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號,小雨。
十月已經入冬,天氣本來就已經很有涼意了。
早上下起小雨,更是讓人有一種寒涼夾背的感覺。
但今日對于無數人來說,卻是一個心似熱火的日子,因為今日乃是鄉試成績放榜的日子。
江浙省,人口達到兩億八千萬。
乃是大武王朝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向來都是人杰地靈之地。
而且江浙省又是科舉大省,全省最為優秀的秀才,進入會稽城內參加鄉試,而錄取名額只有一千人,競爭可是極其激烈的。
三年,兩萬八千人之中出一千名舉人,也難怪,一旦考中舉人,地位將會大幅度的提升,實在是因為,人口基數太過于龐大,而舉人產出量,太過于稀有,舉人的地位才會那么多。
若是舉人多如狗,進士滿街走,這些舉人,進士的地位,還會那么高嗎?
自然不會!
一大清早,蘇毅等人吃完飯之后,便朝著省文院的方向趕去。
大街上人來人往的,許多人都是朝著省文院方向趕去的。
放榜在已時。
蘇毅他們來到文院外面的時候,距離放榜還有半個時辰,但早就已經人山人海了,有來等著放榜的考生,有考生的親朋好友,更多的是來看熱鬧的。
此外,還有榜下捉婿的。
沒錯,就是榜下捉婿,這在蘇毅前世古代之中,一般都是考中進士了,被人榜下捉婿,接著結婚去了。
不是有句話叫做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嗎?
這句話是怎么流傳出來的?
其實就是因為,高中之人,被人榜下捉婿捉走了。
才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而蘇毅前世古代與天運大陸又不太一樣,天運大陸的舉人,比蘇毅前世古代的那些進士風光多了。
而且在天運大陸,想要考中舉人,比蘇毅前世想要考中進士都要難很多很多。
在天運大陸,想要考中進士,困難程度自然就更大了。
主要是因為天運大陸人口太多了,中國古代才多少人啊?
像大武王朝,一百零八個省。
單一個江浙省兩億八千萬人,就已經遠朝中國古代許多倍人口了,而三年才考取一千名舉人。
所以,天運大陸的舉人,地位很不一般,考中舉人便被人榜下捉婿,實屬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路上的時候,周彬等人甚至拿這件事情與蘇毅開玩笑。
大家都知道蘇毅還沒有定親,蘇毅名聲又那么大,或許不用等公布榜單,蘇毅一現身,就要被人抓走成婚去了。
雖然只是開玩笑的話,但卻說得蘇毅心里有些涼意,
實在是因為蘇毅覺得,說不定真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蘇毅蘇子恒來了!”。有人低聲說道。
“哪個是蘇毅蘇子恒?”,有人問道。
接著有人指向了蘇毅。
然后許多人的目光朝著這邊望來,甚至包括帶著家丁護院來的許多人,看向蘇毅,虎視眈眈。
“哈哈,真是被咱們說中了,子恒過了今晚就要有老婆了!”。周彬笑著調侃道。
蘇毅說道,“還是趕緊撤吧!找個沒人的地方!”。
張興明說道,“愚兄已經在天緣閣訂好了包廂,就等著大家過去了!”。
天緣閣乃是省文院斜對過的一處茶樓,生意一直都很好,現如今鄉試放榜,生意就更好了,沒有十天半個月提前預定位置,怕是都訂不到今天的包廂,看來張興國早就預料到了放榜之日比較熱鬧,提前大半個月便訂好了包廂,不至于在外面被人抓去,豈不是有辱斯文?
