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司文郎

  山西平一陽一府,有位叫王平子的秀才,大比之年,到北京參加順天府鄉試,在報國寺里賃了一間房子住了下來。報國寺中,在他之前就來了一位浙一江一余杭縣的秀才,和他作鄰居。王平子遞上自己的名片,要求與他相見。但余杭生不答理他。早晨或傍晚與他相遇,余杭生也表現得很傲慢。王平子很惱火他這種狂妄的樣子,就打消了與他交往的念頭。

  一天,有一位少年到報國寺游覽,穿著白色的衣裳,頭戴一頂白色的帽子,望去很有點不凡的氣魄。王平子來到少年跟前與他一交一談,少年言談詼諧,妙趣橫生。王平子從心里對這位少年感到敬佩,問起他的鄉里門第,他說:家住登州府,姓宋。于是,王平子叫老仆人拿座位來,兩人相對談論起來。恰巧余杭生從這里經過,他們兩人就都起來給余杭生讓座。余杭生居然坐了上座,一點不謙讓,又問宋生說:你也是到順天府來參加鄉試的嗎?宋生回答說:不是。我是一個才能低下的人,沒有騰達的志向。又問:你是哪一省的?宋生就告訴他家住山東省。余杭生說:竟然沒有進取功名之心,足見你是很高明的。山東和山西,沒有一個通曉文字的人。宋生回答說:北方通曉文字的人確實很少,但是不通曉的人,未必是我;南方通曉文字的人確實很多,然而通曉者未必是你。說完就鼓掌,王平子與他一唱一和,因而哄堂大笑。余杭生慚愧得很,氣呼呼地豎起眉毛,捋起袖子,大叫大囔說:你們敢當面出八股題,比試一下嗎?宋生不在意地看著別的地方,微笑著說:這有什么不敢的呢?余杭生便急忙回到寓所,拿出一本《論語》一交一給王平子,讓他出題。王平子隨手把書一翻,指著說:‘闕一黨一童子將命’。余杭生站起來,尋找筆墨和紙。宋生拉住他說:不用寫了,隨便用口說就可以了。我的破題已經作出來:‘于賓客往來之地,而見一無所知之人焉。’王乎子捧腹哈哈大笑。余抗生憤怒地說:你是完全不會作文章的,只會罵人,是個什么樣的人!王平子盡力為他兩人調解,請另找一道好題。又翻出一個題目說:‘殷有三仁焉’宋生立刻答道: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夫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余杭生一聽,便不作了,站起來說:你這個人也算稍有點才氣。接著就走了。

  王平子因為這事就更加尊敬宋生。一天,特邀宋生到自已的寓所中,兩人談了好長時間。王平子拿出自已所寫的全部文章,向宋生請教。宋生看得很快,一會兒就看完了上百篇。然后說:你寫文章的功底很深,然而在你下筆為文時,沒有一個必定追求的信念,而只是存有一種僥幸取得成功的心理,這樣,你的文章就落到下等里去了。接著取出已看過的文章,一一給王平子解釋。王平子很高興,以老師之禮來對待他。讓廚房里的人,用蔗糖作水餃。宋生吃了水餃,很香甜,說:我平生還未吃過這樣甜美的水餃,請你改日再作一次給我吃。這以后,兩人的感情更加投合。宋生三五天必來一次,而王平子必作水餃給他吃。余杭生偶而遇到,雖然談的不多,但傲慢的氣概大大減少了。

  一天,余杭生把自己寫的文章拿來給宋生看。宋生見上面圈圈點點極多,還有不少贊美之詞兒。看了一遍,就放在桌子上了,一句話也不說。余杭生懷疑宋生未看,再次向他請教。宋生說已經看完了。余杭生又懷疑宋生看不懂。宋生說:這有什么難懂的?只是不好罷了!余杭生又說:你只看了圈圈點點和贊語,怎知不好呢?宋生便背誦他的文章,好像早已讀熟了似的。一面背誦,一面指出文章的毛病。余杭生局促不安,汗流浹背,沒有說話就走了。

  過了一會兒,宋生離去,余杭生進了屋子,堅決要看王平子的文章。王平子不給看。他硬是搜出王平子的文章,看到上面圈圈點點密密麻麻,嘲笑道:這真像水餃子!王平子本來性格樸實,不善于說話,這一來,只能是含羞地聽著他說而已。

  第二天,宋生又來了,王平子訴說了昨天的事。宋生非常氣憤地說:我以為‘南人不復反矣’,這卑鄙的小子竟敢這樣欺人!有機會,我一定要報復他!王平子極力勸他,說對人不要過分刻薄。宋生聽了深受感動。

