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一千六百五十一平安京的終末正文一千六百五十一平安京的終末←→,最快更新<ahref</a!
看到愛子尸體的那一刻,平清盛就知道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他作為一個軍事強人的政治生命和生理生命,都已經走向最終的結局且無人可以阻擋了。
強人政權的核心競爭力一旦被更加強大的外力所摧垮,那么被強人鎮壓住的內部矛盾首先就會爆發,與外力一起,把強人撕得粉碎。
他掌權的時候有多強,死的時候就有多難看。
明軍是一個合格的外力因素,打完仗之后都沒有停留,連戰場都沒有顧得上怎么打掃,孔振德就率領主力大軍乘勝追擊,一路追到了平安京城下。
明軍用強大的火力掃清了全部的軍事設施,摧毀了三處軍營,只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對平安京的包圍。
明軍抵達平安京之前,大量平安京外圍地區的住民和權貴人等就瘋狂涌入平安京。
他們也是慌不擇路,根本不知道什么地方是安全的,結果大部分涌入了平安京,只有少量人往西北地區的丹波國逃亡。
幾任曾經的天皇現在的法皇全部逃入平安京,隨從的貴族官僚也全部逃入平安京,沒來得及整備完成的軍隊也逃入平安京。
此時此刻,他們沒有別的依仗,只有這座城池和城內的平清盛以及他的平氏軍隊。
盡管這座城池的排水功能很差,內里很是贓物,臭氣熏天的地方很多,干凈清爽之地只有小小一塊,但是這終究是一座城池。
雖然外出的三萬軍隊全軍覆沒了,但是城內還有一支精銳可以守城,這是他們可以確認的。
他們瘋狂的涌入城內之后,集體去找平清盛,但是平清盛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和平重盛的尸體待在一起,誰都不見,眼下平家眾人只能仰仗平清盛的三子平宗盛。
但是相比于平重盛而言,平宗盛沒有展現出任何軍事和政治方面的才能,相反為人傲慢,在大事上還有著膽小怕事的風格,所以素來不為眾人所看好。
可誰能想到平重盛就那么死了呢?
面對平安京內外的極端困局,平宗盛拿不出任何有效的方案,面對平氏家臣們的詢問和后白河法皇派來的部下的詢問,他手足無措,支支吾吾,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部分老資格家臣跪在平清盛的房間外面,哭喊著請求平清盛出來主持大局。
但是平清盛似乎沉溺于喪子之痛中,久久不能回應他們的哭嚎。
孔振德卻不會給他們太多的時間,明軍方面也有著相當緊迫的感覺,擔心拖延久了,這場突襲戰會被其他地方的援軍所阻擋,所以一邊散出大量哨探探查周邊情況,一邊抓緊勐攻平安京。
大軍所攜帶的全部火炮全部推上陣,一輪一輪的勐烈炮擊。
從周邊日軍軍營獲取的大量攻城器械這個時候也派上了用場,明軍在日軍軍營里面還發現了少量投石機,正好拉出來派上用場,用以投擲雷神炮,增強對城墻的攻擊力。
在鋪天蓋地的雷神炮和火炮炮彈的轟擊之下,平安京內部一片混亂。
因為缺少統一號令,城上士兵難以阻止有效防守,城下士兵無法阻止有效后勤,各部軍隊之間難以協調互助,根本達不到有效守城的目標。
明軍可不等他們恢復過來,直接開始勐攻城墻。
精銳肉搏部隊在盾兵的掩護下步步逼近,城頭上的平氏軍隊好容易在火藥爆炸的驚魂中反應過來,剛想要放箭阻止,卻要面對著明軍火槍手的攻擊。
平安京城墻不高,也不厚實,防御力非常有限,
雖然說是彷造唐長安城而建造的,但是歸根結底,相似的也只有圖紙上的規劃,以日本的國力根本不足以營建出類似長安城那樣的巨城。
因為選址有相當大的問題,城市地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導致以長安為名的右京長期泡在水洼之中,而平安時代的貴族們無力解決右京的排水問題,導致平安京右部迅速荒廢,絕大多數人集中到了以洛陽為名的左京。
孔振德從天網軍密探口中得知了這個消息,于是進行了策劃,將火炮和主要攻城軍械都集中在左京一旦進行攻擊,營造巨大的聲勢以迫使城內守軍把主要軍力布置在左京。
然后他派遣四十一師師帥戚和同率領一支兩千人的部隊藏在大部隊之后,趁著大戰正酣之際悄悄行軍到右京部分,果然發現平安京右京的部分十分破敗荒涼,連個城池的樣子都快要沒有了。
根據密探們的說法,右京位置的大片城墻原本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