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說來,這次劉交毫不猶豫的表示:支持劉弘對燕趙諸侯王的決策,實際上就是一樁交易——劉交以自己宗室長輩,劉邦之弟的超高輩分,為劉弘關于燕趙諸侯王人選的決定背書;劉弘則按照劉交的心意,封楚王嫡次子劉郢客為楚王太子,為其將來的王位繼承合法性背書。
對此,劉弘表示問題不大。
雖然說削藩,屬于劉弘心中堅定不移的大策,也是將來中央集權道路上必將施行的策略,但楚國,實際上并不在削藩的范圍之內。
無論是劉交‘劉邦之弟’的身份,還是這位楚元王的政治智慧,都使得楚國在關東諸侯之中,暫時屬于安分的那一類。
對這位溫文爾雅的皇叔祖,劉弘也滿是敬意;這樣一位從秦末走到現在,滿腹經綸的老諸侯,劉弘對其完全沒有戒備。
至于這位楚王嫡次子劉郢客究竟秉性如何,能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諸侯王,劉弘也基本沒有太大的懷疑——在原本的歷史上,楚元王劉交死后,繼承楚王王位的,就是這位元王次子劉郢客。
甚至于原本的歷史上,這位元王次子在繼承楚王王位之后,還曾以諸侯王的身份留居長安,擔任宗正卿!
允許這樣一個人成為楚王太子,劉弘唯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歷史上的三世楚王——劉郢客之嫡子,正是那位在景帝朝吳楚之亂中,與劉濞狼狽為奸,一同舉兵的楚王劉戊!
“要不要答應呢?”
趁著張蒼給自己把脈的功夫,劉弘暗自盤算著利害關系。
如果同意冊封劉郢客為楚王太子,那幾年過后,劉郢客身死,繼任楚王王位的就必然是劉郢客的嫡長子劉戊。
劉戊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但凡對吳楚之亂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這貨,是能在舉兵之前坦然朝長安,對景帝許下‘為劉氏臣,必不敢反’這種諾言的睿智!
但左思右想,劉弘終究還是只能無奈的決定:答應劉交的請求。
——不然能怎么辦?
總不能跟劉交說:皇叔祖,你這個孫子將來會造反,你再選其他的兒子吧?
在劉氏宗親中,劉交的輩分可是和劉邦持平!
即便是現在還沒能成為楚王太子的劉郢客,那也已是年過半百,與老爹劉盈同輩的宗伯!
劉交的請求也合情合理:嫡長子早亡,嫡次子遞補為王太子,無論是從倫理綱常,還是禮法祖制上,都挑不出任何錯。
更何況這位楚王嫡次子,輿論對其評價頗高:楚王次子郢客,脾性溫和,手不釋卷,當可稱:賢!
無論是出于家族內部的輩分,還是劉郢客在物論中的風評,劉弘都沒有理由拒絕劉交。
“唉徒之奈何···”
無力阻止,劉弘也只能暫時認下這個結果;至于劉戊,只能等將來再做打算了。
——這一世,這個睿智還會不會反,也八字沒一撇呢!
沒了棋盤俠怒殺吳王太子,劉濞即便起兵,也沒有大義在手——無論是‘清君側’這塊遮羞布,還是‘帝殺吾子’這個二層遮羞布,乃至于‘文帝本不當立’的本質,都將因為劉弘地出現而變得不再可能。
“陛下脈象尚穩,然略有急疾而浮,此乃上虛下實,病邪積于肺腑之相1。”
輕輕收回手,張蒼不著痕跡的打量一番殿內,確定只有王忠一人立于劉弘身邊后,上半身稍稍前傾,略有些擔憂道:“若臣所料未差,陛下之肺腑,恐有余毒未消!”
