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完孟本宣還不算完,雖說這貨算是重頭戲,可其他幾個也不是添頭啊!
老朱又道:“皇二子朱樉、皇三子、朱棡、皇四子朱棣毆打朝廷官員,雖情有可原,然錯即錯矣,令其禁足府中自省,不得詔令,不許外出。”
老朱雖說沒有從重處置自己幾個兒子,可如此,也算是給了眾臣一個交待。
并非將朝廷的臉面按在地上摩擦。
實話實說,這毆打朝廷官員,這罪名可大可小,就看皇帝以及群臣如何看待這件事。
眼下孟本宣被集體彈劾,已然是被塑造成了一個大奸大惡之人,這動手的幾人,身上的罪責也就輕了不少。
當然,這毆打朝廷命官,從原則上來講,就是不對,因此,老朱也必須懲處,給個交代。
說完這些,老朱忽然道:“咱聽說衍圣公也在當場…”
一時之間,群臣之中,一些人尷尬不已,這…這衍圣公去這種地方,實際上他們也不大奇怪,畢竟他們,也常去…
可是,這事兒不能挑明了說。
這一旦挑明了,就有些丟人了!
尤其是還被抓個現行。
“皇上,臣聽聞衍圣公只是去賞花弄月,吟詩作賦,與賊子孟本宣不可相提并論。”
“咱知道。”老朱呵呵一笑,道:“只是,作為圣人子嗣,出入這種場所,總過來說,是不大好吧?”
“傳旨,令衍圣公閉門讀書自省,反思己過。”
不少朝臣聽老朱這么一說,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氣。
這皇上對儒家,沒什么好感,那是真的,對這衍圣公一家子,也是不大客氣。
這衍圣公來京城這么長時間了,也就開始的時候,召見了兩三回,賞了些許田地,之后,這皇上就仿佛忘記了有這兩個人一般。
這不喜之意是如此的顯而易見。
他們也怕,這回皇上借著這事兒的由頭,狠狠的處置衍圣公一通,到那時,孔圣的面子往哪兒擱?
他們這些熟讀孔圣之書的臣子們臉面又該往哪兒放?
所以,縱然這衍圣公有千萬個不是,這蓋子也必須捂著,不能揭。
不過,幸好,皇上沒這么做,這是不幸中的大幸。
而老朱的想法就簡單的多,上回他就聽了朱標的話,沒有堅持廢止祭孔,既然這件事能讓步,現在這件事讓些步子又何妨?
現在讓出去的,這將來可是連本帶息要還回來的。
到時候,他老朱重提舊事,呵呵,哪個大臣扛得住?
接下來就是索然無味,枯燥無比的朝廷政事,朱標聽著有些興致缺缺。
下了朝之后,朱標招呼了一聲李善長,胡惟庸和楊憲。
科舉這事兒,得早提。
而且,剛才在朝堂上,老朱也是要他們三人先行擬一個章程送上去,以李善長為主,胡惟庸和楊憲輔助。
老朱這任務給的…
朱標都不得不說一聲“666”。
首先這科舉一事,要挑選jing明能干的大臣,具有評判天下士子的能力,而且,還要有足夠的威望,能夠控場,保證整個科舉當中,不論發生任何事,都能及時有效的得到圓滿解決。
在這方面,李善長是當之無愧的。
老朱麾下的文臣之中,李善長列屬第一位,毫無問題。
但是,這科舉又不能全讓李善長給占嘍!要不然,老朱這個皇帝往哪兒放?
而且,都是李善長主持,他安插親信,在天下士子之中挑選自己滿意的人,這是給朝廷,給皇上挑人呢,還是給他李善長?
于情于理,這事兒都必須找個人來摻和一腳。
楊憲就很合適。
首先,楊憲和李善長不對付,這就很好,其次,楊憲辦事能力還是有的。
再者,這雙方即便真的惹出什么亂子,那也好辦,兩邊一起罰。
在科舉這上面搞事情,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重大的丟分項。
到時候,誰都討不了好。
如果兩方足夠聰明的話,就一定會維持一種斗而不破的狀況,而這種情形,就是老朱希望看到的。
揣摩著老朱的心意,朱標也在努力學習,這既是維持了朝堂平衡,同時還能把事給辦了,這種手段,也就老朱能夠游刃有余的掌握了!
換旁人,肯定做不來。
就算是朱標,他自問自己也需要十多年的磨練,才有可能達到這種水平。
因為首先一點,要讓李善長和楊憲斗而不破,最為重要的反倒不是他們二人,而是老朱對這二人要有足夠的威懾力,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少了這個前提條件,其他的都是扯淡。
朱標回到了承乾宮中,又翻閱起了一些史料典籍,這史料典籍朱標主要看的就是有關于唐宋時代的科舉制度的部分。
盡管昨晚已經看了兩遍,但是待會兒見李善長他們之前,還是要再看一遍的。
沒過多長時間,三人先后來到了承乾宮中。
朱標也很客氣,命人一一奉茶倒水,見人都來了,朱標放下手中的書籍,笑道:“本宮今日讓三位前來,只為一件事,科舉。”
一開口,朱標已然說出了自己的意圖。
三人頓時神情一肅,從朝堂上接到這樣的詔令,他們就感覺擔子不輕。
這可是遴選天下士子,既是榮耀,也是重任。
這件事辦好了,好處應該來說不小。可是,這要是辦砸了,不好意思,這壞處更大。
弄不好,這要被當成典型,被后世人時時刻刻提點。
到時候,他們三人,也算“名垂千古”了!
“臣等洗耳恭聽。”三人皆是拱手應答,顯然,他們也知道,朱標既然將他們叫過來,應該是有些地方要交待的,這有些地方,說不定還是皇上的意思,得小心去辦,不能有所差池。
“三位不用如此緊張,我這里不是奉天殿,三位乃是父皇的肱股之臣,也是東宮臣屬,大可隨意一些,不妨事。”
這氣氛還是稍微活躍一點好!
起碼談起話來不累,這彼此說話,這顧忌也少了幾分,不必在一些地方瞻前顧后,畏畏縮縮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