蘇毅說道,“燕海兄速帶我們過去!”。
“隨我來!”。張興明說道,帶著蘇毅前往天緣閣走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越來越多。
距離己時還有一刻鐘的時候,省文院負責放榜的文官還有兩隊幾十名衙役便走了出來,來到了省文院的公告欄之前。
“出來了,馬上就要放榜了!”。許多人都興奮起來。
原本騷亂的人群,此時此刻,也變得安靜了許多,放榜絕對是一個無比刺激的過程。
有人歡喜。
有人憂愁。
而放榜的結果,關系著無數人的命運。
不算是考生,還是考生的親朋好友,亦或者看熱鬧的這些人,都十分的緊張。
己時一到,負責放榜的文官便說道,“開錦盒,放榜!”。
一名衙役率先走了出來,,打開了手中錦盒,另外一名衙役從其中取出一張榜單。
這是第九百零一名到第一千名的榜單。
兩名衙役將榜單張貼在了告示上面。
前面許多人都伸長了腦袋看著榜單上的名字。
省文院也有負責唱名的文官。
負責唱名的文官唱道:
“恭喜余杭府周彬,高中鄉試第九百零一名!”。
“我中了!”。
“我中了!”。
“我中了!”。
包廂內,周彬先是微微一愣,接著興奮的大叫起來。
周彬其實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
幾個月前的周彬,對鄉試中舉,沒有抱太大希望,但是這幾個月以來,跟在蘇毅身邊,學習寫詩詞,學習寫文章,學習分析題目,學習數學等等等等,學識能力增長的很快。
周彬嘴上雖然不說,但是心里,當然想要中舉了。
特別是,大家都知道,他與蘇毅的關系一直都比較親密,提及蘇毅蘇子恒,誰人不知呢?
但是提及他,又有誰知道?
作為蘇毅的好友,他的壓力是很大的。
而且他祖父周老夫子,對他也抱著巨大的期望。
只是這些壓力,他只能一個人扛著,這就是男人,遇到了壓力,必須扛著,頂著,咬牙堅持著。
現如今。
他中舉了。
鄉試九百零一名。
名次雖然不算特別高,但是,能夠中舉,本身就是難如登天的事情,既然不是那種名滿天下,名滿一省的天之驕子,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是極好的成績,已經是可以寫入族譜,光耀門楣的事情。
所以,饒是以周彬平時隱忍的性格,知道自己中舉,也不由變得激動無比,變得有些語無倫次。
“子善兄,恭喜恭喜!”。
包廂之中的眾人,紛紛向周彬道喜。
這里的二十多人,基本上都是問道社的骨干成員,看到周彬能夠中舉。
自然為周彬感到高興了。
周彬的自制力還是比較強的,在興奮了一會兒之后,便快速冷靜了下來。
他趕緊作揖說道,“諸位,剛剛我失禮了!”。
蘇毅笑著說道,“不算失禮,任誰中舉,都會十分興奮的!”。
外面的文官依然在不斷高唱著中舉的名單。
許多中舉的考生,聽到了自己的名字之后,激動的嚎啕大哭起來。
“快快快,帶走與小姐成親!”。
“這位公子,我們老爺有事情與公子相商!”。
文院之外,上演了一出出的好戲,若是守規矩的下人,會和顏悅色的與那些中舉的考生說,若是不太守規矩的下人,直接沖上去,架著他們的目標,便朝著外面沖去。
許多讀書人大聲問道,“你們這是干什么?快點放我下來”,或者大喊道,“有辱斯文,你們這是有辱斯文啊!”,也有人喊道,“朗朗乾坤,文院之外,你們竟然就敢搶人,你們這是強盜行為,快點放了我,否則我向文院參你們一本!”。
但是這些家丁啊,護衛啊,根本就不理會這些讀書人的威脅。
他們只聽命于家里的主人。
看著外面被“抓走”的那些讀書人,蘇毅也不由微微一愣,榜下捉婿的事情聽說過,但是沒有見過,如今看到這么瘋狂的榜下捉婿,確實讓他都有一種目瞪口呆的感覺。
這些人膽子確實太大了,省文院之外,就敢做這樣的事情,而省文院也壓根沒有管這件事情的意思,讓蘇毅有些疑惑。
省文院為何助長此等風氣呢?
