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422章 籌謀策劃

  悠久小説網ωωω.Х.,免費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何家寨人才輩出,此乃吾漢家之幸!”

  “待此戰過后,大軍班師回朝,老夫自當以此間事,向陛下請功!”

  只稍一思慮,柴武便以這樣一個略有些敷衍性質的總結,結束了長安何家寨諸位軍官的話題。

  在帳內眾人聽來,柴武這句話,基本就是類似‘今天有事,改日再拜訪’的性質。

  ——純客套。

  就連何強、何廣粟等當事人,也只是禮貌一笑,向柴武拱手道謝一番,便也回到了原先的位置。

  但只有柴武自己一人知道:自己方才所說的話,并不全然是玩笑或客套。

  倒也不是說在柴武看來,長安何家寨,真是一個臥虎藏龍,需要柴武以徹侯之爵、大將軍之貴去巴結的地方,而是從幾人看似淺薄的關系當中,柴武看到了一絲微不可見,卻又切實存在的聯系。

  ——何強出身長安何家寨,只是一個非常備部隊的隊率司馬,這意味著何強原本的官職,大概率是兩種情況。

  其一,是長安附近某地方武裝的曲侯(百長),借著長安朝堂征召良家子的機會,才臨時官升一級,成為了中路軍某部分關中子弟兵的隊率司馬。

  其二,則是某邊關部隊的前任屯長,借著此次出征機會臨時官升兩級。

  當然,無論是兩種情況間的哪一種,都意味著何強家族的政治成分,屬于絕對意義上的‘自己人’。

  但與此同時,也意味著何強的隊率之位,只不過是戰時的臨時職務。

  待等戰后,如果沒有立下太過矚目的武勛,何強就將大概率官復原職。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何強這個隊率司馬,并非是一個貨真價實的隊率司馬——說何強一聲‘守隊率’,也是毫無問題。

  但這個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何強身上,而是在舒駿身旁依舊局促不已,自稱‘何強世叔’的羽林軍材官校尉巨盾司馬:何廣粟身上!

  對于麾下有一位理論上的皇親國戚,柴武自然是早就心里有數。

  ——當今劉弘的后宮就那么幾位良人,在劉弘后位未定的情況下,后宮那幾位良人,平均都有一成以上的機會生下皇長子!

  而一旦有哪位有幸生下皇長子,那就將有九成以上的機會成為皇后。

  這種情況下,柴武就算是再怎么神經大條,也不可能對自己麾下,有一位后妃親父得事一無所知。

  通過過去這十幾天的戰斗,柴武又和舒駿有了些來往,自然也從舒駿口中了解到:何廣粟和舒駿二人,已經結為了兒女親家。

  這樣一來,一個看似連雛形都還沒形成的人脈網絡,已經清晰地擺在了柴武的面前:

  舒駿已然官至羽林軍材官校尉,封侯在即,升官自也是題中應有之理;

  那作為長安軍隊校尉的舒駿升官,會往哪里升?

  ——要么外放為一郡之守、尉,要么入朝為九卿副手!

  再結合舒駿必然將被封侯的身份,以及不到四十歲的年級,不出意外的話,二十年后的漢九卿之列,必然會有舒駿一席之地!

  就算舒駿從今天開始無欲無求,隨遇而安,舒駿這一生的成就,保底也是一郡郡守。

  舒駿如此,何廣粟就是個歪瓜裂棗?

  ——就算撇開和舒駿的密切關系,何廣粟本身,也已經是當朝外戚了!

  即便何廣粟這個外戚身份略有些雞肋,將來女兒也沒能爭氣,何廣粟自身也已經是羽林軍的一隊司馬。

  加上此戰的武勛、外戚的身份,待等戰后,舒駿從材官校尉的位置升遷離職,舒駿的繼任者,便大概率將是何廣粟!

做了校尉,成為了一個有資格口稱‘末將’的高級軍官,何廣粟的外戚身份,可就沒那么雞肋了  別說是讓后宮的女兒幫自己了,何廣粟自己在必要的時候,都有可能成為宮內女兒的一大助力!

  這二人一個是封侯在即,未來保底一郡郡守;一個是板上釘釘的準材官校尉,貨真價實的皇親國戚。

  二人之間的政治聯盟,又是如此密不可分,再加上二人的頂頭上司秦牧,在當今劉弘身邊真得寵信······

  只能說:二十年后的朝堂,以這幾人為首的政治派系,必將成為漢室朝堂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那在這個極具潛力的政治陣營中,何強會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何廣粟那聲‘何強以前喊我世叔’,就已經道明了一切!

