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時間過去,日經指數又上漲百分之四。
曰本企業家們空前膨脹,根據樓下保安所說,一周內連續被買走六套豪宅,大量曰本商人來到美國買買買。
他們購置不動產的舉動最為直觀,在金融貿易市場上的活躍,略顯低調。
東京房價已經上漲至一個天價,對比來看反倒是紐約、舊金山、洛杉磯等地的房價比較“便宜”,直接導致一大批曰本人選擇來到美國購置房產,畢竟是曰本人心目中的圣地。
最有錢的那批購置豪宅,相對普通些的則喜歡選擇小城市,或者去澳洲、加拿大等國家。
這種崇洋媚外,賺到錢以后先想著往發達國家跑的舉動,總讓陳林芝覺得熟悉。
所謂的大樓,是指位于曼哈頓上東區,位于中央公園旁的這棟樓,安娜塔西亞占據著公寓的頂樓,將天臺打造成一個空中花園。
從邁阿密回到紐約,已經是前天發生的事情。
陳林芝不喜歡擦防曬霜,近十天的海邊之旅,整個人都被曬黑了,安娜塔西亞倒還是老樣子,她出門喜歡戴著遮陽帽,還是那么白皙。
許久沒見面,說是出門旅游,可絕大多數時間都窩在酒店不出門,床都差點震散了。
這也就解釋了出門幾天,為什么安娜塔西亞神采奕奕,而陳林芝萎靡不振,他想先在紐約休息幾天,然后再回舊金山。
身為男人,陳林芝死也不承認自己輸了,不過事實擺在面前,論起持久戰,女人比男人有優勢太多…
九月六號這天晚上。
安娜塔西亞接到朋友邀請,帶陳林芝去參加一場派對。
本來陳林芝對今晚的派對沒抱任何期待,到場后才發現她朋友的丈夫,居然在雷曼兄弟擔任高管職務。
雷曼兄弟公司是家投資銀行,并且還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五家投行之一,論起規模比高盛還強一些,創建于1850年,歷史極為悠久。
以安娜塔西亞的男友身份出席,能認出陳林芝的人幾乎找不到,白人容易對亞裔產生臉盲癥,在沒有自我介紹的情況,哪怕有誰曾在報紙雜志上見過陳林芝的照片,很難當場辨認出來。
安娜塔西亞被一幫紐約名媛們帶走,七嘴八舌聊著天,應該是想借機提升蔻馳的品牌影響力。
既然打算將蔻馳定位為次一線奢侈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肯定行不通,普通姑娘們往往會將大城市女人的審美偏好,當成流行風向標。
她挺受歡迎,至于陳林芝,則處于無人多關注的狀態。
又不是美鈔,哪能讓人人都喜歡,陳林芝自娛自樂,手拿紅酒杯,正聽一位野村證券的中年白人交易員,分析著當下的市場動向。
那家伙單手插進口袋里,看穿著打扮很像成功人士,說話語速較快,告訴說:
“從現在的走勢合理預計,日經指數這次可能會漲到三萬點,標普指數和道瓊斯指數也在漲,各個股市每天的成交金額非常驚人,所有股民都在瘋狂涌入股市,我三季度的獎金比去年全年還高。
市場出問題了,這點已經是絕對的,人人都在貪婪,卻又不想放棄短時間內暴富的機會,今天投入十萬美金,明天或許就賺到一萬美金,這樣的機會誰愿意錯過?但沒有券商會愿意承認市場出問題,畢竟只要客戶拿錢過來,就代表著一筆手續費到賬,反正我正準備全部清倉。”
“哇哦,到底有多少獎金?下次咱們聚會,有人必須請客了,哈哈!”
“我們公司的客戶也非常多,等了幾年才碰到這種機遇,誰會把客戶往外推,反正即使損失也不只是我們公司損失,大家都一樣,將來怪市場表現不佳就可以,客戶們總能通過自我安慰慢慢想通,接受現實…”
他們是在光明正大,討論著如何從客戶手里壓榨利潤。
陳林芝聞言異常淡定,他本就明白其中的道理,怎么會大驚小怪。
無論基金還是券商,一般都是從客戶手里掙錢,幫助客戶管理資產收取傭金,股票買賣環節中券商收取手續費,自然巴不得市場越活躍越好。
再看股市表現,潛在風險早已一目了然,然而還是極少有誰會發聲提醒,因為最后說是損失慘重,但其實倒霉的多數都是投資者們,券商、基金、投行這些早已將能掙的錢掙走。
就跟賭徒們賭到最后,錢被賭桌贏走了是相同的道理。
陳林芝不經意間聽見這番對話,忽然覺得自己好有良心,假如他沒有提前跑路,按照近期的市場行情,聯合私募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很可能已經突破十億美元大關。
對此談不上后悔,陳林芝不愿做那種殺雞取卵的惡心事。
對未來沒有信心的人,才會只盯著當下,他的目標是將聯合私募基金公司,打造成一只能夠源源不斷下金蛋的母雞,這次替客戶們著想,長遠來看未來也許獲利更多。
身為老板,有底氣去抵擋眼前的誘惑。
然而陳林芝并不指望華爾街的白領和金領們,也能全心全意為他們工作的公司前途著想,畢竟他們明天起床后,工作還在不在都很難說,現在有機會往自己口袋里撈更多錢,當然會想著一次性全部抓住。
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想法自然而然也不一樣。
人群中,派對的男主人見陳林芝孤零零一個人站著,自以為是怠慢了客人,隔著幾米遠打招呼說:“嗨,那位亞裔,過來一起抽雪茄?你喜不喜歡投資股票?我們幾個都是專業的理財經理,或許能給你些投資建議。”
陳林芝側頭看向他,笑著說道:“好巧,我應該也算是你們的同行。艾倫·陳,在舊金山創辦了家叫做聯合私募基金的公司。”
派對男主人問道:
“我記得你是跟我老婆的新朋友一起過來的對吧,年紀輕輕就自己創業,難怪能找到那么出色的女朋友,真幸運。聯合私募基金這個名字…有點耳熟,好像在哪看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