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柳雨菲放心不下蘇長青:“我回去演王語嫣了,你在這的生活起居誰照顧?”
說得好像她一直多照顧似的,在日本期間蘇長青大部分時間在鄉下拍戲,在東京都是住酒店,典型單身漢生活。
不過在神野大廈工作期間,她真照顧得不錯,端茶倒水解決午飯問題,的確是鞍前馬后。
蘇長青明白柳雨菲什么意思,這丫頭針對八幡晴美,擔心他肆無忌憚惹出事來。
這倒是可能的,如果不是柳雨菲礙眼,他在東京真可能架不住八幡晴美邀請,住到她的荼靡公寓去。
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蘇長青足夠寬容,還能夠接受善意的規勸。
有些話沒必要認真掰扯,蘇長青把接下去的工作計劃數了一遍:“《天龍八部》沒那么快開拍,組織劇本選演員就得三五個月,竇惟過兩天就來做《入殮師》后期,緊接著就報名戛納電影展首映,等你回去時可能戛納都結束了,我也回國籌備新電影了。”
“這么說以后咱們工作重心還是在國內?”
“當然,日本市場有限,這只是四維發展的一個階段,國內和北美才是重點經營的目標。”
柳雨菲嘆了口氣:“我一旦回去演戲,只要不負眾望,恐怕就沒可能再做幕后工作了。”
她說的是實情,公司一旦捧紅了她豈會浪費資源,未來肯定和穆沐一樣一部接一部拍戲,但也會和穆沐一樣名利雙收。
而且這話也透著對蘇長青的信任,這些年就沒有他捧不紅的人。
“有些事是注定的,你和穆沐都天生麗質,幾歲就開始學舞蹈,前后十幾年,就該吃藝術這碗飯,而不是當什么特別助理,等你人老珠黃了有的是幕后工作等著做。”
“討厭,為什么非要說得這么殘酷。”
“殘酷的是人老珠黃,不是我的話。”
兩天后竇惟到了東京,《入殮師》已經基本剪輯出來了,于是進入配樂配音階段。
竇惟完成《移動迷宮》配樂后,沒幾天就與王非低調成婚了,沒請朋友參加婚禮。
他對蘇長青說結婚的當天,曾經跟王非以及她的經紀人說要取消不結了,甚至動了粗,但最后還是拗不過:“孩子不能生下來沒父親。”
“媽的,我完蛋了。”
“挺挺就過去了,也不會更差了,”蘇長青有些擔心:“我說兄弟,你這狀態能工作嗎?”
竇惟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為什么不行,你這電影不是拍死人的么,正好。”
“可別整悲傷了,理性些,以博大的人文胸懷…”
竇惟:“明白。”
從竇惟房間出來,柳雨菲對蘇長青的話很不滿:“什么叫挺挺就過去了,也不會更差了,這對王非公平嗎?”
有段時間柳雨菲經常跟著王非、黃勃去歌廳K歌,關系不錯。
蘇長青攤攤手:“我還能說什么,挺不挺日子都得過,王非要對我訴苦也是這么說。”
“兩面三刀,我說哥,竇惟就是個奉子成婚的反面教材,好自為之吧。”
“這怎么說話呢,太不吉利了。”
平日里在公司各種會議,柳雨菲當然上過錄像資料,蘇長青知道她上鏡,不過是否符合某個角色的預期還是得上妝試鏡。
蘇長青比較慎重,把日本化妝師叫來,指導著給柳雨菲上了個古典妝,然后指導她念幾句臺詞拍了視頻。
“表哥,段公子,男子漢大丈夫,第一論人品心腸,第二論才干事業,第三論文學武功,臉蛋兒俊不俊,有什么相干?”
