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333章 宏觀調控

  正所謂皇帝動動嘴,臣子跑斷腿。

  劉弘一聲令下,關中就掀起了浩浩蕩蕩的‘掃除迷信’運動。

  數之不盡的心理學大師,因為在過去幾天站在了金毒灼魂之說的‘風口’,而被各郡縣地方政府捉拿。

  至于他們的結局,則大都逃不過一死。

  原因很簡單:劉弘對這批‘站在風口的豬’,下達的處罰標準,是按‘錢’作為立案標準的——一錢以上,就都算作案!

  欺民得一錢,削其一指;五錢死;十錢黥;百錢,斬棄市···

  五錢以上處死刑,這就意味著,方術之士們在過去這段時間,但凡通過行騙,得到過一枚完整的五銖錢,或呂后八銖錢,就要被判處死刑!

  至于腰斬棄市的標準,更是令人發指的百錢!

  ——光是想想后世,寺廟功德箱里的鈔票面值,就不難得出結論:這次‘掃除迷信’活動,但凡涉及詐騙的,金額都會遠超‘腰斬線’!

  這對于漢室方術之士、修仙之士等群體而言,無疑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重大打擊。

  甚至就連如今的執政學派:黃老學,都因為其獨有的‘莊周夢蝶’,以及煉丹之術,而受到了此次事件的波及。

  而未央宮內的劉弘,卻是對外界的紛紛擾擾充耳不聞,而是將全部注意力,放到了已經開始的‘春收’之上。

  在過去,中原大地農耕工作大都是‘春耕秋收’,即便有百姓在冬天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也屬于絕對意義上的個例。

  但今年,關中卻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全面種植冬小麥’,以及在官府監督下的春季收獲、上繳農稅的盛況。

  除了收獲,以及在收獲當場,給地方官吏上繳農稅之外,還有一件從未發生過的事,出現在了神州大陸。

  ——將自家田畝所耕種的冬小麥收割之后,關中百姓并沒有像往年秋收時那般,先將收獲搬回家里,等糧商上門求購,出個好價錢。

  反而是在農稅上繳完成后的第一時間,踏上了前往少府治粟都尉的路!

  處于創業階段的糧食保護價政策,毫不意外的再次出現‘資金鏈短缺’的問題。

  “四萬萬石啊···”

  端坐于宣室殿的御榻之上,劉弘的手指不自覺的撫上下頜,在剛長出的髯須之上來回摩擦著。

  殿少府卿田叔,以及負責糧食保護價政策的治粟都尉田蘭,正恭敬的跪坐于一旁,等候著劉弘給出指示。

  在得到田叔的眼神許可之后,田蘭便出身一拜:“陛下,宿麥收購之事,臣略有愚見,以供陛下參詳。”

  聞言,劉弘略有些意外的抬起頭,看向漢室第一個以商人身份,達到千石級別的中央官員。

  “田都尉有何建言,但說無妨。”

  說實話,對于糧食保護價這種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行為,劉弘并不指望此時的官僚,能給出什么好的建議。

  若是田叔開口,劉弘雖然也會做同樣的答復,但并不會對田叔的意見感到期待。

  劉弘之所以愿意聽一聽田蘭的看法,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田蘭在入仕之前,是一個商人。

  ——還是一個將生意做到整個關中各行各業,且成就不低的商人!

  對于這樣一個‘專業人士’,劉弘自然有些許不切實際的期待——期待田蘭能在這西元前,理解什么叫‘宏觀調控’。

  得到劉弘的許可,田蘭略一沉吟,便將自己和田叔籌謀已久,卻始終沒找到開口機會的辦法,擺到了劉弘面前。

  “陛下,以宿麥作食,于粟米相差甚多;麥面之事,百姓所知亦無多。”

  “臣以為,少府廣收宿麥之價,或勿須比同粟米之石七十五錢。”

  “若以石五十錢,亦或四十錢,百姓民亦當以宿麥售與少府;然少府之擔則輕,勿須錢數以百萬萬之巨···”

  將自己的看法和盤托出,田蘭便再拜,等候著劉弘地贊賞。

  在田蘭看來,這無疑是對少府現在,所面臨的巨大財務壓力而言,最好的緩解方法了。

  而劉弘又是一個年未及弱冠的皇帝,對于如此巨大的誘惑,應該也是無法抵擋?

