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筆趣閣]
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不過,朱標也知道李善長做得對,這抄家得來的錢,終歸來說是無根之水,這花完了也就沒了!
唯有讓這筆錢投入下去,令整個天下迅速恢復元氣,那么,國庫才會迅速充裕起來。
這李善長投入了這么一大筆錢,可以預見,大明這天下將會比歷史上以更快的速度步入繁榮興盛的局面。
保守估計,至少能提前十年以上的時間。
花了幾百萬兩銀子,能夠換取十年的時間,朱標覺得,自己也不是很虧。
不過說起來,蘇州那邊,還有很多資產都還沒變現呢!
什么房屋一類的,都保存在官府手里,這些東西,要說變現,其實還挺難的,畢竟蘇州當地,已經沒人能消化這些東西了。
能消化的,大都已經被朱標干掉了!
剩下來的,說實話,就算是買,也是有限的很。
不過細細想來,這錢的問題還不是主要的。
主要是糧食。
李善長說半年,那絕對是理想狀況了。
這還是有了一波夏糧入庫,此外,如果斷了對地方上糧種的支援,那么,也就能勉勉強強支撐半年。
這已然是朝廷上下,節衣縮食能做到的極致了。
打仗,打的就是錢糧,錢很重要,但是糧更重要。
沒飯吃,那士卒們,哪個賣命?
偏偏這個急不得,朱標也沒法子,這糧食是一茬一茬長出來的,必定要時間去積累。
當然有些地主老財家里會有余糧,蘇州一帶原先那些士紳肯定是有的,而這些人,被朱標干掉了,他們手里的糧食自然是落入朝廷手中,可這些已然是被李善長算進去了。
要知道當時北伐打到最后面的時候,已然出現了軍糧送不上去的情形。
要不然,徐達也不會迅速和王保保進行決戰,一戰定勝負。
實在是再拖下去,被王保保發現了虛實,暴露內情,那還得了?
依照王保保的性子,鐵定抓住明軍這個破綻大做文章,乃至于令明軍大敗虧輸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也就是因為這批入手的糧食,再加上剛入庫的夏糧,李善長才說能支撐半年。
老朱聽著這些話,心中了然。
他心中亦是有著大致估算。當然,他目前來說也只是問問,讓自己心里更有底罷了。
北伐已經完成了預定的目的,短時間內不管是北元還是大明,都無法再戰。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才能再次開啟戰端。
按照老朱的預算,有了兩年的時間,應該差不多了。
“抬上來。”老朱此刻揮了揮手,一旁的宦官立即會意,命七八名小太監一起將一個龐大的沙盤從一旁的偏殿當中抬到眾人中央。
此外,還有一張極大的地圖掛在了眾人眼前。
朱標看著心中微動,這絕對是大明最高的軍事機密了。
地圖和沙盤,即便是在后世,那也是格外的重要。
泄露這個,妥妥的叛國無疑了。
看著沙盤上那栩栩如生的山嶺以及眾多標識,這制作的工藝已經達到極高的地步了。
而且,這范圍還涉及很廣,幾乎將大明整個北疆防線都納入其中。
“伯溫,說說看你的想法。”老朱淡淡詢問。
此時的劉伯溫身體有些佝僂,亦是讓人覺得有幾分單薄,那臉上,已然是沒有多少血色。
仿佛生了一場大病一般。
朱標眉頭皺了皺,他也許久沒見劉伯溫了,這劉伯溫怎么搞成這幅樣子?
怎么感覺…感覺…活不大長似的?
劉伯溫拄著拐杖,顫抖起身,老朱見著,也是忙道:“保溫吶,你就先坐著說吧,這身上有病,怎么也不早說,咱好讓太醫為你診治。”
劉伯溫苦笑一聲,沒有多說什么,只是道:“臣謝皇上掛念,不過還是國事要緊。”
望著沙盤上蜿蜒曲折的山脈,劉伯溫緩緩開口道:“臣以為,未來我大明應該以防守為主…”
一句話,劉伯溫的話語就為接下來的話語奠定基調。
“至少在今后十年以內,我軍當以防守為主。”劉伯溫再度補充說了一句。
武將那邊,頓時有不少人騷動起來。
顯然,對劉伯溫這樣的判斷,不是很認同,可是,這劉伯溫也的確是個神人,這眼光極為毒辣,很少有事情看錯的。
換做旁人,此刻就要被這些武將大聲駁斥了,可此刻,這些武將也僅僅只是有一些小聲的討論罷了。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等許多將帥眉頭微皺,劉伯溫的這個判斷,幾乎與他們的想法背道而馳。
不過,能做到這個位置上的人,也都不是什么固執之人,他們亦是想聽一聽劉伯溫下出這樣論斷的理由。
劉伯溫略作思索,就開口道:“這首先一點,就在于我大明目前來說,并無進攻的足夠實力。”
“此番北伐,打到后期,弊病已經有所顯露,后期我軍戰線拉的過長,往往為了送一石糧食到軍中,為此消耗的糧食多達十石都不止。”
“未來,我大明的軍隊若是要深入草原,尋求與元廷余孽決戰,勝敗姑且不論,但這糧草的損耗還要更大。”
劉伯溫說的頓時引起了眾多將帥的深思。
底下的那些侯爵,伯爵倒是想不到這么深遠,畢竟他們不必統帥一軍,關鍵時刻,聽上面統帥的,猛沖猛打,別慫就行了。
讓他們考慮這些,屬實來說有些難為他們了。
但是徐達、馮勝、常遇春他們不能不考慮這些。
數十萬人的兵團大作戰,這糧草是個重要的不能再重要的問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先賢們已經將這個問題歸納成為了一句至理名言,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的將帥,最后敗就敗在這“糧草”二字上面。
而劉伯溫則是繼續開口說道:“這還只是第一點,我軍若要縮小這其中的差距,唯有讓北方提供臂助,便是全力經營北方。然這個過程,臣估算,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北方的元氣才能稍稍恢復,才有余力供給大軍遠征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