郭景陽疑惑的問道,“省文院不管嗎?”。
齊元思說道,“只怕省文院不敢管,畢竟那么多世家前來榜下捉婿,管不過來,來榜下捉婿的這些人之中,說不定就有省文院高官的家人,天下士子雖多,但是中舉之人太少,各大世家,或者那些大財閥,自然會將目光盯上這些新晉舉人了,一是收攏人才為己所用,二是父母基因好,以后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會更加不凡,子孫延綿,才能夠保證家族興旺下去!”。
蘇毅說道,“若是一些人成了親呢?或者人家壓根不愿意這門婚事!”。
齊元思說道,“榜下捉婿也是有規矩可言的,若是對方成了親,必須放對方離開,畢竟不能破壞人家的婚姻不是?只是有一些人,發達之后,會主動放棄糟糠之妻的,這就沒有辦法約束了,文廟的規矩再嚴格,總不能約束人家的家庭問題怎么解決吧?”。
“至于沒有成婚的那些舉人被抓走了,往往也很少會被強迫,多會好好的商討一下這件事情,實在是不行,也不能勉強!”。
蘇毅說道,“這樣說來,其實就算真的被抓走,你若不愿,對方也不能強迫你娶妻!”。
齊元思說道,“話是這樣說,但誰知道這些世家會施展出什么樣的手段呢,比如將被抓去的舉人與小姐往房間里面一塞,然后污蔑這舉人有不軌行為,名聲太重要了,你說這舉人是答應娶呢?還是不答應呢?”。
聽到齊元思這話,眾人也不由點了點頭。
很多時候,一些事情的發展,總是讓人很無奈。
并不是你想要怎么樣,就能夠怎么樣的。
生活之中,充滿了妥協。
“恭喜余杭府張泯張文宣,高中鄉試第九百三十八名!”。
這時候,唱名的文官再次唱出來了一個名字。
聽到這個名字,蘇毅驚喜的說道,“張文宣?這不是咱們問道社的張文宣嗎?”。
“沒錯,一定是他!真是沒有想到張文宣也考中舉人了”,其余人也不由露出了驚喜的表情。
張泯張文宣,家里是開包子鋪的,據說祖輩上,沒有出過太厲害的讀書人,秀才都沒有,不過張文宣從小就聰明過人,家里人縮衣節食的供他讀書,張文宣也爭氣,十八歲的時候考中了秀才,那年院試沒有過,沒有參加后來的鄉試,再戰三年,通過了院試,與蘇毅等人跟著余杭府的船來到了會稽城。
前段時間問道社成立,張文宣也加入了問道社之中,蘇毅對張文宣的印象比較深刻是因為張文宣這個人,很喜歡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數學題,詩詞,文章等等題目,都喜歡問,有時候會在驛館之中尋找蘇毅,詢問一些問題,一來二去,便與張文宣熟悉了起來。
不過張文宣今日并不在這里,應該在外面。
“他就是張文宣…”。
“快點帶走…”。
外面傳來了宣泄聲,一名穿著青色長衫,長得斯斯文文的年輕書生被人認了出來,原來那年輕書生便是張文宣。
許多榜下捉婿的人,朝著張文宣包圍而去,張文宣被一群人帶走了。
“張文宣貌似已經定了親!又是一場鬧劇!”。周彬搖搖頭說道,他與張文宣在府學之中是同窗,對于張文宣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文官繼續唱名。
讓蘇毅驚喜的是。
第九百四十五名,第九百五十三名,第九百七十二名,都是問道社的成員。
鄉試第九百四十五名,叫做劉瑜,字興邦,余杭府人士。
鄉試第九百五十三名,叫做張俊生,字云飛,余杭府人士。
鄉試第九百七十二名,叫做王汝乾,字長天,余杭府人士。
蘇毅對張俊生與王汝乾比較熟悉。
這是因為,張俊生與王汝乾,是他同期府試的同年,而且他們都是問道社的第一批成員。
當初府試的時候,張俊生乃是余杭府府試第二百五十三名,這個名詞考中秀才,想要通過院試,鄉試,基本上是很困難的,但是這個張俊生,十分勤奮好學,當初在余杭府府學求學的時候,就時常去拜訪蘇毅請教學問。
這些能夠考中秀才的讀書人,都是聰明人,張俊生又那么刻苦學習,再加上有蘇毅的點播,進步神速,當初他通過院試的時候,就已經驚掉了許多人的下巴,這一次竟然中舉,消息傳出去,怕是會引起不小的熱議。
至于王汝乾,他是蘇毅同期府試第九名,成績相當優異,理論上來講,當年府試第九名,能不能中舉,誰也不知道,畢竟要面臨全省同年,以及往屆那么多優秀讀書人的競爭。
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當年的秀才,中舉之人是很少的。
一千人的比例之中,能有十分之一是當年新晉秀才中舉的情況,便已經是相當高的概率了。
可見這種競爭到底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