榮歸故里之先例,以保全君臣之誼······”

  聞言,三人終是心悅誠服的站起身,對劉盈齊身一拜。

  待劉盈回過禮,三人也各自坐回座位,今日的議題,才終于被劉盈擺上了臺面。

  “馬邑大捷,乃吾漢家前所未有之大勝!”

  “有此戰之勝,邊墻,便可稍得三五歲安寧。”

  “然待三五歲之后,北蠻得以休養生息,撫平此戰之創傷,漢匈大戰,便當不絕于邊墻。”

  “故朕意:趁此三五歲,胡蠻暗弱、暫無力南下之良機,于云中、馬邑、武州一線重整邊軍,以備來日之戰!”

  神情嚴肅的道出這番話,劉盈便稍談起頭,略有些嚴肅的望向身前的三位老臣。

  “不知丞相、曹大夫、內史,可有和良策欲上?”

  聽聞劉盈此言,三人也是不由深吸一口氣,神容之上,也立時帶上了滿滿的嚴峻。

  對于今天這個議題的出現,三人自然是早有預料。

  畢竟都是開國元勛出身,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老臣,對于這場馬邑大捷,可能引發的漢匈雙方戰略格局變化,三人自然是能有一定的預見性。

  而對于劉盈‘早日備戰,重整北方防線’的意圖,三人也是感到由衷的喜悅。

  ——在先前,三人最怕的,就是劉盈因為此戰大勝,便得意忘形,以為匈奴人真的不堪一擊,就打算乘勝追擊,繼續和匈奴人大戰!

  又或者,是滿足于這前所未有的重大勝利,便從此不再過問朝政——就像幾百年前的夫差一樣。

  而劉盈即沒有得意忘形,也沒有滿足于一場馬邑大捷,而是冷靜的分析出了未來的漢匈戰略格局,無疑是讓三人心下大安。

  至于劉盈提出的問題,三人,也持一致看法。

  “陛下。”

  “今馬邑大捷,大軍尚未班師,更凜冬臘月將至。”

  “臣意,陛下首當所慮者,乃使北征之關中兵馬,又羽林、虎賁二校凱旋而歸,再于云中之事稍行籌謀。”

  “及邊墻之事······”

  便見王陵稍一思慮,而后輕聲道出此語,又稍側過頭,看了看身旁的陳平、張蒼二人。

  待二人齊齊點下頭,王陵才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匈奴乞和之使,恐至遲,亦當于春三月入朝。”

  “待彼時,陛下先觀胡蠻之欲,再商吾漢家邊墻之事,亦尚不遲?”

  聽聞王陵此言,劉盈只若有所思的低下頭,暗下思慮一番;

  抬起頭,見陳平、張蒼二人,也似乎是這個意思,劉盈也終是輕笑著點點頭。

  “既如此,便依丞相之意,待胡蠻遣使,再議北墻之事。”

  “——只云中郡守之職,丞相,可萬莫再行拖延。”

  “畢竟馬邑一戰,本當乃‘云中之戰’;”

  “朕,實不愿見云中城破之事,再有后例啊······”

  最新網址:95dushu→

飛翔鳥中文    大漢第一太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