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08章 貿易戰

  其實陳遠也是這么想的。

  一個人是接,一群人也是接,既然能多接幾個,為什么不呢?

  即便是接過來之后沒什么實質性的效果,讓這些外邦之人瞻仰瞻仰,開開眼,也不錯。

  李二也沒再說這事,

  孩子讓鄭麗婉抱走后,他跟陳遠坐了下來,開始詳述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事情還是蠻多的。

  首先,琉球收回來了,現在島上有駐軍,積極屯墾,大力辦學,

  奉行種族融合策略,堪稱瓊州第二。

  其次,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原高句驪,先安東都護府,局面基本上已經平定。

  這里奉行的也是同樣的策略,一方面大力辦學,一方面積極發展,招募兵員,行融合統一之策。

  效果也很不錯。

  事實證明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誰當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安穩,太平,有飯吃,有衣穿。

  從這個層面說,

  并入大唐對于絕大多數原高句驪人來說是好事。

  這也是局面之所以能快速穩定下來的根本原因。

  再次,西域局勢穩定。

  盡管高昌滅國之后,

  在原高昌現西州附近又起過一些戰火,

  但無一例外,都是給大唐送經驗,刷聲望。

  幾場下來,一看不行,冷的冷的啃不動,熱的熱的只有被轟炸焚燒的份,都乖乖的撤了,該低頭低頭,該納貢納貢。

  大唐兵鋒縱橫宇內舉世無雙之名也不脛而走,而今的安西都護府穩如磐石,是西域公認的安全區。

  奉行的策略也是一樣的,這些地方固然不辦新學,但舊學力度空前。

  經濟繁榮度就不用說了。

  眼下的西州,乃是大唐對外貿易的橋頭堡,大量大唐的商品,瓷器,霜糖,玻璃,海鹽,等從這里走向西域,

  奔赴中東,

  與此同時,

  大量的糧食,礦產資源,地毯,牛羊,進入大唐。

  剩下就是境內的一些事情了,糧食,稅收,鹽鐵,科技發展,醫療衛生,等等。

  都有著巨大的進步。

  眼下是全方位的發展,每一個方向都在突飛猛進,堪稱三百六十度無死角。

  其中又以醫療衛生事業格外顯著。

  因為血吸蟲,瘧疾,等各種傳染病,而今都有了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法,生長在北方極寒之地的蛔蒿也被成功帶回,而今在境內試種,蛔蟲病的防止指日可待。

  這些都是過去堪稱無解的存在,但現在都不再是問題。

  至少沒那么無解。

  最后才說到附近的兩個敵人,吐谷渾,吐蕃。

  吐谷渾還好說,歷史上,吐谷渾是最早被滅的,貞觀八年就沒了,比高昌亡國都早。

  這也是距離大唐中樞最近的敵國,幾乎就在長安邊上,距離長安的距離比高昌近得多。

  難的是吐蕃,因為吐蕃位于高原,等閑根本就上不去,向來只有防守挨打的份。

  但這個地方不搞定又絕對不行。

  因為離得太近了,東進可以威脅關中腹地,北上可切段長安與西域交通要道,這就是吐蕃所處的位置。

  陳遠也沒很仔細的研究過這個問題,聞言說道:“槍支不是也快了么,等有了槍,問題應該就不大了吧?”

  “話是這么說,可那也得能打到人啊,眼下的情況是,不主動出擊,打不到人,主動出擊,還是打不到人。”

  這就是地利。

  高原雖然苦寒,卻也是絕佳的屏障,吐蕃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只要它不出來送,幾乎就可以高枕無憂。

  哪怕而今的大唐掌握火器,連機槍都快了,想要拿下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陳遠一想也對,雪區高原呢,哪那么好打?

  要知道那可是建國之后兩年才解放的地區,而且解放是以和平談判為主。

  說白了,天塹不是那么好逾越的,不是不可以,而是代價極大。

  要不然早就一路平推過去了。

  眼下也差不多。

  別看炮彈有了,槍支彈藥很快也有了,人家不下來,上去人家就跑,還真就沒轍。

  除非愿意耗費巨大代價,陳兵適應高原氣候,然后一路推過去,最后在上面駐軍。

  但是不打也不行。

  離得那么近,想要和平共處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有,也勢必短暫。

  便道:“要不先打個貿易戰?”

  “貿易戰?”

  名詞倒是不新鮮,可把貿易當做武器來運用,目前的李二還是差點意思。

  也因此聞言頗有些不解。

  陳遠說道:“對啊,貿易戰,不是不好打上去么,那就先慢慢準備著,不急著打上去。

  咱們先打貿易戰,跟他們貿易,用咱們的美酒,玻璃,糖,換他們的青稞,牛羊。

  這應該是行得通的,吐蕃是農奴制社會,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那些奴隸主應該很難抵擋得住這樣的誘惑。”

  吐蕃是農奴社會,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到解放之前都是。

  與此同時,吐蕃也是分散的,哪怕出了個松贊干布,雄才大略,一度威脅到大唐,可本質上這依然是一個松散的國度,靠幾個大家族勢力組成。

  這些家族勢力各有各的地盤,各自有各自的兵力。

  而常年雄踞金字塔頂端,掌握奴隸們生殺大權的奴隸主,要想他們抵御住jing美物資的誘惑,說實話,陳遠不信。

  相比抵御住誘惑,不進行貿易交換,他更愿意相信為了享受,那些奴隸主們連奴隸們的口糧都克扣。

  因為這樣的例子自古以來就不是什么新鮮事,歷朝歷代這樣的人有的是。

  一句話,我享受就行了,別人的死活,與我何干?

  至于以后,也與我無關,我死后,才不管那洪水滔天!

  再退一步,即便是有理智,有所克制,那又能如何?

  除非是不交換,只要交換,就是一種消耗。

  李二也不傻,很快便忍不住拍案叫絕:“妙啊,用咱們的美酒,玻璃,糖,換他們的青稞,牛羊,只要他們愿意交換,那么不論多少,都是一種消耗。”

  說完又問道:“問題是要那么多青稞干什么呢,牛羊是好東西,可以吃肉,青稞,用來喂養牛羊?”

  “釀酒啊,青稞酒是很好的,咱們不吃青稞,但是可以用來釀酒。

  可以的話,還可以嘗試低價往吐蕃出售咱們的糧食,要是能做到青稞都拿來交易,糧食全部依靠進口,那吐蕃的命運基本上就攥在咱們手里了。”

  請記住本書域名:ddyueshu。頂點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ddyueshu

飛翔鳥中文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