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無第二,文卻沒有第一,文道一途永遠不可驕傲自滿,篤行之慎行之,這是他一直教導陳少君的。
君子如蘭,虛懷若谷,陳少君的品行和表現已經完全和儒道的要求背道而馳。
前有方仲永,就算少年神童又如何,那也只是和同輩中人相比,到老來,平平無奇,這樣的人不計其數,——而文道的造詣是不分老幼的。
“什么時候等你達到了大儒再說吧!”
陳宗羲沉聲道。
大儒在儒道中代表著一個階段的成就,能夠在儒字前面加上大字,就代表得到了儒道的承認,這一點就像是大人、大夫、大王一樣,大字代表著尊稱,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夠用大的。
陳少君默然,知道自己現在說什么都是沒有用的,事實勝于雄辯,想要說服父親,讓他容許自己修煉武道,只能用最直觀的方式展現給他看。
“父親,孩兒并沒有撒謊,也絕無驕傲自滿之意。”
陳少君沉聲道。
下一刻,沒有絲毫猶豫,此時頓時爆發出了體內的文道jing氣,嗡,狂風呼嘯,氣流涌動,陳家府邸庭院中的那顆梧桐樹突然毫無征兆的顫動起來,同一時刻,一股乳白色的文道jing氣刺目無比,陡然從陳少君頭頂的百會穴中沖霄而起。
那一剎那,天地俱靜,萬籟無聲,只見那道jing氣如同銀河瀑布,貫穿整個天地,jing芒直沖牛斗,不止如此,仔細看去,在乳白色的jing氣中,千章萬句,浮現出了許許多多經籍,都是陳少君曾經讀過的書籍,那樣的書籍洋洋灑灑,密密麻麻,不知凡幾。
不止如此,那磅礴的文氣倒灌而下,透過陳家府邸,甚至連整個陳家所在的大堂都被那股jing氣徹底淹沒。
看到這突如其來的一幕,一直不茍言笑,神色嚴厲,整個人宛如泰山坐定的陳宗羲渾身劇震,看著那浩大的jing氣,霍的站起身來,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鴻儒境!”
千章萬句,經義顯現,這是只有文道造詣達到鴻儒境才有的外像。
陳少君的文道修為早已超過了十斗,超過了夫子境界,甚至也超過了天下間萬千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儒,而是達到了更高一層的鴻儒境界,達到這個境界,著書立說已經不在話下,文道上的學問更是達到了萬流歸宗,自成一派的境界,甚至可以指點大儒了。
要知道在京師之中,很多皓首窮經,畢生鉆研儒道學問的,很多名宿耆老都沒能達到這種境界級別,很多人都止步在大儒境,而陳少君還不及弱冠之年,竟然就有了這樣的修為。
“這怎么可能?!”
陳宗羲第一次真正動容,露出了震撼的神色。
而陳少君全面爆發jing氣,引發的震動還不止如此,就在那乳白色jing芒從陳家府邸破空而出,連同天地的剎那,偌大的京師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街巷中,普通的行人還沒感覺出什么,只是覺得突然起了一陣風,微微有些涼意,但是對于另外一些感知敏銳,jing神力極其強大的人來說,那浩浩蕩蕩的jing氣就宛如一輪升起的驕陽般,醒目無比,讓人想要不注意到都不可能。
“色澤銀白,絲絲縷縷,如雪如沙,這是京中哪一位同門,好jing純的修為!”
城西的一處城墻,一名儒道大儒站在憑欄處,仰首向天,突然開口道。
“文氣浮現,如江如海,不含半絲雜質,千章萬句,經史子集皆位列其中,這是最正統的文道書生,授的是圣賢之道,并非一般的儒道傳承,這是京中的哪位耆老,讀透經書,突然頓悟突破了嗎?”
“哈哈哈,好,這股氣息以前并沒有感知過,一定是有人突破了,這是我儒道之幸,也是我儒門之幸!”
另一處地方,陳少君曾經去過的文廟之中,一名大儒同樣注意到了這一幕。
“儒道達到深處,再想jing進,步步艱難,其艱辛之處,不弱于武道突破,雖然不知道是哪一位,但是這么久了,難得有人突破,確實是一大喜事。”
“諸位,一會兒我們不妨去查一查,是哪位同門,屆時登門拜訪,道賀一番,也不失我儒道情誼。”
“鴻儒,大之極致,謂之鴻,這位前輩的修為我等望塵莫及,真是心生羨慕!”
城南城北,城東城西,偌大的京師之中,無數的大儒鴻儒,乃至宗師都注意到了這浩蕩jing氣,一個個紛紛駐足,為之側目。
而此時此刻,西北方向,兩道身影背負雙手,并肩而立,同樣仰望著那道沖天而起的jing氣,和其他人不同,這兩人身上充斥著濃郁的浩然正氣,那些jing氣凝結,竟然化虛為實,如同涌動的白色海洋般,充塞在空間的每一處地方,其氣息之jing純,就連陳少君看到都怕要為之失色。
不止如此,這兩人體表毫光外放,如日月皎皎,籠罩全身,以至于連他們的面目五官都變得模糊起來,看不真切。
不止如此,兩人身后隱隱綽綽,浮現出道道虛影,竟然是圣賢之像。
如此造詣,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儒境鴻儒境。
“儒首大人,這股jing氣…,為何我竟然感覺到了圣人篇章的氣息?”
