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9章 妖王血,文膽

  東海。

  這是一片大霧籠罩的海域。

  無盡妖氣翻滾。

  有怒喝聲傳出,“東海之內出現的寶物皆歸我龍族所有,爾等也敢窺視?念爾等同為妖族,速速離開,本座不殺你們,否則,定將爾等碎尸萬段”。

  接著一名女子嬌笑的聲音傳出,“哎呦喂,五太子好大的威風喲,若真是說起來,我們妖蛇族三千年前與五太子還是一家呢,好東西不能獨吞啊,要懂得分享才是”。

  “放肆,區區低賤的妖蛇族,豈能與偉大的龍族相提并論?”,這位五太子怒聲喝道,言語之中,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

  “五太子這樣說話,可就傷奴家的心了”。那妖蛇族女子一副傷心欲絕的樣子說道。

  這時候另外一道聲音冷笑起來,“五太子,我等并非想要與龍宮為敵,只是機緣出現,人人皆可得之,五太子想要獨吞這里的機緣,那就未免太過分了一些,哪怕龍王也不會這樣做吧?”。

  “哈哈哈哈,本太子就是想要獨吞,你們能奈本太子何?”。這位五太子大笑著說道,他似乎對自己的實力十分的自信。

  又有一道冷冰冰的聲音說道,“我等尊敬你龍宮,才稱你為五太子,但你莫要忘記,你并非是什么龍族,你只是妖蟒進化而成的蛟龍后裔,根本不是真正的龍族,龍族自被鎮壓在葬龍淵內,便已經注定了滅族之危!世間再無龍族,所以你也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我們給你面子,尊你一聲五太子,如果不給你面子,你什么都不是!”。

  “你們都該死”。這位五太子怒喝出聲。

  接著,隱約間可以看到,白霧之中,妖氣翻滾,在無盡妖氣之中顯現出來了一尊生靈。

  那是一頭三四百米長的龐然大物,渾身覆蓋著暗黑色的鱗片,身體修長,如蛇軀,生有四肢,頭盔似龍似蛇,生有雙角,似龍角,似鹿角,并且生有魚一樣的須子。

  這是一頭蛟龍。

  傳聞蛟龍體長達到千米之后,有機會化龍,只是傳聞說的這些,是否為真,還有待考證。

  如今這蛟龍大發神威,噴吐龍息。

  他所噴吐出來的龍息朝著四周涌動而去。

  “搶…”。

  白霧之中有強者冷聲喝道。

  大戰爆發!

  打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這些大妖,一個個手能拿山岳,移江河。

  實力都十分恐怖。

  只是白霧籠罩,只聞其聲,難見具體的戰斗場面。

  一番惡戰之后。

  嗖嗖嗖…

  一道道身影快速朝著外面沖去。

  “吼…”。

  那蛟龍怒吼震天,他的吼聲之中蘊含著一種極其可怕的力量。

  他這門絕學可不簡單,乃是昔年一尊龍王創造出來的無上妖術。

  叫做龍王的咆哮。

  “哇…”。

  一道道逃出去的身影,被震的大口吐血,一個個神色駭然。

  蛟龍就算不是真正的龍,但畢竟已經有了龍的一些特征。

  所以依然擁有鬼神莫測般的能力,他們十幾尊大妖聯合在一起,也只是與對方持平。

  好在搶到了部分妖王血,及時逃出了很遠的距離。

  否則剛剛那一擊,不少人怕是要身受重傷。

  諸大妖不敢遲疑,繼續朝著遠處瘋狂逃去。

  電閃雷鳴,大雨瓢潑。

  還是中午,天色就已經黑了下來,天上的烏云遮天蔽日,像是要壓迫到地上了一般。

  “從未見過這樣大的雨勢還有這樣攝人心魄的烏云!”。看著外面的天氣,周彬皺了皺眉頭說道。

  “是啊”。

  蘇毅點了點頭,眼前的情況,確實很詭異。

  不過他也未曾多想。

  “還有一個月左右就要府試了,你現在準備的怎么樣了?”,周彬問道。

  最近這段時間,周彬一直陪著周老夫子四處求醫,與蘇毅相處的時間少了許多,以前他們倒是經常一起讀書。

  “還好”。蘇毅說道。

  “府試考試,文氣起碼要達到童生五轉,才有希望高中,如果文氣達到秀才級別,高中的希望會更大一些”。周彬說道。

  “嗯”。蘇毅點點頭。

  文氣對于許多人而言,大概相當于評定學識的一個標準。

  所以學識不夠,考試往往不會取得太理想的成績。

  有的考生,在縣試的時候考的很好,但接著府試,很可能會名落孫山。

  因為當年縣試,府試,只隔兩個多月的時間。

  自身文氣達不到童生五轉以上,考中的概率自然不是特別高。

  因此許多考生都不會直接參與府試的考試。

  而是再等待三年時間,沉淀一下,然后再進行府試。

  蘇毅現在童生五轉,進行府試自然沒有問題。

  周彬說道,“若是考中秀才的話,就要凝聚文膽了,子恒可有想要凝聚的文膽?”。

  文膽對于讀書人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文膽相當于“思想的核心”。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比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仁是孔子的思想。

  義則是孟子的思想。

  孔子以“仁之道”凝聚文膽,這是他的思想。

  他的諸多著作,也都在寫仁之道,來影響世人。

  比如《論語.里仁》篇就寫了許多關于“仁”的見解。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這些都是孔子對于“仁之道”思想的闡述。

  同理。

  孟子以“義”之道,來闡述自己的思想。

  此后孔子成圣,便是以“仁之道”成圣。

  孟子成圣,則是以“義之道”成圣。

  這便是儒家現在的中心思想。

  仁義之道。

  流傳數萬年。

  這是儒道的至高二道。

  若是以后蘇毅有成圣的一天,鐵定也是以他塑造的“文膽”為基礎,成就圣人之道。

  由此可見。

  讀書人凝聚文膽,到底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不同文膽,對未來,甚至會形成巨大的影響。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

飛翔鳥中文    儒神在上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