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189章 兩位大拿

  資本從來不缺附從者。

  李承所謂的“難題”,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

  在得知東進半導體確實有融資需求后,他拿出電話,直接撥給港理工工程學院副院長高凱教授,委托他幫忙組建一支考察隊伍。

  高凱副院長,港大物理系畢業,曾留學麻省理工,工程系博士。畢業后在麻省理工擔任講師、副教授多年,八十年代回港,擔任草創階段的港理工電子工程學院主任,前幾年升任為副院長。

  別看高凱教授是工科男,事實上他在港大時,曾經輔修過饒老的亞洲文明史和英倫藝術,算是老爺子的學生。去年饒老八十壽,他來道賀,因而與李承結識,關系還不錯。

  前些日子,李承曾經和他聊過有關“半導體”“芯片”之類的話題,得知李承有投資這方面的意向后,他極力慫恿,并表示可以在電子工程學院成立科研中心。

  在高凱的介紹中,香江的半導體產業,并非一窮二白。

  事實上,香江的半導體業起步于上個世紀60年代,比韓城和劍州更早。

  六七十年代,北美和東洋考慮半導體制造外移時,香江基本上是首選地域。Fairchild、摩托羅拉、TI和富士通等,紛紛赴港投資,彼時的產業環節主要為制造、封裝、組裝和測試。

  在進入八十年代之后,這些制造工廠,又紛紛關停。

  原因有二:其一是香江人工成本增加;其二則是港府的一直推行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所帶來的的負面影響。

  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非常需要政府引領的產業,而港府強調所謂積極不干預,長期缺位對半導體產業與研發的長遠規劃和資金政策扶持,導致香江半導體產業的日漸式微,落后于同一時期亞洲其它三條小龍,最終湮滅于房地產和金融大潮中。

  很有意思的是,香江半導體產業近乎消失,但是香江的電子產品出口,卻占據總出口額的三分之二,而這出口額度中的百分之七十,目的地都是絲國大陸。

  也就是說,香江已經從六七十年代電子產品的生產基地,八十年代轉變為轉出口的分銷基地。

  從生產基地變為批發代理商…

  殊為可惜!

  對于這種情況所帶來的的危害,并非沒有明眼人,高凱就是其中一個。

  回港十多年,他無數次呼吁港督府重視半導體產業。可是,香江未來大局已定,港督府已經無心規劃港島未來,企業界則更樂于賺快錢,偏偏半導體產業需要大量投入,回報難以預料。

  所以,當李承表示愿意投資半導體的核心技術——集成電路卡即芯片開發時,年過五十的高凱副院長,立即成為他的附從者!

  在高凱的眼中,六七十年代電子產業的短暫輝煌,也不是什么都沒留下來。最起碼,香江幾所高校的電子領域科研水平,位列亞洲前茅,具備研究當前最為先進的DDRSDRAM的能力。

  當然,如果李承能買到一家已經有一定基礎的半導體晶圓廠,那就更好!

  李承在電話中提到的韓城東進半導體,高凱教授還真的知道。

  這是一家基礎相當雄厚的八寸晶圓廠,盡管不是世界最先進的十二寸晶圓廠,但依然有很強的投資價值,而且符合香江目前的芯片研究狀態,不至于發生斷層和跳躍。

  畢竟,科研工作也要一步一步穩扎穩打。

  他滿腔歡喜的接受李承的邀請,答應在近期組建一支懂市場、懂技術的團隊,隨時準備前往韓城全羅南道羅州,也就是東進半導體總部,進行考察。

  通完電話,做好選擇,李承渾身輕松,抬手看看時間,站起身對泰勒點點頭,“走啰!去機場接奶奶和阿姨吧,時間差不多了。”

  他輕松了,可是有人不輕松!

  放下電話后,高凱雙手搓了搓臉,讓自己平靜一下。

  作為香江電子工程學的領頭羊,高凱很清楚香江半導體工業的重要性,同時,他也很清楚香江半導體研究的短板和缺憾。

  那就是走錯路了。

  從五十年代開始,半導體工業出現兩個方向:其一是二極管,就是當年蘇盟的路線;其二是晶體管,歐美的路線。

  時間證明,晶體管以及衍生出來的集成芯片路線,才是市場主流。

  可惜的是,絲國的半導體,受蘇盟影響太大,因而一直在堅持二極管的深入研究,這也是為什么多年以后,國內芯片受制于人的根本原因。

  因為,我們一開始,就走錯路了。

  代價真的好大好大!

  香江,一直負責給國內供貨,因而也選擇了二極管的路線,這就使得香江的半導體工業,越走越偏,這也是香江半導體產業最終沒能跟上韓城及劍州步伐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些話,他沒有向李承說過,他怕打擊好不容易來的一位投資商的熱情!

  香江半導體工業,沉淪時間太久,他絕不允許,這個項目出現任何差錯!

  冷靜之后,他再度拿起電話,這次是越洋長途,對象是好友張汝金。

  張汝金又是何方大神?高凱為什么要給他打電話?

  此人就是后世有名的中芯國際創始人!

