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第三百四十一章:回歸的零號航天飛機
翌日,天蒙蒙亮,韓元就已經醒來了。
零號航天飛機要到中午十二點才返航,而落地時間在計算中是下午三點左右。
起床后,韓元先弄了個早餐,然后前往控制室檢查一下數據信息以及航天飛機發送回來的照片,看看有沒有異常情況。
“當前高度:162.73km。”
“當前工質剩余:23.76。”
“當前電能儲備:98.72。”
“當前太陽能發電板溫度:279.2℃。”
“當前飛船表面最高溫度:279.2℃。”
“當前命令執行條數:172條;剩余未執行條數:104條,累計命令執行錯誤條數:7條(已統計)。”
控制室中,韓元仔細的觀察著每一條數據,這些數據能夠反饋出零號航天飛機的狀態。
特別是那七條命令執行出的數據,看的更是尤為仔細,不僅是調出錯誤的命令,更有對應的日志一起查看。
“預備命令63執行。”
“錯誤,檢測高度未達指定指標,暫緩63號命令執行。”
“數據檢測完成,高度達到指定指標,預備命令6318執行。”
“預備命令79執行。”
“錯誤,檢測到電源指數低于90,暫緩執行。”
“數據檢測完成,電源達到指定指標95以上,預備命令7991執行”
“預備命令84執行。”
“錯誤,檢測高度未達指定指標,暫緩執行。”
“數據檢測完成,高度達到指定指標,預備命令8434執行”
七條錯誤指令,都是這類型的數據。
有些是高度導致的,有些是鋰硫電池的電能儲備量導致的。
因為在預備執行命令的時候,零號航天飛機上的功能芯片會調用對比當前數據和預備設定數據,在發現數據有差異的時候,暫緩了執行。
這種錯誤命令執行對于整套流程來說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稍稍延緩了一下某一階段的升空流程。
在下一階段的時候,預先設置好的多重命令會被挑選,最接近的一個指令會被執行。
比如“預備命令63”,它未能執行的原因是零號航天飛機的高度未能達到指令執行的預設值。
從日志文件來看,在預備命令63執行的時候,高度還差了3.7公里。
對于火箭或者航天飛機來說,這只不過是一秒鐘的飛行距離,但一秒鐘的差距,就可能導致衛星無法正常入軌,所以必須得進行調節。
而調節的方式很簡單,那就是通過自動對比分析,挑選出來最適合的那條預備命令進行啟動彌補就可以了。
后續的這些預備命令,都是韓元預設的,他早就考慮到了航天飛機在飛行途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
包括在指定時間未能達到指定高度,鋰硫電池的電能存儲量不夠、航天飛機表面/內部溫度過高等等。
零號航天飛機的升空是呈階段式的,在攀升超過十公里的距離后,測距儀會連續三次對地面發生信號波,jing準的判斷距離地面的高度。
高度判斷出來后,會將數值和預先數值進行對比,如果相差差錯0.5公里,那么功能芯片則會拋棄掉預先命令,從備用命令中去尋找一個匹配的進行啟動。
進而在下一階段將高度拉到預設數值上。
判斷高度的同時會對電能的存儲數量、航天飛機的表內溫度等等數值都進行判斷。
通過不斷的進行階段式的對比和修正,零號航天飛機才能按照預定目標入軌。
聽起來很簡單,實際做起來也不難。
但技術才是關鍵。
如果沒有超低能耗的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沒有高效率光電轉換的鑭化鎵硅太陽能發電板,沒有高儲能鋰硫電池,根本就做不到這種程度。