  如是想著,田蘭便略有些興奮地抬起頭,卻看見劉弘那片刻之前,還略帶些笑意的面容,此刻卻是不見絲毫暖意···

  “臣,臣妄言,陛下贖罪!”

  見田蘭慌忙跪地請罪,劉弘勉強擺出一個相對淡然的面色,稍擺了擺手。

  “無妨。”

  “卿之所言,亦有可取之處。”

  不冷不淡的客套一聲,劉弘便意有所指的望向田叔。

  “然卿入仕未久,于吾漢家之政所知無多,日后還當謹言慎行,多以朝堂諸公之所為,以全己之所短···”

  聞言,一旁的田叔也是趕忙一躬身。

  “臣,遵旨···”

  見田叔理解了自己的意思,劉弘才將目光從殿下收回,開始思慮起解局之法。

  田蘭的‘意見’,其實就是讓劉弘修改一下方案,將冬小麥的收購價格降低,以緩解少府的資金壓力。

  從金融學,以及經濟學、商貿學的角度而言,田蘭的意見并沒有問題:冬小麥的收購價格,只要別降的太過夸張,百姓就依舊會將冬天耕種出的冬小麥,賣給少府。

  但田蘭的思維,卻依舊停留在了商人那一套‘先壟斷市場,再打壓成本’的死路上。

  如果劉弘是一個商人,亦或是一個資本家,那劉弘大概率會認可田蘭的建議,以每石五十錢,甚至四十錢、三十錢的價格,收購今年關中所產的冬小麥。

  待夏秋之際,市場逐漸出現糧食緊缺之時,再將研磨好的麥面撒入市場,以每石二百甚至三百錢的價格,豪攬關中大半財富。

  但作為一個皇帝,劉弘絕對不可能答應田蘭的請求。

  非但是劉弘,換做歷史上任何一個有所作為,且將百姓看的比螻蟻看的稍高一些的君王,都不會通過田蘭的提案。

  原因很簡單:治國和行商,是行為、訴求、目的都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

  商人逐利,是最本能,也最原始的訴求,一切都以謀取更大的利益為目的,在商人身上自然是再正常不過。

  但對于一個政權,一個國家,乃至于一個文明而言,謀取利益,幾乎可以算作是最不需要考慮的事。

  或者說,國家想要的‘利益’,和商人想要的‘利益’,是兩碼事。

  就拿劉弘正在做的‘糧食保護價政策的推行’來說,本質上就是簡單的壟斷某一宗貨物的市場,從而達到控制市場價格的目的。

  同樣都是壟斷市場,但在壟斷市場之后,商人想的是通過這個支配地位打壓成本,哄抬價格,以謀取更多利益。

  田蘭‘降低宿麥收購價格’的建議,就是這個思維下的產物。

  但國家壟斷市場的目的,卻永遠都不會是‘創造更多的利益’,或者說最重要的,永遠不會是此。

  甚至就連如今的執政學派:黃老學,都因為其獨有的‘莊周夢蝶’,以及煉丹之術,而受到了此次事件的波及。

  而未央宮內的劉弘,卻是對外界的紛紛擾擾充耳不聞,而是將全部注意力,放到了已經開始的‘春收’之上。

  在過去,中原大地農耕工作大都是‘春耕秋收’,即便有百姓在冬天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也屬于絕對意義上的個例。

  但今年,關中卻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全面種植冬小麥’,以及在官府監督下的春季收獲、上繳農稅的盛況。

  除了收獲,以及在收獲當場,給地方官吏上繳農稅之外,還有一件從未發生過的事,出現在了神州大陸。

  ——將自家田畝所耕種的冬小麥收割之后,關中百姓并沒有像往年秋收時那般,先將收獲搬回家里,等糧商上門求購,出個好價錢。

  反而是在農稅上繳完成后的第一時間,踏上了前往少府治粟都尉的路!

