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五十五章 井底之蛙

  “沒事,榮老或許對我有些許誤解。”

  方樂笑了笑,也懶得和老頭子計較。

  只是榮德高卻并不領情,哼道:“我對你還真沒什么誤解。”

  這一下方樂就不能忍了,臉色不由的一沉。

  話說已經讓了三招了,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怎么,惱羞成怒了?”

  榮德高冷眼掃了一眼方樂,語氣依舊不客氣:“真是有什么樣的師父,就有什么樣的弟子。”

  “榮老,我敬你是前輩,希望你也有前輩的肚量,你說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我師父,真當年輕人沒點脾氣嗎?”

  榮德高冷冷一笑:“我自然是有肚量的,但是我的肚量也看給誰,像你這種打著中醫的旗號招搖撞騙的,我還真沒什么肚量,你也就是趕上了好時候,放在以前......”

  “哼!”

  榮德高冷冷一笑。

  看得出,老頭子對方樂的意見確實很大。

  “方醫生,對不住了,我和榮老先走一步。”

  沈安榮看到雙方越發的劍拔弩張,急忙勸說了一句,然后伸手去拉榮德高。

  “小沈,你也是名家之后,該有的原則呢?”

  榮德高對沈安榮和稀泥的動作很是不滿。

  “沈院長,您也不用勸。”

  方樂笑了笑:“我倒要聽聽,這位榮老前輩究竟有什么高見,名字叫德高,是否真的德高,最起碼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出德高二字。”

  “我以晚輩之禮相見,該有的客套都有了,不過德高老先生卻好像德不配位。”

  之前方樂還一口一個榮老叫著,現在也不喊榮老了,直接直呼其名。

  榮德高頓時氣的臉色鐵青。

  “怎么,老前輩也惱羞成怒了?”方樂反問。

  “我不和你呈口舌之爭。”

  榮德高氣的哼了一聲。

  “自知理虧,倚老賣老?”方樂反問。

  沈安榮都無語了,他是怎么也沒想到事情會鬧成這個程度。

  “我倚老賣老?”

  榮德高氣極而笑:“好,我來問你,既然你是師從孫清平,那也是正統的中醫人,可據我所知,前不久的什么半離體肝什么手術就是你做的吧,打著中醫的旗號,卻整天做著一刀切的行當,難不成我還應該表揚你?”

  “不需要。”

  方樂淡淡道:“說句不客氣的,您老還不夠資格,說句客氣的,我不和井底之蛙一般見識。”

  沈安榮:“......”

  他怎么沒聽出方樂這兩句話到底哪句客氣了。

  “你說我是井底之蛙?”

  榮德高滿臉驚詫。

  這么多年了,這還是第一次有人說他是井底之蛙。

  “難道不是?”

  方樂反問:“那我來問德高先生,中醫因何而來?”

  “中醫自然是華夏民族上千年來的智慧結晶。”榮德高下意識道。

  “中醫本就是華夏民族在和疾病對抗的過程中誕生的,最初只是一種手段,然后不斷完善,從草藥到針灸,一步一步不斷的完善。”

  方樂看著榮德高,一字一句的道:“三國時期,華佗就有外科手法,哪怕是數百年前,中醫針對腐肉和病灶部位也有切除的手段,怎么如今到了德高先生口中,外科手術就成了見不得人的東西?”

  “中醫發展了數千年,到了現在,很多中醫的東西被現代醫學一步一步的蠶食,導尿、人工復蘇、放血,這些在《肘后備急方》等不少中醫藥典籍中都有記載,作為中醫人不為中醫正名,卻一步一步逃避,現代醫學的東西就不聞不問,人家進一步,自己退一步,一畝三分地越來越少,卻整天洋洋得意,不是井底之蛙又是什么?”

  方樂每說一句,榮德高的臉色就變一下。

  方樂說的這些可不是亂說的,全都是事實。

  像導尿術,中醫很早就有了,可到了現在,隨著現代醫學的科普,一些中醫人甚至都不知道導尿術就是中醫最先發明的。

  還有放血。

  這個時候網絡小說還沒開始流行,幾年之后,隨著網絡小說的流行,一些歷史類的穿越小說,主角穿越到古代,靠著半吊子的放血術都能成為神醫,簡直讓人笑掉了大牙。

  西方的放血療法足足比中醫不知道晚了多少年,而且是最野蠻時期的治療手段,可在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眼中,卻好像多么了不起,穿越到了古代,靠著放血吊打古代御醫。

