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50章 印刷術,大秦日報

  卓草向外踱步,慢悠悠道:“按你的說法,編撰大秦西域書很明顯是長公子的意思。他這么做,無非就是要佐證西域的真實性,為秦國今后進攻西域做準備。”

  “的確如此。”扶蘇頷首點頭,面露不解道:“只是這和紙有何關系?”

  “我問你,這書是不是得大肆宣揚?”

  “當然!”

  扶蘇說完后就反應過來,瞪著眼道:“小草,我懂了!你的意思是說,大秦西域書必然是要大規模拓印,而紙就是最適合的!趁著寒冬人手足,就能大規模的造紙。等我帶書回去后,就能狠狠賺他一筆!?”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小蘇也!”

  “你…”

  扶蘇差點一口血噴出來。

  相處時間久了,他對卓草也是越發了解,所以就猜到了卓草的用意。

  卓草可真是個天才!

  北伐在即,還能想法子撈錢?!

  “其實,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卓草悠哉悠哉道:“我問你,得到書后打算怎么著?”

  “獻給長公子。”

  “然后呢?”

  “找人拓印,再發給其余人。”

  “呵…”

  “卓君為何發笑?”

  “你這格局還是低了。”

  卓草很喜歡沒事就打擊蘇荷兩句,然后再慢悠悠的說出想法。見他滿臉費解的模樣,卓草心里就相當愉悅。

  “以人力拓印就不說速度慢,也無法發揮出紙的優勢。咱們要搞錢,那就得有獨家秘方。我在來之前,特意讓你在云陽各縣建設造紙坊,為的就是今日。”

  當然,其實還有其他的工坊。卓草也不至于算的這么準,甚至能預算到幾個月后的事。他讓蘇荷幫著建設工坊,純粹是為了囤物資等待時機而已。哪怕沒有西域這回事,他也能用別的法子。

  “我還是沒聽懂…”

  “你先別急,聽我細說。”卓草笑著道:“先前我還以為秦國識字的人不多,后來發現并非如此。秦國律法極其繁雜,想要當個小吏都得通過律法考核。沒轍啊,誰讓秦律森嚴。小吏還得為黔首解讀律法,若是多或少一個字都得受罰。”

  “這是自然。昔日諸侯林立,山東六國皆視大秦為蠻夷不尊禮法。殊不知,秦國識字者遠勝他們。”

  扶蘇說這話還帶著幾分傲氣。

  這也是秦國能兼并六國的原因,可不是單單只依靠武力。就像卓草去沛縣所看到的那樣,就像是劉季不過區區只是泗水亭亭長,卻也同樣得接受律法考核。

  很多人可能都會有個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秦國文盲一大把,實際上還真不至于。論識字率,秦國在戰國時期還是最高的。

  “識字的人多,就代表著有財路!”

  “財路?不可能…”扶蘇連連搖頭,“咸陽勛貴雖多,可一卷書冊也是價值不菲。哪怕以紙成書,所需成本也不少。”

  是的,找人抄書可不便宜。秦始皇大規模推廣,自然不在乎。可卓草要借此撈錢,簡直是在扯淡!

  價格高,買的人會大幅度減少。

  價格低,恐怕是連成本都撈不回來。

  “所以,我說你格局太低了。”

  “小草何意?”

  卓草自腰間解下官印,淡淡道:“你看,我這官印是護軍都尉的。上面還刻有字,只要以丹泥覆蓋就能直接印出字來。在沒紙的時候,那都是用于絹帛獸皮上。畢竟,竹簡上蓋官印不太容易哈。”

  “所以呢?”

  扶蘇也是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明白卓草到底是幾個意思。官印在秦國還算比較常見,像縣令級的都有。像有些商賈也會刻私印,方便做買賣。

  “帶紙了嗎?”

  “帶了。”

  扶蘇自懷中隨手取出本簿冊,上面大部分都是空白的,以針線縫制成冊。這種書冊如今可是相當吃香,在咸陽的儒生若是連本書冊都沒有,必然會被人鄙視。

  卓草抬起官印,朝著上面哈了哈氣,而后直接朝著上面印去。上面當即出現了紅字,看的扶蘇一愣一愣的。

  這到底是要干啥?