放到人類社會中,沒有額外技術干擾的話,恐怕最少還需要一百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做到這一步。
甚至一百年都不一定能做到。
能否實現這種程度的航天飛行,關鍵在于可控核聚變技術能否在這一百年內被研發出來。
而且研發出來還不行,還需要實現小型化,可以裝上航天飛機的那種。
否則單靠如今各國使用的氫氧燃料或者甲烷等化石燃料幾乎不可能做到這種地步。
化石燃料的效率太低了,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來推進,航天器要攜帶的化石燃料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化石燃料本身的重量就很大,攜帶太多,航天飛機都飛不起來。
一一檢查完七條錯誤指令,韓元了解了一下‘零號’的運行軌跡,確認沒有問題后又檢查了一下其他的數據。
包括‘零號’在飛行過程中拍攝的一些照片,韓元都檢查了一下,在確認每一項數據都沒有什么問題后,便離開了控制室。
零號航天飛機的返回落地,還有七個多小時接近八個小時。
七八個小時也不短了,他不可能浪費掉,去將昨天未制造完成的衛星弄完是最好的事情。
通訊衛星的零件他昨天晚上已經制造出來三分之一了。
剩下的零件和組裝用不了太久的時間。
體質強大的好處就在這里,書面數值遠超于常人的他能輕松扛起以前無法搬動的東西。
再加上一心多用的能力,以及吊軌、滑輪等工具和一些倭黑猩猩的配合,能讓他迅速完成各種儀器設備的組裝。
之前的勒落三角飛行器和零號航天飛機都能組裝起來,更別提體積小無數倍,結構更簡單的衛星了。
他設計的衛星,除了用于收發信號的天線組大一點外,其他的東西并不大,而且使用的材料都是那種較輕的金屬。
如鈦合金、鋁合金之類的。
總重量即便是算上工質什么的都沒有超過兩百公斤,他一個人就能輕輕松松的搬起來。
忙碌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下午時分,韓元正將數控機床車制出來的零件搬運到組裝室中,手上攜帶的呼叫機‘滴滴滴滴’的叫了起來。
韓元掃了眼呼叫機,上面顯示時間‘下午三點’,頓時就明白零號航天飛船還有半個小時就落地了。
這是他預先設置的程序,除了遇到問題會呼叫外,在航天飛機返回的時候也會呼叫他一次。
將衛星零件加快速度運往組裝室后,韓元迅速趕往測試場地。
澄澈湛藍的天空中,已經有了一個小小的黑點浮現在韓元和直播間里面的觀眾眼中。
所有人都明白,那就是返航正在降落的零號。
回來了,回來了!
居然回來了?
臥槽,什么時候發射航天飛機這么簡單了?摁個按鈕就可以了?
能送上去就不容易了,居然還能回來,回來也就算了,居然全程無人操控?這什么黑科技啊!!!
簡單?主播之前做的那么多工作都被你吃了嗎?更何況人家技術本來就高。
主播說這玩意去太空了,你們就相信?上太空可沒那么容易,在地面無人智慧的情況下上太空,簡直就跟扯淡一樣,說不定只是上天轉了一圈就回來了。
這玩意能成功返回,是不是就可以載人航天了?
說不定用不了幾十年,去太空、去月球旅行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我記得航天飛機發射的失敗率好像很高的樣子?
