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96章 另辟蹊徑

  在當時,棉花收割機只有兩個國家生產,一個是美國,另一個就是俄羅斯。其中俄羅斯的棉花收割機還是源自于蘇聯時代的技術。

  這倒不是因為德國或者日本沒有生產棉花收割機的技術,而是因為歐洲和日本都不是棉花的產地,歐洲和日本的農機企業自然就不會去研發棉花收割機。

  以當時的世界工業格局,除了美國、歐洲和日本之外,其他地區的工業水平,是很難去研發棉花收割機這種產品的。

  農業領域當中,有兩種大宗產品,比較晚才進入到機械化耕種收割的時代,一種是菜籽,另一種就是棉花。

  棉花是美國立國初期最總要的農作物,美國前一百年的歷史,基本上就是種植棉花的血淚史。所以早在1850年,也就是工業革命剛剛開始的時候,美國人開始嘗試用機械收割棉花。

  然而棉花的特點,也注定了機械收割的難度比較大。美國人整整研究了七十多年,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才發明了商用的摘棉機器,只不過效率實在是不敢令人恭維。

  早期的采棉機,工作效率還不如人工采棉,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能節約人力。

  之后美國人又研究了五十年,終于做出了高效率的機械采棉機,到了1975年,美國人終于實現了棉花收獲的機械化。

  而當時正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在各個領域都在較勁,既然美國人開始用棉花收割機了,那么蘇聯人也不能落后,于是蘇聯也加快了棉花收割機的研發,并且在1980年,也開始大規模推廣和使用棉花收割機。

  但是那個時代的棉花收割機有兩個缺點,一是出棉率低,大概只有七成左右;二就是含雜率高,因此會降低棉花的品質。

  大規模機械農業一直有個缺點,那就是產后損耗比較高。

  機器畢竟不是人的雙手,在使用大型收割機的時候,必不可少的會損失一些損耗,糧食作物的損失會少一些,水果蔬菜的損失會大一些。

  后世的棉花收割機,出棉率能到90以上,也就是損耗可以控制在10以內,而在八九十年代棉花收割機剛剛出現的時候,損耗都是還在30左右的。

  美國和蘇聯的耕地面積比較大,不夸張的說,人家地多的根本種不過來,損耗一點農產品,也覺得無所謂。

  然而對于中國而言,這種超過10以上的損耗,絕對是農民伯伯承受不起的。

  另外機器收摘棉花,會造成大量的鈴殼、斷枝還有碎葉摻雜其中。所以當時機械化收割棉花,必須要再投資一大筆錢,配備棉花清理廠,去掉棉花里的各種雜質。

  美國人財大氣粗可以這么玩,而中國人連棉花收割機都用不起,更別說再建一個棉花清理廠了。

  所以在八九十年代,棉花收割機并沒有在中國推廣使用。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中國的人力成本低。

  既然花錢可以雇人去采摘,出棉率高,還沒有雜質,干嘛要去買昂貴的棉花收割機!

  每當九月份棉花收獲的季節,全國各地前方新疆的列車上,都會擠滿了彩棉大軍,辛苦彩棉一個月,能賺到平時小半年的收入。

  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棉花收割機也變得越來越先進,不僅彩棉率提高,雜質率也大幅度降低,中國也開始使用起了棉花收割機。

  有些地方甚至是無人的棉花收割機,北斗衛星一定位,棉農用手指按幾下手機,就能完成收割。

  中國國產的棉花收割機,跟美國的棉花收割機是有差異的。

  世界各地所耕種的棉花種類,實際上是不一樣的,美國種的是比馬棉、非洲種的是非洲棉,南美種的則是巴西棉,不同種類的棉花,采摘特性是不一樣的。

  即便是同一品種的棉花,由于土壤、光照、雨水程度不同,長出來的也是有區別的。

  所以美國的那種大型棉花收割機,未必適合中國棉花的采摘,而中國的棉花收割機,也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所研發的。

