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13章 崇陵疑案

  黃燜羊肉、爆炒羊羔肉,烤羊肋排,羊骨湯拉面配水蘿卜,地道農家味,幾個老頭子在滋溜喝著小酒,李承沒參合,呼啦呼啦干了兩大碗面條,過癮!

  一上午,將三家大院全部看過,鑒定是一項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李承自詡身體不錯,也感覺有些累,任由幾個老家伙在那邊吃飯邊扯皮,他出門站在巷子口抽根煙。

  不一會,涂嘉吃完面條出門,李承遞根香煙給他,瞅見旁邊站著一位二十多歲年輕莊稼漢,便順手也遞給對方一根,對“來根?”

  “誒誒,合適么?”年輕人手在衣襟上蹭蹭,最終還是伸手接過去,又對李承笑笑,“這么好的煙。”

  “吃飯了么?”李承隨口甩出絲國第一招呼語。

  “吃了吃了。”那年輕人就著李承準備扔掉的煙蒂,點著自己的香煙,他吸了一口后,往李承這邊湊湊,低聲說道,“老板是做古董生意的?我家也有古董,想換兩個錢給孩子買件過年衣服。”

  李承扭頭打量一下對方,長時間的勞作讓他的皮膚粗糙,習慣性的微微弓著背,眉間有些舒展不開的抑郁。從面相看,不算奸猾之人,又朝涂嘉看看,李承不太清楚這里面是否有忌諱。

  果然,涂嘉眉頭皺皺說道,“不是說,這個村子所有的古董古玩,都屬于公家么?”

  “換個地方談,好么?”那年輕人朝涂嘉躬躬身,又指指打谷場那邊。

  等涂嘉點點頭,那年輕人裹裹外套,低頭先朝打谷場走去。

  “村子里的東西都屬于公家?什么意思?”李承和涂嘉走在后面,問道。

  “這事,說來話長。”涂嘉將煙蒂扔掉,搓搓手,一副我要講古的樣子。

  “清西陵,始于雍正爺的清泰陵,主持修建的是恒親王弘晊和內大臣戶部尚書海望。世宗皇帝奉安地宮,清泰陵封陵,恒親王兼領第一任守陵大臣。”

  “按詔令,他需要替乾隆皇帝守靈三年。這犄角旮旯你,他哪能耐得住守陵大臣的清苦?”

  李承驚訝的看看涂嘉,沒想到哇,這家伙對清西陵的歷史,清楚的很呢,也不知是不是為這次掃老宅子特意做的功課。

  恒親王弘晊,是康熙皇帝第五子胤祺的次子,并不知名,但在禮親王愛新覺羅昭梿的《嘯亭雜錄》中有過一筆記錄,這人喜歡花天酒地,‘蓄聲伎,恢園囿’。

  沒打斷涂嘉,只聽他繼續說道,“守墓陵丁駐地,原本是以兵營的方式建造,可恒親王弘晊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將要守靈三年,于是利用手中職權,在這里建造了民宅以做兵營。”

  “雖然沒有京城豪宅舒服,但總比兵營要好。”說到這,涂嘉笑著聳聳肩。

  “所以…從一開始,這里的宅院就屬于清宗室,而不是某一家兵丁家族的。”

  涂嘉的意思是,從乾隆朝到清末,這里的守墓人家族,也只擁有居住權,沒有所有權。

  這李承能理解,可是…

  “五六七這三十年都沒有收歸國有么?”李承又問道。

  “確實收歸國有,但是八十年代初,楊氏家族又打報告,拿回這些住宅的所有權,但是有個問題一直沒法解決——宅院的所有權到底歸哪一家所有?”

  “所以,這十多年來,楊家屯四合院,依舊被楊家宗族所把控,各家各戶是沒有房屋所有權的。也許,等新房蓋起來,才能劃歸到一家一戶吧。”

  難怪楊福威望這么重!

  李承這才算是徹底明白楊家屯的管理結構,高度近似小集體所有制。

  “每家陳設的那些古玩,也是屬于‘公家’的?”李承又問道。

  “傳承下來的老東西,應該都屬于公家的。”這一點,是涂嘉的猜測。

  “也就是說,”李承指指前面的年輕人,“他沒權利賣給我們任何一件古玩?”

  “按理說是這樣的,可萬一有例外呢?”涂嘉扭頭笑笑,“其實,有人偷偷賣一兩件,估計楊家宗祠查不出來,只要別是那種記錄在案的大件就行。”

  那年輕人靠在打谷場邊緣的一根老槐樹下,朝李承兩人笑笑,“就這里吧。”

  說完,他就要從懷里掏東西。

  李承壓壓手,先笑著問道,“你們楊家屯的古玩,不是公家的么?”

