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有幾個左膀右臂,蘇長青作為最終決策者,大部分事都無法偷懶。
接下去的一個月他做了兩件關鍵的事,一是招標確定了影視城的建設方案,并開始組織施工。
另外就是進一步調劑并招聘人員,最終形成一個百余人的初期團隊,將平湖集團建了起來,注冊資金二十億人民幣。
注冊資金不等于投資規模,隨著滾動最終平湖影視基地恐怕得投下去四十多億。
集團成立,超大規模資金到位,浙江媒體又大規模報道了一波,省領導也會見了蘇長青。
媽媽對花這么多錢造一座游樂園似的玩意始終挺焦慮:“誰會花錢看這些假古董,哪天沒人看了不就廢了?
你知道二十億是什么概念?百元大鈔堆起來有二十二噸,得幾輛卡車來運。
我看還是留一車吧,我和你爸幫忙管著,省得都敗光。”
蘇長青還第一次聽說一億百元大鈔差不多一噸,二十幾噸還真的挺壯觀。
說別的也沒用,他只能安慰母親別太擔心,《殺死那個人》票房收益不錯,預計能夠分成兩億多美元,那又是十幾噸百元人民幣了。
而且八月二十日國內也將開始公映,屆時帶來一兩噸收益恐怕也不是問題。
到了年底還有《貓鼠游戲》,預估票房將超過《殺死那個人》一大截,二十來噸不是夢,一部電影的收入就抵掉影視城前期投入了。
至于未來影視城的收益蘇長青也心里有數,絕不至于像母親擔心的門可羅雀血本無歸。
橫店目前初具規模,日均游客已經數千,更別說日后每天數萬人入城,全部游覽下來門票得幾百元,一年僅門票收益就上十億,還不算住宿、餐飲以及影視制作方面的收入。
平湖影視基地規模更大設施更全,交通、地理條件更好,投入使用后無疑將大大超越。
只要經營得當,從長遠看這筆投資的收益是遠高于東京橫山的,終將成為千億影視帝國。
七月底到了截止日期,平湖集團收到了三十二份影視城設計方案。
事關成敗,這個必須尤其重視,蘇長青特地召集了方方面面的專家一起評估。
經過一星期權衡比較,最終十八個基地選中了其中七家的設計方案。
杭州設計院的方案是最好的,蘇長青除了采用了他們的總體布局,還選擇了包括南宋都城在內的三個基地具體設計。
其余六個設計團隊有的中標一個基地,有的兩個,最終整合成一份最優方案。
蘇長青將這份最終方案發給包括韓廠長、東方寧華以及嘉興市有關領導等許多相關的重要人物,獲得一致認可:“您這計劃才到紙面上,看上去就已經極具震撼力,落實之后必定大獲成功。”
方案出來了,自然就得招標施工方,這個工作其實早就開始了。
和設計團隊一樣,報名競標的施工單位更多,有一百六十多家,同樣來自全國各地。
在設計方案出來之前,蘇長青就已經篩選了其中九十三家各方面資質達標的企業,等候參與競標。
十八個基地加上酒店、辦公、影視制作中心以及公共空間等項目,蘇長青最終分為二十五個標的對外發包,每個施工單位只能競標一個,這樣才能保證所有基地的施工可以同時全面展開。
對于私營企業而言這是個瘋狂的建設計劃,在幾十平方公里土地上二十五個單位同時展開施工,看上去仿佛在新建一座城市。
而且因為不存在擾民問題,可以三班倒夜以繼日地干,施工人員恐怕就得上萬人,各種后勤保障工作也是挑戰。
不過這些用不著蘇長青操心,每個施工單位有自己的保障體系,另外施工還沒開始就有人在周邊開始建設臨時設施,到時候會提供額外的餐飲、娛樂等服務。
設計方案定了,施工單位定了,雖然現場已經開工平整兩個月了,蘇長青還是順應各方要求,搞了一個奠基典禮。
公歷一九九九年八月十六日,農歷七月初六,星期一,宜嫁娶、祭祀、祈福、齋醮、動土、移徙、入宅,九九順順,大吉大利的日子。
東風浩蕩彩旗招展,平湖影視基地正式奠基開工。
四維集團眾明星悉數到場助陣,廣電、旅游部門的領導、韓廠長以及浙江、嘉興方面的官員與蘇長青一起剪彩動土。
東方寧華不可能在這地方露面,不過事先蘇長青還是打了電話:“明知你不會來,這電話也必須打,免得背后罵我。”
“小肚雞腸,奠基只是開始,重要的是落成,門口的大獅子我包了,告訴我尺寸,馬上安排福建那邊用最好的材料雕一對。”
雕一對?
看來她沒太仔細研究設計方案,平湖影視城占地幾十平方公里,入口可不止一個,而十八個基地許多都有單獨的大門,該放獅子的地方如果都放上,不知得雕多少各種尺寸的獅子。
“你真要把門口的獅子包了?”
“沒錯,這有什么可廢話的。”
“好吧,不廢話,那你等著吧。”
奠基后正式開建,蘇長青在嘉興宴請了各路嘉賓,而后在杭州又分別單獨宴請了廣電領導、旅游部門領導以及韓廠長,幾場宴會穆沐、柳雨菲、杜可可、黃楊、李奧等全都作陪。
廣電領導說蘇長青最初的報告他看過,上面也認為建設國家影視產業發展實驗基地的想法不錯,這個工作最終將由廣電落實。
旅游部門的領導則承諾責成浙江、江蘇、上海的相關旅行社與平湖集團開始合作,進行前期的線路規劃以及成本精算。
而韓廠長說了許多贊許鼓勵的話,當然也免不了關心創作問題:“過幾天《殺死那個人》就在全國上映了,這個創作勢頭得延續,接下去有什么打算嗎?”
思考了三個月,蘇長青過濾了許多題材以后,的確有了些想法,但還不成熟:“我打算拍一部與明朝大航海有關題材的片子。”
韓廠長來了興趣:“是關于鄭和下西洋的?”
蘇長青基本已經定了故事框架,大致說明了一下“我不想拍鄭和,人物有諸多限制,另外宏大敘事也不好講故事,目前打算拍航海背景下一個虛構的人物,從側面向世界展示西方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前,就已經發生在中國的波瀾壯闊的故事,至于什么樣的故事,目前還在構思中。”
對于人物設定,蘇長青也已經有基本想法,大概是一個身世復雜的男孩,成長為大航海船隊中最年輕的、最優秀的船長,作為先鋒首先到達非洲好望角。
然而在船隊返航時,他沒有返回,因為因某種特殊原因繼續揚帆遠行,歷盡磨難前往心中目的地的。
大家都被吊起胃口:“聽起來不錯,勵志故事還是愛情故事?”
蘇長青笑著搖搖頭:“我還沒想好,許多細節得慢慢豐富。”
臨別時,韓廠長拍著蘇長青的肩膀:“長青啊,新故事方向不錯,好好干。”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xbiquge,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