  卓草沒說話,再取出另外枚私印,這是他用來做買賣的,而后直接蓋在官印下面。

護軍都尉——卓草  “現在懂了嗎?”

  “真沒懂…”

  “真笨吶!”

  扶蘇老臉一黑。

  “你想想,你寫字多費勁兒?印鑒搭配印泥,就能在紙上快速成字。你要是大規模制造各種字塊,再通過模板排好,直接印字不是更快嗎?只要找專門的工匠刻好字塊,再找人排版,負責拓印的工匠就算不識字也沒事。”

  卓草這么解釋后,扶蘇頓時恍然大悟,諸多想法皆是在腦海中形成。這件事理解起來并不難,以他的聰明才智自然很快頓悟。說起來,印章其實算是最早應用印刷術的產物。

  現在紙的競爭力其實還比不過竹簡,因為很多人都習慣性的使用竹簡。雖說紙攜帶方便,可也有著諸多弊端和缺點,再加上些食古不化的老學究挑刺,還真不算是多普及。

  就像后世的交流電與直流電的爭論,愛迪生為了抨擊交流電,直接用交流電把頭大象給活活電死。其實那些支持竹簡的人也是如此,單純的利益沖突而已。很多世家豪門都有著竹簡買賣,他們自然不想看到紙徹底取代竹簡。

  可當印刷術的出現后,紙必然能取代竹簡。大規模的拓印,遠比以人力抄書要簡單快的多。既然秦國有意要大規模宣傳大秦西域書,那他就正好來個順水推舟,推出印刷術的同時還能血賺一筆!

  “小草,你可真是聰明!”

  “好說好說。”

  “你有此好辦法,為何不早說?”

  “你打牌會直接甩王炸嗎?”

  “王…炸?”

  “而且我告訴你,這么做其實知曉這本書的人還是會比較少。我都想好了,等回去后我就先在咸陽辦報紙。別地識字的人太少咧,報紙肯定不好賣。”

  “報紙又是何物?”

  “我想想哈,大概就是尋常庶民看的奏疏。上面可以囊括各種內容,天文地理國家大事,還有民間傳聞。比方說北伐大勝,那肯定得上大秦日報頭條。又或者說采花大盜張三被抓,那也得占個版面。像前年皇帝泰山封禪,那也肯定得上頭條,還得大書特書。”

  “除開這些外,像是涇陽漚肥的法子也能登報宣傳。對了,想帶動報紙銷量的話,還能在上面連載小說。”

  卓草越說越起勁,全然不顧旁邊已經石化的扶蘇。報紙這事其實他先前就有過想法,只是時機始終還未成熟而已。

  后來當上鄉嗇夫后,他就多次實地考察過。別看他沒去過咸陽,可咸陽有多繁榮他是知道的。能住在咸陽的,往往都是非富即貴,都是識字的。報紙哪怕價錢定的高點,生意也不會差。

  “等等…”

  “咋啦?”

  “小草,你慢點!”

  扶蘇露出個比哭還難看的苦笑,“你說的我大概明白了些。照你所言,這報紙似乎的確不錯。甚至能借報紙宣揚秦國政論,就是控制輿論都絕非難事。”

  “不錯,孺子可教也!”

  卓草滿意點頭,“報紙不用多,你看就這么幾頁紙差不多就是一份。也不用裝訂起來,直接折疊擺放就好。里面內容得豐富,不能光是些高談闊論,最好再搞點民間故事,類似呂氏春秋里有些故事看似荒誕實則就蘊藏有深奧的道理。像是刻舟求劍循表夜涉這種。”

  他是一邊說,一邊把書給撕了。

  撕下來張,扶蘇臉就抽下。

  對他來說,幾乎等同于是在撕他的肉!

  “誒?你這上面寫的啥啊?”

  扶蘇猛地回過神來,面露駭然。

  “別看!”

