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筆筒。
木紋釉很顯眼。
木紋釉,可以劃歸到“仿生瓷”里頭。
乾隆一朝,瓷器的創新可謂達到了巔峰。當然,創新未必能廣泛流行,但畢竟大大豐富了瓷器的種類。
除了仿木紋,還有仿石紋,仿青銅,仿漆器,等等。還有仿各種動物和水果蔬菜的。
這木紋釉筆筒,是個方的,四棱四面。
它也不是一水兒的木紋釉,在四個豎面上有四處開光,開光的框子也是方形,四角帶圓弧,里頭則是粉彩畫片。
四處開光,四個畫片,經典的“四愛圖”:
王羲之愛鵝、林和靖愛梅、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
“四愛圖”在華夏歷史上出現已久,在瓷器上也很常見,明清兩朝尤為流行。
這個筆筒并不大,高度只有十厘米左右,四個豎面的面積可想而知,而開光部分則更小;但是,其中的“四愛圖”,內容卻細膩而又豐富,而且畫面結構好,畫工也極佳。
木紋釉,開光,粉彩四愛圖;同時,還有底款。
典型的乾隆官窯底款,六字篆書:大清乾隆年制。
這個筆筒別看不大,若是乾隆官窯真品,結合種種因素,估價三四十萬是沒有問題的;要是上了大拍,拍好了過百萬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若是一件高仿······
“花了多少錢呢?”李天風看完之后,也不避諱,直接就問馮青樹。
而李天風看完之后,吳奪便就上手了。
“三十六萬八千五百塊。”馮青樹也沒猶豫,則是直接應答報數。
“這還有零有整的。”
“這是我拍的,當時是五千五一手。”
“嚯,那就是六十多手。”李天風頓了頓,“網拍?”
“對,零元起拍,五千五一手,三分鐘,延時三十秒。”
李天風笑起來,“瓷器這玩意兒,你還敢網拍。”
“拍之前,足足展示和講解了十幾分鐘,挺充分的。”馮青樹笑道,“而且網拍可以七天無理由退貨啊,只要沒損壞。現實中的拍賣,除非你不交錢成違約,交了錢之后,哪有那么容易退的?”
“這么說,還在七天鑒賞期內了?”
“對,今兒第五天。”馮青樹給李天風倒滿茶,“李先生,你拖著不說,莫不是不看好?”
“沒有,我等小吳看完呢。”
馮青樹一聽,“噢,對,等等一起聊吧。”
吳奪放下了這件木紋釉開光粉彩四愛圖筆筒之后,先是看了看李天風。
“沒事兒,你剛才聽到了吧?七天無理由,對就不退,不對退了就是了,實話實說。”
吳奪又看了看馮青樹,知道他肯定是想先聽李天風來說,“咱們還是先聽李先生的。”
“這東西到不了乾隆。”李天風見馮青樹有些著急了,便也就直接說道,“清末民初的仿品。”
“仿品?清末民初······”馮青樹還是有失望之色露出的。
“粉彩畫工其實不亞于乾隆官窯,主要問題出在胎底,乾隆官窯的修胎,十分jing細;當然,這件筆筒修胎也很講究;但是乾隆官窯的jing細,是有很多具體的小細節的,只要一個對不上,那就肯定不是乾隆官窯。”
李天風喝了口茶,接著點出了其中一個小細節,又道,“這就把‘乾隆’排除了,為什么我說清末民初呢,是因為畫工。”
“畫工不是不亞于乾隆官窯么?”馮青樹忍不住插問一句。
“功力不亞于,和特征完全吻合是兩碼事兒。”李天風解釋,“這粉彩人物畫法,有點兒借鑒西洋畫的意思,特別是有些明暗的技法。乾隆官窯是沒有這種畫法的,清末民初才開始出現。還有······”
馮青樹聽了之后,不由感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看來這東西得退了。”
李天風擺擺手,又對吳奪說道,“小吳你補充一下啊。”
吳奪見他倆之前說得都那么直白,干脆也就不加修飾了,“馮老師,我覺得這東西其實也算是個漏兒,不退也行。”
此言一出,不僅馮青樹微微一怔,李天風面色也起了變化。
“小吳先生,你的意思是,這件筆筒,并非清末民初仿乾隆官窯?”馮青樹旋即問道。
“不,確實是民國初期的東西。”
雖然吳奪否定了馮青樹的詢問,但馮青樹一聽,吳奪居然把李天風剛才的“清末民初”更jing準地定為民國初期,也不由有點兒驚奇。
其實吳奪剛才聽到了不少內容,而在年份上,可以定到民國五年,也就是1916年。不過這太狠了,而且沒法解釋。
李天風沉吟,“我好像有點兒明白了,你繼續說。”
吳奪點點頭,李天風都這么說了,他也便直奔主題,“剛才李先生說起畫工,這粉彩畫工,我覺得很不尋常,剛才反復觀察,比對細節,我覺得應該是出自王琦之手!”
“王琦?”馮青樹一時沒反應過來,主要因為不是寫出來、而是說出來,聽著有點兒普通。
李天風在旁邊“翻譯”了一句,“小吳的意思是,珠山八友仿乾隆官窯!或者不能叫仿,是乾隆官窯的殼子,又在基礎特征之上,做了藝術發揮。”
王琦,珠山八友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01年來到jdz,跟隨鄧碧珊學習陶瓷繪畫。王琦有過雕塑基礎,也畫過瓷像,同時吸收了西洋畫的技法,逐漸形成了獨有的風格。
鄧碧珊也是珠山八友代表人物之人。
實際上珠山八友是個群體,不能卡死說只有八個人。清末之際,jdz御窯廠衰落,一批出類拔萃的民間陶瓷藝人異軍突起,成就了不少經典瓷器。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團體。
時至今日,珠山八友中著名代表人物的作品,在大拍中屢出高價。
比如這位王琦,尤為擅長人物畫;其瓷板作品和瓷器作品,在拍賣會上過百萬毫不稀奇。
吳奪自是已經聽清楚了,這就是王琦的作品!
“珠山八友中的王琦大師啊!”馮青樹頓了頓,“不過,他仿過乾隆官窯么?或者說,他做出這么一件筆筒,貌似有點兒不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