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今天的速度比較快。
這處地下迷宮的范圍雖然不小,但化肥不走冤枉路;而且吳大志也感覺到了,通往孤丘墓葬的迷宮部分,和幾處“地理模型”實際上相去甚遠。
所以,他們今天的活動范圍,其實比昨天要小得多。
不過,又到了一處新的“地理模型”之后,化肥仿佛也累了,主動“要求”喝點兒東西。
吳大志讓它一邊喝一邊在“平臺”上休息,他和陳濟世則到了“地理模型”邊上。
“沙漠?”陳濟世舉著應急燈,看著眼前的景象,不由微微一怔。
這地方,確實像沙漠。
一處不規則的略低于“平臺”的范圍,里面鋪滿了沙子。
只在中間有一片無沙區域,鋪著一些小木棍和小木片,早已腐朽。
而在這片無沙區域的中間,還有一處小小的石臺,面積不大,一尺見方;也不高,就是比外圍的沙子略高一點點。
石臺上,蓋著一塊石板。
吳大志上前揭開石板,下面是一個淺淺的石槽,里面,放著一塊青銅薄片。
長條拱形,長度約有十厘米,有外廓,中間上部有孔,兩端則是豬頭的形狀。
“橋形幣!”陳濟世脫口而出。
從考古上來看,戰國的墓葬和遺址中,經常會出土一些這樣的銅片小件:片狀,拱橋形,拱頂有鈕或有孔;兩端或是圓隆,或是獸頭。
對于這種物件,長年以來存在爭議。
其中一種說法是,這就是當時的一種地方錢幣,就和刀幣、布幣一樣;這是橋形幣。
吳大志卻擺擺手,“這不是幣,這東西應該叫銅璜。”
璜這種玉器,確實也大概是這個樣子,所以認為是“幣”的人,也稱之為“璜幣”。
不過,吳大志明確說了這不是幣,只是銅璜;所以,陳濟世便接著問道,“七爺,這您也有研究?”
吳大志心道,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李一言教授就寫過論文,駁斥了這是“橋形幣”的說法。
“歷來都有爭議,不過我覺得還是從玉璜發展而來的可能性最大,玉璜不是平民百姓用得起的,所以民間就開始流行銅璜,替代玉璜作為飾品。”吳大志也沒有詳細解釋,只是簡單說了說。
陳濟世關注的重點也不在于學術爭議,他一邊聽,一邊指了指豬首銅璜上的文字:“七爺,您識得么?”
這件豬首銅璜的一面,鑄有四個字,以穿孔為中央,左二右二;字口很犀利,堪比古幣中母錢的字口。
當然,這東西很可能當時只鑄造了一枚,就是為了放在此處,指代冀州鼎。
豬的陰陽五行屬性為陰水,北方陰鼎,冀州鼎。
吳大志確實識得。
依然是籀文。
左側兩個字是:西戎。
右側兩個字是:湖盆。
這個,吳大志沒隱瞞,告訴了陳濟世。陳濟世一時不得其解,沉吟起來。
吳大志已得其解,卻也沉吟起來,而且很凝重。
因為如此看來,冀州鼎居然被藏在了戰國時期西戎范圍的沙漠中。
沙漠中的“湖盆”。
從“地理模型”來看,應該是沙漠中一處盆地湖泊的小島上。
這下麻煩了!
西戎的范圍不小,包含的沙漠面積也不小,這在當年應該也是最難找的;要不然,不會在放置的豬首銅璜上還特地帶上了文字,給出了提示。
而今過了兩千多年,沙漠的地貌極易變化,難上加難。
更要命的是,冀州鼎的秘藏之處,還是在湖中島上。就算當年的沙漠如今還是沙漠,但兩千多年過去,沙漠中的湖泊,卻極有可能消失了!
若是已然消失,就算知道了方位,那也找不到具體地點了!
探查了這么多“地理模型”,這算是最壞的一個結果。
吳大志最后一聲嘆息,陳濟世卻哈哈一笑,“七爺,琢磨不明白咱就不琢磨了,或許只是為了說明借鑒了現實中的哪種地貌。”
吳大志“嗯”了一聲,“那走吧。”
無法改變的事情,只能以后在找尋的過程中再作計議。
再次進入迷宮,去往最后一個“地理模型”。
接下來將會是最后一個,兩人都有心理準備。
吳大志以九鼎為數,而陳濟世之前也根據“九宮”推出還剩六處“藏寶地點”,之前的雙獸頭玉雕件“二合一”,算兩處。
“七爺,這豬首銅璜,算是咱們找到的最不值錢的‘寶貝’了。”陳濟世邊走邊說。
“這個給我吧。”吳大志順勢說道。
這玩意兒當時主要是為了“提示”,怕是匆忙制成,不可能是什么華貴的物件。不過,或許以后在找尋九鼎的過程中能用得上。
陳濟世當然不會爭。
最后一個地理模型,沒到吳大志就有數了,只剩一個西方陽鼎——雍州鼎。
也只剩一個地支動物——陽金申猴。
到了地方之后,吳大志有些驚訝;這地方,遠遠一看,居然像是一座“城池”。
等到了近前細看,才發現不是“城池”,而是“城墻”。只因為有幾段近似環繞,遠處從某個角度看,才像“城池”。
“城墻”也不是建在平地,而是建在山脊之上。
“長城?”陳濟世笑道,“沒想到最后一個藏寶之地,居然還有‘人工’建筑,戰國時期,古長城倒是不少。”
確實,戰國時期不少諸侯國都修筑了長城,雖然和后來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沒法比,但工程量也不小。
很多古長城如今早就沒了,這地方也不好找,不過比沙漠可強多了,起碼山應該還在。
就在“城墻”半包圍的一處“山坳”中,有一塊方形青石;吳大志拿起青石,才發現這就是個青石“罩子”,下面沒有凹陷,平的。
有一個“包袱”。
帛制,輕輕拿起,還行,沒有灰飛煙滅,只是感覺隨時會碎掉。
帛包里,是一件靈猴形的帶鉤。
這件帶鉤總長約八厘米,猴呈跪姿,昂胸弓身,一臂斜向上高舉伸出,爪子彎回,好像抓住了什么東西,就此巧妙形成了帶鉤的鉤頭;而另一臂則彎曲到了身后;猴頭微微縮起,側臉而視。
挺重,因為是金的,多處鑲嵌綠松石。
這件靈猴帶鉤,光是材料就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