  處于創業階段的糧食保護價政策,毫不意外的再次出現‘資金鏈短缺’的問題。

  “四萬萬石啊···”

  端坐于宣室殿的御榻之上,劉弘的手指不自覺的撫上下頜,在剛長出的髯須之上來回摩擦著。

  殿少府卿田叔,以及負責糧食保護價政策的治粟都尉田蘭,正恭敬的跪坐于一旁,等候著劉弘給出指示。

  在得到田叔的眼神許可之后,田蘭便出身一拜:“陛下,宿麥收購之事,臣略有愚見,以供陛下參詳。”

  聞言,劉弘略有些意外的抬起頭,看向漢室第一個以商人身份,達到千石級別的中央官員。

  “田都尉有何建言,但說無妨。”

  說實話,對于糧食保護價這種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行為,劉弘并不指望此時的官僚,能給出什么好的建議。

  若是田叔開口,劉弘雖然也會做同樣的答復,但并不會對田叔的意見感到期待。

  劉弘之所以愿意聽一聽田蘭的看法,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田蘭在入仕之前,是一個商人。

  ——還是一個將生意做到整個關中各行各業,且成就不低的商人!

  對于這樣一個‘專業人士’,劉弘自然有些許不切實際的期待——期待田蘭能在這西元前,理解什么叫‘宏觀調控’。

  得到劉弘的許可,田蘭略一沉吟,便將自己和田叔籌謀已久,卻始終沒找到開口機會的辦法,擺到了劉弘面前。

  “陛下,以宿麥作食,于粟米相差甚多;麥面之事,百姓所知亦無多。”

  “臣以為,少府廣收宿麥之價,或勿須比同粟米之石七十五錢。”

  “若以石五十錢,亦或四十錢,百姓民亦當以宿麥售與少府;然少府之擔則輕,勿須錢數以百萬萬之巨···”

  將自己的看法和盤托出,田蘭便再拜,等候著劉弘地贊賞。

  在田蘭看來,這無疑是對少府現在,所面臨的巨大財務壓力而言,最好的緩解方法了。

  而劉弘又是一個年未及弱冠的皇帝,對于如此巨大的誘惑,應該也是無法抵擋?

  如是想著,田蘭便略有些興奮地抬起頭,卻看見劉弘那片刻之前,還略帶些笑意的面容,此刻卻是不見絲毫暖意···

  “臣,臣妄言,陛下贖罪!”

  見田蘭慌忙跪地請罪,劉弘勉強擺出一個相對淡然的面色,稍擺了擺手。

  “無妨。”

  “卿之所言,亦有可取之處。”

  不冷不淡的客套一聲,劉弘便意有所指的望向田叔。

  “然卿入仕未久,于吾漢家之政所知無多,日后還當謹言慎行,多以朝堂諸公之所為,以全己之所短···”

  聞言,一旁的田叔也是趕忙一躬身。

  “臣,遵旨···”

  見田叔理解了自己的意思,劉弘才將目光從殿下收回,開始思慮起解局之法。

  田蘭的‘意見’,其實就是讓劉弘修改一下方案,將冬小麥的收購價格降低,以緩解少府的資金壓力。

  從金融學,以及經濟學、商貿學的角度而言,田蘭的意見并沒有問題:冬小麥的收購價格,只要別降的太過夸張,百姓就依舊會將冬天耕種出的冬小麥,賣給少府。

  但田蘭的思維,卻依舊停留在了商人那一套‘先壟斷市場,再打壓成本’的死路上。

  如果劉弘是一個商人,亦或是一個資本家,那劉弘大概率會認可田蘭的建議,以每石五十錢,甚至四十錢、三十錢的價格,收購今年關中所產的冬小麥。

  待夏秋之際,市場逐漸出現糧食緊缺之時,再將研磨好的麥面撒入市場,以每石二百甚至三百錢的價格,豪攬關中大半財富。

  但作為一個皇帝,劉弘絕對不可能答應田蘭的請求。

  非但是劉弘,換做歷史上任何一個有所作為,且將百姓看的比螻蟻看的稍高一些的君王,都不會通過田蘭的提案。

  原因很簡單:治國和行商,是行為、訴求、目的都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

  商人逐利,是最本能,也最原始的訴求,一切都以謀取更大的利益為目的,在商人身上自然是再正常不過。

  但對于一個政權,一個國家,乃至于一個文明而言,謀取利益,幾乎可以算作是最不需要考慮的事。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xbiquge,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飛翔鳥中文    少帝成長計劃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