  “不是…這是我家傳的,我曾祖傳下來的,真的與公家沒一點關系。”那年輕人急得連連擺手,臉色黑紅,試圖說服李承兩人。

  “只要不給我們帶來麻煩就行。”李承微笑著安慰道。

  “肯定不會的。是我自家的東西。”那人從兜中掏出一個小“玻璃瓶”,遞給李承。

  東西到李承手中,攤開掌心,一枚精致的鼻煙壺。

  涂嘉湊過來,略帶訝異的說道,“翡翠鼻煙壺?”

  沒錯,一枚高冰種翠綠鼻煙壺,高約五公分多一點,直徑不到四公分,重量約六十克;形狀扁平圓,口小,頸短;瓶頂,也就是鼻煙壺的蓋子,是一種粉紅色的碧璽制成。

  翡翠鼻煙壺雕刻清晰,雕刻刀法圓潤,工藝精湛,瓶身呈綠色,質地有光澤,宛如一幅生動的花卉圖,外形美觀大方,具有清朝濃郁的宮廷風格。

  將蓋子取下來,內部無款,再將瓶底翻過來,有底款,四個秀雅的細楷體:“永慶長春”。

  李承眉頭微皺,這是慈禧太后的東西?

  慈禧太后這女人風評很差,可是她的藝術素養卻是清宮歷代皇后中最為突出的。

  她的工筆繪畫造詣,頗為高深,此外,她還經常自己設計描繪瓷器畫樣(圖案),定做瓷器,像知名的“大雅齋”“天地一家春”“永慶長春”“儲秀宮”等款號瓷器,都是她的私人款號。

  大雅齋等款號瓷器,很有新意,絕對算是清末瓷業的一抹亮色。

  有不少學者認為,慈禧太后所謂的“能書善畫”,不過是請人捉筆,其中最有可能的是昆明人繆嘉蕙。這很有可能,但并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慈禧太后的“藝術水平”——沒水平的人也不會聘用一位專用女畫師為她書畫。

  李承皺眉不是為感慨慈禧太后…而是這件東西的出去有疑問!

  如果沒猜錯的話,這件冰種翡翠鼻煙壺,出自清崇陵,也就是清德宗光緒皇帝的陵寢!

  與清東陵普遍被盜不同,清西陵保管的還不錯,唯一明確被盜的皇陵,只有光緒皇帝的陵寢。光緒與慈禧太后相繼而薨,又值清廷日衰,兩人的喪葬,給風雨飄搖中的清廷帶來沉重的負擔。

  由于慈禧太后的陵寢早先由榮祿督造,在她去世時已經完工,因此,1909年慈禧太后先行安葬于菩陀峪定東陵,可光緒就沒這福分,他的陵寢還未建造呢。

  清崇陵由慶親王奕劻總督,內閣協理大臣、戶部尚書那桐督造,1913年封地宮,1915年才全部完工。相比慈禧太后的歷時十三年聲勢浩大,光緒帝的陵寢其實有些名不副實。

  偏偏這位命運多舛的皇帝,死后都不得安寧。

  1938年,清崇陵被盜,一點線索都沒有。

  當時很多人認為,可能與當地土匪有關。真想如何?誰也不清楚!

  在1980年清西陵搶救式考古發掘,當時拍攝的紀錄片顯示,這伙盜賊非常有經驗,而且很熟悉墓室結構,不排除“熟人作案”的可能性。

  疑點來自兩處:首先、盜洞的位置在琉璃影壁的前方,也就是墓室運送棺材的墓道前,位置很準;其次、盜墓賊將盜洞一直向下打,繞過金剛墻后再向上,形成一個巧妙的U字形盜洞,這說明盜賊對墓室結構非常熟悉。

  考古挖掘之后,社科院考古所所長夏鼐先生,集合清西陵文保所所長陳寶容先生等眾多參與現場考古的專家,對當年盜掘工作進行“復盤”,最終得出一個讓人驚駭的結論——

  與此前流傳完全不同的是,專家根據盜洞的大小和墓內情況,推斷盜崇陵的可能只有兩個盜墓賊,一個成年人指導并在外望風,一個未成年人進入墓穴盜竊。

  根據盜墓行當的慣例,他們很可能是父子倆。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為進入墓穴的那個盜賊可能年紀不大,才留下不少珍寶沒有盜出。

  這就是李承心中的疑惑——如果這件物品真是眼前年輕人祖傳下來的,那么,他所謂的曾祖,是不是就是當年盜掘清崇陵的人物之一?

  細想…還真的很匹配啊!

  這話,李承自然不會當面問出,手中揉著這枚鼻煙壺,沉默了好長時間。

  “你買不買?給個準話?”村口有人走來走去,那年輕人有些焦急,催問道。

  涂嘉也不明白李承在想什么,這么開門的一件精品鼻煙壺,有什么可琢磨的?如果不是李承的身份讓他有些顧忌,他都想開口拿下。

  李承恍過神來,笑著問,“你想要多少錢?”

