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王桂庵

  王樨,字桂庵,是河北大名府的世子弟。有一年,他到江南游歷,停船在長江邊上。附近船上有個船少女,漂亮極了,正坐在船頭低著頭繡鞋。瞅了她好半天,那女子像是毫無察覺。便高聲吟誦王維的“洛陽女兒對門居”一詩,故意讓她聽見。

  女子好像也懂了是為她吟誦的,但也不過略一抬頭,瞥了一眼,又低頭刺繡起來。更加情思飛馳,忘情地把一錠金子扔了過去,恰好落在女子的衣襟上;女子依舊不抬頭,順手拾起,扔到岸上去了。只好訕訕地把金子揀回來。他又拿出一副金鐲扔過去,落在女子的腳旁,女子仍舊繡鞋,毫不理睬。不一會兒,船從外邊回來,怕他發現金鐲,正急得抓耳撓腮,卻見女子從容地用腳把金鐲勾來,遮掩過去了。船上船后就催女子收拾活計,一邊自己解開纜繩,開船順流而去。

  望著遠去的帆影,呆呆地坐在那里,心情十分悵惘。當時他剛喪妻不久,很后悔沒有立即請媒人去和船定下婚事。再到周圍船上打聽,都不知剛才那位船的姓名。趕緊讓自己船上的艄公開船去趕,哪里還有那船的蹤影!

  不得已,只好先過江辦事。北返時再沿江查訪,卻依然不見消息。回后,吃飯睡覺,都難以忘卻那個船女子的倩影。

  第二年,又到南方去,專門買了一條小船,住在江邊,天天察看往來的船只。半年功夫,對這一帶活動的船都熟悉了,惟獨不見去年那條小船的蹤影,而腰中的錢袋卻漸漸空了,只好又回來。這一回,的思念之情更加急切,無論白天走路還是黑夜夢中,漂亮船女的影子總是浮動在他的心頭。

  一天夜里,做了一個夢:他忽然到了江邊一個小村落里,剛走過幾門口,就見一柴門朝南開著,院內稀疏的翠竹編成籬笆,花木繁茂,像是一座亭園。逕直進去,不遠處忽見一株高大的合歡樹,滿樹紅絲低垂,濃蔭誘人。他不禁默念:元代虞集詩“門前一樹馬纓花”,寫的大概就是這種景致吧?再走幾步,眼前忽然出現了一處圍著蘆葦籬笆的光潔素樸的小院,院內北房三間,門關掩著;回頭看見南墻邊有一間小屋,一株紅蕉掩映在窗前。探身窺望,見屋內迎門一個衣架,上掛一條彩裙,知道是女子的閨房,急忙退了回來;但屋里人似乎已經發覺有人來了,就迎了出來。一看,那俊俏的面龐,正是去年那個船少女。喜出望外。大叫道:“這不是也有相見的一天嗎?”二人正要親昵,女子的父親突然回來了。一驚,醒了過來,才知是一個夢。回想夢中景物,歷歷如在眼前。便把這個美夢珍藏在心里,恐怕同別人說了,會破壞這美好的意念。

  又過了一年多,再次到江南鎮江去。城南徐太仆,是王的世交,請去喝酒。赴宴途中迷了路,誤入一個小村,忽覺村中景物好像在哪兒見過似的。一院門里,正有一株高大的合歡樹,宛然是夢中曾見的情景。他驚喜極了,投鞭翻身下馬,闖了進去。院內景物,果然與美夢無異。再往院內走,房舍格局也全符合。夢境既然應驗,不再猶豫,直奔后院小南屋而去,船女果然正在屋中。她遠遠看見闖來的,吃了一驚,急忙站起身用門扇遮住自己,呵斥道:“哪兒闖來的男子?”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似乎仍在夢中。女子見他已經站在房門邊,便砰地一聲把門關上了。急得大叫起來:“您難道不記得那個扔鐲人了嗎?”接著,便傾訴了幾年來的相思之苦,并且述說了夢中的預兆。女子隔窗詢問了的出身世,都如實告訴了她。女子說:“您既是宦門之后,中自然早有美妻了,還要我去干什么呢?”著急地說:“如果不是因為思念您的話,我早就娶妻了!”女子說:“如果真像你說的這樣,足見你的誠心。我的心事雖然難向父母表白,卻也已經違命回絕過好幾的婚聘了。那副金鐲,我至今保存著,料想鐘情者終究會有信息來的。今天不巧,父母到外婆去了,眼看就要回來,您暫且回去,然后請媒人前來正式提婚,我看一定如愿以償。可是假如你想非禮成親,那就打錯算盤了!”

  正要匆匆退出,女子又望著他的背影遠遠地喊道:“王郎!我叫蕓娘,姓孟,父親的表字是江籬。你可別忘了呵!”

