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60章 踏花歸去馬蹄香

  隨后,吳奪和寧霜便打了輛車,前往老包家中。

  他們到的時候,老包說的貨主已經先到了,還挺快。

  不過,本來老包說“老哥們兒”,吳奪還以為挺老,結果也就是五十歲,比老包可年輕多了。

  這個貨主本來就是方臉,又留了個平頭,所以腦袋就顯得更方了。

  老方,不,貨主姓張,收拾得挺利落,胡茬刮得都很干凈,只是臉上帶著風霜和疲憊之色。

  寒暄之后,老包也沒磨嘰,引領著直奔主題。

  看畫。

  這幅畫的畫心,看上去應是四尺斗方。所謂斗方,就是邊和長大概都是兩尺二,大致呈正方形,面積就是四尺多。

  畫心的顏色已成暗褐,絹本。看絹質和絹色,確實是夠老,也不似做舊。

  內容有山有水,水是溪流,清澈婉轉;山中有寺,籠罩在煙雨蒙蒙之中。

  清溪煙寺圖。

  畫心是斗方的大小,裝裱則是長約兩米的立軸。

  吳奪先是大致看了一遍,之后眉頭便微微皺起。

  畫功確實不一般,不過,老包之前說的是全本,但是看畫心,應該是裁過的。也就是說,這畫心,只是原先畫心的一部分。

  而且,裝裱從材質和裱工來看,是要遠遠晚于畫心的年代的。

  畫心無論是絹本筆墨,還是繪畫風格,看著確實能到宋;但是,裝裱卻應該是明末清初的特點。

  也就是說,這畫心可能原先殘損了一部分,是在明末清初重新裝裱之前精心裁剪過的。

  畫上沒有作者款印,也很可能是殘損缺失了,不一定是當時作者未留。同時,殘損的部分,也可能有其他的收藏款印。

  現在這畫心上,還有兩處收藏款印。

  一處在左下留白處,題了兩個字“入境”,字是行書,中規中矩,沒什么特色;下帶朱文鈐印,印文也很好認,是“留余賞”三字。

  從這處款印來看,是不能確定收藏者身份的;無非就是這個人覺得自己能進入畫境,同時蓋了一方收藏印,這收藏印還沒他的名號,就是表達了收藏的性質。

  還有一處,只有一方鈐印,在畫心的右側偏下。這方鈐印是長方印,字數多一點兒:藏古齋丹青鑒賞。

  類似于“藏古齋”這種堂號,從古時到現在,可謂多不勝數。

  “張老師,這畫,您打算出多少啊?”吳奪大致看過之后,索性先張口問了價錢。

  張姓貨主笑了笑,看了看老包,眼神交流之后才道,“我就不說虛的了,底價五十萬,再低我就不出了。”

  吳奪心道,怪不得出不了手。

  從這畫的情況來看,確定不了作者;年份嘛,許能到宋,但想完全判定,著實也不容易;而且后裝裱之時,還經過了裁剪,這一點行家從畫意和構圖上肯定能看出來。

  就這樣,還要五十萬,很難讓人接受。

  見吳奪沉吟不語,老包接口道,“小吳啊,就光這塊絹本畫心,到宋的話,也能值個十萬二十萬的吧?”

  他說的沒錯,可問題是,就這種情況,這畫的價值比之絹本的價值,也多不了多少。

  “是啊。”吳奪應了一聲,“我再看看。”

  既然來了,吳奪肯定是要聽一聽的。

  結果這一聽,竟讓吳奪吃了一驚!

  這幅畫,主要情況,他判斷得是沒錯的。確實是因為殘損在重新裝裱時裁剪過了;重新裝裱的時間,算一算是在清初。

  至于兩處收藏款印,一處“入境”加“留余賞”是在明中期;另一處“藏古齋丹青鑒賞”則和重新裝裱時間一致,應該就是這個重新裝裱的收藏者加蓋的。但卻都沒聽到名號,那就說明這兩位收藏者都不是什么歷史名人。

  而讓吳奪吃驚的,是其他人都“看”不出的作者!

  這幅清溪煙寺圖的作者,居然是李唐!

  李唐,字晞古,孟州人,生活時期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

  李唐本是北宋畫院的畫家,也就是有官方身份的;1127年,靖康之恥,金滅北宋;宋高宗南渡臨安之后,李唐就此也逃到了臨安。但是此時他的官方畫家身份沒了,只能在臨安以賣畫為生。

  這幅清溪煙寺圖,就是他在這個時期畫的。

  后來,南宋也恢復了畫院制度,李唐才又被舉薦,任畫院待招。到了這時候,李唐都快八十了。

  不過,此時李唐的繪畫也到了“去繁就簡”的巔峰之境。他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志性人物。

  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李劉馬夏”號稱“南宋四大家”。這四位的真跡,在如今的書畫拍賣市場上,都是搶手貨,過千萬不稀奇。

  關于李唐,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

  當年,北宋畫院有一次考試天下畫家,畫院的畫家和全國各路高手都匯集汴京。

  李唐也參加了。

  這一次的命題是:踏花歸去馬蹄香。

  有的畫家是在“踏花”上下功夫,地上畫了花瓣,有人騎馬踏過;也有在“馬”上下功夫的,在景色上下功夫的,不一而足。

  只有李唐的畫作獨具匠心。

  他的畫,也是有人騎馬疾馳而歸,而馬蹄揚起,有幾只蝴蝶追逐馬蹄飛舞。

  此畫被評為第一。

  雖然這個故事有爭議,有人認為不一定是史實;但是,李唐的畫作,除了筆墨,“畫境”確實往往別具韻味。

  就拿這幅清溪煙寺圖來說,收藏題款中的“入境”,也從欣賞者的角度說明了這一點。

  吳奪在書畫上的眼力,終究是不如玉器和瓷器,他開始只覺得畫得不一般,直到聽出“李唐”,這才有了新的感悟。

  不過,吳奪能聽出李唐,不代表這幅畫能以李唐的“價格”賣出去。因為除了吳奪,就算有書畫鑒賞高手能確定是李唐的筆墨風格,也不能就此完全認定是李唐的作品。

  而且,想要以李唐的畫作賣出,也不是一兩個人認定就可以的。

  所以,除非吳奪想自己留下欣賞,若是想撿漏倒手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五十萬真就不能讓了?”吳奪聽完之后,再一次問向貨主。

飛翔鳥中文    鑒寶無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