左側,文氣稍弱的那人眼中異色連連,打破沉默,首先開口道。
圣人篇章!
如果有外人在此,必定會震動不已,所有大儒鴻儒都知道這并不是什么單純的儒道正統,而是分量更特殊的某些東西。
儒道一脈雖然圣賢輩出,前仆后繼,代代相承,但真正稱得上圣人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儒道的大成至圣,先圣孔子,圣人篇章也不是指的現在流傳天下的那些論語大學,而是當初最古老最原始的經書。
當年先圣孔子游戲天下,傳播儒道,由門下弟子將其言行編錄成冊,這本經書完成之后由于是要遍行天下,供萬千學子誦讀的,所以成書之前,每一章的內容,都是由先圣孔子經手閱覽,點頭認可的,其中蘊含著圣人真正的意志和jing神,甚至還有一部分烙印在其中,這是那些遍行天下論語遠遠不及的,這才是真正的儒道正統,圣人篇章。
這樣的圣人篇章價值連城,無法估量,不過自上古之后,真正的圣人篇章早已失傳,難覓行蹤。
如今,兩人竟然從那沖霄而起的jing氣中感受到了圣人篇章,這如何不讓人震動。
而一旁的儒首默然不語,一動不動,只有衣角微微擺動,讓人看不出他心中的想法。
氣流涌動,風聲緩緩,此時此刻,整個京師之中,無數的儒者都被陳家爆發的文氣jing芒所撼動,毫無疑問,對于儒道來說,又多出了一位飽讀詩書,學究天人的鴻儒,絕對可喜可賀。
而與此同時,當所有人被文氣jing芒吸引的時候,沒有人注意到,京師城外,東邊的林蔭道上,幾道身影正緩緩沿著官道,徐徐朝著這里而來。
而為首的,赫然是一名十七八歲的儒道公子。
身著儒服,自然是儒道中人,只是這人身上的儒服制式看起來和大商朝截然不同,看起來并不像是大商朝人。
而且和其他人不同,身后的其他同伴都是步行,唯有儒道公子騎著一頭牛犢大的成年白鹿,頭上的鹿角虬結,碩大無比,眼神看起來通靈透亮,充滿了靈性,似乎已經開了智。
白鹿渾身如紗如雪,纖塵不染,純粹的找不到一絲雜質,就像是神話之中走出來的一樣,讓人看到的第一眼就幾乎移不開眼睛。
而鹿背上的儒道公子手握經卷,同樣寬袍大袖,眼神雪亮,鐘靈毓秀,充滿了靈性,舉止之間,優雅無比,讓人不自覺的產生一種景仰,羨慕的感覺。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一陣陣朗朗的誦讀聲,如珠如玉,響徹官道,那年輕的儒道公子即便是行進的過程中,也不斷的在閱覽,誦讀著手中的經卷,揣摩學問,jing進自己。
而伴隨著一陣陣誦講聲,一縷縷濃厚的文道jing氣從那儒道公子手中的經卷之中裊裊升起,在他頭頂凝聚成一枚乳白色的如椽大筆。
文道凝聚,jing氣顯現!
這不知來歷的儒道公子其修為之jing深顯然已經達到了極其驚人的地步!
呼,一陣大風吹過,城外官道兩側,一棵棵蒼翠的大樹滿樹枝葉顫動,鹿背上的儒道公子眉頭一動,感受到了什么,陡的目光抬起頭,離開書卷了,望向了對面的大商京師。
而幾乎是同時,那儒道公子身后的幾名隨從也注意到他的變動,同樣望向了空中,望向了那道jing氣沖霄,浩浩蕩蕩,如江河瀑布的白色文氣氣柱。
只看了一眼,眾隨從頓時紛紛為之動容。
“好渾厚的文氣,jing氣沖霄,竟然貫通天日,我們這么遠的地方都受到了影響。”
“千章萬句,這是鴻儒啊!大商朝臥虎藏龍,果然厲害!”
“大商朝也是我儒道的正統分支,聽說其中皓首窮經之輩的耆儒,老儒不知凡幾,這么渾厚的文氣,這么扎實的根基,應該是哪個耆儒突破了!”
“可惜了,大商朝的文道根基終究還是比不上我們,薄弱了一些,文氣雖然渾厚,但突破的時間太晚,終究難成大器,難以達到更高的成就!”
眾人紛紛感嘆,只有最前方的那名儒道公子仰首向天,一言不發,只有一雙眼眸流動,不知道在想著什么。
“你們錯了,這并不是什么耆儒,老儒,而是一名年輕的儒道新銳!”
不知道過了多久,那名儒道公子突然道。
他的聲音一落,官道旁頓地一片寂靜,所有的聲音頓時全部消失無蹤,所有儒道隨從怔怔的,看著空中那浩蕩的文道jing氣,都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