  中醫自古就有外科,只不過外科主要以治療癭、瘤、巖、皮膚等疾病為主,不過在漢末,華佗已經開始比較系統的有了外科方面的體系。

  只不過當時的社會環境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醫外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就像是清王朝的閉關鎖國一樣。

  很多人都知道,四大發明最早都是華夏發明的,但是因為當時的封建統治,當政者對這些東西并不重視,這才導致這些雜學發展緩慢,中醫的外科手術其實也是一樣。

  隨著西醫的沖擊,一些東西逐漸傳到國內,這也讓一些中醫人下意識的排斥,不管是不是對的,反正只要是西醫的,就反感,就排斥,這樣的老中醫大有人在。

  “《黃帝內經》有云,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中醫的很多治療手段都是對前一種治療的補充,草藥不能奏效,可以輔以針刺,針刺不能奏效,可以輔以灸法,《后漢書》有記載,若疾發結于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可縫合,輔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間皆平復.....”

  方樂繼續說著:“德高先生是江中名醫,想來醫術jing湛,我說的這些德高先生應該不至于不知道吧?”

  榮德高:“......”

  方樂繼續道:“德高先生是江中名醫,想來醫術jing湛,活人無數,那么我想請問德高先生一生中可曾有不能醫好的患者,一些臟器損傷嚴重的患者,藥物不能奏效,針灸不能奏效的時候,德高先生給患者何種建議?”

  榮德高:“......”

  西京醫院不少人都知道方樂中西醫皆通,可事實上方樂對西醫內科并不擅長,擅長的也只是外科和中醫,只不過因為要做外科手術,方樂是能看的懂化驗單還有核磁共振以及ct片等一些現代醫學的檢查報告。

  雖然在方樂的心目中,并沒有什么中西醫之分,但是方樂自己還是先學的中醫,后解鎖的外科。

  而且方樂接觸外科手術的時候中醫水平已經不低了。

  當時江中院急診科那邊一直走的也是中西醫結合的路線,這個結合并非成果方面的結合,而是方式方面的結合。

  在面對患者的時候,江中院急診科一直的原則都是能不做手術就不做手術,可現實是,在實際的臨床中,有的患者確實不是單純的保守治療亦或者中醫治療就能奏效的,中醫并非萬能。

  從某種程度來講,外科手術其實也算是對藥、針、灸等方法的一個補充和延續,如果不是當時社會大環境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中醫的外科手術絕對要比現代醫學起步早,發展快。

  一刀切固然不是值得提倡的治療手段,但是在面對患者的時候,卻不能否定外科手段。

  很多人對一些詞都只是字面上的了解,卻很少去細細研究。

  所謂的一刀切,并非指得就是外科手段,而是不問緣由,不管病情,直接切掉,這叫一刀切。

  在實際的臨床中,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具體的手段,因人而異,不該手術的時候避免手術,需要手術的時候不否定手術,這才是最客觀的。

  在西京醫院急診科,方樂也曾用金針顱內放血,避免了不止一位患者開顱手術的風險。

  哪怕是面對侯成陽的時候,方樂也是了解過侯成陽的情況,再三衡量利弊,最終確定了手術方案。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盲目的贊成和盲目的反對都是不可取的。

  榮德高面對方樂的一連串質問,一時間面紅耳赤。

  因為方樂確實沒有和榮德高胡說,說的話,要么引用的是《黃帝內經》、要么引用的是《后漢書》,每一句都問的榮德高啞口無言。

  榮德高對方樂的反感確實是因為方樂在肝外方面的名氣,剛才一路上,沈安榮正在給榮德高說著方樂的事情。

  沈安榮對方樂很欣賞,所以說的時候也是贊譽有加,什么孫清平的學生之類的。

  可這些話聽在榮德高耳中,卻讓榮德高很來氣。

  孫清平作為西京醫院中醫科的創始人之一,確實是贊成中西醫結合的中醫名家之一,本就讓一些老頑固不喜,現在孫清平的學生又“不務正業”,榮德高怎么可能喜歡。

  正說著就遇到了方樂本人,榮德高自然也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可榮德高萬萬沒想到方樂的言辭如此犀利,直接給他來了這么一出。

  這兒正是門診大樓入口附近,方樂和榮德高兩個人唇槍舌戰,頓時就吸引了不少觀眾,邊上不少人都指指點點,低聲討論。

  還好這會兒是95年,這要是15年或者25年,邊上有人錄個視頻什么的,方樂可能一瞬間就要成網紅了。

飛翔鳥中文    大國上醫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