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國不僅建立了不可思議的信號屏蔽場,還建立了磁爆網,將整個東林國的領土范圍包裹在內。
根據混合國獲得的最后一通的情報內容,東林國的核聚變反應爐,起碼有近六十多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不僅支撐起了民用、工業,也支撐了整個國家的防御系統。
在那通情報里頭,還有一個重要的信息透露出來:東林國的交通工具,以及軍機動力,將會改成核聚變動力,這無疑會變革之前的燃料動力體系,給整個東林國帶來技術革新,以及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資源貧瘠、能源依靠進口的東林國,瞬間擺脫了境外的依賴。
這一巨大的轉變,將會讓這個閉關鎖國的東林國,具備更強悍的自生能力。
在那場武力打擊中,軍艦、空軍全軍覆沒的混合國,這才清醒地意識到,他們剛剛面對了一個怎樣強大、強大到不可理解的對手。
又在國際(魚)論的打臉中,萊佩絲啟動了最狠的招數——核打擊!
就算東林國有信號屏蔽場,也阻止不了這核打擊的啟動。
“不需要一個jing準的打擊,只需要把核彈落在大致的范圍里,就行了。”
這是萊佩絲給核打擊部隊的交待。
東林國淪陷為外星人的基地,再怎么變化,也變化不了它的地形。
參照原有的地圖,只需要估摸著東林國的首都位置,讓核彈扔到那里就行了。
這場核打擊,吸引了全球所有國家、所有人的關注。
就在萊佩絲,信心滿滿地坐等東林國的首都,被夷為平地的時候,打臉的一幕又發生了。
核彈是以海基方式發射,沿著設置好的彈道加速度飛行,中間幾乎不需要變軌的調整,就穿透到太空位置,然后朝著東林國在地球經緯線上的位置,拋物線向下,再次穿入大氣層…
進入大氣層之后,原本需要變軌的修正,但由于東林國信號屏蔽場的左右,這修正程序便被取消——盡管如此,產生的誤差范圍,仍然能保證命中東林國首都的位置——混合國是全球科技大國,這點自信還是有的。
只是打臉的是:
核彈以28馬赫的速度,穿透到東林國上空對流層時,突然被空氣中竄出的磁力吸附住,彈殼分離,又在磁電的撕扯中,發生裂變反應,最終引爆在空中。
隨著蘑菇云像水母一樣浮在大氣層上,全球目光呆滯,仿佛地球都停止了運行。
作為戰略級別的核武器,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亮過相之外,就是在個別搞研制的國家里偶爾見過它的雄姿。但像這樣公然出現在國際大眾視野里的,且屬于攻擊投放的,還屬于第二次。
原本以為,這核武器一亮出來,必定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瞬間就終結戰爭。
可沒想到,時代在變,格局在變,戰爭環境也在變。
此時非彼時。
投出這顆核彈的混合國,壓根沒有意識到他們這次的投擲,面對的不是上一次的東林國人,面對的卻是掌握東林國的幕后黑手——來自月球的不明生物意識體構成的外星人。
在蘑菇云浮在大氣層上時,萊佩絲幾乎不敢相信看到的畫面。
“一定是監控衛星出了毛病,一定是!”
直到核打擊部隊的復命結果,才讓這個疑為夢中的(鍋)防部長,癱倒在他的椅子上。
這一次,萊佩絲清醒地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不僅僅是瞬間喪失了大國第一的自信,而且感受到了從所未有過的威脅。
這種威脅,遠遠超出了曾經的假想敵——唐國!
這種威脅,就像巨人的手,死死地箍住了萊佩絲,不僅毫無反擊之力,甚至連垂死掙扎的力氣都沒有。
想想,整個地球人類最終極的武器——核武器,都奈何不了對方,那么,整個地球人類已經再無武器,能對付得了對方了。這意味著,對方完全可以在這個地球上,橫行無忌、所向無敵。
“太…太可怕了,它們是怎么做到的?”
癱倒在椅子上的萊佩絲,魂飛魄散地問屬下那些技術員。
“東林國在他們的上空對流層處,布置了磁電防護網。從吸附核彈的能力看,磁電級別絲毫不弱于大自然的雷電。”
工科技術員回答道。
“這是什么技術?”
萊佩絲震驚地問道。
“磁電技術啊!”
技術員回答道:
“準確講,是可控磁電技術。他們能控制磁電,這技術是我們目前還無法掌握的。”
連核彈都奈何不了東林國。
一時之間,東林國在國際社會上產生了無可復加的威攝力,讓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瑟瑟發抖!
“這還是東林國縮在烏龜殼里,所展現出來的威攝力。”
“要是哪天,它們突然從殼里伸出腦袋,開始要向其他國家發動攻擊的時候,那真是我們人類的末日到來!”