  一邊答應“記住啦”!一邊跑出院門。

  到徐太仆赴宴,因為心里有事,便早早結束筵飲,告辭回來,趕緊到小村里去拜見孟江籬。孟江籬很有禮貌地接待了,在院中籬笆墻邊設了桌凳請他就座。謝座后,先作了一番自我介紹,然后便說明來意,恭恭敬敬地奉上一百兩銀子作為聘禮。不料老人擺擺手,說道:“對不起,我的女兒已經許配人了。”急得嚷道:“我打聽得確確實實,明明是尚在待聘中,您為什么這樣拒絕呢?”江籬老人平靜地說:“我剛才說的,全是實話,不敢有半點撒謊。”聽了,立刻失魂落魄,垂頭喪氣地告辭出來。

  回到住處,右想,無處找媒人。一夜輾轉反側,不能成寐。回想在徐太仆,本來是想把這事告訴他的,只因為害怕他恥笑自己娶一個船女,沒好意思開口;現在情急無奈。只得前去求他。于是天一明,便跑到太仆,把情況告訴他。太仆笑了,說:“原來如此。不用急。這老頭兒,我還與他有點瓜葛,他是我祖母的內侄孫。你為什么不早說呢?”這才鼓起勇氣,傾吐了幾年來藏在心中的隱情。太仆一聽,卻詫異道:“江籬本是個貧苦農民,從來不以撐船為業,你是不是弄錯了呢?”于是,他打發兒子大郎到孟去詢問。江籬老人解釋說:“我雖然貧窮,卻決不是賣婚的人。昨天王公子以金銀作媒,我覺得他大概以為我們窮人見錢眼開,見利而動,所以不敢高攀這門親事。今天你來,既是太仆公的意思,必定沒錯。但我這女兒很任性嬌慣,好人不合她的心意也往往拒絕,我得跟她商量商量,免得日后落下埋怨。”說著,起身走進內室。一會兒出來,拱手笑道:“現在完全可以照太仆公的意思辦了。”于是二人約定吉日,大郎告辭回,向太仆報告了喜訊。治辦了豐盛的嫁妝,到孟交了彩禮,借徐太仆的房子,舉行了婚禮。

  完婚后,住了三天,帶著蕓娘,辭別岳父北返。途中夜間住在船上,新婚夫妻閑談起來。問蕓娘道:“那一年就是在這一帶遇見你的,當時就疑心你不像船女。你那是乘船到哪里去呢?”蕓娘說:“我叔父在江北,那是我們借船去看望他。我雖然貧寒,只夠吃穿,沒有積蓄,可是這種意外而來的財物,我們不貪戀。我笑你當時兩眼瞪得圓圓的,一次又一次地想用金錢打動人心。聽你吟誦古人詩句,知道是個風雅文士,可又疑心是輕薄浮浪子弟把人當作蕩婦挑逗呢。哼,假如讓我爹發現了你那金鐲,你就死無葬身之地啦!你看我愛財心切嗎?”聽了笑道:“你固然聰明,卻還是掉進我的圈套里了!”蕓娘吃了一驚,忙問:“怎么回事?”故意停住,笑而不言。蕓娘一個勁地追問,才說:“離一天天近了,這事也不能再瞞你。實話告訴你吧,我里是有妻子的,是吳的女兒。”蕓娘不信,故意又鄭重地說了一遍。蕓娘聽了,一聲不響,突然起身跑出船艙,急忙拖著鞋子往外趕,蕓娘卻已經跳進江中去了。大喊救人,周圍船只一陣騷動。然而但見江上夜色茫茫,星光點點,哪兒去找蕓娘的影子呢?號啕大哭,撕心裂肺,痛不欲生,悔恨莫及。他沿江出高價雇水手打撈蕓娘的遺體,絲毫不見蹤影。最后只好返回大名府中,又是悲痛,又是憂愁,害怕岳父來探望閨女,那時如何交代?

  恰巧,他的姐夫在河南做官,于是到那里去住了一年多才回來。歸途中遇上大雨,到村子里一個農去避雨,見那院中房舍整潔,一個老太太抱著一個嬰孩在房廈下面逗弄玩耍。嬰孩看見進來,就撲過來叫他抱。覺得有點怪,又見嬰孩長得秀氣可愛,便抱過來擱在膝上。老太太喚他,他也不去。一會兒,雨過天晴,把這小伙舉起來交給老太太,走下堂階,讓仆人整裝動身。哪知嬰孩卻哭鬧喊叫起來:“爸爸走了!”老太太笑這孩子喊陌生人為爸爸,連忙呵斥制止,抱起他回室內去了。正在等待仆人整治行裝,忽見一個美麗少婦抱著那嬰孩從室內屏面走出來。愈看愈像蕓娘,正在疑惑,蕓娘已經罵起來:“負心漢!你自己丟下的這塊肉,叫人怎么處置?”這才明白,原來這個嬰孩是他的兒子,不禁一陣心酸,也來不及問他們母子如何來到這里,先把當初的戲言解釋表白了一番,蕓娘方才轉怒為喜,二人相對流下淚來。接著蕓娘述說了事情的經過:這主人莫翁,因為六旬無子。領著老婆到浙江南海普陀寺去進香。歸途中在長江岸邊停船時,正好蕓娘順流而下,恰好碰到莫翁的船舷。莫翁急忙讓人把她打撈上來,搶救了一夜,蕓娘才蘇醒過來。莫翁見蕓娘是良女子,便地認作干女兒,帶回來。過了幾個月,想給她聘個夫,蕓娘表示不愿改嫁。到十個月上,蕓娘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寄生。事有湊巧,到這來避雨,這時寄生已經快滿周歲了。聽了,大喜過望,于是重新卸車,入室拜見了老翁老太太,同樣以岳父岳母相稱。住了幾天,夫妻攜帶兒子及莫老夫婦一起返回大名府。

  一進門,孟翁已來王等待兩月了。孟翁剛來時,王人們情辭恍惚,使孟翁感到奇怪;現在相見,真相大白,大起來,孟翁才知道以前的閃爍支吾是事出有因的了。

飛翔鳥中文    聊齋志異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