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建工業 第一百零九章 軍官制度
王由楨擺了擺手,示意兄弟們暫時略過這件事情,一年五十兩銀子的餉銀就這么確定了。
第二,就是糧食的消耗了,按照朝廷賑濟災民的最低標準,壯年漢子一年需要三百六十斤糧食。
但那只是保證讓老百姓不被餓死,躺在地上不亂動彈就能活下去。
講武堂的學員可就不一樣了,每天不僅有五公里越野,還有大量的各種軍事操練。
制定的糧食標準是一天三斤糧食,一年是一千零八十斤糧食。
另外,還有各種肉食蔬菜,折算起來大概需要二十兩銀子。
第三,火器的消耗。
焦勖發明的第一代燧發槍,使用壽命是兩百次。
按照現在操練的強度,一天要打三四次靶子,一年下來就要損耗六支燧發槍。
一支燧發槍的造價目前是五兩銀子,一年下來就是消耗三十兩銀子。
火藥是一分五厘銀子一斤,一支燧發槍需要消耗二錢八分銀子,一年下來就是六錢八分銀子的火藥。
鉛彈是三分三厘銀子一斤,一只燧發槍需要消耗五錢二分八厘銀子,一年下來就是三兩一錢六分八里銀子。
王四熊王八鸞等幾位兄弟看到這里,沒有任何的異議。
尤其是王八鸞在看到糧食和肉食蔬菜的消化,不僅沒有摳門的小聲嘀咕了一句消耗的可真多,反倒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一名士兵的體魄有多重要,這些講武堂的骨干全都系統的學過了各種步兵操典。
比很多朝廷的將領都要清楚的多。
只有讓士兵們補充了合適的營養,才能維持住高強度的操練,才能培養出更加精銳的士兵。
第四,油,鹽,柴等等雜項的消耗。
折算下來一年需要十五兩銀子。
最后。
把這些消耗全部算上,看到最后總和出來的銀兩數額。
饒是最為關心士兵的王五虎,也不禁暗暗咋舌。
培養出來一名合格的士兵,需要二百兩銀子。
這二百兩銀子還只是常規的消耗,每一筆銀子的用途都詳細的記載在了桑皮紙之上,沒有任何的虛報和貪污。
缺少了任何一樣都不行,都難能培養出一名合格的新軍。
王四熊本來還想著三叔離開以后,就可以大干一場了,可以多擴充一些講武堂的學員了。
按照一名合格的士兵需要消耗二百兩銀子,目前三十名講武堂學員每年就要消耗六千兩銀子。
最多擴充到一百名的學員,就能把兩座水利工廠每年掙的銀子全部消耗的一干二凈。
王四熊等人心里蠢蠢欲動的心思,本來還想著趁著這幾天給兄長提一些建議。
想著能不能多擴充一些講武堂學員,現在全都沒有了擴充的心思。
如今最重要的是怎么去賺銀子而不是想著擴充講武堂的學員。
王四熊王八鸞等講武堂骨干們看完關于士兵的糧餉和消耗,翻開了第二張桑皮紙。
這張桑皮紙上記錄的是軍官們的餉銀和待遇,關系著他們自身的生活。
班長的餉銀是一年六十兩銀子,排長的餉銀是一年七十兩銀子,連長的餉銀是一年一百兩銀子。
營長是一年五百兩銀子,團長是一年一千兩銀子,師長是一年五千兩銀子。
據說軍官們的待遇和餉銀關系著王八鸞個人的生活,摳門的他還是忍不住嘀咕了一句:“給的餉銀也太多了吧。”
提到這個軍官們的餉銀,又聽到王八鸞在那小聲的嘀咕了一句。
王四熊等幾位兄弟沒有反駁他,都是認同的王八鸞所說的話。
王由楨這么做有更加深遠的考慮,直接說道:“這是在高薪養廉。”
有了太祖思想的指導,再有這么多的銀子足夠軍官們過上優越的生活。
基本上就能杜絕軍隊的貪腐了,對于保持軍隊的戰斗力來說這點銀子也就不算什么了。
王四熊等人可不是沒有見識的鄉野泥腿子,他們在系統的學習過了各種步兵操典以后,眼界和以前截然不同了。
文官要是出現了貪腐情況還好,抓起來斬首示眾就可以了。
軍隊一旦出現了貪腐和腐化,輕了會導致軍隊的戰斗力直線下降,重了可是會導致軍變。
王由楨給講武堂的骨干們看完士兵的消耗和軍官的待遇,示意王四熊等其他幾位兄弟可以離開了。
單獨留下了王八鸞,顯然是有話要和王八鸞一個人單獨說。
等到所有的兄弟都離開了這里,王由楨開口說道:“你們經過系統的軍官培養,應該明白一句話。”
“外行看軍事,內行看后勤。”
“以后不管是各種軍械糧食的消耗,還是士兵和軍官們的餉銀發放。”
“對于你這個后勤排長來說,甚至是以后的后勤營長,團長,師長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王八鸞明白兄長的意思,這是讓他不僅要頂住下面的各種壓力。
現在只有三四十人還好說,等著他們的攤子鋪大了以后。
自己的這些兄弟全都成了團長師長。
到那個時候可是經常會有作戰任務。
只要一打仗,就會產生大量的軍械和糧餉的消耗。
到那個時候,先把軍械給誰就大有講究了。
誰能率先獲得軍械,他那個團甚至是師,斬獲戰功的機會就會比晚獲得軍械的大的多。
王八鸞立即行了一個軍禮:“小先生請放心,屬下一定完成小先生交代的任務。”
王由楨敲打過八弟王八鸞以后,擺了擺手讓他也離開了這里。
這樣的敲打以后不會少,只要是有一點尋私的念頭就得給他徹底的掐滅。
頂住下面的壓力還好說,重點是以后他這個主管后勤的總管,怎樣管住手里的人不去貪污受賄,影響軍隊的腐化。
工業小學的事情全權交給父親去處理了,王由楨自己要親自處理講武堂最基礎的制度問題。
算是把毛概學社的框架徹底搭建完成了,思想方面有毛概學社,教育方面有工業小學,軍事方面有講武堂。
這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前進,王由楨在大明建立的根基就基本上穩如泰山了。
王由楨最后做了一些總結,起身也離開了講武堂。
在踏出講武堂大門的那一刻,不禁想起了三叔王來聘。
也不知道三叔在邊關怎么樣了。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