  國產棉花收割機使用的調解機械刀片,可以將各種棉桃中的籽棉徹底的分離出來,即便是棉桃沒有完全成熟,或者棉桃水分含量不同,也沒有問題。

  而且分離后的籽棉不會被打散,可以基本保持原狀。

  在棉殼分離的過程當中,國產棉花收割機使用的并不是美國那種傳統的分離傳動結構,所以結構也要更加簡單一些。

  機械設備當中,所使用的復雜結構越少,機械的穩定性就越高,也就越不容易出故障,因此國產棉花收割機的穩定性也要更高一些。

  國產棉花收割機,在后世已經是國家級的發明專利,專利權自然是國家的農機研究院所有。李衛東所看上的,也是這一套專利技術。

  九十年代的中國,棉花收割機還是一種冷門農業機械,沒有農機企業生產,也沒有農機企業研發。也就是農機研究局這種公立性質的科研機構,才會關注這種產品。

  這也就意味著,李衛東想要做棉花收割機的話,沒有人會跟李衛東競爭。

  趁著其他農機企業都沒有意識到棉花收割機的市場前景,李衛東先把這個項目拿下來,等到以后其他企業發現棉花收割機能賺錢的時候,富康農機早就掌握了了核心技術。

  到時候隨隨便便申請幾個專利,就能形成專利壁壘,去卡別人脖子。

  而且李衛東還不擔心其他農機企業會做山寨,因為這是從農機研究院里得到的項目,國內的農機企業,要是敢去山寨農機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估計連產品都沒法上市。

  李衛東提起棉花收割機的時候,對面的何大伯卻是微微一皺眉頭。

  “衛東,你說的這個棉花收割機,應該是個偏小眾的農機吧?”何大伯開口問道。

  “何止是小眾,國內壓根就沒有人在用這東西!目前使用棉花收割機的,主要是美國,其他幾個棉花種植大國,基本上還是靠人力采摘棉花。”李衛東笑著答道。

  “是因為機器采摘的成本比較高么?”何大伯開口問。

  “外國的機器設備,賣的肯定死貴,不過這只是一個方面,還有一點就是機器采摘的出棉率和品質率,都不如人工采摘。”李衛東開口答道。

  何大伯對這方面不太了解,反倒是旁邊的何伯母開口說道:“我年輕的時候下鄉插隊,曾經中國棉花,這個棉花的采摘,的確跟有很大的講究的…”

  何伯母介紹了一番后,何大伯終于明白了機械采摘棉花的難處。

  “照這么說,機械采摘棉花,浪費又多,又會降低品質,這種農機產品好像并不適合我們國家的國情吧?”何大伯開口問道。

  “現在不適合,不代表以后不適合,而且棉花采摘就是那么一個月的時間,若是沒有那么多人力的話,最終還是得依靠機器嘛!”李衛東開口答道。

  何大伯則回應道:“這樣吧,一會吃飯完,我先幫你問問,看看農機研究院中有沒有棉花收割機的相關研究。”

  中國曾經有一個農業機械工業部,專門負責國內的農機發展,這足以證明國家對于農機行業的重視。

  后來這個農機工業部,改名為第八機械工業部,再后來并入到第一機械工業部,也就是當時的農業機械總局。

  再后來,國家又成立了新的第八機械工業部,負責導彈工程。而農業機械總局也從第一機械工業部中獨立出來,恢復了農業機械部的建制。

  直到八十年代,農業機械部再次與第一機械工業部合并,組建成為了機械工業部。

  何大伯作為機械工業部的領導,一個電話就問道了棉花收割機的研究情況。

  “行,我知道了。”何大伯放下電話,開口說道:“農機研究院那邊,還真有一個項目組,在做棉花收割機的研發,據說負責這個項目的,還是個年輕的博士后。”

  “那研發的進程怎么樣了?”李衛東開口問道。

  “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畢竟我對棉花收割機這種東西不太了解。”何大伯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不過我覺得,研發進度應該不會太順利。

  我剛才說過,負責這個項目的是個年輕的博士后,農機研究院里申請科研經費,多少也是會排資論輩的,年輕人得到的經費應該不會太多。

  另外棉花收割機產生的浪費比較大,不太適合我們現在的國情,我估計這個項目的研發,應該也不會得到太多的支持。”

  李衛東點了點頭:“這個能夠理解,國家畢竟是資源有限,好鋼得用在刃上!”