  “兩萬!真的,這東西是我家傳的。”有人走過來,那年輕人慌亂的伸出兩根手指朝李承比劃一下。

  兩萬買下這件翡翠鼻煙壺,撿大漏了,涂嘉羨慕著呢。

  李承同樣看到走來的人,利索的點點頭,“行,你家住哪號院?我找機會把錢送過去。”

  將鼻煙壺還給對方,同時遞給對方煙盒,裝作一起抽煙,低聲問道,“怎么稱呼你?”

  這會有人來,確實不適合交易,那年輕人迅速接過鼻煙壺,塞進口袋,又拿起一根香煙,順帶著幫李承和涂嘉點上,同時低聲說道,“楊喜榮,叫我阿榮就行。”

  走過來的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距離三人大約十步遠就喊道,“阿榮,你在哪干嘛?”

  “抽煙!”楊喜榮示意手中香煙,又指指李承,“兩位先生問我咱村里的一些老事,我正給兩位說呢。”

  “你知道屁的老事。”那中年人笑罵一句,走到三人身邊。

  李承同樣給對方遞過一根煙,笑笑,“那你給我們講講唄。”

  “哎呀,謝謝!”那中年人接過后,就著楊喜榮的煙點燃,吸了口,“我們這老山旮里,閑時上山放羊,忙時下地種麥子,有啥子老事?”

  李承朝清西陵方向指指,“那邊…你們現在不去看管了?”

  “屁的看管。這些年都被文保會的人看得死死的,我們人都靠不近。”那人的話語中,有股子怨憤。

  李承笑著問楊喜榮,“這位是?”

  “我幺叔,楊軍民。”楊喜榮又低聲道,“楊隊長的侄兒,族老會的人。”

  “屁的族老會,現在不興那一套。”楊軍民連忙擺擺手。

  李承眼睛瞇瞇,這家伙,只怕還真是過來監視楊喜榮的。

你能看到的  ,全部章節皆來自于熱心網友友友們親力上傳,轉載至此也僅僅只是為了更多的宣傳讓更多愛閱者們能喜歡和欣賞此書。如果你喜歡炎宗寫的《》txt電子書請購買正版閱讀。

  閱讀操作方法:按CtrlD快速保存當前第613章崇陵疑案章節頁面至您的收藏夾;按回車[Enter]鍵返回小說章節目錄,按←鍵回到上一章頁面,按→鍵進入下一章頁面。

  我本一介凡人,奈何天道不公逼我升仙,升仙也就罷了可是無奈還要帶著另外八個和我一樣的屌絲。

  我叫陳凡乃張道陵投胎轉世之人,我手持雌雄劍腳踏大保劍只為了能問鼎凌霄尋回我的外星女友。

  “陳凡是天下第一賤。”我的抓鬼拍檔忘愛冷少手拿一根北京老冰棍一臉猥瑣的說道。

  ......................分........................割..............................線................

  ps,作者聯系扣扣:

ps,本書永久免費大可收藏一個明粉,一個19歲的大學生,偶然穿越到了明朝成為了明思宗崇禎皇帝。可穿越過去卻發現,大明據亡國只有一百多天了。為了活下去,他不得已開啟了逆襲之路,復雜的時代背景下,他布下了一盤驚天的棋局。奄奄一息的大明,一次次的廝殺,一場場的離別,一段段的血淚,大明能否因為他而篡天改命,他是否能完成這一場逆襲?那么就請跟緊小編的步伐,一同踏入那血雨腥風的明末,開啟一段驚心動魄的傳奇之旅。素文  震驚!當代五好女青年,半夜走路掉溝里還給整穿越了?然而!一朝嚇醒,卻被人販子給拐賣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轉眼就被賣給了一個七十歲的老頭子沖喜?新婚當夜,老頭兒翹了辮子,繼而又變成了個寡婦。白珞寧看著這滑鐵盧一般的人生,簡直無語凝噎,好在,繼承了老頭名下的數十個山頭,只需努力種地,便可躺贏人生。不巧的是!就在她扛著鋤頭打算辛勤種地的時候,各式各樣的大佬卻扮作窮人紛紛上門求收留,是隱情?還是別有目的?這數十個山頭到底埋藏著什么秘密…

  №Ⅰ本章內容提要:№Ⅰ...

  黃燜羊肉、爆炒羊羔肉,烤羊肋排,羊骨湯拉面配水蘿卜,地道農家味,幾個老頭子在滋溜喝著小酒,李承沒參合,呼啦呼啦干了兩大碗面條,過癮!

  一上午,將三家大院全部看過,鑒定是一項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李承自詡身體不錯,也感覺有些累,任由幾個老家伙在那邊吃飯邊扯皮,他出門站在巷子口抽根煙。

  不一會,涂......№Ⅰ

飛翔鳥中文    異國獵寶檔案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