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的話,毫不意外惹來一頓鄙夷的目光。
能把專一解釋成這個熊樣子,臉皮真得厚到一定程度才行,不然都開不了口。
所以,徐靜最后只能總結道:“我對你的厚顏無恥有了一個更直接的認知。”
楊磊大笑,“這對你來說豈不是更好?”
“為什么這么說?”
“這樣一來,你就不用擔心被我的假面孔蒙蔽。”
“也是這個道理。”
“不過也有壞處。”
“什么?”
“那就是等你某一天真的喜歡上我,連個借口都找不到了。”
“白日做夢。”
“哈哈哈——”
楊磊再次大笑。
和徐靜在一起果然很歡樂,雖然跟他想象中的歡樂不同,但這樣的互懟,也挺有意思,因為不管重生前還是重生后,沒有哪個女孩子這么跟他說話。
哪怕是趙曉竹或者楊景恬,也都比較遷就他。
唯獨徐靜一點面子也不給。
但越是如此,他越覺得有趣。
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犯賤吧。
不過到楊磊這個段位,這都是無關緊要的小細節,只要能抵達最終的目的地,其他都無所謂。
例如舔狗。
舔狗很可憐。
但萬一不小心真舔到了,誰敢說人家不是人生贏家?
當然,舔也分段位。
楊磊的段位…
嘿嘿。
尤其是他這么自爆自丑,自己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的花心之后,徐靜對他的警覺性反而低了不少。
人就是這樣。
對未知的風險總是保持著百分百的警惕,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栽了跟頭。
但面對已知的風險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也會保持距離,但警惕性遠沒有那么高。
正如游泳。
不會游泳的成人年,基本上根本不往水邊湊,他知道危險知道后果。
所以淹死的都是那些會游泳的人,這些人自覺水性好,有對抗風險的能力。
現在的楊磊就是一條河。
而徐靜則是一個知道危險但又會游泳的人。
如果徐靜真的意識到楊磊的危險之處,最高明的避險方式就是徹底斷絕和楊磊的聯系,離楊磊遠遠的。
現在?
明知道楊磊危險,但還是要和楊磊做生意。
這是啥?
這就是自尋死路啊。
甭聽她嘴巴說得怎么怎么厲害,做出這個選擇之后,她就相當于跳進了楊磊這條河里,已經選定了主戰場,剩下的就看兩人之間的博弈。
嗯,技術不是很高明的游泳選手與一條大河之間的博弈,結果用說么?
被楊磊吞沒,是遲早的事兒。
除非徐靜的實力確實強,能在被吞沒之前上岸。
徐靜真有那個實力么?
所以,楊磊不生氣也不著急,就那么笑嘻嘻地逗徐靜。
直到倆人吃飽。
徐靜買單的時候,楊磊甚至沒有任何表示,任由徐靜這個“窮人”結賬。
出門后才問:“溜達溜達?”
“不了。”
“唱歌或者去酒吧坐坐。”
“不,我從不接觸那樣的場合,很危險。”
楊磊豎起大拇指,知道危險就對了。
酒吧KTV這種場合危險嗎?
其實說穿了,就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
但架不住這地方藏污納垢龍蛇混雜,偶爾去一兩次無所謂,去的次數多了,遲早要沾濕鞋子,到那個時候,可就身不由己了,只會越陷越深。
和賭博差不多。
如何才能不輸?
別碰。
徐靜這個心態是正確的。
知道危險,直接不碰。
唯獨在楊磊這條河上犯了個小小的錯誤,被楊磊的巨額投資砸昏了頭,給了楊磊機會。
當然,楊磊可不會在這事兒上提醒徐靜,反而還很配合地和徐靜保持一定距離,沒有糾纏,擺出了同樣的公事公辦的態度,客氣幾句后目送徐靜開車離開。
嗯,一輛奔馳C230。
夏天剛上市,最低價四十幾萬。
在06年,這也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豪車了。
徐靜買這車,至少要花掉一年半到兩年的凈收入。
但她舍得在這塊花錢,因為喜歡。
沒錯,徐靜沒其他特別感興趣的愛好,唯獨喜歡車,倒不是飆車,就是單純的喜歡買好車開好車,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喜歡那種開車豪車安安靜靜地行駛在馬路上的感覺,說駕駛隔音效果好的豪車有一種與世隔絕的超脫感,車內車外仿佛兩個世界。
挺正常的愛好。
沒啥好說的。
但對楊磊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望著遠去的C230尾燈,楊磊摸了摸下巴,“要不,換掉這破奔馳?”
好吧。
就算要換,也不會這么著急,那就太明顯太刻意,會觸發徐靜的警覺心。
不著急,慢慢來。
回到四合院,楊磊打電話給張藝蕓,又把他和徐靜的合作簡單講了講,然后又吩咐道:“員工到位后,可以適當的主動出擊,做個廣告啥的,看有沒有機會吸引到互聯網這塊的創業者,只要不是很離譜的項目,都發給我過一遍。”
張藝蕓很驚訝,“要進軍互聯網了?”
“嘖,瞧你這話問得,多稀罕啊,互聯網現在這么熱,而且未來那么光明,我憑什么就要放棄?”
“我還以為你只想做實體呢。”
“…誰跟你說互聯網就不是實體了?”
“不對嗎?互聯網可都是一串數據,怎么能算實體?”
“狹隘了,真狹隘了,互聯網只是一種交流溝通的工具,除了游戲、音樂、小說等純互聯網產物外,絕大部分互聯網產業依然建立在實體的基礎上,無非是把某些流程搬到了互聯網上而已,做互聯網不等于就不做實體,跟實體相對立的概念可不是互聯網,而是股票、基金、期貨、國債等純金融概念的資本游戲。”
“這么說,也有點道理?”
“不是有點道理,而是 很有道理,別信某些人瞎逼逼的什么互聯網會摧毀實體企業的腦梗言論。”
“可,可這不是事實嗎?就說最近大火的電商,電商一出來,那些零售店可都沒法活了,連批發、運輸等行業也跟著受牽連,現在不少人在抱怨這個呢。”
“這沒毛病,但電商的崛起,同樣會帶動物流、快遞等線下行業,嚴格說起來,電商崛起后提供的實體工作崗位更多,帶動的產業鏈更龐大,所以,這最多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移,而不是吞并消滅,互聯網不是空中樓閣,基礎依然是實體產業。”
“這…”張藝蕓無話可說了。
請記住本書域名:。書趣閣_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shuq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