  考試結束后,王平子把試卷拿出來,請宋生看,宋生十分欣賞。一天,他倆偶然走進大殿游玩,看到一個瞎和尚正坐在走廊里,擺著藥攤,行醫賣藥。宋生驚訝地說:這是一位奇人!他最懂得文章,不可不向他請教。就讓王平子回到寓所去把文章取來。王平子回到寓所正遇到余杭生,就與他一同前來。王平子走到和尚跟前,稱他老師。那和尚以為他是來求醫的,便問他患的是什么病。王平子說是來請教寫文章的道理的。瞎和尚笑道:是誰多嘴多舌啊?我沒有眼睛,怎能評論文章呢?王平子請他用耳朵代替眼睛,自已來念給他聽。瞎和尚說:三場的文章有二千多言,誰能耐著性花那么多時間聽下去?不如把文章燒了,讓我用鼻子聞一聞就可以了。

  王平子遵從他的意見。每燒一篇文章,那和尚就聞一聞,點點頭說:你是初次仿效幾位大名家的手筆,學得雖然不十分像,也做到近似了,我剛才是用脾領受的。王平子問他:這樣的文章能考中么?和尚答道:也能考中。余杭生聽了,不十分相信,先把古代名家的文章燒了一篇試試。瞎和尚用鼻子聞一聞說:妙啊!這篇文章我是用心受的。不是歸友光、一胡一友信等的手筆,怎么能寫這么好呢!余杭生大為驚訝,便開始燒自己的文章。那瞎和尚說:剛才領教了一篇,尚未體會到全部妙處,為什么忽然另換一個人的文章呢?余杭生假意說:朋友的文章,只是那一篇,這篇才是我寫的。和尚聞了聞余下的紙灰,咳嗽了好幾聲,說道:不要再燒了,實在咽不下去,現在勉強咽到胸膈;再燒,我就要嘔吐了。余杭生非常慚愧地退出去了。

  過了幾天,鄉試發榜了,余杭生竟考中舉人;王平子反名落孫山。宋生和王平子跑到瞎和尚那兒告訴他,瞎和尚便嘆了口氣說:我雖然瞎了眼睛,但并沒有瞎了鼻子,那些考試官簡直連鼻子也瞎了!一會兒,余杭生來了,得意洋洋地說:瞎和尚,你也吃了人家的水餃么?現在究竟怎樣?瞎和尚笑道:我只是談論文章罷了,并不與你論命運。你不妨把考官們的文章,各取一篇用火燒掉,我就知道誰是你的老師。余杭生和王平子一同搜索,只找到了八九個人的文章。余杭生說:如聞錯,拿什么懲罰?那和尚氣憤地說:把我的瞎眼睛剜掉!余杭生燒了起來。每燒一篇,瞎和尚都說不是;燒到第六篇,和尚忽然對著墻壁大嘔大吐起來,而且放屁如雷,人們都笑起來。瞎和尚擦了擦眼睛,對余杭生說:這才是你真正的老師呢!起初我不知道,驟然一聞,鼻子和肚皮都受了刺激,膀胱里也容納不下,直接從肛門里放出來了!余杭生大怒,要走,并說道:明天我還來看你,你別后悔、別后悔!過了兩三天,他卻未來,到他寓所一看,已經搬走了。這才知道他正是那位考官的門徒。

  宋生安慰王平子說:凡是我們讀書的人,不應該怨別人,應當嚴格約束自己。不埋怨別人,道德可以更高;嚴格約束自己,學問就會越來越深。當前的不得意,固然是運氣不好;但平心而論,文章不是已經寫得很好了么!今后只要加倍努力,天下總有不瞎的人。王平子聽了,肅然起敬。又聽說第二年還要舉行一次鄉試,就不回家了,留在北京,以便向他求教。

  宋生對王平子說:京城柴米太貴了,但你不要有后顧之憂,屋后有個地窖子,埋著許多銀子,可以掘出來用。并告訴他埋在什么地方。王平子謝道:宋朝的竇儀和范仲淹雖然很窮,卻非常廉潔。現在我尚能自給,哪敢玷污自己的名聲呢?