  不出意外的話,何氏外戚,必將成為未來漢室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而對于外戚而言,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男丁興盛。

  只要家族有足夠多的男丁,那即便外戚家族本身沒什么能力,光是從概率學的層面來講,也總能有那么幾個可堪一用的人才。

  反之,若是男丁不盛,即便有多么優秀的人才,也終究逃不過‘不出三代便泯然眾人’的悲慘結局。

  歷史上的文帝一朝,當朝太后的家族薄氏外戚是怎樣的風光。

  ——太后在東宮把握大局,驃騎將軍枳侯薄昭手握兵權,就連儲君劉啟的太子妃、未來的皇后,都是薄氏女!

  只此三人,就讓薄氏外戚將往后三代的榮華富貴攬入囊中。

  但結局如何?

  文帝末年,薄昭坐驕詔,被漢室文武大臣合唱一首‘殤露’,給活活唱死在了長安枳侯府邸;

  景帝劉啟登基,沒過多久,太皇太后薄氏又撒手人寰,薄氏外戚唯一的牌面,便成了在太子妃的位置坐了十幾年,卻沒能生下一兒半女的皇后薄氏。

  當薄太皇太后駕崩,薄皇后又無兒無女,景帝劉啟的長子劉榮卻已經年近十五的時候,薄氏外戚的沒落,便也成為了歷史的必然。

  而薄氏外戚在原本歷史上的落寞,幾乎有九成以上的原因,可以歸為‘男丁不盛’。

  身為文帝太后、景帝太皇太后的薄太后身死,并非是可以避免的事。

  ——作為高皇帝劉邦的后嬪,薄太后能活到孫子劉啟在三十一歲的年齡登基,已然算是長壽了。

  至于薄昭之死,雖然大半原因是因為自己作死,但也是同樣的道理——就算薄昭沒有死在文帝一朝,作為劉恒母舅的薄昭,年齡也沒有比姐姐薄太后年幼多少。

  歸根結底,還是薄氏后繼無人,入主椒房殿的薄皇后形單影只,在薄昭死后就只能仰仗薄太后,待薄太后一死,就全然失去了所有助力。

  試想一下:若薄昭被廷尉捉拿,文帝劉恒欲以‘驕詔’的罪名治罪薄昭之時,薄氏外戚能有一個男丁或在朝為官、或在外領兵,朝中大臣們誰敢去枳侯府外唱挽歌?

  同樣的道理,如果在薄太后駕崩時,薄氏外戚能有個男丁,以‘景帝劉啟舅祖’的身份手握權柄,那誰又能將薄氏從后位上扳倒?

  景帝劉啟又怎敢在長達二十多年的太子、皇帝生涯中,對自己的太子妃、皇后那般冷落,竟使薄氏入宮數十年,卻連一個女兒都沒生下?

  說到底,無論是文帝劉恒、景帝劉啟,還是長安朝堂的文武百官,都在欺負薄氏沒人,薄皇后沒人撐腰而已。

  若是單從政權安穩的角度來講,光是薄氏外戚人丁不豐這一項,也足以讓景帝劉啟出于‘若薄氏子立,則儲君無母族助力’的考慮,做出廢黜薄皇后的決定。

  ——若是薄氏能為儲君提供足夠的助力,那景帝劉啟大可把其他的兒子,如小豬劉彘之類的,過繼一個給薄皇后。

  再怎么樣,也總比廢后所帶來的政局動蕩要來的合算。

  要說薄氏外戚是絕對反面例子的話,那漢室開國時期的那家外戚,就是絕對意義上的正面例子了。

  ——呂氏一族!

  在朝堂、軍隊,乃至于宮中,呂氏外戚的基本盤,與文帝薄氏外戚幾乎一般無二。

  同樣是東宮有太后坐鎮,儲君有本族太子妃,軍中有良將一二人。

  但就是在這種近乎同樣的情況下,呂氏外戚和薄氏外戚的‘作為’,卻呈現出了兩個極端!

  文帝劉恒登基的位,薄太后做了什么?

  不過是在身后出謀劃策,不時提點而已。

  但為了將兒子劉盈扶上皇位,呂后卻是做到了封建時代,一個太后所能做到的所有事情!

  在兒子成為皇帝之后,薄太后整日在東宮誦經修煉,硬是讓文帝劉恒獨自面對陳平、周勃等‘德高望重’的開過老臣。

  而呂后在兒子成為皇帝之后,卻是在朝中大展身手,直接一手臨朝稱制,硬是讓漢室社稷第一次政權交接,沒有掀起一毫的水花!

