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筆趣閣]
/最快更新!無廣告!
羅三刀手持匕首,一步一個腳印,朝著清軍俘虜走去。
他看向了為首的那個清軍將領——武關城守尉阿古折達。
阿古折達臉色大變,被綁在柱子上的他,不停地扭曲著身子,嘴里更是求饒連連。
“羅把總,求求你,饒了我…焦將軍,求求你,饒了我,饒了我啊!“
阿古折達哭的鼻涕眼淚一大把,迎來的卻是羅三刀越來越近的獰笑。
羅三刀是誰?
可以這么說,這些個明朝軍戶,明亡之后投降李自成,清人來了又投降韃子,他們早已兩面三刀,一心直奔自己的前程了!
主子爺?
那是什么玩意?
上司不就是拿來出賣的嗎?
上司不就是拿來砍了頭顱,好獲取新主子的歡心的嗎?
羅三刀不顧阿古折達的哭嚎,一刀子捅了下去,血就像是噴泉一般飆出來了…
“哈哈,好!羅把總今日明辨是非,為家國除了此等獠寇,當的是好樣的!我大明皇帝陛下旨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本將素聞羅把總忠義,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焦三大笑起來。
羅三刀將匕首塞給自己的一個手下,滿臉謙卑的跪在地上:“羅三往日糊涂,不知家國大義,今日幸蒙將軍感化,知道了什么是家國忠義,羅三實乃三生有幸。”
焦三一把拉起羅三刀:“本將乃是焦三,你卻是羅三,你我委實有緣,既然羅兄弟你愿意投正,本將自無不許的道理,我軍尚有排正之職空缺,不知道羅三你可愿屈就?”
樹立典范的道理,焦三跟隨朱慈炯許久,自然是知道的。
這羅三雖然只是一個把總,但是武關距離內鄉不過一百多里,他們又早已定下奪取武關的計策,是以早就探查明白了此處的清軍情況。
焦三自然知道,面前這個羅三刀,雖然為人狡猾,但是,一身的本領倒也不差。
聽到了焦三的話語,羅三刀大喜,急忙再次跪拜:“小子承蒙將軍不棄,自然愿意為將軍鞍前馬后操勞!”
焦三將羅三刀拉起:“能得羅排正反正,本將甚喜!”
兩人這么一番作為,倒使得那些清軍綠營降卒大喜,他們紛紛操起地上的匕首,朝著被困綁在柱子上的清軍將領走去…
襄陽。
新晉的多羅平親王羅可鐸,率領八千旗丁,兩萬各部綠營,日夜趕赴襄陽。
而包衣和順來卻親領三千八旗,先一步到了襄陽城內。
湖廣遭受大災,各府各縣民生動蕩,流民失所,但是這不代表大家族就沒糧了。
實際上越是災年,世家大族儲存的糧食越多,反倒是收成好的年景,他們的府庫只留存足夠使用的糧食罷了。
尤其是自明末以來,數十年來天下大災不斷,為了維持家族,世家大族更是將這個準則發揚到了極致。
二八定律在什么時候都是社會的準則,流民們吃不上飯,餓殍遍地,大家族縱然也艱難了一些,卻不會斷了吃喝的。
和順來只是羅可鐸的包衣,卻也有了一個參領的職司。
清廷的規矩,滿人高貴,他一來,自然占據了主位。
此時的襄陽府內,不管是知府黃世貴,還是提督盧振生臉色都不好看,至于兩人下首的一眾襄陽高官、大族,臉色更是黑若鍋底。
和順來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雨前碧螺春,又重重的將茶碗放在桌子上。
“哐當!”
這不甚大的聲音,卻是讓堂內數十號人心尖一顫。
“本將別的不說,王爺為圣皇帝陛下效勞,平叛南陽土匪,諸位都是當地鄉梓,自該為了家國而效力!”
黃世貴抹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和大人說的是,和大人說的是。”
“別光奉承不干活,朝廷任命王爺攻打南陽叛逆,主位都說說吧!”和順來瞥了黃世貴一眼,不再理會他。
盧振生皺眉,見到和順來看來的眼神,只得道:“和大人,末將麾下有兒郎兩千人,襄陽屬地營伍三十有九,算上各地的汛防營,共計官兵七千余人。”
他籌措了一番言辭,開口道:“和大人,兒郎倒是好調遣,唯一難點就是沒糧!”
這倒不是盧振生搪塞和順來,而是真的沒糧!
要知道今年襄陽這邊大旱,莊稼幾乎顆粒無收。
除開沿江的那些水田之外,旱地當真是種子都收不回來。
早在一月前,襄陽城內就涌入三千多饑民了,至于城外的饑民,最少都有數萬人!
就這,還是他下令鄖陽方向堵死流民南下的道路,若不然,怕是最少都要有數十萬的饑民!
“呵呵!”
和順來冷笑一聲:“本將不管什么天旱還是天澇,王爺派下來的差事,我是立了軍令狀的!”
他鷹眸一般的眼神掃視了一遍眾人,只將堂內這些跺跺腳,襄陽也要抖三抖的大老爺們嚇得心肝亂顫。
“數年前,本將也是跟著大軍南下云南平叛的,諸位若是不想本將不顧情面,重復西南舊智,那便慷慨解囊罷。”
和順來陰仄仄的目光,在眾人身上掃視著,只看得眾人心尖一顫。
當年在云南,他們什么沒有做過?
想那李定國,倒是將云南經營的頗為富庶,但是又能怎樣?
失去了軍卒保護的富貴,也就是肥豬罷了!
和順來舔了舔嘴角,縱然是巨富之家,將你家主抓來,不給錢糧就活活刮了,要不放在炮烙上燙死…
縱然屁民餓死,還能少了大軍的糧食不成?
況且,這等賤民,本就是我大清的財富機器,為了吾等棟梁大員的富貴,而獻上身家財富,那是汝等的造化!
和順來拍拍桌子,沉聲道:“五十萬石糧草,三天之內給我送來襄陽,我可以當做什么都沒有發生,若不然…”
他虎視一圈:“此處可是戰區?朝廷做點什么,那是天經地義!”
和順來威脅一句,然后在一眾人的跪送聲中,離開了府衙。
兀那彭氏,昨日送來了一個二六佳人,卻是稚嫩的很,他急著回去享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