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023章 天子歸京

  漢元十年秋七月甲寅(二十一),長安東郊。

  天剛大亮,朝臣百官、功侯元勛們,便都來到了長樂宮以東的長安東郊,似是等候著什么。

  ——太上皇駕崩后第十一天,滯留新豐的天子劉邦,便決定回轉長安!

  對于這突如起來的變化,眾人都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

  雖說此時,還沒有后世‘父母喪,子守孝三年’的硬性規則,卻也有類似的喪葬禮儀標準。

  如《儀禮》中的喪服便規定:父母雙親亡故,需披麻三年;兄弟姊妹亡故二年,三服長親離世一年等。

  但這一次的情況,顯然特殊到編著禮法的先賢,都沒有預料到的地步。

  ——太上皇駕崩,天子身為兒子,要怎么做,才能合乎理法,才能全孝喪之道?

  這個問題,恐怕就連如今的漢室禮法專家:奉常卿叔孫通,都給不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可再怎么說,畢竟是生父亡故,即便劉邦貴為天子,也應當守孝半月,戴孝半年,才能勉強說得過去。

  而如今,太上皇駕崩的第十一天,劉邦的御輦便踏上了回轉長安的路。

  對于這略顯意外的變化,朝臣百官無疑是憂慮重重。

  其中,又尤其以少府卿陽城延最為惶恐…

  “蕭相。”

  趁著百官功侯都雙手環腹,閉目養神的空擋,陽城延悄悄走到了丞相蕭何身邊,稍一拱手。

  “前日,陛下可還遣人送信,言欲于櫟陽宮,留駐至秋收之后啊?”

  “如今秋七月尚有十日,距秋收,亦尚有近旬…”

  “陛下這是…?”

  聽聞陽城延語帶遲疑的發出此問,蕭何悠然睜開雙眼,稍側過身,卻并沒有直視向陽城延。

  “少府萬莫多慮。”

  “陛下此番回轉長安,斷非因籌措糧草事。”

  蕭何看得明白:陽城延這是誤以為,劉邦突然提前回長安,是由于不滿少府、國庫籌措糧餉的進度。

  或許在外人看來,這種可能性雖然不高,卻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

  但蕭何明白:劉邦的執拗,絕對不會用在這種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逼迫臣僚主觀加快解決問題進程的地方。

  就說現在,大戰在即,糧草、軍餉籌措不力,劉邦或許會不滿,會派人催促,但絕不會嚴格制定期限。

  只要在陳豨為亂的消息傳入長安那天,糧草籌措了個八九不離十,劉邦也不會再多過問。

  過往十來年,每次關東戰起的時候,負責大軍后勤糧草輜重的蕭何,也都是這么過來的…

  至于為了籌措糧草,拼著喪孝不全的嫌疑提前回長安,那就更不可能了。

  見蕭何絲毫不見擔憂之色,陽城延也半信半疑的平靜了下來。

  糧草、軍餉籌措,說是丞相、少府一同搞定,但如今的少府,還遠沒有發展成為后來,能影響漢室國策的龐大怪獸。

  自漢室鼎立至今,陽城延這個少府卿的任務,滿共就那幾個。

  ——由蕭何掛名,少府為主,建造長樂、未央兩宮;

  ——拿出長安城的具體建造方案,以及人手、錢糧預算,然后耐心等待撥款;

  ——將每年繳入少府內帑的口賦核算清楚,并將內帑的半兩錢,次序熔鑄成三銖錢。

  這三項任務,便是陽城延過去數年的全部工作內容。

  其中,建造長樂、未央兩宮的任務,在國庫不遺余力的支持下,總算是在漢五年完成。

  將少府內帑的半兩錢熔鑄為三銖錢,雖然也在進行,但無疑是在讓少府的有效財產穩步縮水。

  隨著近兩年,天下各地送入長安的口賦,也大都被少府親自熔鑄,并流入市場的鉛錢三銖所占據,如今的少府內帑,實際上幾乎失去了所有經濟能力。

  ——堆積如山,且穩步增多的劣幣,說如今的少府一窮二白,也絲毫不為過!

  至于長安城的建造,那就更不用說了。

  自漢元五年拿出建造方案,至今已經過去了五年,國庫仍舊沒能撥出哪怕一枚銅錢的建造款!

  國庫不撥款,少府本身的錢又都在用來熔鑄劣幣三銖,長安城的建造工作,自然是遙遙無期。

  建造長安城的計劃,因為少府、國庫空虛而擱置;熔鑄三銖錢,又在讓少府本就不多的錢幣儲蓄下跌。

  如此說來,如今的少府,其實就是一個無情的三銖錢制造機器。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一窮二白,還沒有進項的少府,在‘籌措大軍糧草輜重’一事上有所貢獻,那無疑是強人所難了。

  頂天了去,陽城延也只能分出一部分負責熔鑄錢幣的人手,去加急鍛造一批武器軍械,再加上武庫的庫存,勉強把大軍所需的軍械給辦妥。

  至于糧、餉,那就只能靠丞相蕭何掌控下的國庫來解決。

  既然自己負責的軍械已經準備妥當,負責糧餉的蕭何絲毫不著急,陽城延自也樂得輕松。

  但與陽城延專jing于本職工作的態度所不同,此時的蕭何心中,已滿是嚴峻。

  “陛下突而回轉長安,當是關東有變…”

  暗自心語一聲,蕭何便稍抬起頭,望著天邊,隨著太陽一同出現的那輛御輦。

  “陳豨…”

  “應當不是。”

  “秋收在即,陳豨若欲反,也應該等到秋收過后,征集代、趙秋收之糧,方可成行。”

  “這樣一來…”

  想到這里,蕭何便面帶忌憚的側過頭,小心翼翼的望向不遠處,暫時停留在叢林邊沿的皇后鳳輦。

  “楚王、荊王奔喪,當是已經過了函谷…”

  “莫非,皇后已經有了舉措…”

  輕聲呢喃著,蕭何便悄然低下頭,不由暗自稍嘆口氣。

  “龍鳳兩爭,只怕是一死一傷…”

  “奈何朝堂為池魚,又天下何辜?”

  正當蕭何低頭悲嘆著,為日后朝堂大勢感到憂心忡忡之際,就見一騎自遠方飛快駛來,在距離百官數十步的地方勒馬止步。

  “陛下詔諭:著功侯百官即至長樂,以備朝儀!”

  言罷,那騎士便無視眾人瞠目結舌的面容,又沿著來路徑直馳向遠方。

  聽聞騎士之言,蕭何也只能將心中擔憂暫時放在一邊,率先向身后的長樂宮方向走去。

  “怕是楚王、荊王,從關東帶回了什么消息…”

  “唉…”手機用戶看請瀏覽.shuhaiwu/wapbook/84198.html,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飛翔鳥中文    大漢第一太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