“到此時此刻,混合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主動向國際聯合機構申請加入,以及重入地球聯盟。”
聽到身邊的科學家議論到這里,唐起也發出了自已的聲音:
“最好不要讓他們加入,尤其是人類文明遷棲計劃,否則,他們會以混合國優先為由,把整個計劃變成為混合國服務的計劃。”
飛機抵達混合國和平州,國際聯合機場。
此時,全球響應的國家,也都派出了各國的頂尖科學家,到達了這個機場。
因為時差問題,這些科學家的班機是陸陸續續到達。
唐國作為一個大國,派出了十九位科學家,人數算是不少了。
其他國家,都是四五個、五六個的樣子。
當然,主流的學術界國家,哪怕是個小國,他們派出的科學家也有十幾二十幾個之多,基本上也是囊括了各個科學主干分支。
在智囊團常任理事成員的主持下,“人類文明遷棲計劃”的籌備方案,正式啟動。
會場的科學家,總計一千三百多名,完全囊括了人類科技樹的各大、中、小的分支,也包括了交叉科學及分支。
這是一場人類智力的盛會,關系著地球人類數百年、乃至上千年之后的命運與發展。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討論,大會最終確定了四個方案:
長期、中長期、短期、應急期。
一、應急期方案。
應急期方案是“文明飄浮”方式。
即以目前能實現的最快飛行速度,打造一艘大型飛船。
飛船上儲存了地球生物種子,以及人類男女“細胞”庫。
飛船上建立一個資源循環系統,但只能同時供應十個活人的日常消耗量——這是目前沒有冬眠技術的前提下,最低耗能的模式。
而在繁衍方面,只能通過人類男女“細胞”庫來培養胚胎,替補十個活人名額中,即將老死的船員。
飛船的操作和維修、維護,全由儲存了人類所有科學知識的能機器人來完成。
包括對替補船員的撫養、教育,也由這些智能機器人來完成——這是沒辦法而為之的事情,耗能方式決定了這艘飛船,只能有十個活人存在。而管理整艘飛船全靠這十個船員,基本上不會有空閑時間來撫育后代。
這套方案,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飛船飛行速度太慢,無法前往任何有可能存在的生命星球,只能以飄浮的方式茍活在太空中。
而能茍活多久,主要取決于飛船的使用壽命。
二、短期方案。
以解決飛船速度、人類壽命、目標星球等主要問題為主,既選定好可移居的目標星球之后,再攻破飛船速度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同時解決了人類壽命問題之后,就開始啟航。
這個方案完全拋棄了那些遙不可及的,諸如什么光速飛行、反物質飛行器、曲率引擎等等太科幻的方式。
真要等到實現了這些科幻旅行能力,可能地球已經不復存在了。
所以,制定的這個方案,是要有實現的根據,才制定出來的。
整個方案的飛行方案,就鎖定在離子加速器這一飛行方式上。
畢竟離子加速器,就目前的科技能力而言,是有望實現的。
一旦實現,就能以光速的百分之一,進行遠航。
雖然這個光速百分之一的速度,還是有點蝸牛,但這個短期方案是“看得見、夠得著”的方案。
并且,這個方案具備升級的能力。
比如它實現了離子加速器飛行之后,在旅途中就要攻破下一個飛行任務:實現星際沖壓發動機。
星際沖壓發動機不需要飛船攜帶燃料,用于核聚變的燃料氫,在星際空間中到處都是,只要在飛行的途中,用磁場漏斗把它們搜集起來送進反應爐中就可以了。
使用星際沖壓發動機,飛船的速度最多能達到光速的16。
這對于一個可以升級的飛行方案來說,已經足夠了。
因為這個飛行方案,不是固定的,等到條件成熟,飛船成員就要進行下下一個飛行突破口了。
至于下下一個飛行突破口,是什么方式,則由這艘飛船的船員們,根據現實的情況,再來做升級計劃了。
另外,在人類壽命方面,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端粒酶。
端粒酶的存在,就是把 復制的缺陷填補起來,即把端粒修復延長,可以讓端粒不會因細胞分裂而有所損耗,使得細胞分裂的次數增加。
實現人類壽命延長的夢想,也是“看得見,夠得著”的一個。
所以,整個方案,是有望在短期內就實現的。
三、中長期方案。
這個方案有兩個突破方向。
1、實現冬眠技術。
2、在保證大腦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機械化身體。
這兩個突破方向,目的都是為了節省飛船上寶貴的資源。
“飛行速度很蝸牛,可是我們能節省資源啊,能保證資源,供應到飛船抵達目的地啊!”
鑒于這兩個突破方向,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去研究和突破——不是不可能,也是有可能實現的,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所以叫中長期方案。
四、長期方案。
這個方案有兩個大的突破方向:
1、飛行方向:反重力推進器,量子推進器,超空間發動機。
這個飛行方向,雖然看上去有點科幻,但怎么也比光速飛行、反物質飛行器、曲率引擎要靠譜一點。
起碼不是假太空,不僅有理論的根據,也有實際的依據。
2、船員方向:意識轉移、生化軀體,記憶存儲。
這個船員方向,就目前的科技能力,也是已經開始在嘗試的。
比如目前已經研制出腦機接口,在實驗室里成功進行了腦機信息的互換,冷冰冰的機械通過腦機接口,實現了神經系統的控制,就跟身體一部分一樣。
而記憶存儲方面,混合國已經有個科研機構,研制了一種腦機接口芯片,只有一枚硬幣大小,只要植入后腦,就可以下載大腦里的記憶。目前這項技術,還在研發當中。
鑒于這第四個方案,研究和突破的周期十分漫長,還不一定會實現,所以叫長期方案。
這第四個方案構思出來之后,又經過后繼補充,加入第3個方向:原子打印機。
這是鑒于量子計算機,馬上就要面世的前提,才加入這個原子打印機的。
原子打印機這個方向,也是有可能實現的。
一旦原子打印機研發成功,資源方面就會徹底無憂,做太空浮尸也能與宇宙同壽同終。
而且用原子打印機,修復衰老的機體,完全能讓人“不會老”“死不了”。人的壽命就解決了。
以上四大方案出來之后,便提交給了決策層。
決策層召開了票選大會。
各國代表團成員,進行票選方案。
結果出乎意料。
四大方案,各占25左右的票率!
這說明,四大方案都沒有突出的表現,能讓這些代表團成員“眼前一亮,就認定你了”的決心。
或者也可以這樣說,四大方案都贏得了相同的青睞度,都是代表團成員認為可行的方案。
“這就頭痛了!”
決策理事員看到這個票選結果,個個以手加額,不知道該怎么來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