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無雙 第551章 黃釉龍紋簋
擺攤的這老頭兒的相貌其實挺周正,只是滿臉皺紋,頭發蓬亂。他坐在一個小竹凳上,有一條腿貌似不太自然;好像是受過傷,甚至落下了什么殘疾。
吳奪看了看,他的攤子上,有瓷器有玉器有木器有銅錢,還有一些雜項小件。
一會兒工夫之后,吳奪驚訝地發現,雖然他的攤子上并沒有太過值錢的玩意兒,但是卻都有一眼,也就是說,基本都是真品。
“老爺子,那方荷葉硯臺麻煩您遞我一手瞅瞅。”吳奪也不能干看不動,便指了指一件東西。
“小伙子,你是自己用還是送人啊?”老頭兒一邊給吳奪拿東西,一邊問道。
聲音略顯沙啞,聽著也不像江城口音。
“就是自己玩兒。”吳奪拿起硯臺看了看,這是一方民國的端硯,雕工一般,應出自普通匠人之手。
看完硯臺,吳奪又看了一件青花并蒂蓮蒜頭瓶。
這是清代嘉(慶)道(光)時期民窯的東西,不過帶著“大清乾隆年制”的底款。吳奪對光看了看,釉面大面積起伏不平,是典型的“浪蕩釉”特征。
當吳奪再度放下這件蒜頭瓶的之后,老頭兒笑了笑,“沒想到,小伙子你年紀不大,卻是個高手。”
吳奪也笑了笑,“老爺子,我可是什么都沒買、什么都沒說,您這太抬舉我了。”
老頭兒擺擺手,“你看硯臺的時候,盯著一處雕工細節端詳;你看蒜頭瓶的時候,翻了底接著就審視釉面,接著眼神一變,我說的都沒錯吧?”
吳奪輕咳一聲,“我就是隨心所欲罷了。”
“我這里倒是有一件好瓷器,沒擺出來,你感興趣的話,可以給你看看。”老頭兒說著,就手輕拍了一下身邊的行李箱。
“噢?”吳奪頓了頓,“好東西誰不想看,不過······”
老頭兒接話,“我這又不是強買強賣,你看了不喜歡,我再收起來就是。我只是看你眼力高,所以才拿出來。這樣的東西,一般逛攤的看了也白看。”
吳奪拱拱手,“有勞您了。”
老頭兒從行李箱里拿出了一個墨綠色的錦盒。
這錦盒四四方方,不算小,邊長將近三十厘米。
打開錦盒,里面還有一層泡沫塑料袋。
而從泡沫塑料袋里拿出來的,則是一件黃釉瓷器。
這是一件黃釉龍紋簋。
整體呈橢圓形,高度大概有25厘左右。圈足比較大,束腰,有蓋,蓋是子母口,蓋面有四道仿古扉棱。
螭龍雙耳。口沿處是回紋,腹部龍紋,束腰黻紋,圈足星云紋。
這件龍紋簋的工藝很繁復,單從紋飾上來說,就既有模印、也有剔刻。
通體施黃釉,釉色偏深,比著名的雞油黃要深一些。
吳奪上手之后,細看底款,乃是刻款,六字三行楷書:大清乾隆年制。
清代的黃釉,使用都有嚴格的規定;這黃釉龍紋簋若是真品,必是官窯。
簋,既是食器,也是禮器;作為禮器在祭祀之時,簋一般和鼎配合使用。
這件黃釉龍紋簋若是真品,那就應是皇家祭祀之物。
正所謂“祭祀用陶,必辨其色”,又有“日壇用赤,月壇用白,社稷、先農用黃”,那么這件黃釉龍紋簋,就可能是乾隆時期祭祀地壇的器物。
吳奪細細看過之后,又輕輕放回了盒里。
“怎么樣?感興趣么?”老頭兒問道。
一般來說,買家若是碰上喜歡的東西,是不會輕易放手的,會把在手里討價還價;現在吳奪放下了,貌似就是不感興趣了。
但這件東西不一般,主要是個頭不算小,而且結構復雜,還帶著蓋兒,拿在手上著實不方便,所以吳奪雖然放回了盒里,老頭兒還是順口追問了一句。
而且吳奪之前看得很細,把東西放回盒里之后,兩根手指還輕輕搭在盒子的邊緣。
“興趣有。關鍵是什么價兒。”吳奪笑道。
老頭兒想了想,伸出了三個手指頭。
“老爺子,我不擅長猜數,您還是直接報吧。”
“三百個。”老頭倒是干脆。
“高了。”吳奪也很干脆地應道。
這東西若是真品,高點能到三百萬;不過,那得有一系列的“輔助條件”;現在地攤上交易,報三百萬的確是高了。
老頭兒笑了笑,“那你說個數兒。”
“我得想想。”吳奪掏出煙來,遞給老頭兒一支。
老頭兒倒沒客氣,接了煙就點了,“行,那我先收起來,你慢慢想?”
“好。”吳奪也點了煙,“老爺子,您這里的東西,都挺講究哩。”
老頭兒直言不諱,“那是你今天趕上了,我正好想擺點兒正兒八經的東西。”
正說著,攤子前又來了一男一女蹲下了,像是兩口子;吳奪便就此起身,“老爺子您忙著,我一邊轉一邊琢磨,琢磨好了就來找您,琢磨不好就算了。”
“請便。”老頭兒揮了揮手。
吳奪離開攤子,轉了半圈,進了樓道,就此上了二樓。
吳大志此時正站在樓梯口擺弄手機,見吳奪來了,“怎么樣?”
吳奪便就大致介紹了一番,“他的東西,幾乎沒有現代仿品,但多是‘老普’,價值都不算高;最后我看了一件底款是‘大清乾隆年制’的黃釉龍紋簋······”
“黃釉龍紋簋?”吳大志就此打斷,“就這一件像樣的東西?”
吳奪摸了摸鼻子,“這東西也不是乾隆官窯。”
“光緒仿的?”吳大志接口。光緒時期,確實有不少仿清三代官窯的黃釉器。
“嗐!”吳奪嘆氣,“不值錢的東西沒有現代仿品,但這一件,卻偏偏是現代仿品!不過,這是一件頂級高仿,胎釉和工藝都是少見的高水準,逼近乾隆官窯。”
“完全確定是現代高仿?”
吳奪進一步解釋道,“數字刻得欠點兒。”
“噢。”吳大志點了點頭。
行家之間,不用說太細。
這種黃釉祭祀禮器,如果是乾隆官窯,在子母口的地方,器身露胎和蓋兒露胎的地方,應該各刻一個相同的數字;這是因為祭器極為重要,如此以免布置祭祀的時候錯配。官窯在制作皇家祭器的時候,到了乾隆朝,已經有相當嚴格的規范了。
這件現代高仿,刻數字的地方,也是一個重要的佐證。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極高眼力的基礎上,一般人也看不出什么分別。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