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獵寶檔案 第347章 古籍難題
;清末的瓷器,黃老板也能看上?李承故意說得很含糊。
;清末?呵呵。黃學仁臉上露出一絲譏笑。
寒舍的王定乾,戴著一副金絲眼鏡,梳著背頭,一身潔白的襯衣,很有學者派頭。他笑著朝李承點點頭,問道,;饒老……是你的師傅?
言下之意,饒老知識淵博怎么有你這么個草包弟子?
怎么就牽扯到師傅身上?這話讓李承眉頭一抖,心底很不高興,對這位寒舍的總經理的惡感越來越深。
語氣冷淡下來,撇撇嘴露出一絲冷笑,;哦,這么說黃先生和王老板,對這件大運琢器有清晰鑒定啰?還望不吝指教!
;你說清末也沒錯。黃學仁自然不會真的;指教一番,自認摸清李承底細,帶著一點譏笑,呵呵兩聲,拉走王定乾。
李承吃了個癟,心中那個郁悶啊!如果說黃學仁挑釁,還能理解,你王定乾特喵一個劍州經理,還第一次見面,就敢出言譏諷?你算什么東西!
他從來不是一個大度之人,講究君子報仇,早早晚晚!
在隨后的查看拍品過程中,除了他自己一眼相中的三件:一尊咸豐青花芭蕉玉壺春瓶、一枚貔貅紐燈光凍印章;一塊唐代金銀平脫菱花鳳鏡,其它物品都沒太用心去看。
眼角余光一直盯著王定乾和黃學仁兩人,心底琢磨著該怎么給這兩個家伙一點顏色看看,尤其是寒舍的王定乾!
;阿承,幫我仔細看看前面那本。轉了大半圈,朋濟明忽然扭過頭,低聲囑咐道。
哦,那就是今天朋濟明的目標。
李承站在他旁邊,向右側位置掃了一眼,一本鏤版印刷的古籍,左右翻開,上角有鎮紙壓住,競拍者可以看一頁內容。
看了一眼攔標價,兩萬夕元!
這價格可不低,宋版?至少也得是明版!
這本典籍前面已經有人在踮著腳鑒定,眉頭緊鎖。
確實很難為人!
整本書,只翻開兩頁讓人鑒定,還只能看不能摸,若是對古文不熟悉,估計連這本書叫啥都不知道,又怎么鑒定?
然,今天來參加小拍的都是行內人,越是這種有挑戰性的工作,越喜歡鉆研。
一位六十多歲白須老者,正環抱手臂,抵著下巴,探身朝這本古籍看去,嘴中還念念有詞,不時扭頭和身邊人嘀咕兩句。
有三四人圍在老者身邊,同樣聚精會神,時不時還發表一點意見。
;這老先生哪位?李承輕聲問朋濟明。
;御州大學王大中教授,南國文人研究院的。朋濟明人面很熟,悄聲說道。
八十年代之前,御州沒有大學,學制與江城相通,中五之后考江城大學預科班,少部分學子會回國內或者宣州上大學,絕大部分都去江城讀書。
八一年,御州士紳黃景強先生、胡百熙先生和吳毓璘先生創辦首間現代大學──私立宣州大學,此為御州大學前身。
南國文人研究院是研究嶺南文人的研究機構,并非教學單位,所以,這位王大中教授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李承站在人群靠外,踮著腳尖,看了書頁右上角豎行文字;三皇本紀第一上,立即明白過來,這是《史記》釋義本,也就是解釋《史記》內容的工具書。
《史記》流傳后世,版本眾多,而各類釋義、集解、考、據等工具書,那就更多。想要通過兩頁紙考據這本《史記釋義》,那不是一般的難。
不過,尋找蛛絲馬跡,并從中找到真正答案,這才是鑒定的樂趣所在。
李承聽了聽王大中教授的低語,他主要是從書頁內容來考據,和同伴辯解,這究竟是《史記索隱》?還是《史記集解》?又或者是《史記會注考證》?
這種玩法李承自認玩不了——《史記》各類版本流傳下來超過六十種,誰沒事會將六十種《史記》本全部看完?連知識淵博如海的饒師,估計也不會干這種事。
李承有自己的鑒定方法。
先確定真偽或者說朝代!
各個版本的內容記不住沒關系,只要記住各個朝代的書籍印刷特點,還有常用紙張,以及用墨特色,基本就能斷定這本書是真是偽,若是真品,又是那個哪一朝印制。
一句話,說起來容易,真正鑒定起來,能讓人頭痛欲裂。
李承最先考據的是宋本。
宋本印刷又分為;官刻;家刻和;坊刻。
單單官刻一門,又分為;監刻(國子監)、;館刻(昭文館、集賢院、史館)、;閣刻(秘閣)、;院刻(崇文院)、;省刻(秘書省)、;府刻(地方學府)、;書院刻(地方書院)等十八個種類。
當然不用每一家都往上面套,那還不得累死?
