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79章 一生無處安放的放翁

  聽到陸游的這首詩,吳奪的心頭不由一振。

  接下來,吳奪也聽到了年份;再接下來,吳奪又聽到了很多內容······

  這件越窯青瓷香爐,確實是南宋的東西,距今八百多年了。

  而用黃銅鑲口的時間,只比香爐燒成的時間略晚一些。

  黃銅鑲口的時間,具體是1210年。

  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金朝大安二年,西夏皇建元年,蒙古太祖五年。

  這一年,華夏大地發生了很多事情,其中不少也被記錄在史冊里。

  但是有一件事情,和這個越窯青瓷出戟香爐有關,和香爐上的黃銅鑲口有關。

  陸游去世。

  1210年初,一生高產詩詞的陸游,寫下人生最后一首詩之后,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這首詩,就是吳奪聽到的《示兒》。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嚴格來說,陸游是生于北宋時期的;但是,在他還不到兩歲的時候,就發生了靖康之變;不久之后,北宋滅亡。

  陸游是尚書右丞陸佃之孫,京西路轉運副使陸宰之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受到愛國思想的熏陶。

  從歷史背景到家庭背景,陸游的報國理想,收復失地的志向,可以說從小開始養成了。

  而且陸游并不僅僅是一個文人,他是文武雙全的,他“學劍四十年”,還曾多次射殺或刺殺老虎。

  “千年老虎獵不得,一箭橫穿雪皆赤。”

  陸游的詩詞中,多次提及射虎往事;實際上,回憶射虎和向往北伐,是有著jing神上的關聯的。

  陸游活了八十多歲,可謂高壽,但是卻被人稱為“長命而短運”。

  陸游號放翁,但是他一生最大的志向,卻始終無處安放。

  陸游十八歲那年,也就是1142年,岳飛被害,南宋與金朝和議,但是他依然堅持主戰的立場。

  這一立場,一生未曾改變,但卻也一生未能實現。

  陸游一生之中,唯一有過的軍旅經歷,是作為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期間。

  王炎在四川練兵,也有準備揮師北上收復失地的想法;陸游終于找到了一個志同道合且手握實權的人,他興奮地多次獻計獻策。

  陸游幾次射虎的經歷,就是在這段時間。

  但是時間不長,王炎卻被調走,陸游也無奈離開四川。這段軍旅生涯,好像剛剛開始,卻就結束了。

  好像,陸游就只能是一個愛國詩人。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過劍門。”

  后來,陸游也被朝廷起用過,卻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被彈劾。

  主和派稱陸游太過狂放,于是陸游干脆就自號“放翁”。

  1189年,南宋又換皇帝了,宋光宗趙惇登基。這時候陸游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期盼著新皇帝會有所作為,繼續慷慨陳詞,上書建議北伐。

  結果又遭彈劾,理由干脆就是“喜論恢復”“不合時宜”。

  不久后,陸游徹底被罷官。

  此后的二十年間,陸游除了有一年回到臨安主修孝宗、光宗的史料,就一直呆在越州山陰的老家。

  在老家的日子里,蟄伏的陸游寫過這么一首詩,似乎也可以總結他當時的狀態: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不僅志向無處安放,生活也越來越落魄。陸游又喜歡喝酒,最后竟然淪落到“典衣賒酒”的地步。

  陸游有一個比他小十五歲的好友至交——辛棄疾,他到了越州山陰,想資助陸游,修繕房屋,卻被陸游拒絕了。

  1194年,南宋發生了一件大事,韓侂胄等人聯手逼迫宋光宗趙惇退位,擁立宋寧宗趙擴登基;韓侂胄由此執掌大權,后來官至太師。

  這讓陸游和辛棄疾重新燃起了希望。

  因為韓侂胄是主戰派。

  韓侂胄后來也真的主導了“開禧北伐”。但是,北伐太過倉促,朝廷的內部也并不團結,北伐初期雖然小勝,但終究潰敗。

  這時候,陸游已經八十多歲,風燭殘年。當韓侂胄的頭顱被割下送到金朝求和的時候,陸游沒有什么過激的表現,只是寫了一首詩:

  翟公冷落客散去,蕭尹譴死人所憐。

  輸與桐君山下叟,一生散發醉江天。

  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而入冬之后,更是臥床不起。

  1210年1月26日,也就是農歷1209年的臘月二十九,眼看就要過春節了,陸游卻在病榻之上溘然長逝。

  而這個出戟香爐,包括后來黃銅鑲口,正是陸游臥病之后、去世之前,吩咐兒子去定制的!

  陸游的兒子有好幾個,吳奪沒有聽到到底是哪個兒子去辦的這件事情。

  但是,這個香爐,正是陸游讓兒子乃至后代在“王室北定中原”的“家祭”之時用的!用來焚香“告訴”他一生魂牽之事。

  為什么定制一個出戟香爐?戟,是兵器,這里頭隱含著“出兵”的意思。

  為什么要用黃銅鑲口?一是黃銅諧音“皇同”,一個大宋皇帝而“九州同”。二是,瓷器脆弱,以黃銅鑲口,能讓這個“消息”傳得更有聲勢。

  這個越窯青瓷出戟香爐加黃銅鑲口,在陸游去世之前就做好了。

  陸游還曾親自上手察看。

  而這首《示兒》,就是面對這個香爐成詩的!

  所以,吳奪上來就聽到了。

  只是可惜,南宋不僅沒有北定中原,最終也滅亡了。陸游讓兒子定制的這個香爐,自始至終都沒有用上的機會。

  至于這件香爐后來如何輾轉,吳奪倒是也聽到了一些。

  但是很少,只有兩點。

  一是明代的時候曾經被人收藏,彼時黃銅鑲口出現不少銹跡,所以經過了一次除銹和打磨處理。

  二是清代嘉慶年間,曾經被越州的一處祠堂用過,后來祠堂更換了一個大的紫銅香爐,而這個香爐被人收走;收走之后,黃銅鑲口又一次經過了打磨處理,還進行了jing細的拋光。

  吳奪抬起頭來。

  “看這么久啊?”葛亮微微皺眉,出口問道。在他看來,本來年份已定,卻看這么久,會不會是因為又發現了什么問題?

飛翔鳥中文    鑒寶無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