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389章 南越震蕩

  “果真?”

  “關中大軍,確已至睢陽?”

  南越國都,番禺。

  這座被稱為‘任囂’城的都城,與漢正武元年八月,再次迎來了長安派來的漢庭使者。

  而這次,也是過去十數年以來,漢室派往南越的使團當中,第一次不見故太中大夫陸賈的身影。

  對于陸賈這位‘故人’,南越王趙佗的情感頗有些復雜。

  從私交上來講,趙佗和陸賈可謂是志趣相投,對于這樣的友人,趙佗算是相見恨晚。

  但從政治人物的角度而言,陸賈在趙佗眼里,卻并非是一個值得令人尊敬的人。

  原因再簡單不過:陸賈在過去這十幾年,主持漢越外交的過程當中,幾乎是每次出使,都要賣漢室一次!

  從高皇帝時期的平城戰役,到孝惠皇帝時期,漢室向匈奴和親乞和,再到兩年前,發生于長安的呂太后駕崩,諸侯大臣共誅諸呂的事······

  這一樁樁、一件件關乎漢室戰略格局的重大情報,趙佗都是從陸賈的渠道獲知。

  若非如此,趙佗也不可能發生平城之戰還沒結束,陸賈就在南方起兵鼓噪。

  ——要知道高皇帝陷入白登之圍,前后不過七天而已!

  在趙佗得到‘漢皇身陷重圍’的消息,并悍然稱帝,開始征集兵馬之時,前后總共不過七天七夜的白登之圍,還沒有被灌嬰、柴武大軍從外部攻破!

  如此迅捷的情報獲知效率,幾乎稱得上這個時代的天花板。

  兩年前呂太后臨將駕崩,趙佗看準機會再次稱帝,逼得漢室只能派周灶大軍南下征越,也是同樣的道理。

  ——無論古今中外,任何政權的頭號人物,其身體狀況都是最高級別的機密!

  在通訊手段更為落后的封建時代,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趙佗作為南越這么一個涉嫌‘前朝欲孽’的地區頭領,如何會通過正常渠道,得知當時漢室一號政治人物:呂雉的身體狀況?

  要知道哪怕是現在,在一些偏遠地區的村落,還有人不知道孝惠皇帝駕崩的事情!

  如果沒有周灶這個vip加速渠道,趙佗要想知道呂后病危的消息,起碼也得到后來,長安朝堂穩住局面之后正式舉喪,將呂后駕崩的消息普告天下百姓。

  至于當年高皇帝劉邦身陷白登之圍的事,那就更不用提了——平城一戰過去了二十多年,‘白登之圍’在漢室九成九以上的百姓認知當中,都還局限在‘高皇帝被圍了,然后又被救了’的程度。

  至于具體的時間、地點,以及整個事件經過,更是傳的五花八門,就是沒有一種靠譜的說法。

  可以說,對于趙佗的南越政權而言,漢越外交大使陸賈,就是自己在漢庭最明亮的一雙眼睛。

  而這,也恰恰是趙佗從政治人物的角度上,對陸賈稍稍抱有鄙夷的原因。

  原因很簡單:這個時代,乃至于古華夏大多數時間,都不是很能接受‘識時務者為俊杰’的思想價值。

  從始皇帝一統天下,知道崇禎皇帝吊死煤山,這長達近兩千年的華夏史中,更受人尊敬、為人敬仰的,往往都是屈原、文天祥那樣的‘愚忠’者。

  反觀那些識時務的‘聰明人’,則往往會留下小人,乃至于國賊的污名。

  就拿距離這個時間線最近的武帝一朝來說,就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兩個人,遇到了幾乎同樣的困境。

  ——漢使蘇武,以及漢將李陵。

  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的身份持節出使匈奴。

  在蘇武攜使團停駐匈奴單于庭期間,漢室使團中的副使伙同匈奴高層,發動了一起魯莽至極的失敗政變。

  其魯莽程度,幾乎可以理解為——副使張勝、常惠在帳篷里睡覺,匈奴緱王和虞常進入帳篷,對二人說:我們打算造單于庭的反,你們要不要一起?

  然后張勝和常惠二人對視了一眼,慌忙的起床套上衣服說:走走走,造反造反!