  這上頭可都是他的秘密!

  他擔心自己有時候忘記些事,就會把事寫在上面。卓草總是這樣,不聲不響就捯飭出些新鮮玩意兒,尋常人還真跟不上他的思路。秦始皇又總喜歡尋根問底,他若答不上必定要受罰。所以,很多事他都記在了上面。

  “十日內,為上尋刺史?”

  卓草眼神頓時就變了。

  上這個稱呼在春秋戰國時期很常見,諸侯都能被稱之為君上。現在基本都是用于尊稱皇帝的,也就是后世所謂的皇上。這種稱呼在正式場合會比較常見,哪怕像扶蘇這類公子都會尊稱始皇帝為上。類似于父皇這種稱呼,往往都是在私底下才會用。

  最出名的莫過于扶蘇勸諫始皇帝,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至于刺史?

  秦朝什么時候有這玩意兒了?

  關鍵問題,蘇荷為何會寫這段?

  “小蘇,你…”

  卓草瞪著眼,不可思議的望著扶蘇。后者被他看的是心里發虛,但還是強裝鎮定,連忙辯解道:“小草,不是你看到的這樣,你先聽我解釋!”

  “解釋?你還想騙我?”

  “沒有沒有。”

  “這刺史,是不是你告訴長公子的?”

  “對對對…啊?”

  扶蘇滿臉的問號,他還在想怎么解釋來著,卓草就幫他圓好了。而后便滿臉愧色,趕忙道:“既然你都已看到,那我也只能直說了。這事,的確是我告知于長公子的。然后長公子又告訴給皇帝,這事就落在了我身上。皇帝要我十天內挑選第一批合適的刺史,可我從哪找人?”

  “臥槽?你該不是到我這避難的吧?”

  “不是…”

  “哦,那就還行。”

  “你不生氣?”

  “生氣,有用嗎?”

  扶蘇這才松了口氣,無奈道:“其實,這也都是長公子的意思。他說你天資聰穎總有奇思妙想,我既然與你如此接近,那你說的都要好好記下來,興許就有用。”

  他現在心里頭是苦笑不已,為了始皇帝不惜搭上自己的名聲。

  或許,父皇知道后也能夸我兩句吧?

  “你可真是個二五仔…”

  “咳咳咳。”

  “刺史的人選,你挑好了?”

  “其實這事主要是交給了長公子,他也只是讓我幫著挑選而已。我是擔心自己給忘記,所以就記了下來。當時皇帝給的時間太短,根本不可能完成。聽說因為這事,長公子還被責罰了。”

  “廢話,要我也罵!”

  “額?”

  扶蘇頓時就愣住了,當時這活壓根就不是人干的,如此短的時間他還得挑選合適的人,他上哪去找?

  “始皇帝很明顯是在試探長公子,想看看他是否有政治班底。不說別的,門客舍人總歸都有些人吧?要么他的舍人全都是飯桶,要么他是飯桶連舍人都沒有。你說,他能不怒嗎?”

  你再罵!

  “長公子為此可是相當難受…”

  “他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為何?”

  “我先前與你說過,刺史屬于是直接效力于皇帝的。你動腦子好好想想,皇帝讓長公子幫著舉薦刺史,明擺著就是給他拉攏人心的機會。長公子幫忙舉薦,這些刺史能不記得他的好?等將來他成了二世皇帝,有刺史幫忙掌握那些大臣不可告人的秘密,你說他們是否會反對?”

  “原來是這樣?”

  扶蘇呆呆愣在原地,想到那根染血的荊條,心里也是豁然開朗。秦始皇會責怪他,竟是因為這個原因?

  “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你可千萬別被長公子給忽悠了。至于刺史的人選,其實根本不用著急。長公子要舉薦的話也得有個度,不能太過分了。”

  “細說細說。”

  卓草瞥了眼他,無奈搖頭,他這其實也就是酒后胡吹而已。只不過沒辦法,因為昔日秦皇壽宴的緣故,他現在已被默認為是長公子這邊的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也只能盡自己所能去幫扶蘇。

  “你想啊,長公子要全舉薦自己的門客舍人,那在皇帝眼里頭很明顯就是過界了。照我所想,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從三公九卿的宗族里頭挑些合適的人選。”

  “我聽說左丞相與長公子素來不合。”

  “對!要的就是不合!”

