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34章 半闕拓本

  感覺脖子有點酸,也不知鑒定多長時間,李承扭扭脖子,向旁邊看了眼,金方南正在小茶座那泡功夫茶,招待拉夫特三人。

  見李承抬頭,四人都朝這邊望過來,拉夫特笑著拍拍沙發扶手,;威爾斯,你鑒定完了?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回去了?

  ;就你性急,還得稍等片刻。李承瞪了他一眼,語氣很不客氣。

  ;不就一副字帖么?你看你,都浪費了四十分鐘!你的水平是不是下降了!拉夫特也不客氣,直接懟回來。

  金方南聽得怪怪的,怎么感覺倆人不太像合作關系,沒有那種彼此的尊敬,反倒更像親密朋友之間的對話,這讓他不自禁地抬頭打量李承。

  ;別廢話!有這時間,不如現在想想,怎么幫金老板平事!這副法帖,我要了。

  李承又懟過去,不過,這話金方南愛聽。

  ;ok!我來想辦法,你趕緊弄完走人,晚上不去酒吧喝一杯了?拉夫特揮揮手,示意李承別煩人,干正事要緊。

  他回頭問金方南,;金先生,如果你想要報復住吉一家,這事我無法辦到,如果你只是希望餐館繼續不受驚擾地開下去,我可以試試。

  李承沒再理會他們間的談話,呷了口咖啡,又用毛巾擦擦手,目光重新落在這幅法帖上。

  白文和黑老虎之間的拼接,采用的是雙扣復接法,這是典型的京派裝裱手法,即用一道寸寬的竹紙,壓住對接紙張的拼縫,然后用木拍模壓,再覆白芨膠。

  這應該是這件藏品在永瑆手中,重新裝裱的。

  為了證明物件完整正宗,拼接處,永瑆留下一枚賞印;詒晉齋印,旁邊還留有一句行書感言:;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語出《詩經。邶風。綠衣》,絲國最早的一首悼亡詩。永瑆引用這句,表示對這件作品殘破的沉痛之情。

  永瑆的書法為朱紅小楷,筆鋒掛鱗,外威內秀,寫這句詩他的情緒應該十分高漲。

  度過雙拼縫,永瑆的一印一文,就是拓本。

  戴手套的手指,在墨面上輕輕蹭蹭,白手套上依舊能留下些許灰痕,這是松煙墨,唐代最為盛行的研墨,固體顆粒較大,性脆,碳分子墨色穩定,才能歷經一千多年依然沉黑。

  看紙面凹凸痕,應該是用椎拓法拓印。

  碑帖拓印,是印刷術的始祖,自漢以降,紙張普及,碑帖拓印之術,發展極快,到唐代時,已經發展出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諸多拓印法——也就是說,我們今天依舊沿用一千多年前的祖輩的聰明才智。

  根據拓本要求不同,上墨方法也有不同,這就形成了各式拓本的品種。

主要有擦墨拓、撲墨拓兩大類,還有蠟墨拓、鑲拓、響拓等  椎拓法是擦墨拓法中的一種。

  擦墨拓法,主要工具是細毛氈卷成的擦子,擦子要卷緊縫密,手抓合適為宜,將氈卷下端切齊烙平,把濕紙鋪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并用力刷,使紙緊覆凹處,再用鬃制打刷有順序地砸一遍。

  待紙干后,用筆在拓板上蘸墨,用擦子把墨汁揉勻,并往紙上擦墨,勿浸透紙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墨三遍即成。

  如石刻堅固,紙上需墊毛氈,用木椎涂敲,使筆道細微處清晰,切不可用重擊,此為擦墨拓中的椎拓法。

  擦墨拓,最大的好處是;纖毫畢現,能以接近完美的方式,將碑文拓印下來。

;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右庶子李白藥制文。率更令歐陽詢書  ;蓋聞人靈之貴,天象攸憑,稟仁義之和,感山川之秀,窮理盡性,通幽洞微……餐霞御氣,致捕影之譏。至於察報應之方……

  ;……三逕斯絕,百卉為群,猛鷙毒螫之徒;潛形匿影……

  李承自己的毛筆字始終未曾入門,;空有骨架,未見其神是師傅饒真頤的親口評述。但是他的欣賞水平還是可以的。

  歐陽詢的書法從晉、北魏走來,吸收了;二王書法的秀逸雅致和魏碑險絕健勁的風格,形成了自己筆力險勁、骨氣勁峭、法度謹嚴、結構獨異的書風。

  其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

  這件作品,看得他如癡如醉。

  只是,他忽然抬頭……欣賞戛然而止。

  這件拓本,到;潛形匿影便中斷了!接下來,又是雙拼縫,再后面,是永瑆所著的白紙題記!

