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道天下 第224章 大丈夫氣
歡迎來到文學城
頂部廣告
楊修略作思索,緩緩吟道:“國破山河在,羽檄如雪飛。關東鼓未休,關西號角鳴。天子一怒起,六龍共長吟。臨陣摧敵膽,歸朝撫萬民。天命在漢德,多難而彌新。”
蔡琰柳眉輕挑,微微頜首。“終究是丈夫,氣象自有不同。”
楊修大感詫異。“第一句不是你所作?”
“是天子所吟。”蔡琰又打量了楊修一眼。“老臣能謀國,難以出新。既有氣血漸衰,體力難支之困,又有因循守故,泥古不化之嫌。德祖少年,既有猛志,又有幸從圣天子,當努力去舊習,立新政,再建太平。”
楊修心中微動,再次想起天子的問題。
“令史,有一事,我思之良久,未得其門而入,敢請教。”
“你我之間,何必請教。”
“高祖何以得天下,而六國之后卻不能?”
蔡琰眨了眨眼睛,忽然笑道:“這是天子給你的問題吧?”
楊修神情尷尬。“是的。”
“既是天子給你的問題,我就不便代答了。”蔡琰伸手理了理鬢邊的頭發,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不過,我可以給你提個醒。”
“你說。”
“《韓非子》中有一個故事,說鄭人買履的,你應該讀過。”
楊修點點頭。“自然讀過。”他隨即若有所悟。“豈不是梅子真(梅福)按圖索駿之譏?”
蔡琰嘆了一口氣。“德祖,你機變若神,卻不夠精深。”
楊修無奈地翻了個白眼。
今天是怎么了?一不小心,又被人教訓一回。
“你仔細想吧,我有事去了。”蔡琰揚揚手,與楊修告別,帶著一絲得意。
楊修看著蔡琰離開,品味著蔡琰剛才的話,怎么想都覺得這兩件事沒什么區別。都是拘泥于形式,不知變通,以至于結果不盡如人意。
當然,對他解答天子的問題也沒什么幫助。
總不能說六國之后不能得天下,是因為他們不知變通?
遇到項羽那樣的對手,再變通也沒用吧。
除非他們像高祖一樣,擁有山河險固的關中。
劉協接見了裴茂、裴俊父子。
裴茂這次籌糧有功,尤其是聞喜縣,在諸縣中僅次于安邑,裴氏幾乎是傾囊相贈。
這么大的功勞和貢獻,賜一子為郎是最起碼的。
裴俊雖然年少,也就是十八九歲,卻見過世面。
他剛剛從蜀中趕回來。
這個時代的交通不便,衛生條件也欠佳,遠行是一個很危險的事。裴俊小小年紀就能遠至巴蜀,膽氣和見識超過了絕大多數同齡人。
還有一點,裴茂沒有說,但劉協大致猜到了。
裴俊回來得這么快,應該歸功于裴茂或者裴潛提供的信息及時。最大的可能是裴茂很早就發出消息給荊州的裴潛和蜀中的裴俊,讓他們盡快趕回來。
劉協甚至懷疑,裴茂很可能猜到了他只能到河東,別無地方可去。
劉協問了一些巴蜀的情況。
裴俊是幾年前隨姊夫入蜀的,這幾年一直在成都,經歷過劉焉死、劉璋繼位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務,對益州的政局變化有近距離的觀察。
基于這樣的經驗,他向劉協提了一個建議,聯絡漢中的張魯,爭取張魯向朝廷稱臣,進而獲取益州的物資與人才。
益州之所以不向朝廷貢獻,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米賊控制了漢中,隔斷了驛道。
實際上,張魯就是劉焉派過去的。
如今劉璋繼位,與張魯反目成仇,正是朝廷拉攏張魯的好機會。
張魯稱臣,驛道復通,或許劉焉依然不愿意貢獻,但他卻不能阻止益州人心向朝廷。
劉焉、劉璋父子與益州人相處并不愉快。劉焉殺賈龍,得罪了益州大族。劉璋殺張魯母盧氏,得罪了益州的底層民眾,如今只能靠東州兵支撐。
若能打通驛道,必然會有大量的益州人趕到朝廷。
對劉焉來說,這無疑是道義上的沉重打擊。
劉協覺得有理。
不管這是裴俊本人的意見,還是與裴茂商量的結果,這都是切實可行的方案。
就算不起作用,也沒什么損失,也就是一副漢中太守的印綬而已。
“你對他們的教義有了解嗎?”劉協最后問道。
裴俊有點心虛地看了一眼裴茂。
裴茂沒好氣的喝道:“陛下問你,如實回答就是,不可左顧右盼,君前失禮。”
“益州的米教雖與關東的太平道有呼應,但是就教義而言,米教只想成仙,對改朝換代沒有興趣。他們以老子為宗,崇尚隱逸,好煉丹藥,并施符咒。”
“教眾中工匠多嗎?”
“應該不少。”裴俊對此沒有太多的興趣,簡單地說了兩句,就閉上了嘴巴。
劉協也沒有再問,隨即拜裴俊為郎官,先留在身邊一段時間,然后再安排具體的工作。
裴茂、裴俊謝恩。
劉協隨即又問裴茂對匈奴人的處理意見。
裴茂也不贊成天子親征。
他覺得匈奴人內亂是常有的事,天子為此興師動眾——哪怕只是三千騎兵——也不值得。最穩妥的辦法還是委任一個使匈奴中郎將,陪呼廚泉一起返回美稷,解決匈奴人內亂。
天子萬乘之軀,不宜冒險,還是留在河東比較好。休養生息數年,再發兵平定匈奴,易如反掌。
劉協聽出了裴茂的言外之音。
他希望朝廷留在河東,而不是去太原。
“令君,河東戶口不足,怕是難以供應朝廷的消耗。”
裴茂躬身再拜。“陛下,太原、上黨的戶口并不比河東多,又無鹽鐵。即使以眼前論,亦不如河東。以將來論,更不如河東遠甚。”
劉協沉默不語。
是河東立都,還是在太原立都,各有優勢。
但河東人的態度卻不能忽視。
到目前為止,太原還沒什么反應,是不是歡迎朝廷去,誰也不清楚。
河東人卻是很熱心的,至少表面上如此。
輕易地拒絕會讓裴茂這樣的河東人失望,將來袁紹再派人來聯絡,他們動搖的可能性很大。
“令君,這事干系重大,容朕與公卿們商議,再作決定。”
“陛下所言甚是。臣以為,陛下不妨咨詢河東太守彧。論對河東之熟悉,大臣中無人能過其右。”
劉協目光微閃。“令君與荀彧是故交?”
“中平六年,彧為守宮令,臣為尚書令,同屬少府。”8)章節頁翻頁上方廣告章節頁翻頁下方廣告設置
背景顏色
字體樣式
字體大小
底部廣告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