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32章 象山先生

  站在面前的兩位彪形大漢,短發的叫王國兵,長發個頭稍高的叫印哲明。他倆坐火車于今天凌晨三點到醴陵,迷瞪幾個小時后,被吳偉來餐廳一起早餐。

  王國兵是閬中人,印哲明是蓬萊人,李承笑著招呼兩人坐,和他們“親切”地尬聊幾句,又問吳偉,“貨車這邊你怎么安排的?”

  “今天中午走車,估計夜里十一點進深城。”吳偉答道。

  “辛苦兩位。”李承笑著對兩人點點頭。

  “以前幾天幾夜不合眼,常事!”閬中的王國兵,似乎更喜歡說笑,蓬萊印哲明只是笑著搖搖頭。

  “結婚了么?如果結婚了,跟吳偉說一聲,幫忙安排嫂子孩子來俠州,無論是庫房那邊還是去店里幫襯,都是可以的。”李承這話當著吳偉面說的。

  這兩人都結婚了,頓時將希冀的目光看向吳偉,一家人在俠州團圓自然最好不過。

  吳偉撓撓頭,“等十二月份我回俠州再辦理吧,要不…先讓嫂子去深城那邊?”

  招攬人的手段用了即可,至于怎么執行,李承不用過問,吳偉和吳衛忠會搞定的。

  李承又想起宿舍問題,又囑咐吳偉一句,“可以和阿忠商量一下,在萬惠家園再買一套住宅房,免得大家到俠州沒地方住。”

  吳偉苦笑,自己一個保鏢,怎么干成助理了?

  輕車過小橋,綠水人家繞。

  淥江在醴陵段,寬不過三五丈,清澈溫馴,碧綠見底,正是這一灣清水,養育多少文人志士。有淥江橋,上左權路,很快就抵達淥水家園。

  這是一座五六十年代建設的將軍樓,也就是所謂的“筒子樓”——一層人家共用一條長長的前沿走廊的那種老式樓房,走廊和廊檐掛滿各色各樣的衣服,很像俠州圍屋。

  房子雖然老舊,可背靠西山和仙岳山,風景不錯,小區里不少老人,或圍在涼亭中下象棋,或聚在小廣場跳健身操交誼舞,或獨坐樹蔭下練氣功。

  車子很扎眼,停在小區,立即引來許多人的關注,其中一位老者拄著拐站起身來,見從車上下來一位年輕人,他便走過來,“哪位是李承?”

  這位帶著瓶底眼鏡、瘦弱的、顫巍巍的老者,應該就是歐陽孝。

  李承連忙上前笑著問好,“歐陽老先生吧?我是李承。”

  老者上下打量一下李承,似乎有點質疑,“老杜說你懂古玩?”

  歐陽老先生有古玩?杜老怎么沒說?李承連忙答道,“那就是我。我在俠州摩羅街開了家藝術品店,略懂一點。”

  “這么年輕?”老先生嘀咕一句后,又擺擺手,“跟我走吧。”

  李承示意吳偉帶上禮物,跟自己過去。歐陽老先生人緣不錯,一路上不停的有人和他打招呼。

  U字形的將軍樓,歐陽孝的家在二層中間,看老爺子上樓有些吃力,李承搭了把他的手臂,老先生扭頭看看,忽然感慨一句,“老啰!想當年爬斗笠峰,一個小時就能上山頂!”

  斗笠峰又名神農峰,是襄南境內第一高峰,海拔兩千多米,傳說炎帝神農曾在山上采藥因而得名,就位于株洲市,距離醴陵不遠。

  “您老身體康泰著呢,七十多還健步如飛的,在俠州可不多見。”李承笑著奉承道。

  “你這娃會說話。”老先生上到二樓微微氣喘,放慢腳步笑笑,又說道,“不像我家老幺,磨子壓不出一個屁來。”

  這話不太好接,李承微笑著,“一人一種性格,沉默寡言未必就不好。陳景潤先生一輩子不愛說話,他的(123),還不是讓世界震驚?”