  張汝金的父親張錫綸是解放前國內知名的煉鋼專家。

  張汝金畢業于劍州大學,于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獲得工程學碩士學位,又在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1977年,三十歲的張汝金入職北美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從研發設計工程師做起,一干就是二十年。

  高凱在北美期間,也曾經在德州儀器廠工作,他和張汝金同屬于全球頂級芯片制造工廠建設專家邵子凡博士的工作組,因而兩人關系很好。

  高凱在德州儀器工作五年后選擇回港任教,但兩人的聯絡,一直沒斷過。

  就在今年年中,張汝金辭職,想要自己創業。

  七月中旬,張汝金回臺,去臺積電考察,然后繞道香江,與高凱面談,聊了自己的想法,再以回鄉祭祖之名北上國內,考察國內市場,最后再度來到香江,依舊是高凱教授接待。

  高凱曾盛情邀請張汝金來香江創投企業,當時張汝金因為資金籌集以及配套設備等問題,更偏向于條件更好的劍州清竹科技園,婉拒高凱。

  今天,高凱之所以再度打這個電話,是因為他認為現在的條件,足以吸引張汝金。

  居住于加州圣克魯斯的張汝金被電話吵醒,朦朦朧朧中,就聽見有人在電話那邊高呼。

  張汝金惱怒地打斷對方,“嘿嘿,你很不禮貌,這是凌晨一點!”

  高凱有點尷尬,可不是嘛,香江下午五點,洛杉磯時間凌晨一點,不過,既然已經打通,那就說清楚吧,“嗨,里卡德,我是凱瑞,高凱。”

  電話那邊的張汝金,揉了揉太陽穴,有怒火也不好發,不說多年好友,就今年兩次途徑香江,都是對方盛情接待,這份感情壓著呢,只好緩了緩口氣,“好吧,我聽清楚了,凱瑞,有事嗎?”

  “你能回港一趟嗎?越快越好。”

  “什么事這么著急?”

  “東進半導體,里卡德,你一定聽說過韓城的東進半導體,是吧?”高凱的語氣有些興奮,“有一位投資商,準備投資東進半導體,要求就是在香江開設八寸晶圓廠。里卡德,你在這方面很有經驗,完全可以參與甚至領導這個項目!”

  高凱之所以給張汝金打電話,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他很清楚自己最近十多年更多的是做研究,屬于紙上談兵,而張汝金才是真正的站在半導體浪潮前端的弄潮人!

  “誰啊?動作挺大啊!”一聽這話,張汝金也來了興趣,翻身從床上坐起來。

  東進半導體,他自然知道,雖然不如閑國的現代海力士和三星半導體,但排前五還是穩穩的。這家半導體公司的64MDDRSDRAM研究,也不是最頂尖的,但算得上一流。

  “饒固庵的弟子,上次你來香江,應該聽說過他的名頭,就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翻云覆雨的那個小股神,威爾斯李。額,我們一起吃飯時,你還感慨過的…”

  高凱提示之后,張汝金想起來,“他呀?他怎么想起投資芯片?”

  “有錢人的想法,我一個窮教書匠哪兒知道?興許他看好這個產業的前途,興許他和你一樣有實業報國的想法呢?反正他還真的說到做到!”

  “怎么個說到做到?”張汝金有些好奇。

  “早一周前,他和我聊過投資半導體產業,我還以為他隨口一說呢。哪曾想,他今天就給我來電話,說投資東進半導體,并要求對方在香江開設一家八英寸晶圓廠,讓我組織團隊前往韓城考察并做技術及資產評估!”

  我去?這么高效?張汝金一愣。

  有人投資,有相對成熟的技術,那當然好啦,只是,張汝金對李承不了解,“那可是幾億,幾十億美金,而且是持續投資,他有那么多錢嗎?還有,他有那么好的耐心嗎?”

  “嗐!錢的事,你不用擔心,很有錢的,沒見報紙上預估他這次金融風暴他賺了幾十個億嗎?”高凱對李承的了解也不是很深,但要比張汝金強,為了鼓動好友趕緊來香江,他再度添油加醋,“別看他年紀輕,可畢竟是名家弟子,品行很好的。”

  “你來香江吧,我介紹你和他認識,你們當面談,怎么樣?”

  張汝金就這樣被高凱鼓動,第二天就訂購了飛往香江的機票。

  很巧合的是,他和金博明、金辰英一趟班機抵港。

  地址是:','','top'(window.screen.height500)/2',left'(window.screen.width800)/2',width800,height500,toolbarno,resizableyes,scrollbarsnoreturnfalse"class"btn04"title"我要催更"value"我要催更"id"btn4gx"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色情小說,一經發現,立即刪除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本站所有書籍采集于互聯網,本站全自動蜘蛛爬行,無人工干預,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  如果你發現任何違法及損壞國家利益的內容,請發送郵件給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內(北京時間10:0018:00內刪除)

  版權保護刪除內容請聯系Email:dulaidw#foxmail(#替換成)

飛翔鳥中文    異國獵寶檔案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