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軍都督府,命令我們去安西都護府,迎戰羅剎國!”
“現在所有人,即刻上車,向西出發!”
“是!”
永定門火車站外,許多近衛軍此時正陸續集結于此。
這是一個兵團級規模的近衛軍在這里集結待命。
而他們將在提督郭牧的率領下趕赴安西都護府。
朱由校的帝軍主要按照兵種不同分為近衛軍、勇衛軍、虎賁軍。
而每個軍現在已擴充為數個兵團組成。
每個兵團下轄兩個師,每個師轄兩個鎮,每個鎮有四個營。
營以下分別是千總部、司、隊、伍。
而兵團最高指揮官就是提督。
此時,隨著提督郭牧一聲命令后,面前看上去仿佛無邊無際、綿延成海的近衛軍開始大聲回應起來。
人聲如潮涌一般,一陣接著一陣地從遠處傳來。
直欲震聾人的耳膜。
這些近衛軍官兵大多手持針刺擊發后裝線膛槍,或幾人抬著多管連火銃以及各種型號的火炮站在鐵路沿線。
由于這個世界的其他國家還在用火繩槍和燧發槍這類滑膛槍,槍彈也還是普通的球體型子彈。
甚至不少敵對勢力還在用冷兵器。
所以,明軍士兵依舊都還是穿布面甲或者棉甲。
大明的鐵產量已經非常高,因而,士兵以穿布面甲為主。
軍官則還是罩甲。
但也有一律改穿呢子衣為軍服的兵種。
這種兵種就是大明的輕騎兵。
而此時站在鐵路沿線的近衛軍作為帝軍jing銳,普通士兵與下級軍官自然皆是著布面甲,以紅色和藍色為主。
遠遠看去,如火焰一般。
“登車!”
隨著中下層軍官一波接一波的喝令聲響起,這些近衛軍官兵皆迅速地上了蒸汽列車。
如此一幕持續了好些日。
前面一輛列車已滿載士兵,冒著滾滾白煙,迎著夕陽而去的同時,后面士兵才剛剛趕來,準備上車。
而這條直通西安的鐵路則因此變得異常的繁忙。
當然,大明不只是調動了京師的駐軍,也調動了其他地方的駐軍。
駐于塞外且以騎兵為主的虎賁軍也有不少被調動,開拔往西北而去。
也因此,整個長城內,是列車疾馳不斷,長城外是戰馬奔騰不斷。
乘著列車出發的步兵,與策馬出發的騎兵,猶如兩條巨龍,以長城為坐標,奔向西北而去。
已是帝國提督的郭牧自然不會等他的部隊全部抵達安西都護府后才出發,此時的他已經和督師孫傳庭同乘一趟列車,往西安而來。
而孫傳庭這時候則將一張新地圖擺在了他面前:“這是五殿下帶人在安西都護府新繪制的西域地圖,你仔細看看,這次迎戰羅剎國,你責任重大,需要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布置一個口袋陣,將羅剎國派來的軍隊全部吃掉!而和國公那邊只負責引誘羅剎國派兵深入到輪臺(烏魯木齊)一帶。”
“明白!”
郭牧回了一句。
這時候,錦衣衛都督僉事李若璉走了進來稟報道:“據我們錦衣衛的人奏報說,羅剎國依舊在增兵,整個巴爾喀什湖以西全是帳篷,估計兵力已超二十萬。”
孫傳庭聽后點了點頭:“這是好事!告訴和國公,誘敵不妨再深入一些,要能裝下二三十萬人!”
和國公周遇吉這里則已經在開始指揮西征軍以輪臺為中心點,沿著阿爾泰山脈和天山山脈,廣設兵站,筑造堅固的防御工事,并組織在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屯田的軍民有序撤到輪臺以南。
但周遇吉沒有堅壁清野,因為他擔心堅壁清野會引起羅剎兵的警覺。
甚至為了麻痹羅剎兵,周遇吉還出動不同規模的騎兵佯攻巴爾喀什湖以西地區的羅剎國沿途兵站,給羅剎國造成他要抄其后路的假象。
朱慈灼在周遇吉的推薦下,已經轉升為了安西都護府直屬騎兵營的游擊將軍,而負責率領騎兵攻打這些兵站。
這讓朱慈灼有了參與實戰指揮的機會。
而朱慈灼也很善于指揮,利用自己騎兵的機動優勢,每次都派小股騎兵襲擾某一羅剎國的兵站,而引誘該兵站的羅剎國步兵出來,接著,他就讓這小股騎兵佯裝戰敗,并將其帶入寬闊地帶,用大股騎兵擊潰之。
羅剎國在巴爾喀什湖以東設置的兵站被他襲擾得防不勝防。
阿列佐羅對此也很是郁悶。
但阿列佐羅倒是沒有被明軍給迷惑住,且通過明軍騎兵在巴爾喀什湖的頻繁出入,看出了端倪。
“吩咐巴爾喀什湖沿途兵站,如遇明軍騎兵襲擾,不得迎戰!明軍現在要么可能還是在天山東邊等我們,要么就只能是沿著錫爾河偷襲我羅剎國!如此明目張膽地派許多騎兵出現攻打我沿途兵站,擺明就是了要引我大軍過去!并留少量兵力依托山勢防守!”
說到這里,阿列佐羅又沉思起來:“可若明軍真的要棄本土于不顧,沿著錫爾河,偷襲我羅剎國兵力已空虛的大后方,怎么辦?”
“這個可能性不大!明國人以農耕為主,與我游牧之人不同,他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領地!”
布爾尼這時候說道。
阿列佐羅點了點頭:“就算明軍有意這樣做,我大軍回撤意義已不大,還不如正好趁此深入到天山,乃至直插他的腹地!傳令大軍繼續向輪臺方向前進,掃蕩至阿爾泰山西南側,沿途廣布騎兵,以偵敵情!”
“你們這群強盜!”
阿列佐羅,大量的羅剎兵繼續向沿著阿爾泰山脈的額爾齊斯河南部流域蔓延著,而在這一帶還有許多遷徙至此的其他游牧部落。
這些部落現在屬于大明安西都護府在羈縻統治。
即名義上,這些部落屬于安西都護府管轄,但有很大的自治權。
但這次羅剎國出兵,周遇吉沒有讓人告訴這些部落這個消息,而讓他們遷走。
周遇吉這樣做自然是奉了孫傳庭的令,其目的在于借羅剎國的手減少這些部落的人口數量,且激發這些部落與羅剎國之間的仇恨,進而更加愿意主動地與大明在民族文化上進行融合。
所以,此時,在額爾齊斯河南部流域,即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的許多游牧部落正被羅剎兵瘋狂的燒殺搶掠著。
這個時代的羅剎國正是處于野蠻的擴張期,也沒有任何文明可言,對于占領區的人皆是以屠戮為主。
因而這些部落的牧民非常憤怒。
一名牧民此時就在眼睜睜看著這些羅剎兵強暴了自己妻子后,而憤怒地罵了起來。
但他罵后不久就被羅剎兵的刀劈斬于馬下,進而斃命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