  在兒子英年早逝之后,呂后又扶著兩個孫子坐上皇位,安安穩穩撐了漢室江山足足八年!

  從這幾點來說,高皇帝劉邦以呂雉為后,以薄氏為姬,是有道理的。

  就算撇開兩位女強人不談,薄、呂兩家的男丁,也是呈現出了極大的差距。

  薄氏唯一的牌面薄昭,一生幾乎只干了一件好事:在呂后駕崩只是,替時為代王的劉恒提前去長安趟趟渾水。

  除此之外,薄昭一生的所作所為,幾乎都是在做‘論皇帝的舅舅怎樣才會把自己作死’的親身示范。

  反觀呂氏,則可謂人才輩出——先是周呂侯呂澤,憑一己之力,幾乎打下了漢室半壁江山!

  在后世的演繹中,呂澤由于政治原因被刻意淡化,其一生的成就,也是大半被安到了淮陰侯韓信的頭上。

  但若是從客觀角度,單獨討論個人功績,周呂侯呂澤之于劉漢,絕不亞于常遇春之于朱明!

  即便是在呂澤戰死在劉漢征戰天下的過程中,呂氏外戚,也涌現出了無數人才。

  呂臺、呂產、呂祿等人,無一不是弓馬嫻熟,文武雙全的狠人!

  只不過物極必反,相比起‘沒本事’的薄氏外戚,呂氏實在是‘太能干’了些······

  現在,柴武從何廣粟、何強、舒駿,乃至于看上去和何廣粟毫無關聯,甚至由于同樣的外戚身份,而隱隱站在對立面的秦牧之間,看出了一絲‘外戚望族’的潛力。

  原因無他:人丁繁盛,后繼有人而已。

  “若是后宮何良人生下皇長子······”

  “不,只需誕下龍子,何氏外戚······”

  考慮到這個可能性,柴武已經不敢想象這種情況發生之后的狀況了。

  ——萬一何氏真能成為后族外戚,那即便何氏不會成為下一個呂氏,也絕對不會相差太多!

  對于呂氏外戚,除了最后哪一出不知真假的‘密謀造反’之外,柴武的感官都是相當不錯的。

  而對呂后一生的所作所為,柴武唯一略有詬病的,也就是遍封諸呂為王侯這一點。

  除此之外,呂后所做的一切,都幾乎完美的扮演了太后在‘皇帝年少登基’時,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完美詮釋了‘如何做好少年天子的太后’這一千古難題。

  總的來說,呂后的一生在柴武看來,還是功大于過,瑕不掩瑜的。

  帶著這種‘后族還是強盛一些好’的認知,柴武對何氏這個極具潛力的外戚,情感上自然也是偏向于友好。

  除了這些客觀、宏觀層面上,單純為漢室社稷的考慮之外,柴武對何氏外戚略有示好之意,也有一點點個人原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此戰過后,柴武就要轉文職了······

  很簡單的道理:柴武如今身徹侯之爵,食邑近五千戶;又居大將軍之職,秩中二千石!

  五千戶的食邑,再加上大將軍這個如今軍方最高將領的官職,柴武無論是從爵位,還是從官職,都已經近乎到了‘賞無可賞、封無可封’的地步。

  而馬邑一戰,連校尉舒駿都預定了食邑二千戶的徹侯之位,作為主帥的柴武,賞賜自然也不會底。

  如果一切順利,柴武戰后的賞賜,大概率就是食邑溢封三千戶左右。

  至于官職,那就真是升無可升了······

  當今漢室,比大將軍高的職務,就剩下三公了!

  而太尉已經被劉弘明言罷設,丞相又已經被北平侯張蒼預定,能留給柴武的,也就剩下個御史大夫的位置。

  ——就這,都還得等到張蒼升任為丞相之后,御史大夫的位置空缺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柴武已經確定要轉為文職,步入朝堂。

  為了以后做打算,柴武自然要向可能成為后族的何氏外戚表示表示親近,留點香火情。

  既然即將離開軍隊,柴武自然也要在軍中留些人脈,好讓家中子侄將來能在軍中,謀求一官半職、些許武勛。

  當然,除了‘友好何氏,以圖將來’之外,柴武腦海中,還有一個想法浮現。

  “夕酂侯自污以保聲明,方得善終······”

  “吾如此行事,當是出不了差錯的吧?”

  (本章完)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全集TXT電子書免費下載!

飛翔鳥中文    少帝成長計劃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