  今年三月份數學家陳景潤去世,有關他的宣傳,鋪天蓋地的,連俠州都受到波及。

  這個類比拉得太高,歐陽老先生都不好往下說,扭頭對李承的笑容,有點苦。

  呃?只怕老先生賣古董,與他口中的老幺,有很大關系。

  門掩著,一推開一股濃濃的中藥味,家中有病人?歐陽老先生將拐杖掛在門口窗臺上,低聲罵了一句,似乎是“懶鬼什么的”,不知道罵誰。

  歐陽老先生家和于老家,差別太大。

  將軍樓的房間特點之一就是大開間,像學校教室一樣,需屋主人自己用三合板隔成一個個小房間。歐陽家同樣隔出一間間房,進門處為客廳,挺大的面積,擺放著八仙桌,幾把椅子,還有一張木質三人沙發。只是各種零碎雜件、書籍報紙、象棋撲克牌、臟衣服,堆滿木質沙發、椅子、地上。

  老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將凳子上的一本小說扔在桌上,又把凳子遞給李承,“家里老婆子,前段時間坐骨神經出了點問題,躺在床上,家中沒人收拾。早晨我出門,讓那懶鬼收拾,估計這會還沒起床。讓你見笑了。”

  不知道他口中的懶鬼,是不是剛才提到的老幺。

  李承確實有些待不住,屋內的中藥味很濃,而且還有些其他的異味,只是…這都已經進門,還能怎樣?老先生明顯是想賣東西湊錢的!

  他神色不變,微笑著,“沒事,老先生別忙活,我們還是先看看東西吧。”

  老先生轉身去第一個小隔間,傳來一位老嫗的聲音,兩人說話聲很低,似乎在商量著什么。

  吳偉將禮品放在八仙桌上,對李承撇嘴笑笑,他知道李承鼻子過敏,這下要遭罪,被李承板著臉瞪了一下,忙低頭去屋外走廊等候。

  李承盤著手指,四處看看,雖然不說是家徒四壁,但家境不是很好,那是絕對的。

  他其實挺同情歐陽老教授的境遇的,要來拜訪歐陽,他多少知道點老先生的簡歷。

  老先生畢業于省立襄南大學,1950年,絲國春城地質專科學校、魯東大學地質礦產學系、東北工學院地質學系和物理學系合并為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教授擔任校長,歐陽老先生又是第一批入校學習的再培生,可以說是名至實歸的高級工程師,

  看看他,再看看于子龍于老,以及郴州的杜老,都沒法比。

  八仙桌是紅橡硬木的,算不得珍貴,八仙桌的后面一張條案,松木的,不值什么錢,條案上放著一對觀音瓶,典型的醴陵官窯器,六十年代生產的,瓶口有輕微的縮釉。

  稍后,如果老爺子拿出來的古董不上眼,就把這對觀音瓶帶走,也算幫襯一二。

  正琢磨著呢,老爺子捧著一摞線裝書籍出來,合著是古籍善本吶。

  李承連忙上去接住,放在八仙桌上,從下往上瞄了眼,一共三十來冊,保存的還不錯,書籍散發著淡淡的樟腦丸香味,又瞅了眼最上面一冊的藍色桑皮紙封皮,“象山先生集”。

  合著是陸九淵先生的文集啊!

  陸九淵誰啊?絲國儒家“心學”的開山之祖,與朱熹齊名的南宋儒學宗師級人物,因創辦象山書院,世人尊位“象山先生”。

  兩人舉行的“鵝湖之會”,從哲學的角度,思辨儒家經典經論,影響千古。

  鵝湖之會的結果是…

  陸九齡譏諷朱熹格物漸修功夫為“支離(分散)”朱譏諷陸“禪學(空談)”。

  當時另一位理學大家黃震(東發學派創始人)認為:朱陸“同植綱常,同扶名教”,都發揮理學精義,只是在他們在為學中表現了各人性情和道德實踐中有著本質的差別。

  陸九淵一生不注重著書立說,其語錄和少量詩文由其子陸持之于開禧元年(1205年)匯編成《象山先生集》,共計三十六卷,并由其學生于嘉定五年(1212年)刊行。

  “老先生,這是一套?”李承沒著急上手,等老爺子坐下后問道。

  “嗯。一套,明建本,是我家傳之物,家中沒人喜歡這種老東西,索性處理掉。”歐陽老爺子有點氣短,不想多說,伸手示意李承自己去看。

  明代建本,完整的一套,如果是真的,老先生稱之為“家傳之寶”,毫不為過。

  “建本”一詞,在前文有提及,指的是岷省建陽一帶的雕版印刷書籍,萌于五代,興于兩宋,輝煌于明,沒落于清。

  “江西估客建陽來,不載蘭花與藥材。妝點溪山真不俗,麻沙坊里販書歸。”這是1698年清詩人查慎行游歷建陽時,寫下的關于建本圖書暢銷四方的詩。

  李承搓搓手,取過最上面一卷,多年過去依舊有淡淡的墨香。

  封面桑皮紙,內頁竹紙,輕薄但韌性不錯,有輕微焦點瘢,這是紙漿中混入的顆粒物霉化所致,不影響善本整體質量。字體為仿宋,白口,左右雙邊,這是明中期建本特征。

  明代建本古籍分三個階段,特征相對明顯:早期受元建本影響,字體仍為趙孟體,版心仍為大黑口;中期版式風格出現變化,字體以仿宋為主,字形方正,白口,左右雙邊;明中晚期,尤其是萬歷以后,字體由方變長,字畫橫輕豎重。

  再翻一頁,竟然有題錄!