  “所以衛東啊,你要是想做棉花收割機的這個項目,可是得三思而后行啊!雖說這個項目沒有人跟你爭,但這個項目也沒啥利潤。”何大伯說著拿起一塊水果,塞到嘴里品味了一番。

  “我倒是覺得棉花收割機的前景非常的廣闊,只要能提高出棉率,然后解決雜質過多的問題,就能夠替代人工收割。”李衛東回答道。

  “這需要后續大量的研發和投入。”何大伯一臉嚴肅接著說道;“你這些年也搞出過不少的新產品,知道研發這種事情是每個準數的,很可能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都得不到結果。”

  “我明白,如果做這個項目的話,我自己還得貼不少的錢。”李衛東開口答道。

  “那你還愿意接下這個項目?你可別忘了,你這次是來分餅的,說白了是來拿好處的,鬧了半天自己還得掏錢,而且結果也不一定能成功,這可是一筆賠本生意。你們資本家什么時候改做賠本生意了?”何大伯略帶調侃的說道。

  李衛東則一臉正色的回答道:“咱們國家不可能一直窮下去,也不可能一直使用人力去采摘棉花,棉花使用大規模的機械采摘,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如果咱們自己不去做的話,以后被外國人搶了先,到時候這個市場又成了外國人的了!事關咱們國家十幾億老百姓穿衣服,可不能去依靠外國人!”

  中國的農業機械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而當時成立的,還有一個農業科學院農機研究所。

  后來兩院合并,成立了中國的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八十年代末,國家隊科研體制進行改革,農機研究院便是試點單位,開始由單純的科研院所,向科研經營型院所進行轉變。

  以當時的國情,做科研根本就賺不到錢,一個科研院所,要是沒有財政撥款,根本就活不下去。

  好在國家將農機局質量檢驗中心,放在了農機研究院,也就是說各個廠家的農機,如果想要投產,就必須得經過農機研究院的檢驗,這也使得農機研究院有了經費來源。

  只不過科研這種東西,從來就沒有嫌錢多的時候,通過農機質量檢驗獲得的經費,顯然不能滿足各個科研項目的需求,于是科研經費緊張,也成了常態化。

  未來國家還會進行一些列的改革,農機研究院下屬會有7家全資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和5家直屬單位,外加是十二個基地和一個農機物流園,一年營收近百億。

