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八一中文網]
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驪山腳下。
將就了這么多天,終于又有鍋了。
一早,陳遠便命人在戶外搭灶,而后,兩口現代只有在鄉下才能見到的大鐵鍋搬出來架上。
接著,拾柴的拾柴,尋野菜的尋野菜,和面的和面,他則擼起袖子,親自帶了幾個人,開始處理前兩天挖河泥挖出來,卻還養著沒來得及吃的泥鰍,鱔魚,甲魚,以及河蝦,河蟹,并各種魚類。
處理得很仔細。
除了魚鱗苦膽這些實在沒法要的,剩下的都沒浪費,連魚肝魚鰾魚腸等一起,分門別類,裝了好幾盆。
而即便是魚鱗苦膽這些,在當下的條件下,也全都仔細收了起來,準備到時候跟魚骨一起燒成灰了做肥料。
基于同樣的考慮,洗出來的血水,也都一桶一桶,拎著澆到了地里。
等到準備工作做好,便到展示真正技術的時候了。
爆炒河蝦。
紅燒鱔段。
水煮魚片。
清一色,都是炒菜。
便連甲魚,泥鰍,這種一鍋燉的,也不是直接拿水煮,而是先下油,炒香。
魚腸魚鰾魚肝魚頭這些,也一樣,雖是單獨燉的一鍋,可在開燉之前,也是要翻炒一下的。
等到都弄好,便如同吃地鍋一般,把和好的面,跟洗凈的野菜一起,做成餅子,一個個貼在鐵鍋邊上。
至此,今天的早飯也就出來了,別開生面,豐盛異常。
只是對于下面的人來說,那一鍋魚腸魚鰾魚鰾魚頭燉,分明更好。
因為油水足夠多,不像河蝦河蟹,看著就jing致,其實沒什么東西。
陳遠也不管。
對他來說,做出來就夠了,至于怎么吃,那不是他應該考慮的。
二狗二虎老章等人狼吞虎咽風卷殘云的時候,他帶著鄭愔姜籬,在院子里單獨擺了一張食案。
菜是一樣的。
主食,也一樣。
但吃起來,悠閑,享受,側重點完全不同。
等到吃完收拾好,再來一杯茶,新的一天,也正式拉開帷幕。
今天的任務,賺錢。
原本這是昨天要做的事情,只是昨天,永嘉來找他喝酒,所以就給耽擱了。
怎么賺,也想好了。
雖然辦法很多,胡椒,鏡子,打火機,等等,隨便一樣拿出來,都能換到很多錢,但是,他不打算再那么干。
一則長遠來說不合適,二則沒那個必要。
況且,當下的時代背景決定了,單純的有錢,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可能是取死之道。
所以,他決定正兒八經搞點東西出來,就從,鹽開始。
李二率眾北出玄武門,一路快馬加鞭,至驪山山腳,晨霧早已散開,陽光普照大地。
早上沒吃,這會有點餓了。
但他一點不著急,因為他清楚,這邊必然有好吃的。
畢竟,這是一個連野菜都能做得那么美味的地方。
忽然看到有人在地里勞作,耐心的把土塊鋤碎,澆肥,然后,還拿草席蓋上,又在上面壓上土塊,樹枝,頓時就有點看不懂了。
什么意思?
土塊鋤碎,澆肥,都好理解。
jing耕細作嘛,土地,某種程度上說,跟人是一樣的,只有好好對待,才會長得好,有收成。
所以,再怎么jing細都不過分。
繼而這拿草席蓋,又在上面壓土塊樹枝,什么鬼?
難不成又是什么新式種田法?
別說見,就是聽都沒聽過啊!
遂頓住腳步,問李君羨等人道:“可曾見過此等耕種之法?”
“不曾。”李君羨答得很干脆。
雖然因為之前看過燒糞的緣故,所以隱約明白一點蓋草席,壓土塊樹枝的原因,但歸根結底,他是拿刀的,不是種田的。
眼下看到的,他并不能完全領略其意圖。
李二便改道上前,笑著問道:“諸位,敢問這草席覆蓋,又以土木壓之,是為何意?”
老章等人抬頭一看,趕忙行禮,順勢答道:“回秦先生,此乃苗田,專做培育種苗之用,草席覆蓋,又以土木壓之,乃是為了保持地溫,加速肥力與田土融合。
此外,亦有保水,保肥,抑止雜草生長,等各種功效。”
其實就是當塑料薄膜用。
只不過這里沒有塑料薄膜,所以就用草席代替。
道理也很好理解,都不用怎么想,李二便懂了,也能接受。
反倒是那苗田,專做培育種苗之用,聽著新鮮,似乎從未有人這樣做過。
老章笑道:“都是吾家阿郎要求的,阿郎說了,這種苗,跟小娃子一樣,初生的小娃子,不悉心照料,很容易夭折,但只要照料好了,長到一定年齡,便是放手,往往也能茁壯成長,不擔心早夭。”
“哦——”
“懂了懂了,原來如此,那你家阿郎呢,現在何處?”
李二大笑,頗有點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
的確,這小孩要是生下來不悉心照料,很容易早夭,可要是養到個三五歲,情況便會好很多。
種地,似乎也一樣。
大道至簡。
這里面的道理,便跟河泥入肥,瑞雪兆豐年,是一樣的,都與一些生活中的常識相同,只是一直沒人注意到。
老章復又低下頭去,繼續忙:“阿郎今早親下廚,與小人等吃了頓好的,此時應當在家中。”
李二點頭謝過,這才重新上路,一路上,越想越覺得妙。
難怪那地要鋤得那么jing細,又是澆肥,又是蓋草席。
原來是作培育種苗之用!
而那樣的地,種子播上去,長出來的苗苗,能不茁壯?
怕是發芽的可能性,也遠比直接播在地里高吧?
如此一來,只要移栽沒問題,可以順利成活,那么長勢必然比過去更好,沒準還能省下大量的種子。
便囑咐李君羨道:“此事當嚴肅對待,若無事,不妨多往此處看看,朕要第一時間知曉,這育苗移栽之法,是否真的可行。”
其實心里已經有答案了。
一則移栽補苗這種事,古已有之,二則若不可行,陳遠應該不會做這種無用功。
只是,此事牽扯到底過大,不可魯莽草率,是以,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方可下結論,研究推廣至各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