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量的影迷圍在專用碼頭附近,等著迎接一波波明星到來。
張導帶領一行人的船靠碼頭上岸,岸邊就有人喊了起來:“China,China!”
能特地跑來參加電影節的,通常是比較內行的鐵桿影迷,有人認出他們是中國的,卻叫不出名字,于是高喊CHINA。
這個就足以令張導等人振奮,九七年還不比二十年后,這時候大家的滿足閾值較低,還處于走出國門即是光榮的階段。
二十年后從羅馬到威尼斯幾乎被中國游客占領,以至于中國警察出現在意大利街頭,聯合執法以確保中國公民安全。
然而這一切在眼下都是難以想象的,有個喊一聲中國就讓大家高興了。
阿佳妮戴著墨鏡,又和中國團隊在一起,居然沒有被認出來。
這里是意大利,阿佳妮也是個外國影星,一切都是相互的,她沒有深耕這個市場,受關注程度顯然不如在法國和德國。
碼頭也有記者守候,一行人僅短暫停留,拍照后即走,將位置讓給后來者。
張導的工作人員早就上島了,引導大家前往首映禮舉辦地。
麗都島很小,還沒有中國廈門的鼓浪嶼大,任何兩點步行都要不了多久。
雖然設置了專用的通道,但封路并不嚴格,一路上還是碰到不是游客和影迷,阿佳妮還是被認了出來,于是許多人熱情地打招呼,但很自覺,并不圍觀堵截。
威尼斯電影節和戛納、柏林都不太一樣,參展影片只有四、五分之一,普通民眾并不需要辦理特別的通行證就參與絕大多數環節的活動,氣氛要自由輕松許多,可能喝杯咖啡就能遇到國際著名影人,不像其他地方相對隔離,民眾也沒有那么大驚小怪。
比較特別的是中國影人在整個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紀的頭幾年在威尼斯大放異彩,一方面是以張導為首的藝術家將好作品送來了,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些年的電影節藝術總監馬可·穆勒曾經留學中國,流露出明顯的偏愛。
這不能說是作弊,而是相對更加扶持,比如提名的機率會高一些。
基本就在這期間,威尼斯電影節共授予華語電影七次最高獎,柏林5五次,戛納給了兩次,可以說是三大電影節中最偏愛華語電影的一個。
歷史上獲得兩座金獅獎的導演僅有四位,張導憑《一個都不能少》成為第三關,,而后李安以《色不戒》成為第四個。
九四年不滿十八歲的演員夏雨主演姜導《陽光燦爛的日子》獲得威尼斯最佳男主,至今仍是該電影節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鞏琍、凱哥、姜導、趙微等都曾擔任評委會主席或委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追求絕對平等是不現實的,電影節也是如此。
別看姜導今天為張導兩肋插刀,十年后卻徹底掰了。
他因為《鬼子來了》被禁止從事導演工作五年,零七年復出拍了《太陽照常升起》,沖擊那年的威尼斯金獅。
而那年正好張導是威尼斯的評委主席。
這簡直是天時地利人和,出發前姜導信心滿滿地說:“謀事在我,成事在謀!”
結果那年張導把金獅給了李安的《色不戒》,雖然肥水也沒全流外人田,卻把姜導氣瘋了。
不過現在大家還是好兄弟,一伙人很快來到沙灘邊的一個臺子上。
張導是威尼斯電影節常客,各方面都很有經驗,首映儀式并沒有放在電影院里,而是在海邊。
反正主要環節就是拍照宣傳,將信息發出去,在哪都一樣,放在海邊更有自由的氛圍,畫面也漂亮得多。
不過因正因為參展的影片少,官方才允許這么做,戛納和柏林對宣傳都有嚴格限制。
這無疑是個高招,大量影迷和媒體被吸引過來,圍個里三層外三層。
尤其是阿佳妮被認出來后現場氣氛更加熱烈,歡呼聲不斷,有點搶了風頭。
看來帶上她未必是明智之舉。
這種招數在多年后可能會被指責挾洋自重,然而就事論事則沒那么多說道,在手段有限的條件下搞宣傳,沒法挑三揀四假清高。
即便是多年后許多國產貨還是喜歡用洋模特做廣告,無非是標榜國際化。
威尼斯電影節展映期間觀影同樣是開放的,普通民眾買票進場,和平時看電影一樣,如此一來現場宣傳就比其他兩個電影節重要許多。
門可羅雀并不影響評獎,但影響評價,畢竟許多電影在這獲了獎,是為了拿到其他電影節或者電影市場上賣的。
后來蘇長青去過威尼斯電影節的交易市場,那才是真正的門可羅雀,他和阿佳妮、穆沐、柳雨菲在里面走了一圈,基本沒看到談生意的發行商。
市場做得這么差,威尼斯電影節還能保持權威,基本仰仗的是獨具慧眼,對推高藝術電影的發展貢獻良多。
出席這樣的活動多了,大家都駕輕就熟,面對鏡頭微笑就好了。
然而還是出了點狀況。
拍照的時候,一開始他的身邊是張曼鈺,而后換成了穆沐,所以當有人挽上他手臂時,還以為是穆沐,結果是阿佳妮。
在這樣的社交場合有些親密動作很平常,都是為了應付拍照,一雙手總得有地方放。
然而畢竟阿佳妮和蘇長青的身份特殊,一個是剛結束的戛納電影節評委主席,一個是大獎得主,一起手挽手現身威尼斯電影節本身就是話題。
所以第二天兩人的照片就見報了,手挽手的形象被特意截圖突出,仿佛邊上沒有其他人。
什么樣的解讀都有,比較靠譜的基本猜到了,阿佳妮參與中國影人的活動,多半接下去會合作新作品。
也有不靠譜的,打出標題《阿佳妮威尼斯攜手中國著名導演,新戀情曝光?》
而且這樣的報道不止一篇兩篇。
幸好這樣的新聞都是娛樂版瞎扯淡,并未被主流媒體報道,穆沐也不看當地報紙,但還是被熱衷于收集情報的柳雨菲注意到了。
她也覺得很不幸:“哥,你說我怎么那么倒霉,一天到晚能總發現你的風流韻事?”
蘇長青也覺得無辜:“我特么在臺上應酬拍照,這種文章也值得留意?”
“我看早晚的事,色字頭上一把刀,”柳雨菲一副看透了蘇長青的模樣:“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嗎?”
“不知道。”
“石榴裙下亂葬崗。”
現場的記者很雜,電影還沒放映,也問不出具體的問題,許多記者甚至把注意力偏到了阿佳妮身上。
幸好她經驗豐富,及時脫離記者包圍,將現場留給了張導。
熱熱鬧鬧搞完了儀式,按慣例大家一起看了電影。
阿佳妮的評語是:“你們的喜劇大師表現最好。”
她說的是本山子,出場時間不長,臺詞、表演都是一流。
”這電影里的所有人好像都吃了什么藥,”穆沐說:“處于亢奮狀態停不下來。”
蘇長青注意到幾個座位外的張導,在銀幕的光影里面色沉重目光散漫,整個人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憂傷。
“師兄的內心世界,恐怕沒人能懂。”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