“段郎,段郎,你對我這么情深意重,我卻沒有一天好言語、好顏色對你,我只盼日后絲蘿得托喬木,好好的補報于你,哪知道…哪知道…我倆竟恁地命苦,今日你命喪惡僧之手…”
在舞蹈學院學過表演課,柳雨菲按要求把兩段都表演出來了,其實完成度還不錯,柳雨菲卻不太滿意:“這后一段臺詞也太拗口了,不像人說的話。”
這個容易,蘇長青又讓她表演一個說人話的版本:“不會的,不會的,不會的,他不會死的…段譽,段譽,你快醒醒,你快醒醒啊,語嫣舍不得你,舍不得你啊!”
柳雨菲知道是捉弄她,不肯演了:“這是瓊瑤附體瘋了吧。”
蘇長青給杜可可打了電話,將柳雨菲出演王語嫣的決定對她說了。
杜可可倒是同意:“雨菲足夠漂亮,氣質也符合,你覺得合適誰敢說不合適。”
她正煩心另一些事:“《天龍八部》設定漏洞百出,劇本改編左右為難。”
這個蘇長青知道,《天空八部》的整個框架都是建立在不合理的設定上,其實難以改變。
但之前那么多港臺版本都閉著眼睛改了,觀眾也就那么看了,看來杜可可的確認真貫徹蘇長青的要求,一丁一卯很較真。
“這個段正淳專生女兒,婚前婚后出軌生下木婉清、王語嫣、鐘靈、阿朱、阿紫等一大堆女兒,書里說他老婆刀白鳳知道后憤而出軌,在街上找了一身爛瘡的乞丐段延慶生下段譽,結果段譽卻是哥哥,我就不明白了,他怎么可能是哥哥,到底誰先劈腿?”
其實這些都是小問題,大不了姐弟戀。
全劇的靈魂節點是蕭峰殺了阿朱,原因是蕭峰相信了段正淳是當年殺他父親的帶頭大哥,阿朱為了救父親假扮段正淳,結果死于降龍十八掌之下。
杜可可說這一段每個人的智商都歸零了,無論如何也圓不過去。
蕭峰父親被殺是三十年前的事,段正淳現在才四十歲左右,當年十歲的屁孩子如何當得了帶頭大哥,蕭峰和阿朱怎么會相信這個?
當時的遼國再怎么說也是北朝,而大理國是不入正史的西南邊陲蠻夷小國,在中原正統看來比遼國還差了十萬八千里,不明白少林寺出事請十歲的鎮南王來湊什么熱鬧,還統帥了中原武林?
而統帥過丐幫的蕭峰也未必將這個蕞爾小國放在眼里,怎么會相信這種話?
更離譜的是,雁門關之戰起因是少林寺得到線報,遼國派出高手來偷藏經閣的書,于是少林就召集各路英雄,準備打埋伏保衛圖書館。
以武林地位而論,帶頭大哥想當然就是少林方丈,蕭峰從小在少林附近長大,用屁股都該想明白,不然當個屁丐幫幫主。
然而蕭峰怎么都想不到少林頭上,到處殺人,而少林方丈偏偏縮頭王八不出面,愣是看著昔日戰友一個個死去,不明白他為什么怕蕭峰,因為愧疚不敢面對就死隊友?
其實一伙江湖人士伏擊打死個敵國的人,在當時能是多大的屁事,殺錯了也就殺錯了,邊境上天天殺來殺去,這種秘密毫無必要誓死隱瞞。
杜可可牢騷越發越多:“這怎么改,整個故事建立在一個非常不合理的基礎上,也不知金庸當年怎么想的。”
還能怎么想的,這是通俗,老先生當年根本沒有大綱,在報紙上連載想到哪寫到哪。
中間他去度假了就讓倪匡接著寫,依舊是想到哪寫到哪,阿紫就是他寫瞎的,后來金庸不得不想辦法再給她安上一對眼睛。
這個框架是沒法改的,蘇長青只好對杜可可說:“你先按照原著改就是了,等我回去了在臺詞上想辦法找補。”
世上許多恩怨源于誤會,而誤會原本就是不合道理的。
只要稍微寬容點,瑕疵不掩精彩。
故事是如此,人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