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變了,應該說整個朝廷對徐義神策軍留在幽州之事,基本有了一致的認識。
那就是徐義應該帶著神策軍回京了。
但是,在徐義回京以后,是該繼續主導細柳營軍城,還是應該另置一處安置神策軍······好吧,針對這點,也就是李林甫操心,其他朝臣似乎目的就是為讓徐義回京。
回京可以,細柳營軍城,那還是朝廷掌管著合適。
這都不用辯論,李林甫的觀點是站得住腳的,就是李煒,以及徐義這些年拉攏起來的所有勢力,都沒法辯駁。
確實是由朝廷掌管細柳營軍城合適,還是像陳希烈這般沒有任何立場的臣工掌管最合適。
就是都清楚李林甫已經安插了不少人,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工部主管細柳營軍城,將軍器監與細柳營軍城合并。將來我大盛軍伍的火器,均有細柳營軍城供應,以此由朝廷徹底以軍備節制地方軍伍。”
“這也正是當初徐候覲見圣人時所設想的,是為大盛長遠計!”
人家李林甫說的對,立場也站的穩。就是想反駁,也沒有理由。這本來就是徐義當初的想法,當初讓圣人決定發展火器的說辭。
畢竟徐義是要回京了,具體看徐義回京后的應對吧。
“圣人,徐侯回京,不必非得執掌細柳營軍城。而且,老臣以為,細柳營軍城的作坊,應該有戶部的參與。”
“徐侯當初營建細柳營軍城各式作坊的目的,就是以作坊養軍城。既然由工部接管軍城,也該有戶部接管各式作坊了······”
李林甫這段時間還是了解細柳營軍城是怎樣回事了,也知道細柳營軍城的核心是那些各式各樣的作坊。
所謂的軍城,沒了這些作坊,那基本上就是一個火器作坊,一個耗費錢糧無數,卻沒有任何回報的將作監,軍器監。
就以現在朝廷財入,根本就養不住那個軍城。唯有將整體的細柳營軍城一并收編,才是接管細柳營軍城的辦法。
然而,這樣的想法,不僅僅是動了朝臣的利益,就是連皇家的利益也動了。
也是李林甫不完全了解哪些作坊的利益糾葛,也不了解細柳營軍城里到底有多大的收益,有多少作坊······
或許他知道了,會更有插一手的想法。
圣人只回了一句:“再議吧!”
說真的,就是接管那些工坊,也是由內務府接管,而不是戶部。圣人還是分得清朝廷和皇家的。
再說了,自己的那兩個妹妹呢,還以后諸多的世家大族······
李林甫派去的人,滲透細柳營軍城的作坊很有限,甚至說,除了軍器監將作監搭建的作坊,其他作坊根本不在意他們。
本來嘛,從開始徐義就將兩者分屬在不同的體系了。只不過是將作坊營建在細柳營軍城的地域范圍內,是實實在在的民間合作作坊。
更何況,這些作坊的工匠,包括將作監和軍器監里那些掌握著一定技術的工匠,都是神策軍的家眷,是徐義的門徒。
所以······
沒有不透風的墻,哪怕是李林甫算是單獨跟圣人奏報了,風聲也傳出來了。
第二天,長公主和玉真就進宮了:“三郎,當初徐義也就是借用了細柳營軍城的地,這些年的賬目,各作坊貼補朝廷軍器監的,都能買下細柳營這片地方了。”
“實在不行,妹妹只好說動徐義將這些作坊搬出細柳營,隨便在長安縣找個地方即可。將作監、軍器監是軍國大事,妹妹不摻和。”
“可那些作坊,就是徐義作為外甥作為義子為我倆捯飭一些體己錢,養老錢,這也要給朝廷嗎?”
“是不是妹妹們的宅子,也需要獻出來?”
這話說的,讓圣人有點尷尬了。就是內務府,這兩年也是因為徐義才富足了。
“三郎,義兒當初跟我這做娘親的說過,是在長安縣另尋一地,還是建在細柳營軍城,我和玉真妹妹是傾向于另尋一地的。”
“既然玉真和我都不參與朝事,也就不想跟朝廷勾連太深。”
“但是,義兒說了,就僅憑朝廷撥付的錢糧,根本就無法支撐火器作坊,更不用說改進和革新了。也僅僅就是夠原料的采買。”
“義兒在開始,不管有多少世家大族求到門上,都是讓妹妹擋出去的,實在擋不回去,也是義兒從自己的份子里拿出來給人。”
“作坊的投入,一直就是各家攢的份子,朝廷沒有參與過,卻一直得利。就是那些工匠,也不曾借用朝廷的一人。”
“既然朝廷如今接管了細柳營軍城,接管了將作監和軍器監,妹妹不想三郎作難,那就將各式作坊搬出來吧。”
長公主性子柔和,就是涉及徐義的事,相當的剛硬。不僅僅這樣說了,還把徐義一直留給她保存的賬本一并交給了圣人。
想讓我兒離開細柳營軍城,且看看吧!
不是我兒離不開細柳營軍城,是細柳營軍城根本離不開我兒!只要我兒想,隨便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成為細柳營軍城,除了火器,任何一樣物事,都將再與細柳營軍城無關!
這才是殺手锏!徐義將這些留給長公主,本來是以防萬一,為自家的人留恩典的······出征在外的武將,意外的可能太多了。
誰知道長公主這時候就甩出來了!
“就是有這么一提,我也沒說要做什么呀!更何況,內務府也跟大家是一樣的。且放心吧······”
好不容易把兩位公主勸走了,圣人才靜下心來仔細看細柳營軍城的這些賬本······原來,這兩年光貼補在軍器監改進上的錢糧,就差不多一成朝廷的稅入。
“力士,朕有個好臣子呀!”
圣人是真的被徐義感動了。
所有臣子,只要為朝廷做一點事,都恨不得說破大天,而徐義,這兩年在細柳營軍城的所作所為,從來不曾在朝廷提過。
工部撥付多少錢糧,就多少,也不曾開口討要過。
誰知道他做了這么多事!神策軍之所以能這般無敵,都是這兩年徐義的心血所在。這小子卻從來不提,就跟秋風行動的收獲一樣。
這樣的臣工,為何還要去懷疑?這才是大盛真正的股肱之臣!
高力士也看了,看著細柳營軍城耗費的數字,高力士也有點愧疚了,覺得自己實在不該去設計這樣一個為大盛鞠躬盡瘁的忠臣!
甚至高力士覺得,圣人都不應該跟徐義爭搶什么楊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