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來到了這邊,李建輝自然要和陳鈺蓮返回調景嶺看望居住在這里的劉小娟。
自從劉小娟將李春蓉帶回調景嶺居住之后,就再也沒有返回市區長住,只是有時會到市區看看幾個孫子孫女以及外孫和外孫女。
至于李春蓉,這位經過幾個月修養,走出了內心那道坎之后,在上個月的時候也前往了黃埔控股集團,繼續給劉曉燕擔任助理。
本來這對李建輝來說不過是相對平常的一天,雖然有著輝鴻城交房,但這并不是什么大事,這對于目前的香江來說和平日也沒什么區別。
只是在這樣一個時代,總會有那么一些動作影響著局勢的發展,12月9號,對于北邊卻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
也不知道一些人是有意還是無意,也不清楚這些人是不是想要給布萊恩政府乃至倫敦制造壓力,就在今天,大浦出現了規模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動。
在劉小娟客廳,一邊陪著劉小娟聊天,一邊看著電視的陳鈺蓮,被無線電視臺突然直播的新聞給驚呆了。
她非常清楚這事得影響力,尤其是再這樣一個特殊時期,絕對不會比幾個月前葉鵬飛為首的香江青年代表團北上低。
李建輝看著這新聞想到的更多,他猜測雙方談判只怕并不順利,要不然今天這樣的事件也不可能發生。
要知道這可是一柄雙刃劍,而且也不利于局勢的穩定,尤其是對于經濟方面的發展影響極大。
雖然李建輝還不了解幾大交易所股市的情況,但情況只怕不比曾經葉鵬飛商界青年代表團北上商談傳回來之后的情況好多少。
他也不清楚是不是因為自己蝴蝶效應的原因,或許是藍楓控股集團和利普控股集團發展,加上曾經倫敦金市場幫助英倫多家貴族獲益匪淺,也給英倫經濟注入了一些活力,以至于英倫比前世更加強勢。
今年本該發生的馬島爭奪事件并不沒有出現,現在這區域依舊是牢牢的掌控在英倫手里,阿根廷根本就不敢有任何的動作。
“建輝,眼看這局勢越來越不穩定,你不要參合進入,而且也要為家里準備點后路,可能得話,讓鈺蓮、佳怡、佳慧、江婷換個身份吧。”
幾十年生活在調景嶺的劉小娟可沒有什么大情懷,在她心里,一大家人平平安安她就安心了,至于那些大事并不在她的考慮范圍之內。
她也清楚李建輝的一些安排,陳鈺蓮幾女各自的孩子會繼承李建輝一部分資產,正好能夠讓幾女帶著自己孩子換一換身份,也為李家留下足夠的后路。
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若這邊真出了問題,李家也不至于就此衰落。
這是這個名族數千年的做事方法,尤其是那些大家族,絕對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比如那赫赫有名的榮家,在滬市、香江、寶島、澳洲都有其分支,每一支都不是省油的燈,內地榮家暫且不提。
比如香江榮家榮智鑫,是香江少有的沒有進入地產行業而是進入電腦相關產業,目前的榮文科技公司聲望也就比欣建系和其盟友的科技公司名頭小點兒,實力相當不錯。
對于劉小娟話里的擔憂和關心,李建輝出聲道:“媽,你放心,這天塌不下來,到時候該怎樣還是怎樣,至于鈺蓮和智鵬他們,我會進行安排,看看能不能讓鈺蓮獲得一個真正的爵位,最好把東華島作為鈺蓮的封地。”
其實關于陳鈺蓮幾女換身份,早就有很多高層向李建輝提及,尤其是周鵬飛、韋理、李在偉等人。
那樣以來,對于藍楓控股、南隆控股、泉源控股、華瑩控股等旗下產業發展更有利。
尤其是藍楓控股這邊,倫敦政府對其是又用又防,哪怕拉攏了卡文迪許、格羅夫納、布特等家族,依舊無法讓倫敦政府放心。
若是陳鈺蓮和李智鵬身份轉移過去,將會讓倫敦政府安心,也更有利于藍楓控股進入英倫的一些產業,比如移動通信、天然氣、電力等公共服務行業。
當然,這次他只會讓陳鈺蓮、周佳怡、關佳慧、蘇江婷以及李智鵬、李淑慧、李智鴻換一個身份,他自己和陳欣怡、李淑妍是不會換的,李家的根在香江,主系也只會在香江。
坐于一旁的陳鈺蓮對此早有準備,甚至她個人早就希望這樣,也只有這樣,她才能夠更加安心,藍楓控股由自己孩子繼承才更加確定。
別看李建輝現在已經定下分配方案,但幾女很清楚,這不過是口頭上而已,只要李建輝愿意,隨時都能夠更改。
而一但身份轉換就不一樣了,雖然她們依舊沒有獲得權利,但為了這些產業更好的發展,只要不出現大的變故,李建輝是不會輕易更改繼承的。
“你有安排就好,媽沒什么本事,也無法幫助你們什么,只希望你們自己能夠多注意安全,你們也是調景嶺出生長大的孩子,應該清楚一些那邊的秉性。”
對于這李建輝也不好多說什么,只要生活在調景嶺的人,才會清楚調景嶺人的苦,尤其是劉小娟他們這一輩的人,在五六十年代,生命隨時都會受到威脅,村里自發組織聯防隊,防備可能得攻擊甚至是投毒。
以至于一直以來調景嶺生活的人心中都有一根刺,這同樣也是這幾十年來調景嶺比較封閉的原因之一。
其實李建輝現在也已經了解一些自己父親去世的原因,路死街頭是真的,但其并非死于普通的社團火拼。
種種跡象表明,他父親的去世和那邊支持的一些勢力脫不了干系。
盡管李建輝內心可以找種種理由為那邊開脫,畢竟那個時代是相對灰暗的時代,左和右時常爆發著沖突,受到傷害的也不僅僅是自己一家。
但畢竟身為人子,以前不知道就算了,現在已經了解一些真相,這事又怎么可能當作什么都沒發生。
也好在對他父親直接出手的人后來已經被陳志勇給解決了,要不然李建輝還需要考慮怎么處理這問題。
有著幾十年記憶的李建輝更清楚自己這種想要建立頂級財團的人絕對不受那邊喜歡,這是思想的天然對立,在這樣一個制度下,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私人資本出現。
李建輝也是在明白這一真諦之后,才重資開發東南亞市場,對那邊則是在商言商,只把自己當作一個本本分分的生意人。
至于后續發展,他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畢竟有了他的到來,蝴蝶效應越扇越大,他也不知道未來一些發展還會不會往既定軌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