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幾天,在應付了幾方代表之后,李建輝特意在欣慧酒店宴請了邵六叔、邱德根、馮景禧、包船王、陳曾熙、馬霆強、查良鏞、何鴻毅、何佐芝等人。
在場這些都是香江有名的傳媒大亨,手里不是有著電臺在手,就是有著香江排名前十的報社在手。
酒過三巡之后,李建輝出聲道:“今天特意請大家坐在一起,主要想大家溝通一下,我希望今后各家的報道之中不會出現欣建系、東華會等字眼,對于我的報道也僅限于欣建控股集團。
當然,我們佳藝這邊也不會報道另外幾大協會,對于各方核心成員,我們也只會報道其明面上職務相關新聞。
另外我希望各方最近一段時間加大對潘笛生、馮鈺斌、陳宗學的報道,香江商界青年代表,香江十大杰出青年,香江新晉富豪等,都可以戴在他們頭上。
對于這幾位,盡可能報道其本人,淡化他們的家世,把其財富功勞盡可能放在他們自己身上。”
和李建輝保持不錯關系的東方日報以及星島日報兩大負責人相繼發言表示支持,承諾在今后兩大報紙上面將不會再有財團、東華、新亞等五大會的字眼。
包船王和陳曾熙、馮景禧也不想自己處于風口浪尖,也對李建輝的提議表示支持,亞視、香華、遠東三大傳媒集團也會停止這方面的報道。
手握工商日報和香江商業電臺的兩位何家代表人同樣作出了承諾,作為香江第一代四大家族,他們也不希望自己家族陷入輿論的漩渦。
另外一些報社掌舵人內心相當不甘,他們很清楚李建輝等人和五大財團的事跡在香江有多受歡迎,少了這些報道,對于他們這些報社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只是在場這些大佬和龍頭都已經承諾,他們只能同意,避免自家遭受幾方聯合打擊。
他們也看出來了,這兩年風光無限的五大財團是決心退出大眾視線,未來這些掌舵人更多還是幕后操縱著香江經濟。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大家也不必擔心香江沒有風云人物和熱門話題,比如我剛剛提的潘笛生、馮鈺斌、陳宗學三人,還有聲名鵲起的劉欒雄,信德集團董事局副主席何猷光,九龍倉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吳光正,華光地產董事局主席趙世曾,東方海外董事局副主席董健樺,萬邦航運董事局副主席曹慰德等。”
這些人都是李建輝提前和各方進行了溝通的,現在將其推出積累名氣,等過幾年也方便前往內地投資。
名氣和聲望相當復雜,沒有不利于企業發展,太盛又會被其所累,根據幾方溝通,香江十大富豪大家輪流上,在名氣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慢慢向后退,把這些讓給新一代風云人物。
不管未來如何,反正在80年代,將會主推這些人,讓其成為香江明面上的商界代表。
“李生,我們這些媒體倒是沒有問題,但香江還有眾多的中小報社,尤其是英文報社以及左派報社,若他們不停止這方面的報道,我們就算不報道也沒什么用,反而可能讓這些報社借此壯大市場。”
“查生請放心,我已經和興華社社長以及布萊恩進行了溝通,這兩方他們會進行溝通,若真有個別報社不理會這一規則,我相信等待他的只有結業。”
這事李建輝可不是忽悠查良鏞,這幾天與各方代表會面,就這事特與其進行了商議,幾方都同意他的提議。
有著幾方背書,加上在場這些傳媒支持,哪怕個別報社不愿意按照這一規則行事,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來。
在晚宴結束之后,在欣慧酒店茶樓包間之內,包船王特意和李建輝進行了私人會談。
“李生,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你早早的就在在多地建立金融控股集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你急著要退出大眾視野,更不知道你在英屬印度洋領地購買一座面積達3.6平方公里的一座島嶼為何。
我今天不代表任何一方,只是作為一個華夏兒女,希望李生在行事的時候能夠考慮國家和民族以及的利益。”
包船王在看到霍鷹冬給的情報,當時內心就是一顫,欣建系明面上就如此強大,沒想到李建輝暗地里還建立了這么多金融控股集團,而且每一家實力都極為強勁,甚至有的不輸于明面上的欣建系。
擁有足夠后路的李建輝,顧忌會更少,甚至可以直接扔掉在香江的基業,李家依舊有足夠的資本。
現在李建輝退出大眾視線,這將更加麻煩,寄希望通過輿論綁架將會行不通,未來在資產轉移上面會更加便捷。
購買的那座島嶼更是讓人心驚,根據情報,那座島嶼位于英屬印度洋領地首府迪戈加西亞島正北方,李家擁有此島999年使用權。
在這島上,所有稅收都歸李家所有,毫不客氣的說,只要李建輝愿意,這里就能夠成為繼百慕大、開曼、維京群島之后的又一離岸中心。
雖然還不清楚李建輝對這座島的具體規劃,也不清楚有沒有軍事設施,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也將是李建輝為自己準備的一條后路。
“包生,你我都是商人,講一些套話沒什么作用,而且我們不僅僅代表著自己,后面還有一大家人。
相對于把命運寄托在別人手中,我更希望將其掌握在自己手里。
多一條退路也多一個選擇,我不希望自己成為沈萬三,也不希望自己成為胡雪巖。
我個人同樣希望國家強大民族富強,我也愿意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共同發展。
但我不希望自己成為案板上的魚肉,更不希望某天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而一無所有。
你應該清楚,站在我們的立場,更希望的是什么,那邊再有錢也干不過權。
我無意破壞國家團結,所以在那邊我只會本本分分經商,雙方互利共贏。
雖然我現在產業進入那邊被稱為急先鋒,但我不需要什么感激之類的話,也不需要什么優待。
我們進入雖然帶動了那邊的經濟發展,同樣我們自身也降低了成本,獲得了更多的利益。
而且目前那邊也做的不錯,不管對我的產業,還是對幾地產業都一視同仁,并沒有區別對待。
當未來有一天無法共贏,我也會選擇離開那片市場,雙方誰也不欠誰。”
包船王從來沒想過李建輝居然會說出這番話,因為和那邊以及霍鷹冬的關系,他非常清楚李建輝這幾年對那邊做的貢獻。
不說帶動香江資本積極進入內地,那捐贈的兩億美金給內地軍事研發部門,就可以看出李建輝是愛國的。
到底是什么讓李建輝思想有了如此大的轉變,為何今天的李建輝讓他感到如此的陌生。
其實那邊和霍鷹冬等人不知道,當欣建系被日美財團打壓,當李建輝在捐贈投入,得到的不過是一視同仁的時候,想法就已經改變了。
當那邊無法作為欣建系東華會靠山的時候,李建輝已經把目標轉向了東南亞,在那邊砸一個穩固的市場和倚靠出來。
而對于北邊,既然無法維護欣建系和東華會利益,那么雙方最好就是在商言商。
立場決定態度,站在李建輝的位置上,他需要一個龐大的市場,同時需要這個市場政府在欣建系乃至東華會產品被其他國家打壓的時候能夠站出來發聲,并且維護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