  “啊?”

  “光用和自己關系好的人,這同樣可能會令皇帝猜忌。從左丞相手里要人,不光能表忠心,還能順勢緩和關系。要真能辦到,興許李斯還得請你喝酒咧。”

  扶蘇默默將這些都記下,回去就著手準備。

  “其實,長公子是有人選的。”

  “誰啊?”

  “博士淳于越,你聽說過嗎?”

  “嗯,愣頭青。”

  “他可是齊地名仕!”

  扶蘇蹙眉不悅,要知道淳于越可是他的老師。為人剛正不阿敢于勸諫,且學識淵博,在咸陽也稱的上是位名仕。

  “我好心說句,讓長公子少和他來往。”

  “為何?”

  “隨你說不說。”

卓草聳了聳肩  可以說,淳于越就是焚書的導火索。

  幾年后的秦皇壽宴,仆射周青臣站出來為秦始皇歌功頌德。結果淳于越就蹦出來,指著周青臣破口大罵: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也。然后說秦始皇坐擁天下,可子弟為匹夫。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簡單來說,他想推行分封制。

  這事其實在秦并六國后,朝堂上就經歷了場商議。前丞相王綰就很支持分封,只是當場就被還是廷尉的李斯所駁斥。不久后王綰告老還鄉,而李斯則被一路提拔為左丞相。

  至于郡縣制,其實在春秋時期就有了雛形,而且也不是秦國獨一份。包括秦國晉國楚國,其實都有。只不過,后續是秦國將郡縣制完善且發揚光大了。

  在秦皇壽宴上,淳于越卻如愣頭青那樣直言不諱,還要支持分封制。于是乎這就給了李斯借口,直接是把淳于越狠狠駁斥了番,提出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同時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是的,這就是焚書。

  因為這事,很多人就會說扶蘇支持儒家,所以他也支持分封。可實際上,在史書上從未有記載扶蘇支持分封制的事。

  扶蘇勸諫秦始皇,是因為再往后好幾年秦始皇被盧生侯生背后譏諷所惹怒,然后大規模坑術牽連甚廣,扶蘇不忍心才站出來。

  這兩件事間隔也有一年多…結果就有人說扶蘇支持分封啦什么一大堆。實際上扶蘇但凡要想當皇帝,就不可能支持分封。郡縣制本就是秦國自春秋時期就開始實行的,歷經數百年而完善。

  他要推行分封,就等同于和秦國對著干,更不可能得到秦始皇的認可。更別說,這么做相當于是在分割皇權。他要想當皇帝,怎會將權利拱手讓人?

  前世卓草了解歷史大部分都是從營銷號上看,他們說什么就信什么,還義正言辭的指責別人是錯的,但自己卻連史書都不翻。到后來經過自己了解后,才知道有些人胡扯的本事有多高。

  謠言終歸是謠言,總不能發明歷史吧?

  扶蘇望著卓草,就沒往心里去。

  “小草,你有合適的刺史人選嗎?”

  “有啊,要不分你倆?”

  卓草牛氣沖沖的笑了起來,他去沛縣可不是白去的,憑借著賀錢十萬在沛縣也是出了名。像是些能人異士,他也算認識些。

  “快說快說,是何許人也?”

  “是…”

  卓草話還沒說完,就直挺挺的倒地。

  扶蘇頓時大驚,還以為他得了什么大病。結果走上前去就發現卓草是呼呼大睡,明擺著就是喝醉了!

  “草…”

  扶蘇哭笑不得的將卓草扶了起來,望著天空的明月長嘆口氣,“你也真是的,次次到關鍵時刻就戛然而止!真是…真是…斷章狗啊!”

飛翔鳥中文    大秦:開局錯把秦始皇當爹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