不,米國的航天飛機執行了135次發射任務,成功133次,對于航天器來說這成功率已經相當高了。
成功率挺高的,但是一旦出事了,那就是團滅,挺慘的。
不失事才怪了,挑戰者號在發射前技術部門反復強調說密封圈在低溫下不好使,捆綁助推還要檢查之類的,但政府愿意,硬要挺個面子,死活就要趕這個發射窗口。
技術部的人本以為一點火就要boom的,然后上天了,真慶祝著,結果73秒的時候瞬間打臉了,直接放煙花了,可憐上面的幾名航天員。
那時候冷戰啊,輸不起,得搶在老大哥前面發射。
挑戰者號爆炸的性質和切若貝爾核電站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冷戰時期極端的產物,技術不到家就強行用了。
這尼瑪要是我們國家出這種事,不得翻天?相關的官員都得被砍了。
不是說航天飛機不劃算嗎?所以我們才沒搞來著,本來可以摸著鷹醬過河的。
不劃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技術不到家。
天空中,零號航天飛機的身影在迅速變大,直播間里面的觀眾有些興奮,有的詫異,有的在和其他人聊什么時候他們也能上太空。
部分觀眾不相信如此簡單就能將航天飛機送上太空,認為這玩意頂多就是在天上轉了一圈后就回來了。
不過大部分的觀眾還是相信這個直播的,畢竟直播這么多年了,這個主播從來都沒有忽悠過人。
說出來的話都做到了。
至于各國的專家,對于零號航天飛機前往了一次太空并沒有太多的懷疑。
這個主播制造出來的航天飛機雖然看起來很簡陋,而且在控制方面看起來跟過家家玩似的。
但里面應用的各種技術相當高,做到飛上太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推力問題解決,就算是塊磚,也能讓它穩定的飛上太空。
像這個主播這樣,一次性消耗掉數噸液態氙,就為了地面無人指揮的情況下將航天飛機送上天,在各國專家眼中宛如神豪一般。
只能羨慕的表示,這種消耗,他們耗不起。
不過這也印證了對方的科技遠超地球人類,在人類手中價值極高的液態氙,在對方手中只不過是可以隨意消耗的普通物資。
就跟石油煤炭一樣,隨便燒。
十余分鐘后,底部噴射著棕紅色尾焰的零號航天飛機已經能清晰的看到全貌。
降落的地點依舊實在測試場,只不過和發射點稍稍有點差距,兩者間隔了十來米的距離。
這個距離對于韓元來說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航天飛機落地,強烈的尾焰氣流將測試場地上的一些塵埃碎石吹的滿天飛。
等待氣流稍緩,韓元扇了扇眼前的濁氣,上前檢查航天飛機的情況。
外觀看上去并沒有什么變化。
用于保護的第一層hy型氧化鋁疊層材料先目視檢查了一下,入目的一些保護層表面連刮痕都沒有,倒是灰塵有一些。
不過這個是剛剛降落的時候附上去的。
檢查完一部分表面材料,韓元微微點了點頭。
對于hy型氧化鋁材料的表現,他還是挺滿意的。
不過話說回來也是,hy型氧化鋁材料的莫氏硬度高達8.4,堪比寶石。
要知道剛玉,也就是紅藍寶石的硬度也就9.0,有些品質差的還達不到。
這個硬度,就是用小刀在上面劃拉,也不會留下什么痕跡。
在飛行的時候,只要不撞到鳥類隕石什么,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損傷。
進入零號航天飛機的內部,韓元先小心翼翼的將存儲設備拆了出來。
零號雖然是一架無人架設的航天飛機,但里面還是留有人為操控的駕駛控制室的。
這個點基本就是照搬之前的勒落三角飛行器的,只有一些異常簡單的功能。
至于他拆存儲設備,是因為可以帶回去分析航天日志數據。
雖然可以通過無線的方式將里面的數據導出來,但那個效率實在太慢了,他忍受不了。
日志太龐大,直接拆下來通過有線的方式連接到中央計算機進行讀取分析是最快的方式。
存儲在密閉金屬容器中的磁存儲設備被韓元三下五除二的拆解了下來,先運回了計算機室。
不過分析數據還要再等一兩天。
他現在要先對零號航天飛機的整體硬件做一個詳細的檢查。
兩種不同類型的發動機、鋰硫電池系統、功能性芯片、航天飛機的金屬骨架、太陽能發電板等等。
這些都是需要經過儀器檢測的。
包括目測視查沒什么問題的hy型氧化鋁材料,同樣需要經過專業的儀器進行分析。
針對航天飛機的檢查,是航天飛機落地后需要第一時間做的東西。
就像飛機落地后,地面的養護人員會第一時間進行養護檢查一樣。
原因在于有些缺陷問題它是有時效性的。
可能在落地的時候檢查能發現,但當過了一天或者兩天后再去檢查的時候就找不到了。
至于航天日志的數據讀取分析,以及衛星的制造,那些東西都可以往后拖一拖沒什么問題。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