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地面的積極性很高,那交給地面研究倒也是個好事!”
想到研究的問題,
王猛又想到了另一件事情:
“如果地面要派遣航天員前往木衛三,要不要想辦法將這數百公里的冰層打通?”
畢竟有他在的話,這冰層雖厚,但放置探測器下去,并沒有什么難度,
可一旦等他離開,
以藍星的當前科技水平,在有限的火箭運力情況下,
相想要鉆透這數百公里的冰層,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還是先看一看地面的想法!”
想到這里,
王猛便開始給地面回信,
數十分鐘后,
大都地面指揮中心的會議室內,
老長官正看著通信面板,對參與會議的眾人說道:
“王猛已經建造了可控核聚變電站,
并答應擴建基地,預留物資,
而現在,王猛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要想法辦法打通冰層?”
老長官話音剛落,便有人發言到:
“王猛在回信中說的很對,一旦他離開木衛三,我們對著數百公里深度的冰層將無能為力,
我們該想辦法,將冰層打通!”
“是的,我也同意趙總工程師的想法,
如果是數百公里的巖層,幾乎是難以打通,但冰層還是有打通的可能!”
“如果打通冰層,我們也有可能與下面的未知生命進行直接接觸!”
“我不同意打通冰層!”
“從王猛傳回的最新數據顯示,那異常信號源明顯存在著智能,
在無法確定對方是何種文明的情況下,
貿然接觸,是一件極為冒險的事情,
那數百公里的冰層,是一道安全的屏障!”
“如果打通冰層,誰也不知道,我們會釋放出什么?”
“能釋放出什么?
有數百公里的海洋阻隔,離開海洋還有冰層和真空環境,就算真的是外星文明,他們的階段也很低!”
“呵呵,趙總工程師,你有沒有想過,
如果下面那未知存在,真的如王猛所猜測的那樣是來自木衛三的第二層海洋,
并短時間內找到,克服400公里海水深度壓力變化的方法,將會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什么趙總工程師,心中自然清楚,
“但這些都只是猜測,如果那些聲吶源,只是如同我們海洋里,那些海豚和鯨類呢?”
反駁他的專家,并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看向了老長官:
“我們完全不需要如此著急,
可控核聚變技術已經有了突破,
在可見的未來,我們有的是時間和資源去探索木衛三,
便是沒有王猛的幫助,在數年后我們也有辦法打通冰層,”
“在無法確定,那未知聲吶源頭的情況下,要穩妥處理!”
聽到這番話,老長官終于被打動了:
“你的意見,我會前往大都進行匯報,這件事情的討論暫且結束,
現在我們該研究討論,派遣航天員前往木衛三的事宜。”
“最好是火星上出發!”
“還需要派遣一個生物專家前往木衛三,”
“對了,王猛在火衛一上留下了一個對接平臺,我們也許能用的上。”
“在火衛一上組裝飛船,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木衛三上,
王猛收到了地面的回信,
對于地面暫時不需要打通冰層的想法,
既在他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看來地面也有些擔憂下面那些東西跑出來該怎么辦?”
“要我說,一切擔憂都是來自火力不足…”
雖然王猛不擔心,從木衛三深處跑出什么奇奇怪怪的東西,
但對于地面的決議,他也沒有多說什么,
在鉆探設備融進的過程中,
時間繼續流逝,
四十多個小時后,
正在對探測基地進行擴建的王猛,收到了花神星的消息:
“第二代,光電效應可控核聚變發電實驗機已完成模擬設計,是否查看!”
聽到花神星的語音,
王猛立刻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趕忙打開通信面板查看起來,
當看到面板內的建造數據,王猛的臉上浮現出了驚喜的神色:
“竟然縮小了這么多!”
相較于初代熱電機那占地千米的龐大身軀,
二代機器,無論是體積還是高度,都縮小了不少,占地不過300平方米,
這樣的大小,已經有了放置在飛船上的可能。
“先建出來看一看!”
想到這里,王猛將藍圖導入建造槍內,而后便按照藍圖給出的數據,進行材料的收集,
他一邊收集,還一邊向花神星詢問道:
“三代磁流機的大小是不是可以進一步縮小?”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具體能縮小多少,還需根據二代機的實驗,進行進一步的計算!”
聽花神星這樣說,王猛的動作更加勤快了。
數個小時后,
二代光電效應發電機終于被建造槍打印了出來,
二代機與初代機一樣,都是一個大型的整體設備,
王猛并不能看到里面的運轉狀況,
只能通過,花神星得知里面的情況,
“不知道二代機的數據,可以讓磁流體技術的研制所短多長時間?”
王猛的等待并沒有持續多長時間,
很快,花神星便從二代機中得到了運轉數據,
在確認了二代機運轉正常后,
便開始收集數據:
“第一次數據收集完成,
分析中!
根據現有的磁流體技術,預計在14個月后可完成磁流體發電機的初步推演!”
“還要一年多!”
“是的!”
“如果,您著急使用,核聚變技術二代機已經可以搭載到飛船上!”
“但這二代機還是有點大!”
“您無需擔心,根據二代機第一次收集的數據,二代機還可以進一步縮小!”
“還能縮小,要多長時間?”
“大致為5到15天左右的時間,
其中最主要的難題,是光電效應材料損耗問題,
我需要根據這次產生的數據,對產生光電效應的材料,進行進一步的模擬改進!”
聽到花神星的話,王猛沉吟了一下,
是選擇縮小二代機還是等待三代機的研制,
要是在木衛三上耽誤一年多的時間值得嗎?
此刻的他打開系統看到了那鮮紅的任務倒計時,
不知不覺中離開藍星已經快要四年的時間了,
而按照時限最近的旅行者號計算,他原本以為五十多年的時限很長,
但現在看來,這個時間似乎并不長。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