  這場鬧劇最終,自然是以匈奴且鞮侯單于鎮壓叛亂為句號,主導政變的匈奴緱王戰死,虞常被活捉。

  而此次政變,最終被且鞮侯單于交給了大漢奸衛律去查辦。

  副使懈大半個使團參與敵國高層政變,作為正使的蘇武自然也沒有逃脫的道理,不出意外的被匈奴軟禁。

  如果故事到這里就結束,那這顯然是一個笑話故事。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在被匈奴單于庭流放北海,并被幾次三番拉攏收買的情況下,蘇武守著那桿代表漢天子的三重節旄,愣是為漢守節足足十九年!

  在這十九年當中,蘇武幾乎全都在后世貝爾加湖一帶的‘北海’渡過,經歷了不下數十次的威逼利誘。

  但最終,蘇武還是昂首挺胸的,在漢昭帝六年(前81年)春,帶著那根只剩下光禿禿一根竹竿的天子節,回答了長安。

  蘇武牧羊的故事,更是在后世成為了初中課本的必備內容,為后世所稱頌。

  而另一個故事,幾乎發生在同一時間線,同樣發生在漢室和匈奴之間。

  故事的主人公,是飛將軍李廣的嫡長孫:漢騎都尉李陵。

  在蘇武懈使團出使匈奴的第二年,也就是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所部五千丹陽弓騎,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討伐匈奴!

  而此戰,也是李陵第一次隨軍出征。

  在這次戰爭中,李陵不甘心為李廣利大軍運輸后勤輜重,武帝豬爺便以‘馬匹不足’為由,阻止李陵出征。

  最終,拗不過李陵哀求的武帝爺,只能允許李陵獨自領兵,深入敵后,并派前伏波將軍路博德為李陵大軍的接應部隊。

  李陵自持才高,不愿做李廣利的后勤部隊,那路博德作為前任伏波將軍,又如何甘心為初出茅廬的李陵做后援?

  就這樣,李陵大軍的敗亡,埋下了一顆關鍵性的種子。

  之后,李陵便不顧路博德‘等明年開春在出征’的勸說,執拗的在入冬前深入敵后,最終被匈奴單于庭本部大軍全面包圍。

  而在陷入包圍圈之時,‘騎’都尉李陵麾下的五千丹陽弓騎,全都是徒步作戰·····

  不得不承認:李陵才高氣傲,自然是有他的資本——以五千‘步兵’被匈奴單于庭本部八萬精騎層層包圍,李陵依舊率軍五千,射殺了一萬五千以上的匈奴騎兵!

  為了圍剿李陵所部的五千漢卒,匈奴單于庭至少損失了四萬以上的青壯勇士!

  但無奈雙方兵力差距太大,匈奴正處于‘必須答應漢室一次’的關鍵時期,對于李陵所部的圍剿幾乎是傾全國之力。

  反觀漢室這邊,主將李廣利與李陵之祖父李廣本就不是一個陣營,李陵出征前又拒絕為李廣利押送后勤輜重,得罪了李廣利。

  而作為后援部隊的路博德,自然也對這么一個毛頭小子,對自己這個前任伏波將軍的狂傲感到惱怒。

  各方面原因綜合之下,李陵所部成為了孤軍深入,沒有救援、接應的孤軍。

  五千步兵組成的孤軍,在草原被單于庭八萬騎兵包圍,其結果,顯然是注定的。

  最終,李陵所部將士射光了將近五十萬支箭矢,最后彈盡糧絕,被徹底包圍在一處山谷之下。

  如果故事到這里,以李陵‘誓死不降’,多拉幾個敵人墊背為結束,那根據李陵的戰功,李氏一門得封個千戶左右的徹侯之位,幾乎是板上釘釘。

  哪怕李陵最終和霸王一樣,在奮力廝殺之后拔劍自刎,也必然能成就千古佳話。

  但故事的轉折點,也恰恰出現在了這里。

  ——李陵,投降了。

  非但投降匈奴,李陵還在后來成為了匈奴的右校王,實打實的貴族!

  甚至于在匈奴期間,李陵還曾代表匈奴單于庭前往北海,勸說被羈押流放的蘇武也和自己一樣歸附匈奴!

  就這樣,李陵奮戰數十日,憑無馬弓騎五千,殺敵數以萬計,最終卻落得個‘漢奸’之名。

  反觀漢使蘇武,對于漢室幾乎稱得上是毫無功勛、貢獻,但只憑守節這一項,就成為了骨氣、漢節的代名詞,最終回到長安,官至九卿(典屬國,今之典客)。

  這兩個故事放在后世,或許會引發一定的爭議:為什么?