  瘋了!這件拓本,竟然半闕!

  李承有些難以置信,他用手指在雙拼處用力捻了捻,厚薄程度上來看,不存在掩藏。

  難怪折本只有十三折!

  難怪前面永瑆留下;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這句話!

  他在感懷,在哀傷,這件至寶的殘缺!

  裴休的題跋,加上歐陽率更的拓本,多么完美的一件珍貴文物,怎么?怎么就殘缺了?

  李承的滿腔興奮之情,如同沸水揚雪,心中突然間空落落的,又有難以名狀的哀傷!

  這可是,目前發現所有《化度寺碑》中,時代最接近的拓本!妥妥的原碑拓貼!

  真正是一聲嘆息!

  碑帖為黑墨,上面留印較難,偌大的頁面,一共只有兩方鈐印,分別是;大化居士和;海云印簡。

  這兩人與草堂寺似乎沒多少關系,這讓李承有些困惑!

  大化居士,就是元初漢人世侯張柔,這人不算出名,但他有個兩個兒子在史書上有記載。

  其一是九子張弘范,曾參加過襄樊之戰,后跟隨元帥伯顏滅宋,陷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俘獲五歲的宋恭帝和謝太后、全太后、眾官僚和太學生。

  其二是十一子張弘正,俘獲南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嶺(今碧煙橫海豐北)。

  呵呵,今天來說,算是赫赫有名的帶路黨家族。

  拋卻民族恩怨不談,張柔家中巨富,喜好藏書,推崇佛教,為當時臨濟宗的;沙門護法。

  ;海云印簡更有名。

  俗姓宋,法名印簡,號海云,金朝雁省嵐谷寧遠人,佛教僧侶,為臨濟宗傳人,曾任金朝冀北鎮州臨濟寺、大都慶壽寺住持。

  曾晉見窩闊臺,蒙哥汗封其領天下宗教事,忽必烈汗則尊他為國師。

  呃,京都白塔寺,傳說,就供奉著海云禪師的金粉肉身(死后尸身不壞,塑上金粉)。

  無論是大化居士還是海云禪師,都是臨濟宗的門面。

  李承從這兩枚鈐印,倒是能推測出一點東西。

  當時元朝尊崇佛教,草堂寺正處于蒙藏交接位置,想來受到的壓力巨大,他們;投靠或者說;聯盟臨濟宗以自保,將這幅草堂寺秘寶,送給對方,也未可知。

  通過拓本和跋文上的簽押和印章顯示,這幅珍品,曾經在草堂寺流傳五百年,一直到元朝,它才被臨濟宗得到。

  這中間發生什么?不知道!

  永瑆又是從那家寺廟中得到這件至寶?他為何秘而不宣?

  李承的目光落在最后的題記上,快速瀏覽起來,希望能找到答案。

  《詒晉齋主人遙拜率更先生記》,一共有三折,大約六百字左右,主要內容就講述拓本的由來。

  此法帖為何不見經傳,也未曾被永瑆錄入各種貼籍的原因,算是查明。

  此拓本的上一任收藏者,為林清!

  地址是:','','top'(window.screen.height500)/2',left'(window.screen.width800)/2',width800,height500,toolbarno,resizableyes,scrollbarsnoreturnfalse"class"btn04"title"我要催更"value"我要催更"id"btn4gx"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色情小說,一經發現,立即刪除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本站所有書籍采集于互聯網,本站全自動蜘蛛爬行,無人工干預,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  如果你發現任何違法及損壞國家利益的內容,請發送郵件給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內(北京時間10:0018:00內刪除)

  版權保護刪除內容請聯系Email:dulaidw#foxmail(#替換成)

飛翔鳥中文    異國獵寶檔案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