  一天,王平子醉后睡了,他的仆人和廚師便偷偷地去挖掘金窖。王平子忽然醒來,發覺屋后有聲,偷偷出去一看,銀子都堆在地上了。他們見事情敗露,都嚇得跪在地上。正要呵斥他們,發現一些金酒杯上刻著字,仔細一看,都是祖父的名字。原來王平子的祖父曾在南方做官,入京后住在這里,后來得急病死了,這些銀錢正是老粗所留下來的。王平子大喜,一稱,共八百余兩。第二天,告訴宋生,并拿出金杯給他看,想與他平分,宋生堅決推辭了。王平子又拿了一百兩銀子送給瞎和尚,瞎和尚已走了。此后幾個月,他越發刻苦讀書了。

  考期又到了,宋生說:這次如果再考不中,那真的是命運了!誰知,王平子竟因違犯場規被取消了考試的資格。王平子還沒有什么怨言,宋生卻大哭起來,王平子反而安慰起他來。他說:上天嫉妒我,讓我潦倒困苦了一輩子,今又連累了好友,真是命啊,真是命啊!王平子說:世間凡事本來都有定數的。像宋先生本無意求取功名,我考不中當然與你的命運毫無關系了。他擦著眼淚說:我早就想對你講,實在是怕你驚怪,我并非是世上活著的人,而是一個飄泊無定的游魂。我年輕時,很有些才名,卻一直不得志,連連落第。一氣之下到了京都希望得到一位知音,把我的著作傳下去。誰知,李自成進攻北京那一年,竟死于戰亂。這樣一年一年地到處飄泊,幸虧遇到你,相知相愛,所以我想極力幫助你;讓好朋友得以實現我自己的宿愿。誰知今天,我們在文場上的命運是如此的不幸,誰又能無動于衷呢!王平子也感動得掉下眼淚,問他:為什么一直被埋沒?他說:去年上帝有命令,讓孔老夫子及閻羅王核查歷劫的鬼魂,上等的在官署中備用,其余轉生人世。我的名字已被錄用,之所以未去,因為我想看到你考中后的快樂。現在我們只好告別吧!

  王平子問他考的是什么官職,他說:梓潼府里缺一名,暫時叫一個耳聾的書僮代理,這就是文運顛倒的原因。萬一僥幸得到這個官職,一定要圣教得以宏揚光大。

  第二天,宋生高高興興地來了,說:我的愿望實現了。孔夫子讓我做一篇《性道論》,看完后,非常高興,說我可以做了。閻羅王一查生死簿,要以我說話無約束為罪名,不錄用我;幸虧孔老夫子力爭,才保住這個官職。我叩頭拜謝。孔老夫子又把我叫到案前,囑咐我說:‘現在因為憐惜你的才能,才選拔你充任這個清高的要職,你要改過自新,認真辦事,不要再犯以前的錯誤了!’由此可知,一陰一曹對于道德,比文學更為看重。你一定是品行尚未修行好,今后只要積累善行不要懈怠就可以了。王平子又問:果真如此,那么,那個余杭生的德行如何呢?他說:不知道。一陰一曹賞罰分明,毫無錯誤,就是前幾天我們看到的那個瞎和尚,也是一個鬼,他是前朝的名家,只因生前拋棄的字紙太多,罰他做瞎子。他想借替一人醫病,來贖以前的罪過,所以他常到熱鬧地方來。王平子命人準備酒菜。宋生說:不必了。終年打擾你,剩的時間不多了,再為我準備些水餃就足夠了。王平子非常難過,一點也不想吃,讓他自己在那兒吃。一會的工夫,宋生就吃了三碗,捧著肚皮道:這一頓飯,可以三天不餓。我這樣做,乃是表示不忘你待我的好處。從前我吃你的水餃,都埋在屋后,已經變成蘑菇了。采集下來,藏起來做藥,小兒吃了,可以變得更聰明。王平子問他,以后什么時候再相會,宋生說:既然做了官,就應該避開嫌疑。又問:如果到文昌帝君廟里祭奠,能達到你那兒嗎?他說:這都沒有什么好處!九天太遠了,只要你潔身自好,多多積善,自有地府的人通報,那么,我是一定會知道的。說完,向王平子告別后就不見了。王平子到屋后一看,果然長著許多紫色的菌。采集下來,藏在罐中。旁邊有新土墳突起,宋生吃的水餃好像都在那里。

  王平子回家后,更加刻苦讀書。一天夜里,夢見宋生乘著車,上面張著傘蓋來了,并說:你從前因為發了點怒,誤殺了一個婢女,在福祿簿上削去了官職、功名,如今你的德行已經把你的罪行贖掉了。但是你的命太薄了,還是沒有做官的希望。這一年,他參加順天府鄉試,考取了舉人;第二年,又考中進士。王平子從此以后,也不圖進取了。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生來很笨,腦袋遲鈍,王平子給他吃了那些蘑菇,就很聰明了。后來,因為別的事情到南京,巧而遇到余杭生也到南京辦事。談到闊別之情,很是謙遜,然而兩鬢已是斑白了。

飛翔鳥中文    聊齋志異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