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五一章 徐義的原則

  相對于徐清等人,徐思順在處理問題,熟悉朝堂上,是徐義現階段最為需要的。若能排除徐思順別有用心,徐義很希望自家有這么一類人。

  而徐思順似乎也在急于表現自己的能力和忠心,徐義不時的點幾句,徐思順就滔滔不絕的幫著徐義分析。從這幾天的邀約,說到壽王和太子的抗衡,說到惠妃,說到李林甫和李適之,說到張九齡、牛仙客,包括王忠嗣等等。

  甚至就是原本顯耀的勛貴,包括世家大族的現狀,徐思順都算得上是言無不盡了。

  確實,徐義覺得自己家里真的需要這樣一個人。

  “這幾日我顧不上招呼你,有些事要忙。既然來了,是徐家。至于家里人,你問問清叔就行。”

  徐義還是表示了接納的善意,沒有虧待徐思順的這片苦心。

  說真的,就徐思順這一陣說的這些話,有很多是不能外傳的,也就是說,徐思順投靠,是帶著投名狀的。

  或許徐思順真的是死心塌地吧。

  徐義是真的顧不上招呼,也沒時間觀察徐思順的忠誠與否,他相信,有鶯娘帶著魏長天和徐風、徐云,肯定會看好徐思順一家人,也會看好這個家。

  徐義急需把新軍軍營的事做妥善了,看如今的這個形勢,拖得越久,很可能自己面臨的局面越復雜。

  “你是說徐義這小子把所有的邀約都推了?”

  “回大家,確實如此。”

  “包括崔家和信安王?”

  “嗯,包括崔家和信安王,一律回絕了。”

  “沒讓朕失望。”

  “大家,徐思順居家投靠徐義了,會不會是······”

  “徐思順?吏部考評中上,朕不覺得他有窺明白全局的能力,應該是幫徐義分析一下朝堂的局面。這樣吧,你將你夾袋里的人擬個名單,給徐義送過去。”

  不止是宮里在議論整個長安有名頭的府門里都在議論著徐義回絕各方邀約的信息。

  “以不變應萬變,小子倒是走了一步好棋!”

  這是李煒的判斷。李煒也不相信徐義是看透了全局他清楚徐義是出于本心。

  而在平康坊的李林甫將門生遞上來的奏報看了看,隨手便丟在一邊了。這時候的徐義風頭正勁他沒有專門為難徐義的意思。

  可惜,那壽王被莫名其妙的仇恨蒙蔽了腦子······徐義是一個可能在未來登堂入室的人才需要很長時間可對于壽王,當下最重要的是大統繼承。

  只要徐義沒有跟太子一方勾連,正確的做法是放放,而不是招惹徐義從而導致圣人的反感。

  “左相壽王求見。”

  李林甫正琢磨著怎樣脫開這事下人就奏報,壽王殿下來了。也罷,勸說一番也好。

  “左相,如今那小子拒絕了所有的邀約,分明是不給所有人面子這正是好時機。”

  李林甫真的想不出壽王的腦子是怎樣長的,好時機?什么好時機?人家拒絕所有人的邀約不正是告訴圣人,他沒準備在下面搞事情嘛?

  “左相如果這時候有臣工彈劾,隨便什么事彈劾估計在朝堂上都可以得到響應如此一來他根本就別想籌建什么新軍,甚至連明威將軍都可能做不成!”

  李林甫沒吭氣,壽王殿下卻還在繼續,不停的絮叨,跟李林甫闡述著這時機的不可多得。

  “壽王殿下,先不說有長公主義子的身份,就徐義進長安以后,可有什么讓朝廷,讓圣人忌諱的作為?”

  “老夫不是不配合壽王,徐義如今風頭正勁,彈劾徐義絕對會是得不償失。”

  “左相,并非如此。小王著人從東都收集證據,徐義將灘涂渡口方圓幾十畝良田收為己有,并且插手運河漕運,在整個運河沿途的渡口都貪占渡口周圍良田,已經是怨聲載道了。”

  “就說東都的灘涂渡口,十幾畝的林地獨占,不做他用,僅此一點,就令蕭家、裴家、崔家都有怨言。”

  “本王聽說,崔升曾向徐義提過,想收購那片林子,被拒絕了。崔升是代表著崔、裴、蕭三家出面的。當時又信安王居中調解,方解了徐義之威。”

  “如今,徐義再次拒絕崔家邀約,想來崔家也有怨言。加上整個運河漕運,都是那個胡老三借徐義之名,對所有事情指手畫腳,多有怨言。”

  “小王以為,這時候若是挑起事端,甚至不用我等使勁,面對整個運河漕運的利益,以及東都灘涂渡口配套設施的利益,徐義必將會是人倒眾人推。”

  要說壽王沒腦子,還真不是,最起碼他好像還知道攻其要害,還知道集合眾人之力。

  可惜,李瑁想的太簡單了。

  整個運河沿途的利益,徐義到底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收獲怎樣的利益,就是李林甫也很清楚。

  這事并不是徐義的弱點,恰恰相反,完全就是徐義的依仗,甚至比長公主義子身份還要強一些······那可是勾連了大盛朝三成權貴家族。

  而徐義,在其中付出絕對是最多的,沿河渡口的設計規劃盡出徐義之手,甚至在轉運的流程上,也是徐義貢獻最多,最大限度的讓各家收益,卻在所有的產業里占據利益最少。

  以這點開刀,純粹就是玩火自焚。

  “壽王殿下,可知圣人意下如何?”

  “圣人?”

  “壽王殿下,老夫以為,徐義之所以拒絕所有邀約,本意正是向圣人證明一點,他徐義只聽從圣人。若是如此,此時彈劾徐義,是否會有收獲?還是說會受其害?”

  這時候,李林甫的下人走近,悄悄的在他耳邊耳語······

  “壽王,想來你回去就會聽聞了:高力士造訪徐府,給徐義了一份名單,就是讓徐義挑選到新軍中的名單。”

  “具體如何并不知情,但高力士離開徐府時,徐義相送,相談甚歡。壽王殿下,該如何做,想必壽王殿下明白了。”

  嘚嘚半天,總算是打消了壽王針對徐義的想法······這時候應該集中力量面對太子,而不是節外生枝。

  壽王離開了,一臉的惱怒。估計他還不會撒手,只要不牽扯自己,李林甫也就不在意了。

  李瑁回府,確實得到了消息,正如李林甫所言,高力士造訪徐府,賓主盡歡。

  至于是不是真的歡,高力士的涵養不至于讓人看出來。事實上,徐義對于高力士的造訪,也只是申明了自己選兵的原則。

  即便清楚這是圣人的意思,徐義還是申明了自己的原則。

  新軍選兵,會制定明確的標準,公布進入新軍的條件,到時候新軍將不計較是誰家的人,傾向于誰,一律按標準接受。

  但是,作為新軍的宗旨,一切都是以效忠于圣人為基本。新軍有相應的章程,有相應的制度和措施,有具體的訓練方法,甚至有相應得甄別流程,來甄別是否效忠于朝廷,效忠于圣人。

  徐義將那尚未完善的章程一并交給了高力士,這才是高力士離開時安耐不住愉悅的原因。

  對于徐義而言,面對長安權貴多如狗,勢力亂如麻的現狀,唯有以事度量才是最恰當的原則。

  我只做事,你們愛誰誰。就是陛下也一樣,不能符合新軍標準,便是陛下推薦的,也一樣淘汰。

飛翔鳥中文    茍個富貴盈門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