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曾友于

  曾老翁,是昆陽的世家大族。老翁剛死去還沒入斂時,兩眼中忽然淚出如汁,老翁的六個兒子都不解是什么緣故。次子曾悌,字友于,是縣中名士,見此情景,認為不吉利,告戒弟兄們各自謹慎,不要讓父親死了后還感到痛心。但弟兄們卻有一半譏笑他迂腐。

  原來,老翁原配妻子生了長子曾成,長到七八歲時,母子二人都被強盜擄去。續娶后,生了三個兒子:曾孝、曾忠、曾信,妾又生了三個兒子:曾悌、曾仁、曾義。曾孝因為曾悌等三人都是庶出,十分鄙視,不和他們來往,拉攏曾忠、曾信,結成幫派。有時和客人喝酒,曾悌等經過堂下,也傲不為禮。曾仁、曾義都很氣憤,和商量,也跟他們為仇,不聽,百般寬慰。曾仁、曾義年齡還小,哥哥既不同意,也就罷了。

曾孝有個女兒,嫁給了本縣一姓周的人家,后來病死了。曾孝便叫上,要去周家問罪。友子不愿去,曾孝很生氣,命曾忠、曾信糾集本族中的無賴子弟,去捉了周妻,橫加毒打,拋糧摔碗,盆盆罐罐砸了個一干二凈。周家告了官府,縣令大怒,將曾孝等拘拿了去,下在獄中,要申報郡府,革去功名。友于為弟兄們擔心,自己去見縣令投案。對友于的品行,縣令一向器重,看在他的面上,諸兄弟們才沒受多少苦。友于又到周家,代表弟兄們負荊請罪,周家也看重友于,官司才算了結。但曾孝回家后,并不感激友于。不長時間,友于的母親張夫人去世。曾孝等三弟兄也不穿喪服,照舊歡宴喝酒。曾仁、曾義氣憤不過,友于說:“這是他們無禮,對我們有什么損害?”等入葬時,曾孝等又守住父親的墓門,不讓張夫人合葬。友于沒辦法,只得將母親暫時葬在墓道中。又過了不長時間,曾孝的妻子亡故。友于招呼曾仁、曾義過去赴葬,二人說:“老一輩的喪禮他都不講,還講什么小一輩的喪禮!”友于再三勸告,二人不聽。友于只得自已前去,到選葬時,哭得十分傷心。此時,卻隔墻聽見曾仁、曾義又是敲鼓,又是奏樂,曾孝大怒,糾合諸弟兄去毆打二人,友于操起根棍子跑在前面。曾仁先覺到不好,立即逃走了。曾義剛要跳墻,被友于從后面一棍打下來。曾孝等人上前拳棍交加,往死里毆打。友于見狀,忙用身子護住弟弟。曾孝大怒,責罵友于。友于說:“責打曾義,是因為他太無禮,但他罪不至死。我不偏袒弟弟的過錯,也不幫助哥哥的兇暴。你如還沒出氣,就打我吧!”曾孝掉過棍來就打友于,曾忠、曾信也跟著,打罵聲、痛叫聲震驚了鄰居。大家忙都跑過來勸解,曾孝才悻悻地走了。友于挨了打,毫不怨恨,扶著拐杖到哥哥曾孝家請罪。曾孝卻將他趕了出去,不讓居喪。曾義也被打得遍體鱗傷,水米不進。曾仁悲憤不已,寫下訴狀,告了曾孝等不為庶母出喪。縣令接狀發簽,捉拿了曾孝、曾忠、曾信,讓友于陳述事情經過。友于因為臉被打傷,無法去縣衙,呈文稟報縣令,哀求息事寧人。縣令便銷了此案,不再過問。曾義不久傷也好了。從此后,雙方仇怨日深。曾仁、曾義都年小體弱,常遭毒打,抱怨友于說;“人家都有弟兄,就我們沒有!”友于生氣地說:“這話是我應該說的,你們說什么?”又苦勸兩個弟弟忍耐,二人始終不聽。友于便鎖好門窗,攜帶妻子兒女借住到別的地方,離家五十多里路,希望從此后耳根清靜,再不管閑事了。友于在家時,雖然并不幫著弟弟們,但曾孝等也有顧忌。友于走后,曾孝等稍不如意,就跑到曾仁、曾義的家門口高聲辱  罵,連去世的母親也跟著受辱。二人估量著敵不過,只有關門鎖戶,一心想找個機會殺了他們,拚個你死我活。每出門,懷里都揣著利刃。