  蘇武毫無功勛,就只是沒投降,就能成為青史留名的名臣;李陵奮戰殺敵,功勛卓著,只因為投降匈奴,其所有的武勛都被否決?

  實際上,二人最根本的一點不痛,并非是蘇武無有功勛,而李陵功勛卓著,而是骨氣、氣節。

  簡單來說:李陵那樣的名將不能說遍地都是,但在當時的漢室,也并非找不到同一水平線的人。

  但蘇武所展現出的氣節,以及長達十九年始終堅定不移的忠臣,卻是滄海一粟。

  說白了,李陵就是個很能賺錢,但一有事就拋妻棄子的人,而蘇武是個能力平庸,卻始終將妻兒父母記掛在心中的踏實人。

  這樣的兩個人放在一起,但凡是個明智的人,都知道如何做選擇。

  而對于深受陸賈‘透露情報’之利的趙佗而言,陸賈的所作所為,幾乎可以堪稱是‘賣國’。

  即便陸賈的存在讓南越獲利,即便陸賈透漏的情報幾次讓趙佗占據戰略優勢,但這依舊改變不了趙佗內心深處,對陸賈的鄙夷之深刻。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對于忠貞不二的人,即便是敵人,也會給與一定的尊重。

  而對于兩面三刀,搖擺不定的人,哪怕是因此獲利的敵人,也會抱以鄙夷。

  就拿高皇帝劉邦來說,其所作所為,就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

  ——如今位列九卿的漢少府卿田叔,是怎么得到高皇帝的認可的?

  正是因為高皇帝治罪宣平侯張敖之時,下達了一封連坐令:膽敢隨張敖入長安的人,統統夷三族!

  但最終,田叔和其他幾十個張敖的家臣,無一例外的踢掉了頭發,帶上了枷鎖,言稱自己是張敖的家奴,跟隨張敖一同入京。

  最終,張敖被無罪釋放,從趙王貶為宣平侯;而田叔等‘忠義’之士,得到了高皇帝的高度贊揚。

  田叔也憑借這一項‘忠義之舉’,直接從張敖的門客成為秩二千石的漢中守。

  如今同為九卿的郎中令欒布,當年也同樣是在梁王彭越伏誅之后,在高皇帝‘替彭越收尸者死’的命令下,依舊為故主彭越收尸,而得到了劉邦的信重。

  在歷史上,欒布更是在吳楚之亂中,平定了叛亂最為嚴重,局勢最為錯綜復雜的齊地,并憑此功得封鄃侯,出任燕國相。

  在后世的民間演繹當中,欒布甚至被百姓立社祭祀,奉為土地神。

  ——沒錯,在神話故事中出場率最高的土地公公,就是以欒布為原型!

  田叔、欒布二人,還只是‘忠義之士’當中混的最好的一批代表人物,除了這二人,類似的情況也是數不勝數,且主人公最終都成就了一番美名。

  反觀‘識時務者’的俊杰,劉邦時如何看待的?

  恐怕一句‘使后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就足以道盡個中意味。

  ——對于曾經身處項羽陣營,卻放水饒了自己的丁公,劉邦的態度是殺!

  與粗暴的劉邦相比,趙佗顯然是溫和了許多,只是鄙夷陸賈,卻并沒有因此想要殺了陸賈。

  但不管怎么說,那個曾經被趙佗暗地里鄙夷、明面上好吃好喝招待的外交大使,已經是一去不復返。

  此次取代陸賈前來的,更是兩位連趙佗都不敢怠慢的貴族。

  ——二世酂侯蕭延,三世平陽侯曹奇!

  其中,作為正使的酂侯蕭延,甚至還在長安朝堂擔著九卿的職務!

  這樣的外交規格,在長安與南越長達二十多年的‘外交’歷史上,可謂是頭一遭。

  而作為一個親眼見證大秦帝國的興起、覆滅,以及漢室興起的政治人物,趙佗對如此高規格的外交人員配備,隱隱感到焦躁不安。

  恰恰就在趙佗思慮著,如何對付蕭延、曹奇二人,趕快將此次事件應付過去,換得漢庭對自己的暫時容忍之時,一道從關東傳來的消息,徹底擊碎了趙佗心里所有的僥幸。

  ——重新組建的征越大軍,已然抵達梁都睢陽!

飛翔鳥中文    少帝成長計劃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