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34章 供御揀退,方許出賣

  吳奪聽了馮青樹說的,連連點頭,其實他和馮青樹的感覺差不多。

  這一對掛屏上的十二塊瓷片,看起來就應該是北宋汝窯瓷片,但心里總有一種“落差感”。

  這種“落差感”,并不是那種類似后世仿品的差距,而是質量上不夠硬、檔次上不夠高的感覺。

  吳奪必須得聽一聽。

  “馮老師,讓我再仔細研究研究,能摸么?”

  “必須能摸啊,沒事兒,你慢慢來,不耽誤你自己的工夫就行。”

  結果,聽完之后,吳奪發現,居然真的是北宋汝窯!

  只是這些碎瓷片燒制年份不一,所出自的器物自然也不同。

  料想清代有人能收集到這么多,也費了不少工夫。

  為什么是真正的汝窯瓷片,質量上卻感覺不夠硬、檔次上卻感覺不夠高呢?

  吳奪自然不可能聽到原因解釋,但是,他卻聽到了一條信息。

  這條信息,也足夠分析說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這條信息就是“供御所退之器”。

  汝窯當時屬于官窯的大范疇,卻不像明清御窯廠有那么嚴格明確的制度。

  汝窯瓷器在燒成之后,是如何操作呢?

  先“供御”。

  就是先把產品拿出來,讓皇帝來挑選,讓宮廷來挑選。而宮廷挑選剩下的怎么處理?應該是可以“二次銷售”的。

  這些汝窯瓷片所在的當年的瓷器,就是“供御所退之器”,也就是說是宮廷挑剩下的、不要不留的瓷器。

  原來如此。

  其實,吳奪之前是知道的,即便是故宮里收藏的汝窯瓷器,質量也有差別,有高有低,并不一致。

  只是差別不算很大。

  而在北宋,汝窯的“供御所退之器”,因為質量和檔次不夠如果被賣出,如今存世有多少,那也很難說。

  這里頭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很可能因為質量和檔次問題,不被認定為汝窯;而過了北宋乃至南宋之后,不光是不被認定為汝窯的問題了,甚至連年份也有可能誤判,比如認定到不了北宋。

  不過說實話,這十二片瓷片,雖說質量和檔次不夠,但有一個很大的閃光點,那就是釉色好,基本都接近天青釉。

  而且,即便是比不了“供御”汝窯,它們終究是汝窯,不是一般的瓷片!

  當年收藏這些瓷片并jing心鑲嵌的人,想來是識貨的。

  吳奪聽完之后,稍稍理了理思路,便對馮青樹說道:

  “馮老師,依我看,這定然是汝窯無疑,只不過比起傳世的汝窯jing品,確實在質量和檔次上有所不足,但這并不妨礙是汝窯真品!”

  “噢?汝窯也有高下之分······”

  “對,汝窯供給宮廷,總得挑一挑吧,不可能完全一致,全部留下·····”

  “哎?你這么一說,我想起看過的一本南宋的‘雜志’,有這么一句話: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惟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這句話有些地方不太順,大致意思是:

  汝窯瓷器,宮廷是禁止民間隨意燒造的,只能是宮廷指定的窯廠才能燒,要求釉水中添加瑪瑙粉末;而且即便是指定的窯廠,燒成之后,也得先讓皇帝和宮廷挑選,挑剩下的,才能對外出售;如今已很少見了。

  吳奪一聽,“嗐!這不就對上了嘛!”

  汝窯于北宋末年被毀,不復再燒,而且本來燒得也不算多,所以即便在南宋,那也很珍貴了。

  這個“瑪瑙為釉”,確實是真的;因為吳奪看到的這些瓷片,也應該在釉水里添加了瑪瑙粉末,不然不會有這種光感。

  “都是你提醒,我才能對上,我看這些瓷片的時候,卻從未想起來過。”馮青樹嘆道,“看來這眼力不夠,讀再多的書也沒用啊!”

  “馮老師,話不能這么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您這一條,是個有力的佐證。”

  “我又想起來一條南宋的記載!”馮青樹連忙抬手說道,“是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說的是趙構和汝窯的事情······”

  馮青樹接下來說的事情,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宋高宗趙構,有一次到清河郡王家里去;原因沒提,說不定就是路過之時興起而至。

  但是清河郡王一看皇上來了,那可了不得了,受寵若驚啊!

  嗯,不能讓皇上空著手走。

  他給趙構送了什么東西呢?

  汝窯!

  十六件汝窯器物。

  酒瓶一對,洗一,香爐一,香盒一,香球一,盞四,盂二,出香一對,大奩一,小奩一。

  這件記載之事,至少能說明兩點問題。

  第一,汝窯確實在南宋就已經很珍貴了,要不然也不能送給皇上,否則皇上能看上嗎?而且清河郡王也拿不出手啊!

  第二,汝窯燒成后,確實并非宮廷獨享,要不然清河郡王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這么多,而且他自己還可能尚有存留。

  “這一對掛屏所用瓷片,也是經過挑揀的,雖然比不了jing品汝窯瓷片,但很有特色,市場行情也低不了。”吳奪又對馮青樹說道。

  馮青樹卻沒接他這茬兒,“通了,通了,這上面瓷片的鑒定,我算是通了!”

  “我也受益匪淺啊!”吳奪點頭。

  馮青樹這才回返,“多謝小吳先生指點!行情嘛,其實我也不打算出手,只要自己掛的別是假汝窯就行啊!”

  瓷片買賣,在古玩市場很是常見;就算是汝窯瓷片,也有過交易記錄和拍賣記錄。

  比如在十年前,有一箱的汝窯瓷片,大大小小、參差不齊,一共兩百多片,拍出了將近三千萬的價格。

  那是在十年前,當年的行情并沒有現在這么好,一塊明代的官窯瓷片,有時候百八十的就能成交;而如今,一塊帶著“大明成化年制”落款的足底瓷片,少說也能賣大幾千。

  如果那一箱兩百多片汝窯瓷片放到今天,肯定就不是三千萬的價兒了。

  至于馮青樹這一對掛屏,要考量的內容比較多,確實也不太好估價;既然馮青樹表明了不會出手,吳奪也就沒有去多費思量。

  不過這件事情也給了吳奪一點啟發,結合羅宇澤之前在瓷都也收集了一批瓷片要做掛屏的事情,珍貴或特色瓷片的收集和二次加工,也是一個不錯的生意選項。

  “小吳先生,你稍等一下。”此時,馮青樹說著,便走出了房間。

飛翔鳥中文    鑒寶無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