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來聘離開鹽丁村子,前往遼東去參軍。
沒有走陸路,走陸路的話耗費的時間太長。
走的是水路,剛好坐上小型福船前往山海關。
如果走陸路的話,需要穿過山東巡撫司和北直隸,少說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走水路就快得多了,按照那些船工的說法,只需要四天的時間就能抵達山海關。
鹽丁村子的宗祠族長聽到這件事以后,全都是滿臉不信任的質疑,懷疑這些船工不老實。
為了邀功請賞,說謊話欺騙小先生。
只有兩個人認為船工們說的是對的,一個是曾經有過出海經歷的王伢人。
另一個就是王由楨了,因為他知道更為準確的數據。
從昌邑縣到山海關橫跨兩個大省,相隔一千多里的路。
膠水入海口距離山海關不過一百多海里,雖然也很遠,但相比較一千多里已經近上很多了。
另外,走水路每天前進的路程遠遠比走路要少的多,大概也就需要三四天的功夫就能從膠水入海口抵達山海關了。
這還是因為船工們使用的是風力浮船,要是換成蒸汽機船,估摸著一天的時間就能抵達山海關。
王由楨現在連蒸汽機還沒有發明出來,至于蒸汽機船只能暫時的想想。
王伢人安排小型福船去一趟山海關后方的永平府,不只是為了送王來聘去山海關參軍。
另外還有開辟航路的意思,去永平府買大宗的棉花。
王老爺子從王伢人和王由楨那里得到確認,膠水入海口到山海關確實只要四天的時間。
心里對于讓老三去遼東參軍,減少了一些愧疚。
這樣一來,他們父子二人就不是天各一方,直到老死都不能相見了。
在老百姓的眼里,女兒嫁出了魚兒鎮都是天各一方了。
更不要說超過了昌邑縣,超過了青州府,甚至是離開了山東巡撫司的地方了。
三叔王來聘離開以后,王由楨變得更加的繁忙了。
不僅要忙著工業學堂的教育事業,更要趕緊把講武堂的框架正式搭建出來。
雖說經過這大半年的時間,幾個弟弟已經徹底成長起來了。
就算三叔王來聘離開了江湖,對于講武堂來說也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
但是這個框架的搭建,還是挺耗費精力的。
事情有輕重緩急,王由楨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給講武堂搭建新的框架。
而是建立工業小學,讓三個鹽丁村子的孩子們從小學習數理化,為以后的工業革命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搭建工業宣傳這件事,其他人幫不上什么忙,王昌沐王由楨父子二人在一起商量這件事。
工業學堂。
書房。
王昌沐坐在官帽椅上,王由楨站在旁邊,開始說起了自己的計劃:“爹,我的意思是以后每三個村子建立一座工業小學。”
“畢竟,一般的村子只有幾百戶丁口,在工業小學求學的孩子最多不會超過一百個。”
“三個村子建立一座工業小學的話,基本上就相當于兩百多到三百個孩子。”
“這么一來,就不會浪費教育資源了。”
王昌沐明白王由楨的意思,說是一百個還說的多了。
有的村子甚至有可能都不到五十個,如果還要修建一座工業小學的話,就太浪費教育資源了。
王由楨說起這段話,也不是自己的空想,而是套用后世經過多年檢驗的一套完備教育制度。
在后世,基本上都是三四個村子才有一個小學,甚至五六個村子才有一個小學。
后世一個村子的人口,又比大明一個村子的丁口多的多。
王由楨說三個村子建立一個工業小學,還是摟著說,五六個村子建立一個也實屬正常。
但就是這么一個經過多年檢驗的完備教育制度,卻讓王昌沐搖了搖頭。
王昌沐先是搖了搖頭,看了一眼滿臉不明白的王由楨,溫和笑道:“楨兒你的想法是好的,不過有些不切合實際了。”
“為父問你一個問題,從鹽倉村走到海鹽村需要多長時間?”
鹽倉村,海鹽村,鹽池村三個鹽池村的,并列在一條線上。
鹽倉村和海鹽村是相隔的兩個村子,相隔的距離也不遠也不近。
大概十里路的路程,王由楨終于明白父親的意思了,但還是回答道:“兩炷香的時間。”
王昌沐點了點頭,繼續溫和地笑道:“咱們現在還沒有你所說的那種電燈。”
“鄉里的生活方式,千百年來一直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天亮的時間加起來,一共也就十炷香的時間。”
王昌沐說到這里就不再說了,王由楨應該明白剩下的那些話了。
確實,正如王昌沐所預料的那樣,王由楨確實感到自己有些固定思維了。
大明可沒有校車,也沒有自行車。
就算是把工業小學修建在位于中間的海鹽村,鹽池村和鹽倉村的孩子們花在路上的時間,來回就要四炷香的時間。
再去掉吃飯上茅房的時間,能夠用來學習數理化知識的時間就減少太多了。
王昌沐看了一眼在那陷入沉思的長子王由楨,溫和地笑道:“這倒還是其次。”
“現在的世道可不怎么安穩,三個鹽池村子挖好了護城河一樣的小河以后,確實是比較安穩的。”
“但孩子們前往工業小學的這一路上,可沒有護城河保護他們的安全。”
“萬一碰上拍花子,就會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了。”
王由楨聽到這里,心里陡然一驚。
看來任何事情都要因地制宜,如果一切生搬硬套的話,有利的事情也變成很大的危害了。
王由楨也就不再堅持自己的見解了,認真地說道:“父親,那咱們就一個村子建立一座工業小學。”
“工業小學的地點就修建在村子的中間,這樣不僅是省了時間,還避免孩子上學的時候被拍花子的拍走。”
王昌沐溫和地笑了笑,站起來離開了書房:“為父要繼續去寫信了,這些事情楨兒看著辦。”
得到了父親的肯定,王由楨心里莫名地安穩了很多。
也跟著走出了書房,去找爺爺安排人修建工業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