  這也使得農機研究院的科研經費變得富裕起來,農機研究院也變成了集科研開發與裝備制造于一體的企業。

  章節未完,當前頁面不支持此瀏覽器,請更換其他瀏覽器打開本頁面即可正常閱讀№Ⅰ№Ⅰ51dcrm4goRY8KODsgV1PPuHLBQCsJ2SKRDE9A14BD318D7442F89B345E09A876D485D55BACE30EFAFFB373B1A3C147AE01A7E9BD41B7E2FE798E029B5FFCD57CBE7B2E28AC611C02BA07156E7CF0AA1337A51E1FAA45B22289ACB7CC3ED44E34D2429BA27089F4A3C22D6647B4EEF18D9E1EDB2298C4AA3B57B08763B391F4563DF30266E79C3C82F0F781107E8DD4EF38381985F9E51B4B93A2BBA7E08BC25EAF06E222A4AE477A62D4AD5C90009F5719431A1BC1178E1FB5CCE968064B0AC73ED8064C295092A470028109388F3D76A1FF782F3CA18BBC8BE699CD4DBAEB690377CB553F9E3086CA9D6CBEC2360D880DA3C25F48A28762DCE85DC6BB0A99F26CC8969C9A3E14350F7C06735D8717CE7069B98991EA342097B9C8C9B77725CC8222722EA88A78B871BF78CA79CC59146794C5D85EE97C85610B666E0642B39856B5EA0792DFBB2E8F118AF9AC885DB21E1B05B194862371AC95C4F6E79A0671DE9E3B83A3E3F5840AD6821A6D1614E1A4A538C25F54191DE472F521CD15C450B546698B41CFABB0C5484273ED46C5C2B48A756297761523D0DC3B11F100CF539000699ADE7F7423BFCBE3048225DC11BEFD3A70DABF3F41E29B7B03568CF574CFE3F5A1105589018C6B286FDC7DE5A93F5DDB8992B974D393C9B8B09FD6C3BAE79CC5E8D1082D99D321D0CE8B8CA5B551128B67DE3A4B86EF610D3DD73DF2F7AAFCFA9218A358B4E5B4A38922C52C1F3871D9B5C6286CCB65038D408C0AAD49CAF223CC3D7B2E0DE184F9B4329E6E1D1AE19DC6C329323F1DFCE4EDCACAB15AB5373B4DFED7C24182E305BC23D59FEEB660F103EB3325477E9221144EB41634F658BF6DF2E46C105D00AFCB7EA774D6A78295682F64B9E7ED1DFE8922032CEB7F86BD39F4A2F0AEEDCE3AF464BFDD2657AFCEE3FE7CA0E28083A545CDC6A085728F8732232B8FF7A2F0CD7F29D346334E89676E75D4AF50611C66E9356B36158FBB22E034D266F166B49F8F6C7C1E865821215BEC373D8222A46DA4FE19884835B394E9FCD64538AD6FAE4F7A7C6CC0ED035C51C35845C9C4F35B9C9B67E56900572AC8B3E7163C191F9B4E55AEFC15574C6CB173E809E851B12741648059CF8D933BFF08F51E76C8C4FB07C1B52F02FC8C66DE79FCAAF4C936C8E92933EE0D67E3931040EBB85AE5B8D128E76CFEA6BD1B54C8B7E9DF6611E7644E88D77D3E1829D8651E1812454730084F482D27B17260326FE082133BB5026BC1BFAB88680B6AACE29BA1343B8906A5524E032FB1397C566BF6B94EE1D3795ED442C28ABD63B3B4EF04AFB671AB70F3C26CF3BE686E834E47C3BC1BBAD1E02F7BAB6CB164EE05F69C448A7F5EC39DD2562E317565BD88FC5603A15207921AC7AAF493D29BE06906155F82599CFA7D957A1418EBFF72DF2242AAC441410D36A596B831DC8B451FB3A36A906CFD80C44956A2F4AA829C99DD7FCFA52A57D51A3F9B5A4B3DA8E6E40F2B69DAB323EDA178B3914604F34290DFF769E393E06CA8144C4A63DB032F164F2DC342014D9A4DC601A670616E103FA82907AEDCC72FAA9714C150407484FA9EEFA694BE658A1E9D9B6A8366FBA0BDD460F84599BDB7D20A86158024FD7DF128BCC7A263783137627C8F2348A3D1418B0C3A0F02F54E2202115DE5E88D140BAA7C8DB2EF8DB5D15E7C798B4D164D859B69017E2867DB7134ADBAA6EAEEE9B46141E03BC6F08F337B136DC39F20100B75838946D5B96D1BC4386FB0D71494BC973FCE5F33953AFD9FEF06033923FAFEF0E1BC0699C9E5D679F7082AFE2DF789FA9CC99F0365A3C1E92A1A638F7021BA549EAE3C8CD369304D5C59DF147AD3EFDACF7DFA0D6047D6C919AC772135D710AA2E20170F13FE282BF599F151A9269EEE3ECF7419A57356D2CFF828BF6BFCB770C9F7EA2E72EC5ABA21A388554F6B69130D72E3F39FA8A8DCD1A55BB6C127C30B4CCC67CC2F1EE12C28EEFAABEE1512DEB982B802EDCE2922BCD31451EA028B084FFC4708C6BCF93297BBBB176C043804447615FA754B7FC6EC006B6DFA4A4D5868F985D14B0A659D8ED8C50AD32BC0B1EB3B571061645961DDC900CD244068255D6BAF63B2F6DF994E75711763B2154F27D104BEEA301E0C15DBBDD24B6E9606F37D620AD52E35630CCF9B2E3DC07DD0492A7EB5CF28B8A2EC8639D02C52A0FB6BB239DA3C42C4DB23CACDA8CA6E№Ⅰ

飛翔鳥中文    重生之實業大亨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