聞言,劉弘卻并沒有如張蒼所預料那般驚慌失措,而是稍一愣,旋即長嘆一口氣,道:“此事,朕知矣,北平侯勿憂。”
“該當如何用藥,北平侯自決便是。”
穿越之初,劉弘就幾乎是從血泊中蘇醒,無論是氣管還是食道,當時都滿是炙痛。
前往長安城北尋北軍時,劉弘甚至曾昏了過去;入宮之后,更曾因此一睡三天。
如果那三天沒有昏迷,劉弘本可以爭取更多的優勢,不至于在之后幾次三番落到瀕臨生死的危險境遇。
昏迷之前,劉弘下達的那道‘宣太醫’的命令,最終換來了陳平抓來的壯丁:郎中令曹巖。
正是因為曹巖整日在身邊把脈,做出一副私人醫生的做派,劉弘才犯下‘錯將郎中令理解為御醫’的低級錯誤,最終被這位披著醫生皮的保鏢頭子關在了未央宮中。
而后,便是劉弘孤注一擲,一封衣帶血詔,喚來飛狐將軍柴武,解了自己身陷太廟的困局;也正是因為衣帶詔之事中,意外發生的‘曹巖劍刺高廟墻垣’事件,將朝中局勢一舉扭轉,讓劉弘憑借一撮頭發,將局勢扳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總而言之:穿越之后,劉弘太忙了···
隨便拿出一個放在其他時代,都足以引發政壇地震的政治事件,在劉弘到來之后接二連三的發生,劉弘恨不得自己多長兩個腦袋,來更好的處理這些變故,從中撈取更多的政治威望。
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就更別提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了。
再加上軀體正處于發育期,劉弘便將嗓音的怪異和肺部間歇性炙痛,下意識歸類為‘變聲期’、以及三天兩頭大發雷霆,肝火太過旺盛的緣故,就沒太在意——想在意,那也得劉弘抽得出時間啊···
直到今天早晨,劉弘在早飯桌上一聲咳嗽,微黃的粟米粥頓時一片血紅!
好家伙,劉弘都還沒緩過神,老王忠便已經將整個溫室殿給封鎖,并派親密心腹出宮,喊衛尉蟲達和郎中令令勉了!
一時之間,長安城雞飛狗跳——蟲達在收到消息第一時間,便召駐扎于南營的飛狐都尉強弩校尉部,即如今被劉弘更名為‘強弩都尉’的禁軍入長安城,將未央宮圍了個水泄不通!
緊接著,郎中令下數百禁中衛侍,在令勉的帶領下戎裝入宮,在太醫趕到劉弘身邊之前,就將未央宮內的宮女宦官集中看押了起來!
而后,便是皇黨一系慌忙入宮,趕來溫室殿陛見,看到的卻是面色漲紅,生龍活虎的從宦者令王忠手中,搶奪一碗粟米粥的劉弘···
那場面,氣氛一度十分尷尬···
最終,還是身為皇黨系領頭人的張蒼出頭,帶著驚慌前來的公卿拜會了一下劉弘,旋即各自散去;而他自己卻神神秘秘的留了下來,說什么都要給劉弘把個脈。
無可奈何之下,出于穿越以來,對自身健康的頭一回重視,以及張蒼長生之術的好奇,劉弘乖乖躺上臥榻,任由張蒼哼哼唧唧的給自己把脈。
對于張蒼得出‘余毒未消’的結果,劉弘雖然未曾想到,但也沒有感到太過于意外——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自己這次的穿越套餐,稱得上的絕對低配版了。
別說是系統外掛金手指了,就連‘刀槍不入’‘無毒不侵’之類的屬性都沒有!
劉弘估摸著,頂多就是穿越過來那一瞬間,原主喝下的毒酒被揮發了大半?
這樣說來,身體里殘留了一些毒素,倒也算是情理之中。
見劉弘如此淡定,張蒼心里也大概有了數;面龐上那層擔憂卻是遲遲不退,嗯嗯啊啊沉吟好一會兒,才復又道:“陛下肺腑所存之余毒,當無大礙;然陛下之軀···”
磨嘰許久,張蒼才遲疑道:“臣昧死百拜,以奏陛下!”
“陛下之軀本陰虛,近日又勞者過甚,餐食不期,休酣不時。”
“長此以往,臣恐陛下虛疾纏身···”
話都到這個份兒上了,張蒼未盡之語,劉弘也能大概猜到——左右不過英年早夭,命不久矣之類的···
早夭!
開什么玩笑!
爺們兒開局還沒打完呢!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枸杞黨參人水杯,是時候該拿在手上了——十四歲,不小了!
趕忙從臥榻上跳起,劉弘緊緊攥住張蒼的手腕,目光中滿是驚駭:“還請北平侯為天下蒼生計,救救朕吧!”
在張蒼癡坐于劉弘面前,風中凌亂時,曲周侯世子酈寄終于趕回了長安。
一路策馬疾馳過灞橋,自洛城門入長安,酈寄沿章臺街一路狂奔回尚冠里,在曲周侯府門前跳下那匹口鼻冒白沫,已站不太穩的戰馬后背。
若是尋常時日,有人敢在城內如此策馬疾馳,那就算是龍子龍孫,都免不得要到內史衙門走一遭!