宋版勿論南宋北宋,官刻本最大的特色可用四句話概括:
;字體剛勁似柳唐書法家柳公權;刀法嚴肅似磐(磨盤);墨色黑凝似淵(深潭);端莊穩重似臥佛。
坊刻,多指地方刻印本,也有自己的特色,譬如宋書中,最有名的莫過于;靖本,其次為;蘇杭刻本和;眉山刻本,再次為;潮本、;贛本和;廬州刻本。
坊刻雖多,倒是可以從紙張和墨色上區別,譬如靖本有很多用麻紗紙,蘇杭本多用竹紙,眉山本多用桑皮紙;贛本多用蘆紙,諸如此類。
最難的是家刻本,即名家名人自刻本。
宋代的文治之所以能冠蓋歷朝歷代,與朝廷比較重視教育,大力獎賞刻書的風潮,有著比較重要的關系。
像毋昭裔(后蜀刻書家)的后代毋克勤,就是因為捐獻了《文選》和《初學記》的書版而做了官,毋家也因為刻印書籍發了財,據說家累千金。
再如南宋學者呂祖謙,因進獻了自己編選的北宋時期的詩文總集《宋文鑒》一百五十卷,得到了朝廷賞賜的大量銀兩和絹帛。
這也就造成宋朝出現讓鑒定師頭皮發麻的各類;家刻本。
這些家刻本往往制作精良,用墨考究,編輯、字畫、注文、音釋、句讀、考異,詳審精確,絕對是宋版書中的精品之作。
這本書面前,李承整整花費了四十分鐘,朋濟明同樣頭大無比,他也沒能準確鑒定。
現場有人說是宋本,有說明本,又有說敦煌本,還有說是唐本,唯一沒有人說是贗本。
李承眉頭越皺越緊!四十分鐘鑒定,竟然只得出一個結論——非宋本!也非后人偽作。
他的眼睛盯著亞克力牌上的攔標價,兩萬夕元,這價位給的,也讓人淡疼!
說是宋本或者宋代之前的版本,這價位低了很多,黑市價十萬夕元還差不多;若是明本或者清精品本,這價位又是市場價,明顯不符合黑市小拍的攔標價低于真品市價的規則……
不對!
自己疏忽了!
為什么不去考慮元本?
元代書籍,很少有人去研究,也少有人去專門收藏,很多人潛意識認為,元代書籍質量一般,這還真是謬論!
元代統治者雖然出身蠻荒,對于刻書、印書卻很注重,早在入主中原之前,就興辦官方刻書。太宗八年1236年成立編修所,在平陽立經籍所,編輯、印刷經史書籍。
據《元史》記載,元代的皇帝時常親自下令,刻書印書,尤其是皇帝特別感興趣的經史著作一路行省,散放民間。
如大德三年中書左丞孛羅鐵木兒將譯為蒙文的《孝經》進上。
武宗詔諭此乃孔子微言,自王公達于庶民,皆當由是而行,命中書省刻版模印,諸王而下皆賜群臣。
仁宗喜讀《大學衍義》,認為治天下,僅此一書足矣。遂命將《圖象孝經》、《烈女傳》同時刊印。
延佑五年大司農進苗好謙撰《栽桑圖說》,皇帝非常贊賞,有助于農業的發展,即命刊印一千部,廣散民間。又如:泰定二年還曾刻印《救荒話民》一書,于各州縣頒行。
這是二十四史中《元史》有關元朝皇帝與刻印的記錄。
想到元代藏書,李承腦海中立即想起元代刻印書籍的特點:黑口、趙體、無諱、多簡。
黑口:就是粗大黑口,墨色和排版毛糙,這是元代古籍最大的毛病;
趙體:這更好理解,多以趙孟頫字體為標準體;
無諱:避諱是絲國歷史上特有的現象,但元朝他們的漢文名字全系音譯不是漢字的原初意義,所以元代的避諱除御名需避諱外余皆不變,此點也成為鑒定元刻本的重要依據。
多簡:是指元代的書刻多用俗體和簡體,中統元年,忽必烈即位,確定以八思文為國字,在這種情況下,對漢字書寫和刊刻就要求不那么嚴格了,夾擊斜刻,簡體字也比較容易,因而在原刻本上就表現為俗體字多和簡體字多。
這是鑒定元代古籍的最常用幾種方法,但并不需要全部都要遵從,譬如字體!
元滅宋早期,趙孟頫還不出名,而當時元代所占北方地區和中原地區,還受宋版書籍影響,刻印書籍時多用柳體或歐體,并無趙體一說,但;黑口、無諱、多簡的特點已經有了!
盯著這本古籍的兩頁內容細細看了一遍,李承長吁了口氣。
特喵的,還真是元代早期云陽刻本!
地址是:','','top'(window.screen.height500)/2',left'(window.screen.width800)/2',width800,height500,toolbarno,resizableyes,scrollbarsnoreturnfalse"class"btn04"title"我要催更"value"我要催更"id"btn4gx"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色情小說,一經發現,立即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本站所有書籍采集于互聯網,本站全自動蜘蛛爬行,無人工干預,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
如果你發現任何違法及損壞國家利益的內容,請發送郵件給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內(北京時間10:0018:00內刪除)
版權保護刪除內容請聯系email:dulaidw#foxmail(#替換成)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