  一天,被強盜擄去的長兄曾成,忽然帶著家眷逃了回來。曾孝等三兄弟因為分家已久,一塊商量了三天,竟無處安置他。曾仁、曾義暗喜,將長兄叫到自己家中養著,又去告訴了友于。友于十分高興,忙回家來,三弟兄共同勻出田產、房屋,讓長兄住下。曾孝等卻認為友于三人是買好送人情,又憤怒地跑上門來叫罵。曾成長期淪落在賊寇中,養成了勇武剛猛的脾氣,此時不禁大怒,罵道:“我回家來,你們沒有一個人肯倒出間屋子,幸虧三個弟弟念手足之情。現在你們上門叫罵,是想趕我走嗎?”沖出家門,用石頭將曾孝打翻居地。曾仁、曾義見機,各持棍棒、一涌而上,捉住曾忠、曾信痛打一頓。曾成又到縣衙告狀,縣令命人詢問友于,友于只得去拜見縣令,低頭無語,只是流淚。縣令征求他的意見,友于說:“求大人給個公斷!”縣令便判曾孝等都拿出財產,曾老翁的家業由七人平均分配。從此后,曾仁、曾義與曾成更加互相愛護尊敬,談及葬母一事,三人都傷心地落了淚。曾成怨恨地說:“如此不仁義,真是禽獸!”便想開墳,將庶母與父親合葬。曾仁跑了去告訴友于,友于匆忙回家,勸阻長兄。曾成不聽,訂下日子,開墓改葬。到了那天,曾成在墓前擺上祭品,又一刀砍去了墓邊一棵樹的樹皮,對六個弟弟說:“誰不披麻戴孝,就如同此樹!”大家唯唯聽命。一家人痛哭著重新為張夫人發喪,一切按禮儀進行畢。此后,弟兄們相安無事。但曾成性子暴烈,動不動就打罵弟弟們,對曾孝尤其嚴苛。惟有看重友于,即使是盛怒之下,只要友于來到,一句話就煙消云散。曾孝行事,曾成總是看不順眼。曾孝因此無一天不去友于家,暗地里對著友于咒罵長兄。友于委婉地勸解,還是不聽。友于受不了他的騷擾,只得又將家遷到三泊,離家越發遠了,也就漸漸地很少通音訊了。弟兄們雖都害怕曾成,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又過了三年,曾孝已是四十六歲的人了。生了五個兒子,長子繼業、三于繼德,是嫡妻生的;次子繼功、四子繼績是妾生的;一個奴婢還生了個兒子,叫繼祖,都已長大成人。也效仿父親過去的做法,分別結成幫派,整天爭斗不休,連曾孝也制止不了。曾繼祖沒有親兄弟,年齡又最小,兄長們誰都對他又打又罵。繼祖的岳父家距三泊不遠,一次,去拜見岳父時,繞道看望叔父友于。進入家門,見叔家兩個哥哥一個弟弟,正在弦歌誦讀,那種和睦親近的樣子,令繼祖感慨萬千,便住在叔家,一連幾天不說回去。叔父催促,就哀求叔父同意自己住在這里。友于說:“你住在這里,你父母都不知道,所以讓你快回去。我豈是吝惜那一碗飯嗎?”繼祖只得返回。過了幾個月,繼祖帶著妻子去給岳母拜壽,告訴父親說:“我這次去就不回來了。”父親詢問緣故,繼祖流露了要借住到叔父家的意思。父親擔心和他家夙有嫌隙,恐難以久住。繼祖說:“父親太過慮了,我二叔可是圣賢之人!”于是攜妻去了三泊。友于為他打掃了房子,讓他住下,當兒子一般看待,讓他和長子繼善一塊讀書。繼祖最聰慧,寄居叔家一年多,就考進云南郡學。此后,更是與繼善關門苦讀,十分勤奮,友于非常喜愛他。