但今天,即便劉揭親眼看見酈寄于城內疾馳,也會當做沒看見——在漢室,孝大于天!
‘家中老父臨將亡故,兒子以最快速度趕回家中,再見老父最后一面’,在漢室就是天大的事!
自得到老父將亡的消息開始,酈寄可謂單槍匹馬日夜趕路,沿途過驛站而不入,只換馬取食而走。
終于,在今天,酈寄總算是趕回了長安。
在策馬來到尚冠里附近時,酈寄的心情就像一個犯了錯誤逃出家,于半夜偷偷回來的孩童···
直到看見曲周侯府的大門,且沒有發現白燈白絹,酈寄心中的一塊大石才落地。
饒是眼中已布滿血絲,臉上滿是風沙污泥,酈寄也是臉都沒顧上洗,便徑直來到了侯府后院,趕往父親的病榻之前。
一路上,家中奴仆下人看到少君侯歸來,只低頭躬身,暗自抹著近乎干涸的淚水。
走進臥室,酈寄便看見父親面無生氣的躺在榻上,一位白須醫者立于一旁,稍一躬身,卻并未出身。
一聲沉悶的撞擊聲,八尺高的大漢已是泣不成聲間砸跪在地,滿目哀傷的緩緩跪行向臥榻,滿臉的不愿相信。
看著父親烏黑的眼圈,那即便仰臥著,也依舊聳拉下來的面皮,以及近乎纂刻近臉頰的褶皺,酈寄涕泗橫流,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酈寄不愿意相信,那個一直以來為自己遮風擋雨,無論自己惹下多大的禍,都能在一頓暴打之后,替自己一句話搞定的父親,就這么轟然倒下···
“父親如何了?”
費勁所有的力氣,才從氣管中擠出這么一句話,酈寄的目光依舊緊緊鎖在父親身上,等候一旁的醫官答復。
“少君侯,曲周侯乃積憂成疾,脈象體態,已現大五衰之相。”
小心翼翼的抬了抬眼皮,醫官只得輕聲道:“便是扁鵲再生,仙人在世,亦恐無力回天···”
即便心中早有準備,但在聽到老者說出那句‘無力回天’的時候,酈商依舊覺得一柄巨錘,狠狠砸在了心窩上,滿是揪痛。
“父親···”
啜泣間囈語著,酈寄跪行到臥榻邊沿,無力的將額頭靠在了酈商近乎冰冷的手:“孩兒不孝···”
“孩兒不孝啊!父親”
一聲慘厲的哀嚎,酈寄心中的哀痛如決堤洪水般澎涌而出,盡數化做淚水,滴在酈商那只枯樹皮般的手上。
一旁的老者也不知該如何安慰,也只好任由酈寄嚎哭。
待等酈寄的哭嚎聲稍稍平息,才緩緩上前:“君侯曾交代鄙人,待等少君侯歸來,便行針喚醒君侯,少君侯···”
“誰敢!”
老者話音未落,就聞一聲嘶啞的怒吼撲面而來!
“父親勞苦終生,吾看誰敢擾父親安歇!”
酈寄心里很清楚,老者口中所說的‘行針喚醒’,指的是什么。
——透支酈商最后一絲生命里,讓酈商得以轉醒,給兒子留下最后的交代!
雖然心里明白,無論如何,父親都已無法挽救,再如何倔強,最終都躲不過喪父的結局,但酈寄實在無法說服自己,點頭答應老者‘行針喚醒’的提議。
在這種近乎絕望的情緒下,儷寄本能的希望父親能多活一點,哪怕是一刻,乃至于一息,酈寄都心滿意足。
就算要這樣看著父親,平靜的在臥榻上走向生命的終點,酈寄也不想做下任何讓父親早死一息半刻的決定。
見此,老者也值得無奈的搖搖頭,回身走出臥室之中。
而病榻之前,只酈寄輕輕握著父親的手,垂淚自語著只有父子二人才能聽懂的往事···
ps:外現白色,脈來急疾而浮,此上虛下實,故常現驚駭,病邪積聚于胸腹,迫肺而作喘。——《黃帝內經》
按照《黃帝內經》中,關于脈象和面向的說法:大凡觀察五色,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皆為不死,因面帶色,是尚有土氣;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亡之征相,因面無黃色,是為土氣已敗。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張蒼說的一點不夸張:小皇帝面色虛白發青,絕對不是長命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