  “振衣重上妙高臺,山鳥山花滿碧隈。千古海云成夢幻,一天明月送潮回。曾聞勁氣凌中岳,始見文星耀上臺。笑我萍蹤渾未定,百年此地去還來。”

  落款:“斗山馮繼科”,鈐印:“建陽君”。

  妥了,這是明建本真品無疑。馮繼科,字斗山,曾任建陽知縣。

  李承很快在第一頁側邊找到一溜刻印社字號“拾翠齋”!

  這是一套嘉靖年間,建陽知縣馮繼科組織刻印的《象山先生集》。

  明代中期,王陽明在弘治、正德、嘉靖早年,名揚海內,其心學之盛,無有其右。時儒學中人以“心學弟子”為榮。

  馮繼科一介舉人知縣,焉能免俗?

  他主持刻印“心學之祖”陸九齡的文集,太正常不過。

你能看到的  ,全部章節皆來自于熱心網友友友們親力上傳,轉載至此也僅僅只是為了更多的宣傳讓更多愛閱者們能喜歡和欣賞此書。如果你喜歡炎宗寫的《》txt電子書請購買正版閱讀。

  閱讀操作方法:按CtrlD快速保存當前第532章象山先生章節頁面至您的收藏夾;按回車[Enter]鍵返回小說章節目錄,按←鍵回到上一章頁面,按→鍵進入下一章頁面。

  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顧塵朵瀕臨崩潰邊緣,看著同事唐音音自大廈縱身一躍,塵朵怎么也想不透音音在自殺前為何偏偏邀她去天臺會面。“朱麗葉,唯有你,明白我的憂:就如,只有我,懂得你的傷。”一張夾在《羅密歐與朱麗葉》里的紙簽,似乎昭示了音音死亡背后的玄機。塵朵決定順著這條線索探尋下去,此時,一個叫唐亦翔的男子突然出現。他是死者的哥哥,因為一封電郵,誤以為塵朵就是兇手。兩人決定共同找出將音音推向死亡的真兇。

  春秋亂世,驚慌、饑餓、恐懼、殺戮四處蔓延,這樣的年代映生出許多大賢大德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其中為首以‘儒佛道’三家,各家皆有一己之長,各行其道,或陰或陽,或明或暗,或善或惡,各自行使著自己的宿命…

  從小與奶奶一起生活的陳云快樂而無憂,可生活里快樂只是另一面,人的生老病死也需要面對。

  天命輪轉,陳云最親的人相繼離世,悲涼曲折的生活籠罩著他,絕望時刻明白萬物因果互轉,生生循循,人也應自強不息,明行其天道。

  758年,老神女窺探天機,天下將亂,禍起紅顏!不學無術卻被權勢滔天的攝政王娶為妃?宓音:“王爺,咋能不能不這么草菅人命?”攝政王:“本王菅你了?”宓音:“王爺,外面又有人說您一權鮮花插在我這朵牛糞上了!”攝政王:“本就插了。”一場天災,瘟疫四起,三國無策,宓音自告奮勇,展醫術,露才學,驚才絕艷。一場暴亂,宓音展身手,露殺伐果敢,文武才女,引無數英雄紅艷。本是三國英雄,卻是禍起紅顏?三國刑罰場,宓音笑問“祁慎,禍起紅顏,你可信?”

  №Ⅰ本章內容提要:№Ⅰ...

  站在面前的兩位彪形大漢,短發的叫王國兵,長發個頭稍高的叫印哲明。他倆坐火車于今天凌晨三點到醴陵,迷瞪幾個小時后,被吳偉來餐廳一起早餐。

  王國兵是閬中人,印哲明是蓬萊人,李承笑著招呼兩人坐,和他們“親切”地尬聊幾句,又問吳偉,“貨車這邊你怎么安排的?”

  “今天中午走車,估計夜里十一點進深城。”吳......№Ⅰ

飛翔鳥中文    異國獵寶檔案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