  自從繼祖去了三泊后,家中弟兄們更加不睦。一天,為了點小事,繼業又辱罵庶母。繼功大怒,將繼業一刀刺死。官府拘捕了繼功,嚴刑拷打,不幾天便死在獄中。繼業的妻子馮氏還整天以罵帶哭,繼功妻劉氏聽見,惱怒無比,罵道:“你家男人死了,我家男人就活著嗎?”持刀進入繼業家,將馮氏又殺死了,自己投井而亡。馮氏的父親馮大立,痛憤女兒慘死,率領自家子弟,衣服里暗藏兵器,去捉拿住曾孝的妻子,剝下衣服,在路上痛打。曾成大怒說:“我家死人如麻,馮家怎敢又如此?”吼叫著沖出家門,曾家子弟隨后,將馮家打了個落花流水。曾成首先抓住馮大立,割下了兩個耳朵,馮大立的兒子見狀急救,被繼績用鐵棍一下橫掃,打斷了雙腿。馮家人都被打傷,一哄而散。只剩下馮大立的兒子躺在路邊呻吟,曾成用胳膊夾著他,扔到馮家村外,自己回來了。又讓繼績去縣里自首,馮家的狀子正好也到了縣里,于是曾家子弟盡被拘拿,只有曾忠逃走了。跑到三泊,在友于家門外徘徊不敢進。正好友于領著兒子繼善和侄子繼祖科考歸來,看見曾忠十分吃驚,問到:“弟弟怎么來了?”曾忠還沒說話,已經涕淚交流,長跪在路邊。友于忙拉住手,把他拽進家內,詢問后才得知家里發生的變故,大驚說:“這可怎么辦!一家人都兇橫暴戾,我早預料到大禍不遠了!否則我怎會躲到這里?但我離家已久,與縣令久不通聲氣,現在就是一路跪著去哀求,也只會受辱罷了。只希望馮家父子重傷不死,我們爺三個僥幸有考中舉人的,這場大禍倒還能消解。”于是,留住曾忠,白天一塊吃,晚上一起睡,曾忠很是感激,又十分慚愧。住了十幾天,見他們叔侄親如父子,兄弟如同胞手足,不禁凄然落淚,說:“現在才知道自己從前不是人啊!”友于很高興他能悔悟過來,兩人相對不禁心酸悲傷。不長時間,人報友于父子同榜考中舉人,繼祖也中了副榜,全家大喜。也不去赴“鹿鳴宴”,先趕回老家省視祖墳。明代末年,科甲最重,馮家聽說友于高中,也自收斂了些。友于又托親友送給馮家許多財物、糧食,讓他們買藥治傷,官司才算了結了。曾家全家人都哭泣著感激友于,懇求他搬回老家來。友于和弟兄們焚香立誓,以讓他們都改過自薪,然后將自己家遷了回來。繼祖仍想跟著叔父,不愿回自己家。曾孝對友于說:“我沒有德行,不該有光宗耀祖的兒子。弟又善于教誨,就讓他做你的兒子吧。等他有了長進,再請賜還給我。”友于答應了。

  又過了三年,繼祖果然中了舉人。友于便讓他搬到父親家住,夫妻二人痛哭著離去。不幾天,繼祖有個兒子才三歲,又逃到友于家,藏在繼善屋里,不肯回去。捉了回去就逃回來,曾孝只得叫繼祖分家另過,和友于作鄰居。繼祖把自己家開了個門,通向叔父家,一早一晚跟往常一樣問安。此時,曾成已經老了,家里的事都由友于作主。從此后,全家和睦,兄弟友愛,孝敬父母,家風一天天好起來了。

飛翔鳥中文    聊齋志異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